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1750发布日期:2021-07-23 14:1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现有的空调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后,需运送至销售点或者仓库中。为了避免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空调损坏,通常在空调的外侧设置泡沫件。在空调运输途中,空调可能从一定高度处跌落,空调的底部率先着地,导致空调底部受到的冲击大。

现有的空调包装技术通过在空调的底部设置泡沫支撑件的方式来保护空调的底部。然而,现有的支撑件结构对底座的支撑力小,导致在空调跌落时,空调底座断裂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组件,用以解决现有的支撑件结构对底座的支撑力小,导致在空调跌落时,空调底座断裂的情况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装组件,用于包装空调的底座,所述空调的底座设有安装部,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底座的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支撑部,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被配置成穿设于所述安装部;或,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被配置成套设于所述安装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仅设有一个,且所述支撑部呈环状设置;或,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均布设于所述基体。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部用于支撑立柱,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被配置成穿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支撑凸起具有槽体,所述槽体用于支撑所述立柱。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体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支撑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部分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且高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被配置成套设于所述底座的外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具有第一取物槽,所述第一取物槽贯穿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具有第二取物槽,所述第二取物槽被配置成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第一取物槽连通于所述第二取物槽。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取物槽的底壁高于所述第一取物槽的底壁。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取物槽远离所述第二取物槽的槽壁呈弧状设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三取物槽,所述第三取物槽沿基体的轴向设置、且用于供操作人员握持。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取物槽与所述第三取物槽之间。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取物槽与所述支撑部呈正对设置。

本方案通过在基体上设置支撑部,并通过支撑部与空调的底座的安装部配合,部分支撑部穿设于安装部,或部分支撑部套设于安装部,使得支撑部不仅能够支撑安装部的轴向,也能够支撑安装部的周向,进而使得包装组件对底座的支撑力增强,利于在空调运输途中保护空调底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的空调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现有的底座与泡沫支撑件连接处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俯视图;

图7为图2的包装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安装部;12、容置空间;

2、基体;

21、第一部分;211、第一取物槽;212、第三取物槽;213、握持槽;

22、第二部分;221、第二取物槽;222、置物槽;

23、收容空间;

3、支撑部;31、槽体;

4、立柱;

101、底座;102、立柱;103、承载槽;104、加强筋;105、泡沫支撑件。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现有的空调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图1的底座101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底座101的俯视图,图4为现有的底座101与泡沫支撑件105连接处的部分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包括底座101以及立柱102,底座101设有承载槽103,立柱102的底端置于承载槽103内。承载槽103用于支撑立柱102以及实现立柱102的周向定位。其中,图1中以立柱102设有四个,承载槽103对应设有四个为例示出。另外,为了提高底座101的结构强度,如图3所示,底座101的底部设置若干加强筋104。

如图4所示,现有的空调底座101包装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在底座101的下方设置泡沫支撑件105,来避免底座101直接与地面或物体碰撞而损坏。然而,继续如图4所示,底座101与泡沫支撑件105之间为面面接触,即底座101的下端面与泡沫支撑件105的上端面为面面接触。发明人经多次测试发现,在跌落高度600mm的情况下,该包装方式下的底座101用于支撑立柱102处易发生摔裂。说明泡沫支撑件105对底座101的保护强度不够。

有鉴于此,发明人对泡沫支撑件的结构进行优化,以及反复测试得到本方案的包装组件,以使得在空调发生跌落时,包装组件能够保护底座。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方案。

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组件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1的俯视图,图7为图2的包装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如图5-图7所示,空调的底座1设有安装部11,一种包装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底座1的基体2以及设置于基体2的支撑部3,支撑部3与安装部11配合连接。

