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仓储提升导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0926发布日期:2021-04-14 01:1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仓储提升导轨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仓储提升导轨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仓储架设备投入使用。目前市面上的仓储架结构,其重量较大,在组装阶段费时费力。同时,主结构利用槽钢结构时,其内部空间狭小不容易适应喷枪尺寸,难以喷涂维护,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整体强度高、自重小且维护方便的仓储提升导轨架。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强度高、自重小且维护方便的仓储提升导轨架。
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仓储提升导轨架,包括稳定杆和滑动杆;所述稳定杆呈阵列状分布;相邻的所述稳定杆之间连接设置有横梁;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稳定杆保持水平;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横梁连接;若干根所述滑动杆对称分布在导轨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稳定杆包括若干根相互拼接的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筒形结构;所述立柱的侧面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所在方位对应立柱背向导轨架中心的部位。
5.进一步地,所述缺口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开设。
6.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缓震体;所述第一板体面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设置有嵌槽;所述缓震体对应压缩嵌设在所述嵌槽内部;所述第一板体的嵌槽所在侧与所述第二板体对应贴合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内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杆;所述筋板配合套设在所述加强杆上。
8.进一步地,所述筋板被加强杆贯穿的部位与板面中心处位置对应。
9.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内外侧均喷涂设置有防腐涂层。
10.进一步地,同一根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多个缺口;相邻的所述缺口彼此间隔。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仓储提升导轨架,包括稳定杆和滑动杆;所述稳定杆呈阵列状分布;相邻的所述稳定杆之间连接设置有横梁;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稳定杆保持水平;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横梁连接;若干根所述滑动杆对称分布在导轨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稳定杆包括若干根相互拼接的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筒形结构,可以在保证抗弯性能的同时减轻自重;所述立柱的侧面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所在方位对应立柱背向导轨架中心的部位,缺口的作用在于便于喷枪伸入,从而方便后期维护时对内部进行清洗和涂层补喷的工作。
附图说明
12.图1为导轨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立柱具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筋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6.一种仓储提升导轨架,包括稳定杆1和滑动杆2;所述稳定杆1呈阵列状分布,四根稳定杆1就可以构成一个矩形截面的框架,便于内部设置升降运动的载货台;相邻的所述稳定杆1之间连接设置有横梁3,用来增强稳定杆1的结构稳定性;所述滑动杆2与所述稳定杆1保持水平;所述滑动杆2与所述横梁3连接;若干根所述滑动杆2对称分布在导轨架的相对两侧,用来与载货台形成滑动配合,引导其升降轨迹;所述稳定杆1包括若干根相互拼接的立柱5;所述立柱5为中空筒形结构,可以在保证抗弯性能的同时减轻自重;所述立柱5的侧面设置有缺口51;所述缺口51所在方位对应立柱5背向导轨架中心的部位,缺口51的作用在于便于喷枪伸入,从而方便后期维护时对内部进行清洗和涂层补喷的工作。
17.所述缺口51沿所述立柱5的长度方向开设,图1中所示为单一缺口的样式,而图2中所示的为多个缺口51间隔分布的样式,可以依照不同强度的设计要求合理选用。
18.如图3所示,所述立柱5的内部设置有筋板52;所述筋板52包括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和缓震体23;所述第一板体21面向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一侧设置有嵌槽24;所述缓震体23对应压缩嵌设在所述嵌槽24内部;所述第一板体21的嵌槽所在侧与所述第二板体22对应贴合连接;缓震体23为弹性橡胶材质;利用缓震体23可以在立柱受到震动时,利用自身的弹性将部分震动吸收,从而提高立柱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19.如图2所示,所述立柱5的内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杆13;所述筋板52配合套设在所述加强杆13上,利用加强杆13可以通过将不同的筋板52相互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强筋板52的结构稳定性。
20.所述筋板52被加强杆13贯穿的部位与板面中心处位置对应,从而在立柱5在载货台运行中发生细微震动时,筋板52可以绕着被加强杆13贯穿的部位做细微转动,以适应立柱5内壁的位置变化,确保连接稳定。
21.所述立柱5的内外侧均喷涂设置有防腐涂层,用于应对复杂的温湿度环境。
22.同一根所述立柱5上设置有多个缺口51;相邻的所述缺口51彼此间隔,这种间隔设置的样式相较于连续开设的缺口,能够提高立柱5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兼顾喷枪等设备伸入时的便捷性。
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