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6906发布日期:2021-05-25 12:4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平台领域,具体为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升降平台亦称施工电梯、施工升降机。一般是指在建筑工地上垂直运送行人或建材货物的运输工具,全球的建筑升降机总数超过800万部,是当代建筑工业使用最多的垂直型人货运输工具。

市场上的升降平台在该施工平台内经常放置各种工具及杂物,不同工具的堆积进一步导致空间狭小,而目前却没有相关存储措施,如果遇到紧急措施,容易出现意外,为此,我们提出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市场上的升降平台在该施工平台内经常放置各种工具及杂物,不同工具的堆积进一步导致空间狭小,而目前却没有相关存储措施,如果遇到紧急措施,容易出现意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包括爬手架和防滑凸起,所述爬手架的前端下侧设置有施工平台,且施工平台的内部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侧设置有下置槽,且下置槽的中部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上方设有托板,且托板的上侧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设置有螺柱,且螺柱的上方设有下压盘,所述下置槽的左端设置有左板,且下置槽的右端设置有右板,所述右板的上端设置有防滑凸起,所述左板的右端设置有边缘槽,且左板的下端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施工平台的前端中部设置有侧板,且侧板中部设置有侧板凹槽,所述侧板凹槽内部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侧板凹槽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右端设置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的下端左右两侧设置有托垫,且托垫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杆的中部左侧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左端设置有转轴。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左板之间相平行,且防滑凸起均匀分布在左板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支撑柱之间为垂直连接,且底座与底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板通过下压盘与边缘槽构成卡合结构,且左板与右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封闭门通过转动杆与侧板凹槽构成旋转结构,且转动杆贯穿整个封闭门。

优选的,所述侧板凹槽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且侧板凹槽与封闭门之间为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设置有底座,底座与支撑柱之间为垂直连接,支撑柱垂直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对上端的左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底座与底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底座固定在在底板上,从而对上端的支撑柱进行固定,增强了整个装置的固定连接性;

左板通过下压盘与边缘槽构成卡合结构,使用者可手动将下压盘插入到边缘槽中,故而将左板与右板的边缘抵靠在托板上,使得整个装置保持稳定的状态,左板与右板呈对称分布,便于使用者对其进行操控,节省时间;

侧板凹槽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侧板凹槽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便于使用者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实用性较强的工作台,方便看图纸、放置bim模拟所需的设备使用,侧板凹槽与封闭门之间为活动连接,便于使用者对封闭门进行调节控制,使得其形成工作台供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施工平台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爬手架;2、施工平台;21、底板;211、下置槽;212、中心柱;213、托板;214、底座;215、支撑柱;216、左板;217、右板;218、防滑凸起;219、固定套;22、侧板;221、侧板凹槽;222、转动杆;223、封闭门;224、超声波传感器;225、转轴;226、连杆;227、支撑杆;228、托垫;229、支撑板;31、螺柱;32、下压盘;33、边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包括爬手架1、施工平台2、底板21、下置槽211、中心柱212、托板213、底座214、支撑柱215、左板216、右板217、防滑凸起218、固定套219、侧板22、侧板凹槽221、转动杆222、封闭门223、超声波传感器224、转轴225、连杆226、支撑杆227、托垫228、支撑板229、螺柱31、下压盘32和边缘槽33,爬手架1的前端下侧设置有施工平台2,且施工平台2的内部下端设置有底板21,底板21的下侧设置有下置槽211,且下置槽211的中部设置有中心柱212,中心柱212的上方设有托板213,且托板213的上侧设有固定套219,固定套219的内部设置有螺柱31,且螺柱31的上方设有下压盘32,下置槽211的左端设置有左板216,且下置槽211的右端设置有右板217,右板217的上端设置有防滑凸起218,左板216的右端设置有边缘槽33,且左板216的下端中部设置有支撑柱215,支撑柱215的下端设置有底座214,施工平台2的前端中部设置有侧板22,且侧板22中部设置有侧板凹槽221,侧板凹槽221内部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224,侧板凹槽221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杆222,且转动杆222的右端设置有封闭门223,封闭门223的下端左右两侧设置有托垫228,且托垫228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227,支撑杆227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229,且支撑杆227的中部左侧设置有连杆226,连杆226的左端设置有转轴225;

底座214与左板216之间相平行,且防滑凸起218均匀分布在左板216的上端,防滑凸起218均匀的分布在左板216上端,使用者在站立在装置内部时,防滑凸起218能够增大脚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脚底与地面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避免危险的发生,底座214平行于左板216,使得整个装置呈水平状,为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点;

底座214与支撑柱215之间为垂直连接,且底座214与底板21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柱215垂直固定连接在底座214上,对上端的左板216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底座214与底板21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底座214固定在在底板21上,从而对上端的支撑柱215进行固定,增强了整个装置的固定连接性;

左板216通过下压盘32与边缘槽33构成卡合结构,且左板216与右板217呈对称分布,使用者可手动将下压盘32插入到边缘槽33中,故而将左板216与右板217的边缘抵靠在托板213上,使得整个装置保持稳定的状态,左板216与右板217呈对称分布,便于使用者对其进行操控,节省时间;

封闭门223通过转动杆222与侧板凹槽221构成旋转结构,且转动杆222贯穿整个封闭门223,使用者可通过控制转动杆222的转动,进而带动封闭门223进行旋转,使得封闭门223旋转到侧板凹槽221的上端,形成一个工作台,供人们使用,转动杆222贯穿整个封闭门223,便于使用者通过转动杆222对封闭门223进行更好的控制;

侧板凹槽221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且侧板凹槽221与封闭门223之间为活动连接,侧板凹槽221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便于使用者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实用性较强的工作台,方便看图纸、放置bim模拟所需的设备使用,侧板凹槽221与封闭门223之间为活动连接,便于使用者对封闭门223进行调节控制,使得其形成工作台供使用者使用。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使用者首先手动将下压盘32插入到边缘槽33中,故而将左板216与右板217的边缘抵靠在托板213上,使得整个装置保持稳定的状态,然后将设备所需使用的设备放置在侧板凹槽221中,人站在施工平台2上,其下端的支撑柱215垂直固定连接在底座214上,对上端的左板216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然后启动动力装置,进而动力装置驱动施工平台2进行竖直升降,防滑凸起218均匀的分布在左板216上端,使用者在站立在装置内部时,防滑凸起218能够增大脚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用者可通过控制转动杆222的转动,进而带动封闭门223进行旋转,使得封闭门223旋转到侧板凹槽221的上端,形成一个工作台,便于使用者看图纸、放置bim模拟所需的设备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