为了便于描述,包装组件连接于底座1的一侧为上(如图5和图7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包装组件背离底座1的一侧为下。示例性地,安装时,包装组件位于底座1的下方,以便用于支撑底座1。在图6中,垂直于纸面朝里的一侧为底座1的上侧,垂直于纸面朝外的一侧为底座1的下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其中,支撑部3与安装部11之间的配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3被配置成穿设于安装部11。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支撑部3包括支撑凸起,支撑凸起连接于基体2、且朝向上方延伸。如图6所示,安装部11包括安装凹槽,安装凹槽设于底座1的底部、且具有朝向下方的开口。安装时,支撑凸起插入安装凹槽内,以使得安装凹槽的槽壁与支撑凸起的侧壁抵接,支撑凸起的上端面与安装凹槽的槽底抵接,支撑凸起不仅能够支撑安装凹槽,也能够限制和支撑安装凹槽的周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3被配置成套设于安装部11。示例性地,支撑部3包括支撑凹槽,支撑凹槽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安装部11包括安装凸起,安装凸起连接于底座1的底端且朝向下方延伸。安装时,安装凸起插入支撑凹槽内,支撑凹槽不仅能够支撑安装凹槽,也能够限制和支撑安装凹槽的周向。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部分支撑部3被配置成穿设于安装部11,另一部分支撑部3被配置成套设于安装部11。示例性地,支撑部3即包括上文提到支撑凸起,也包括支撑凹槽,安装部11包括安装凹槽,也包括安装凸起。其中,支撑凸起与安装凹槽对应配合,支撑凹槽与安装凸起对应配合。支撑凸起与支撑凹槽可呈交叉设置,即相邻两个支撑凸起之间可设有一个支撑凹槽,以便进一步加强对底座1的保护。

本方案通过在基体2上设置支撑部3,并通过支撑部3与空调的底座1的安装部11配合,部分支撑部3穿设于安装部11,或部分支撑部3套设于安装部11,使得支撑部3不仅能够支撑安装部11的轴向,也能够支撑安装部11的周向,进而使得包装组件对底座1的支撑力增强,利于在空调运输途中保护空调底座1。

下文以图5-图7示出的支撑部3和安装部11的设置方式,即支撑部3包括支撑凸起,安装部11包括安装凹槽,支撑凸起被配置成穿设于安装凹槽的方式为例示出,对于支撑部3和安装部11的其它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下文得出,在此就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的上方设有立柱4,为了提高立柱4处的泡沫组件对底座1的支撑强度,安装部11可设于立柱4处。示例性地,如图6和图7所示,安装部11包括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具有朝向下方的开口,支撑凸起从下至上穿设于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上方设有下陷即上文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承载槽,即安装凹槽的槽底具有下陷,下陷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立柱4的底端设置在下陷内。

立柱4可设有两个,两个立柱4设置于底座1的两端;立柱4也可设有三个,三个立柱4可设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立柱4可设有四个,四个立柱4可设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立柱4也可设有多个,此处立柱4的数量只是举例说明,不做具体限定。图5-图7以立柱4设有四个为例示出,

其中,支撑部3可设有一个也可设有多个。一示例性地,支撑部3可仅设有一个,且支撑部3可呈环状设置。也就是说,支撑凸起呈环状设置,安装凹槽呈环状设置,安装凹槽的上端用于支撑立柱4。立柱4设有多个。相当于多个立柱4设置在呈环状设置的支撑凸起,不仅能够加强支撑凸起的强度,也能够提高多个立柱4之间的整体性;

另一示例性地,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部3也可设有多个,支撑部3可均布设于基体2,以便包装组件的均匀性。

可选地,安装部11可与立柱4一一对应,支撑部3与安装部11对应,即支撑部3可与立柱4一一对应。示例性地,图5-图7,以立柱4、安装部11、支撑部3设有四个为例示出。

可选地,支撑凸起具有槽体31,槽体31用于支撑立柱4。也就是说,支撑凸起的槽体31正对上文提到的下陷位置,使得支撑凸起具有不同高度的上端面,进而使得支撑凸起与安装凹槽之间的配合更紧密。示例性地,如图5和图6所示,四个支撑凸起中,呈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凸起的纵向截面呈“l”形设置,呈“l”形设置的支撑凸起的较低的一端面用于支撑立柱4;另外一个支撑凸起的纵向截面呈“凹”形设置,呈“凹”形设置的支撑凸起的较低的一端面用于支撑立柱4,即该支撑凸起的中部用于支撑立柱4。

继续如图5和图7所示,可选地,基体2包括第一部分21以及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用于支撑底座1,支撑部3设于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套设于第一部分21的外侧、且高于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被配置成套设于底座1的外侧。

也就是说,底座1包括底壁以及侧壁,底座1的侧壁连接于底座1的底壁的外周且朝向底座1的底壁的下方延伸,以使得底座1的底壁以及底座1的侧壁合围成一容置空间13。包装组件在装配置底座1时,设置在第一部分21的支撑部3伸入容置空间13内,即底座1的下端罩设于基体2的第一部分21的中部以及设置于该中部的支撑部3。基体2的第一部分21的外周处用于抵接于底座1的侧壁的下端面,以使得第一部分21能够支撑底座1。

