一种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及折叠便携式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2503发布日期:2020-12-29 09:4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及折叠便携式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及折叠便携式收纳盒,属于包装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诸如饮料、酒等瓶体产品的包装盒一般就是采用瓦楞外包装箱加内衬的包装方式,内衬可以将放置在包装箱内的瓶体产品进行隔离减震,由于内衬与外包装箱是独立分开的,往往会影响对瓶体产品的定位,而外包装箱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一方面造成瓶体产品的外包装成本高,另一方面瓶体产品放入包装箱后,包装箱笨重,无法做到单手操作,携带不便。

此外,瓶体产品需要整体的摆放在柜台上,若是一个一个的将瓶体产品直接摆放,容易出现摆放不整齐柜台上混乱的情况,就需要通过包装盒将产品展示出来,而现有的包装盒仅仅是起到存放瓶体产品的作用,瓶体产品被购买后还需要取用别的包装袋或包装盒进行包装,因此,瓶体产品的打包材料和方式倍受关注。打包所需要的盒子要求在生产加工方面,能低成本、方便储存和运输;在销售方面,商家为了提升销售效率,要求能实现快速打包。

公告号为cn205916455u的一种饮料展示盒,尽管采用一张纸板折叠粘贴而成,但是从该文件中展开纸板可以看出隔离板与隔板之间没有连接关系,是折叠之后粘贴而成,盒体挡板与隔板之间没有连接关系,而挡板所形成的斜面一个是由于隔板形成,另一个是直接切割形成,该盒体粘贴完毕后形成四个饮料展示区,一旦盒体折成就无法在折叠,若强行折叠,则展示盒损坏就无法再使用,若提前折叠盒子则盒体占据空间大,若等待需要时折叠,则折叠粘贴过程长,导致该盒体无法及时收纳展示,该盒体的隔板、隔板与前、后挡板的连接方式以及底板折合而成导致盒体承重低仅能用于展示产品,而不能作为便携式的收纳盒。

公告号为cn205113902u也公开了一种敞口手提式水果放置盒,该盒为用于展示水果的盒体结构,该盒的手提纸板分别与左、右侧板之间是粘贴连接,手提纸板倾斜出分离板之后其支撑强度就更加小,承重有限,由于水果肯定是放置在放置区内,盒放置区小,也就意味着该盒能盛装水果重量并不大,但是对于瓶体产品来说其上部高出放置区,重量大,采用该盒体结构在手提过程侧板容易与手提纸板分离,手提纸板与分离板连接位置容易断开,因此该放置盒无法盛装重量较大的瓶体产品。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收纳盒既能将所包装的瓶体产品直观的展示出来,又能购买后满足直接进行携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支撑强度大,承重能力强,折叠方便,便于携带,同时能收纳产品并直观展示产品的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及折叠便携式收纳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包括前板、后板、底板、前内隔板及后内隔板,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通过第一折叠线连接,所述前板与所述前内隔板之间通过第二折叠线连接,所述后板通过第三折叠线与所述后内隔板连接;

所述前板包括前壁板、前外隔板、前左壁板及前右壁板,所述前壁板通过前连接板与前外隔板连接,所述前右壁板通过前切割线与前外隔板连接,所述前右壁板通过第五折叠线与前壁板连接,所述前右壁板通过所述第二折叠线与前内隔板连接,所述前左壁板通过第六折叠线与前壁板连接,所述前左壁板上设有与所述前外隔板及前内隔板连接的前粘接片;

所述后板包括后壁板、后外隔板、后左壁板及后右壁板,所述后壁板通过后连接板与后外隔板连接,所述后右壁板通过后切割线与后外隔板连接,所述后右壁板通过第七折叠线与后壁板连接,所述后右壁板通过所述第三折叠线与后内隔板连接,所述后左壁板通过第八折叠线与后壁板连接,所述后左壁板上设有与所述后外隔板及后内隔板连接的后粘接片;

