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型承重结构的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1185发布日期:2021-06-30 00:0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X型承重结构的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x型承重结构的编织袋。



背景技术:

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对于一些手提式的编织袋,一般制作都是比较简单的,即一般的编织袋都是由原材料织造而成,其上没有其他结构,本身承载能力就有一定的限制,另外其也一般是通过一个提绳缝制在编织袋上,这种连接方式为一般性的缝制,当承装较重物体时,很容易在结合处产生撕裂而使得提绳脱离编织袋,并且这种连接方式也使得提绳勒住人手,很容易造成手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x型承重结构的编织袋,通过在编织袋本体上缝制x型结构的绳筋,一方面x型结构形成交叉结构,起到加强作用,提高了编织袋本体的承重能力,另一方面通过x型结构与提手单元实现有效连接,能够将承载力通过x型结构作用在编织袋本体上并形成分散,提高提手单元与编织袋本体的更强连接,同时降低提手单元对人手的压迫,提高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x型承重结构的编织袋,包括:编织袋本体,所述编织袋本体具有两个相对的主面、两个相对的侧面以及一个底面;

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两个主面上均设置有一提手单元,所述提手单元包括一主带和若干个副带,所述主带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主面上,所述副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面上,另一端悬浮或者固定在所述主带上,且所述副带均位于主带的两端之间;

所述主带的两端、所述副带与所述主面固定的端部均连接有设置在所述主面上的绳筋,所述绳筋相互交叉形成若干个x型结构;

相邻的两个x型结构相靠近的端点形成两个重合点,且靠近所述副带的重合点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分别与各个所述副带相连接,所述主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侧的x型结构的两个相远端的端点连接。

优选地,所述x型结构的端点处、所述x型结构的中部的交点处均设置有绳节点。

优选地,各所述x型结构中部的交点通过一加强筋串连在一起,各所述x型结构靠近所述提手单元的端点通过一加强筋串连在一起,各所述x型结构远离所述提手单元的端点通过一加强筋串连在一起。

优选地,在一个所述主面上,所述副带的数量为3个,所述x型结构的数量为4个,各所述x型结构形成的重合点数量为6个。

优选地,所述绳筋和所述加强筋均由尼龙线缝制在所述主面形成,所述绳节点由尼龙线缝制在所述主面上形成,且绳筋和加强筋均呈直线延伸,绳节点为圆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副带的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所述主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编织袋本体上缝制x型结构的绳筋,一方面形成加强作用,起到对编织袋本体承重能力的提高,使得编织袋本体在受到牵拉时,能够通过x型结构形成相互作用,进而提高编织袋本体的强度;

另一方面形成的x型结构能够与提手单元形成有效连接,当提手单元对编织袋本体产生牵拉时,其能够将牵拉力通过x型结构,作用在更大范围的编织袋本体上,进而使得连接强度得到提高,降低了在连接处断裂的风险;

此外提手单元具有的主带和副带能够与x型结构形成的多个端点、重合点相对应,提高了提手单元与x型结构的连接点,进而通过x型结构形成交叉效果,进一步增强了连接效果,当产生牵拉时能够通过这些连接点产生传递作用,进而将牵拉产生的力传递到更大范围,从而降低局部的作用而产生撕裂的情况;同时主带和副带能够形成多个间隔位置,进而与人手指之间的缝隙形成配合,提高了提手单元与人手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对人手的压迫感;

最后绳节点和横向的加强筋的设置,使得整个x型结构形成了点、线相结合的设置,增强了相邻的x型结构的端部和交叉处的强度以及x型结构本身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x型承重结构的编织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x型承重结构的编织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含加强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编织袋本体、2-提手单元、21-主带、22-副带、3-绳筋、4-绳节点、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x型承重结构的编织袋,包括:

编织袋本体1,编织袋本体1具有两个相对的主面、两个相对的侧面以及一个底面,即在图1的基础上,朝向屏幕内、外侧,或者正对着、背对着屏幕的表面即编织袋本体1的主面;