另外,第二部分22连接于第一部分21的外周、且朝向上方延伸,以使得第二部分22的上端面高于第一部分21的上端面。第二部分22朝向第一部分21的一侧为第二部分22的内侧,第二部分22的内侧与第一部分21合围成一收容空间23,底座1的下端设于该收容空间23内。如此,底座1的内侧即容置空间13内被支撑部3限位以及支撑,底座1的外侧被第二部分22限制以及支撑,以保护底座1的外侧,避免底座1磕碰。

继续如图5所示,可选地,第一部分21的外周具有第一取物槽211,第一取物槽211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第二部分22的外周设有第二取物槽221,第二取物槽221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第一取物槽211连通于第二取物槽221。

也就是说,为了便于将装配在收容空间23内即第二部分22内侧的底座1取出,通过设置第一取物槽211以及第二取物槽221的方式,方便操作人员手部伸入至底座1内侧即容置空间13内,将底座1与收容空间23脱离。其中,第二取物槽221设置于第二部分22,且第二取物槽221的两端连接于第二部分22的内、外两侧,并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第一取物槽211设置于第一部分21,第一取物槽211的一端连通于第二取物槽221,第一取物槽211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容置空间13的下方,并且第一取物槽211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如此,在从收容空间23内取出底座1时,操作人员从第二取物槽221伸入第一取物槽211内,并握持部分底座1的侧壁,以将该部分底座1的侧壁向上提取出。

可选地,第二取物槽221的底壁高于第一取物槽211的底壁。也就是说,第二取物槽221设置在第二部分22,第二取物槽221的上端成开口设置,第二取物槽221的槽底距离第一取物槽211的槽底在纵向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即部分第一取物槽211靠近第二部分22的一端被第二部分22遮挡,以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第二取物槽221内,进而避免底座1内侧的容置空间13被污染。

继续如图5所示,可选地,第一取物槽211远离第二取物槽221的槽壁呈弧状设置。该弧状的槽壁的圆心点位于背离第二取物槽221的一侧,即第一取物槽211的一端的槽壁从下至上逐渐朝向第一部分21的轴线方向倾斜。

也就是说,在操作人员经第一取物槽211并伸入底座1的容置空间13内后,呈弧状设置的槽壁能够引导操作人员向上提起底座1,以利于操作人员的拆卸包装组件。

可选地,第一部分21设有沿基体2的轴向即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取物槽212,第三取物槽212用于供人员握持。第三取物槽212也就是说,在操作人员将包装组件从空调拆卸下来时,不仅可通过第二取物槽221、第一取物槽211伸入底座1的容置空间13内,将底座1的侧壁向上取出,操作人员还可以从下至上伸入第三取物槽212内,使基体2向下移动,使得基体2与底座1分离。另外,在整个空调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也可通过第三取物槽212托举空调,以便于操作人员的搬运。可选地,第三取物槽212可呈贯穿设置,即第三取物槽212贯穿于第一部分21,以便于减小包装组件的重量,以及为支撑凸起的变形或底座1的变形提供空间。可选地,第三贯穿槽的内壁具有握持槽213。握持槽213具有朝向第三取物槽212的内侧的开口以及朝向基体2的下方的开口,操作人员可通过握持槽213握持第一部分21。

可选地,第二部分22具有置物槽222,置物槽222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置物槽222用于放置电线等用于空调的零散部件。可选地,继续如图5所示,支撑凸起位于第一取物槽211以及第三取物槽212之间,操作人员同时伸入第一取物槽211和第三取物槽212内,并同时向上去取底座1,向下移动基体2,以便于支撑凸起内、外两侧的基体2和底座1分离,利于包装组件和底座1脱离。

可选地,继续如图5所示,可选地,第一取物槽211与支撑部3呈正对设置。也就是说,当第一取物槽211设有一个时,第一取物槽211与其中一个支撑部3正对设置。当第一取物槽211设有两个时,两个第一取物槽211分别与两个支撑部3一一正对设置。以此类推,多个第一取物槽211分别与相同数量的支撑部3一一正对设置。图5中,以支撑部3设有四个,第一取物槽211设有四个,第二取物槽221对应设有挨个为例示出。此处只是举例说明,不做具体限定。由图5-图7可知,支撑部3与安装部11对应,安装部11用于支撑立柱4。故安装部11处由于设置有立柱4,则空调在该位置处的重力最大,将第一取物槽211以及第二取物槽221设置在与支撑部3正对的位置,以便于底座1的取出。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