所述前外隔板与前内隔板之间、后外隔板与后内隔板之间分别粘贴连接,所述底板通过第四折叠线与所述的后壁板或前壁板连接,所述前壁板或后壁板上设有与所述底板连接的底板粘接片,所述底板上设有底板折叠线,所述前、后外隔板上分别设有前板手提孔及后板手提孔,所述前、后内隔板上分别设有隔板手提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前、后内隔板的设计增加了收纳盒的承重强度,前、后连接板的设计既减少了收纳盒粘贴位置,增加了隔板与壁板的连接强度,同时又能配合粘贴后收纳盒的折叠。总之,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折叠方便,粘贴位置少,折叠粘贴连接后的收纳盒支撑强度高,承重大;经过该板体结构粘贴后的收纳盒能处于折叠状态,节省收纳盒的储存空间,可预先组装收纳盒,提高收纳盒的包装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前连接板折叠线与所述前壁板、前外隔板连接,所述前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前连接板切割线与所述前外隔板、前壁板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前连接板是由前板切割折叠形成,一方面实现了前壁板与前外隔板的连接,另一方面为粘贴后的收纳盒能处于折叠状态做准备。

进一步的,所述后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后连接板折叠线与所述后外隔板、后壁板连接,所述后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后连接板切割线与所述后外隔板、后壁板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后连接板是由后板切割折叠形成,一方面实现了后壁板与后外隔板的连接,另一方面也为粘贴后的收纳盒能处于折叠状态做准备。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手提孔和/或后板手提孔内设有翻折片,所述翻折片的上部通过翻折片折叠线与所述前板、后板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翻折片顶部与前、后板连接,翻折片在收纳盒需要手提时弯折呈水平状态,翻折片的宽度与前、后板手提孔的间距相适配,增加手与隔板的接触面积,手提时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板切割线及前切割线为直线或弧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切割线的形状,切割线可以为直线或者弧线,前连接板的上、下轮廓线为直线或者弧线。

进一步的,所述后连接板切割线及后切割线为直线或弧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切割线的形状,切割线可以为直线或者弧线,后连接板的上、下轮廓线为直线或者弧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线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一折叠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前内隔板及后内隔板的厚度相适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前、后外隔板之间预留前、后内隔板的存放空间,一方面便于隔板的折叠,另一方面折叠后的隔板能保持稳定且美观的折叠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内隔板的隔板手提孔的孔径等于或大于所述前、后板手提孔的孔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隔板手提孔与前、后板手提孔孔径一致,既能满足增强手提孔的支撑强度,又能增加手提孔边缘厚度,提高手提舒适感;若孔径一致则存在折叠不当,隔板手提孔与前、后板手提孔错位的情况,影响收纳盒的手提孔的折叠效果,故设计隔板手提孔大于前、后板手提孔的孔径,该设计同样能起到增加手提孔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前内隔板与后内隔板的内壁之间粘贴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前、后内隔板之间粘贴连接,进一步增加中间隔板的支撑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收纳盒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折叠便携式收纳盒,采用上述所述的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折叠粘贴而成,包括前盒体、后盒体及设置在所述前盒体与后盒体之间的中间隔板,所述前内、外隔板、后内、外隔板围成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上设有提手,所述前壁板、前左、右壁板与中间隔板围成所述的前盒体,所述后壁板、后左、右壁板与中间隔板形成所述后盒体,所述前盒体在所述前连接板的作用下分隔成至少两个前收纳空腔,所述后盒体在所述后连接板的作用下分隔成至少两个后收纳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折叠粘贴形成该收纳盒,该收纳盒通过板体结构的进行折叠粘贴,粘贴后的收纳盒处于折叠状态,几乎为平面结构,其占据空间小,便于运输存放,同时便于直接使用,使用时直接将瓶体产品直接放置到对应收纳空腔内,收纳盒便会呈现出可用于展示的收纳盒状态,与现有的收纳盒相比,该收纳盒中间隔板采用了粘贴连接的内、外隔板,其支撑强度大,该收纳盒折叠粘贴后能呈现折叠状态的盒体结构,折叠状态的盒体结构便于存放及运输,同时便于预先将板体结构进行折叠粘贴,待需要使用时,可将瓶体产品直接放入到收纳空腔,提高瓶体产品的收纳展示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瓶体产品的打包效率,可广泛应用于白酒、啤酒、饮料等瓶体产品的包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板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板体结构涂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板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板体结构涂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折叠粘贴收纳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折叠粘贴收纳盒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折叠粘贴收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收纳盒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收纳盒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折叠粘贴收纳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折叠粘贴收纳盒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折叠粘贴收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收纳盒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折叠线;2、第二折叠线;3、第三折叠线;4、前壁板;5、前外隔板;6、前左壁板;7、前右壁板;8、前连接板;9、前内隔板;10、后壁板;11、后外隔板;12、后左壁板;13、后右壁板;14、后连接板;15、后内隔板;16、底板;17第四折叠线;18、前粘接片;19、后粘接片;20、底板粘接片;21、底板折叠线;22、第五折叠线;23、第六折叠线;24、前切割线;25、后切割线;26、第七折叠线;27、第八折叠线;28、前板手提孔;29、后板手提孔;30、隔板手提孔;31、前连接板折叠线;32、前连接板切割线;33、后连接板折叠线;34、后连接板切割线;35、翻折片;36、前收纳空腔;37、后收纳空腔;38、中间隔板;39、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包括前板、后板、底板、前内隔板及后内隔板,所述前板与后板通过第一折叠线1连接,所述前板与前内隔板之间通过第二折叠线2连接,所述后板通过第三折叠线3与后内隔板连接;