编织袋本体1的两个主面上均设置有一提手单元2,提手单元2包括一主带21和若干个副带22,主带21的两端固定在主面上,副带22的一端固定在主面上,另一端悬浮或者固定在主带21上(此处的悬浮特指该端为自由端,可不与主带21进行固定),且副带22均位于主带21的两端之间,并且副带22与主带21之间、两个副带22之间均能够形成间隙j(如图1所示),以供手指插入该间隙内,进而使得主带21和副带22在人手上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进而降低了对人手的压迫感;为了适应手指的数量,结合图1,在一个主面上,副带22的数量为3个,即能够与主带21形成四个间隙j,进而正好使得除大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置入;

主带21的两端、副带22与主面固定的端部均连接有设置在主面上的绳筋3,绳筋3相互交叉形成若干个x型结构,即如图2所示,其形成的x型结构分别采用了不同线型进行了区分;为了提高绳筋3与编织袋本体1的结合强度,绳筋3采用缝制的方式设置在编织袋本体1上,下述的加强筋5和绳节点4也采用缝制;

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x型结构相靠近的端点形成两个重合点,为了配合副带22的数量,在一个主面上,x型结构的数量为4个,因此对应的重合点数量则为6个;而副带22与主带21的固定处则如图1和图2所示,靠近副带22的三个重合点分别与三个副带22相固定连接,而主带21的两端则分别与两个外侧的x型结构的两个相远端的端点固定连接,因为是采用的缝制,因此此处的固定即通过缝制的方式实现连接。

在x型结构的端点处、x型结构的中部的交点处均设置有绳节点4,即图1和图2中的圆形点状结构,另外由于存在重合点,所以当相邻的两个x型结构的端部重合时只需设置一个绳节点4即可;

同时,如图3所示,各x型结构中部的交点通过一加强筋5串连在一起,各x型结构靠近提手单元2的端点通过一加强筋5串连在一起,各x型结构远离提手单元2的端点通过一加强筋5串连在一起,即将处于横向上的绳节点4通过加强筋5串联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交错的程度,提高连接的强度。

绳筋3、加强筋5以及绳节点4均由尼龙线缝制在主面形成,且绳筋3和加强筋5呈直线延伸,绳节点4呈圆形;由于是缝制的操作,因此在实际制造时,在加强筋5、绳筋3以及绳节点4的结合处均能够产生相互连接,因为缝制时是通过丝线往复穿透编织袋本体1的主面而形成的,因此很容易形成有效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使用,副带22悬浮或者固定在主带21,通过一魔术贴实现,即在副带22远离编织袋本体1的端部固定一个魔术贴,该魔术贴能够实现自我粘贴,即其上具有既具有圆毛也具有刺毛,这样就使得副带22具有两种使用形态:

其一:副带22通过魔术贴固定在主带21上,即形成如图1的形式,此时能够增加提手单元2与手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压迫;

其二,副带22通过魔术贴解除与主带21固定,这样使得副带22的一端形成自由端,进而可通过两个主面上的副带22相互系在一起,对编织袋本体1的袋口起到封装的效果,进而防止其内的物体洒落;

因此能够适应很多的使用场景。

使用时,编织袋本体1为事先制造好的袋子,在其两个主面上进行缝制绳筋3,绳筋3通过尼龙线来回往复缝制,形成图2中的x型结构,需要注意的是绳筋3尽量不要只有一条尼龙线,在实际制造时绳筋3需具有一定的宽度,这个宽度大于尼龙线的直径;待缝制好x型结构后,提手单元2按照图1的连接方式进行缝制,即主带21的一端、副带22的一端缝制在对应的位置;然后在缝制横向的加强筋5,最后在缝制绳节点4;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绳筋3、加强筋5、绳节点4以及提手单元2的缝制顺序没有绝对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