所述前板包括前壁板4、前外隔板5、前左壁板6及前右壁板7,所述前壁板通过前连接板8与前外隔板连接,所述前右壁板通过前切割线与前外隔板连接,所述前右壁板通过第五折叠线22与前壁板连接,所述前右壁板通过所述第二折叠线2与前内隔板9连接,所述前左壁板通过第六折叠线23与前壁板连接,所述前左壁板上设有与所述前外隔板及前内隔板连接的前粘接片18;

所述后板包括后壁板10、后外隔板11、后左壁板12及后右壁板13,所述后壁板通过后连接板14与后外隔板连接,所述后右壁板通过后切割线25与后外隔板连接,所述后右壁板通过第七折叠线26与后壁板连接,所述后右壁板通过所述第三折叠线3与后内隔板15连接,所述后左壁板通过第八折叠线27与后壁板连接,所述后左壁板上设有与所述后外隔板及后内隔板连接的后粘接片19;

所述前外隔板与前内隔板之间、后外隔板与后内隔板之间分别粘贴连接,所述底板16通过第四折叠线17与所述的后壁板或前壁板连接,所述前壁板或后壁板上设有与所述底板连接的底板粘接片20,所述底板上设有底板折叠线21,所述前、后外隔板上分别设有前板手提孔及后板手提孔,所述前、后内隔板上分别设有隔板手提孔30。

所述前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前连接板折叠线31与所述前壁板、前外隔板连接,所述前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前连接板切割线32与所述前外隔板、前壁板连接。前连接板是由前板切割折叠形成,一方面实现了前壁板与前外隔板的连接,另一方面为粘贴后的收纳盒能处于折叠状态做准备。

所述后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后连接板折叠线33与所述后外隔板、后壁板连接,所述后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后连接板切割线34与所述后外隔板、后壁板连接。后连接板是由后板切割折叠形成,一方面实现了后壁板与后外隔板的连接,另一方面也为粘贴后的收纳盒能处于折叠状态做准备。

所述前板手提孔和/或后板手提孔内设有翻折片35,所述翻折片的上部通过翻折片折叠线与所述前板、后板连接。翻折片顶部与前、后板连接,翻折片在收纳盒需要手提时弯折呈水平状态,翻折片的宽度与前、后板手提孔的间距相适配,增加手与隔板的接触面积,手提时更加舒适。

所述前连接板切割线及前切割线为直线。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切割线的形状,切割线为直线,前连接板的上、下轮廓线为直线结构。

所述后连接板切割线及后切割线为直线。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切割线的形状,切割线可以为直线,后连接板的上、下轮廓线为直线结构。

所述第一折叠线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一折叠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前内隔板及后内隔板的厚度相适配。在前、后外隔板之间预留前、后内隔板的存放空间,一方面便于隔板的折叠,另一方面折叠后的隔板能保持稳定且美观的折叠效果。

所述前、后内隔板的隔板手提孔的孔径等于或大于所述前、后板手提孔的孔径。手提孔与前、后板手提孔孔径一致,既能满足增强手提孔的支撑强度,又能增加手提孔边缘厚度,提高手提舒适感;若孔径一致则存在折叠不当,隔板手提孔与前、后板手提孔错位的情况,影响收纳盒的手提孔的折叠效果,故设计隔板手提孔大于前、后板手提孔的孔径,该设计同样能起到增加手提孔支撑强度。

所述前内隔板与后内隔板的内壁之间粘贴连接。前内隔板折叠到前外隔板的后侧并粘贴连接,后内隔板折叠到后外隔板的前侧并粘贴连接,前粘贴片与前内、前外隔板粘贴连接,后粘贴片与后内、后外隔板粘贴连接,前、后内隔板之间粘贴连接,粘贴连接的涂胶区可以是在前内隔板上也可以是在后内隔板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在前内隔板上设置涂胶区。通过前后内隔板之间的粘贴进一步增加中间隔板的支撑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收纳盒的支撑强度。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前连接板切割线及前切割线为弧线。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切割线的形状,切割线可以为弧线,前连接板的上、下轮廓线为弧线结构。

所述后连接板切割线及后切割线为弧线。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切割线的形状,切割线可以为弧线,后连接板的上、下轮廓线为弧线结构。

所述前内隔板与后内隔板的内壁之间粘贴连接。粘贴连接的涂胶区可以是在前内隔板上也可以是在后内隔板的内壁上,如图4所示,在后内隔板上设置涂胶区。所述涂胶区包括第一涂胶区及第二涂胶区,所述第一涂胶区设置在所述后内隔板的内表面上,且在所述后内隔板的内表面的外边缘位置,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二涂胶区设置在所述隔板手提孔的外侧。第一涂胶区实现前、后内隔板牢固可靠的粘贴,提高中间隔板的支撑强度;第二涂胶区在提手位置增加提手位置处的支撑强度。通过前后内隔板之间的粘贴进一步增加中间隔板的支撑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收纳盒的支撑强度。

实施例3,如图5-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折叠便携式收纳盒,采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折叠粘贴而成,包括前盒体、后盒体及设置在所述前盒体与后盒体之间的中间隔板38,所述前内、外隔板、后内、外隔板围成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上设有提手39,所述前壁板、前左、右壁板与中间隔板围成所述的前盒体,所述后壁板、后左、右壁板与中间隔板形成所述后盒体,所述前盒体在所述前连接板的作用下分隔成至少两个前收纳空腔36,所述后盒体在所述后连接板的作用下分隔成至少两个后收纳空腔37。

前内隔板通过对应的折叠线弯折到前外隔板的后侧并粘贴连接,后内隔板弯折到后外隔板的前侧并粘贴连接,前粘贴片与前内、前外隔板粘贴连接,后粘贴片与后内、后外隔板粘贴连接,前、后内隔板之间粘贴连接,对应粘贴位置粘贴后收纳盒如图8所述盒体呈折叠状态,故可事先将收纳盒以该种折叠状态进行储存,一旦需要使用时,可直接取用,只需要轻轻推动前、后左壁板侧,便可以将图8的折叠状态转变成图7所示的展示状态,可以将瓶装产品直接放入到前、后收纳空腔内收纳展示,瓶装产品放入到收纳腔后避免收纳盒再次折叠,然后手握中间隔板上的提手便可以轻松携带瓶装产品,当瓶装产品全部取出后,收纳盒可通过图8所示的折叠状态进行保存,节约保存空间,可以重复利用,更加节约环保。

实施例4,如图10-1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折叠便携式收纳盒,采用上述实施例2所述的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折叠粘贴而成,包括前盒体、后盒体及设置在所述前盒体与后盒体之间的中间隔板38,所述前内、外隔板、后内、外隔板围成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上设有提手39,所述前壁板、前左、右壁板与中间隔板围成所述的前盒体,所述后壁板、后左、右壁板与中间隔板形成所述后盒体,所述前盒体在所述前连接板的作用下分隔成至少两个前收纳空腔36,所述后盒体在所述后连接板的作用下分隔成至少两个后收纳空腔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