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侧撞称重货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5969发布日期:2021-07-23 14:2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防侧撞称重货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属具领域内的货物运输装置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防侧撞称重货叉。



背景技术:

货叉是叉车属具的一种,其相当于挂装在叉车上的机械手,使叉车成为一种多用途高效率的物料搬运工具,实现对搬运对象进行叉、夹、推、拉、侧移和旋转等作业,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避免产品破损,节省仓储空间。目前的货叉大都无法实现准确称重,且叉车秤的安装结构复杂,部分货叉在水平叉臂内安装称重传感器进行货物称重,由于水平叉臂在货叉使用过程中不断与地面、货物等发生碰撞,不仅会造成测量误差而且会对传感器造成损坏减短其使用寿命,为了实现对传感器的保护,需要对水平叉臂进行加工增加覆盖板,覆盖板造价高,易受到冲击变形影响称重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此提供一种防侧撞称重货叉,其称重传感器安装在货叉的竖直叉臂内部,并利用钢球采用悬挂式固定安装,借助钢球的滚动可以消减货叉受到的冲击力,对于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的,采用滚珠组件将竖直叉臂设计成外盖与内臂扣合的结构,通过滚珠可以消减外盖与内臂之间的水平方向受力和竖直方向受力误差,提高称重精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侧撞称重货叉,包括“l”型货叉本体,所述货叉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叉臂和水平叉臂,所述竖直叉臂包括称重传感器、内臂和外盖,所述称重传感器一端通过钢球限定在所述内臂上的第一安置槽内,另一端通过钢球限定在所述外盖上的第二安置槽内,所述第一安置槽与所述第二安置槽互相嵌入扣合,使得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所述钢球悬挂在所述内臂和所述外盖之间,所述外盖内侧与所述内臂外侧通过滚珠组件滑动连接。

优选的,

所述第一安置槽位于所述内臂中间且向靠近所述外盖一侧凸起形成第一承重板,所述第二安置槽镂空设于所述外盖中间且向靠近所述内臂一侧凸起形成第二承重板,所述称重传感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钢球抵持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

优选的,

所述第一承重板、所述第二承重板以及所述称重传感器两端与所述钢球的抵接面均为内凹弧面,所述钢球被限定在所述内凹弧面中滚动。

优选的,

所述外盖上远离所述内臂的一侧面上可拆卸固定有盖板,通过所述盖板、所述第一安置槽和所述第二安置槽使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所述钢球悬挂在相对密封的空间内部。

优选的,

所述第一承重板插入所述外盖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内,所述第二承重板插入所述内臂上的第一安置槽内,此时所述外盖扣合在所述内臂外侧,并且两者之间保持间隔。

优选的,

所述外盖内侧与所述内臂外侧相对开设导轨,该导轨内限定所述滚珠组件,使得所述内臂通过所述滚珠组件相对所述外盖在竖直方向上滑动。

优选的,

所述滚珠组件包括固定架和至少一个设有切边的圆柱体滚珠,所述滚珠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棘状突起所限定的固定框内滚动。

优选的,

所述棘状突起为所述固定架上相反方向分别延伸出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上设有弧形承托面,所述滚珠的侧面与所述承托面相对滚动。

优选的,

所述外盖与所述内臂两侧的扣合处设置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与所述滚珠组件并列设置,用于防止所述滚珠组件内进入杂质产生摩擦力。

优选的,

所述防尘组件包括相对开设于所述外盖与所述内臂两侧扣合处的插槽和插入所述插槽内的防尘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防侧撞称重货叉,通过将称重传感器安装在货叉竖直叉臂内相互交叉嵌合的安置槽中,相对于安装在水平叉臂,能够实现对称重传感器更好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悬挂式连接和滚珠组件的配合,保证称重传感器在检测重力时避免受到重力以外的干扰力,从而避免了称重结果误差,提高称重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防侧撞称重货叉,对货叉本体内部进行改进,没有增加货叉结构的复杂度,也没有增加货叉的重量和体积,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使用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说明书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方案对应附图加以简单说明,显而易见的,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可以依据以下附图获得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同或相似的其他附图。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在一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在一实施例中的剖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的称重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的内臂与传感器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的外盖与传感器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的滚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0.竖直叉臂,20.水平叉臂,30.防尘顶盖,1.称重传感器,2.内臂,21.第一安置槽,22.第一承重板,3.外盖,31.第二安置槽,32.第二承重板,33.上挂钩,34.下挂钩,35.定位销孔,4.钢球,5.滚珠组件,51.固定架,52.滚珠,53.棘状突起,54.固定框,55.承托面,6.盖板,7.导轨,81.插槽,82.防尘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可行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没有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得到的其他实施例,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描述目的,不应当理解为其指示或隐含指示所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本说明书各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表明包括至少一个该被限定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连接”用于描述相互连接的两个结构的功能之间具有关联性,通过互相配合达到不同于该结构独立状态时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接触连接、非接触连接、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等。

本实用新型的防侧撞称重货叉,主要是针对货叉本体的结构进行改进,该货叉可以是单一叉齿的货叉结构,也可以是多个货叉通过简易连接结合使用的货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防侧撞的技术效果主要依赖于对称重模块的结构改进,该称重模块还可以适用于独立于货叉之外的叉车秤结构,此时应当理解为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简单替换,也应当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进行的常规性替换或惯用手段的置换。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6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为一个“l”型的货叉本体,该货叉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称重臂10和水平叉臂20,使用时,水平叉臂20末端设计有一定的坡度,用于铲起货物,竖直称重臂10和水平叉臂20之间呈小于等于90°的夹角,使货叉整体呈现为直角或锐角,可以用来调整水平叉臂20因货物重力向下倾斜的角度,防止倾斜程度大造成货物从叉齿上滑落。所述竖直叉臂10包括称重传感器1、内臂2和外盖3,在内臂2和外盖3之间设置一安置空间,将称重传感器1固定在该安置空间内。具体的,在所述内臂2上开设第一安置槽21,在所述外盖3上开设第二安置槽31,优选的,外盖3罩合在内臂2外侧时,所述第一安置槽21和所述第二安置槽31共同构成用于容置所述称重传感器1的空间。所述第一安置槽21和所述第二安置槽31均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形状相适应,例如:当称重传感器1整体呈柱型时,两个安置槽的底面均开设为弧形面;当称重传感器1整体呈立方体型时,两个安置槽的底面均开设为方形面。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1选用s型压力传感器,其外部轮廓呈立方体型,则第一安置槽21为内臂2内凹的一个立方槽,为了避免传感器受到凹槽内壁碰撞影响称重,称重传感器1的外侧与安置槽的内壁保留一定的间隙。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称重传感器1在称重时受到侧向力的影响,将称重传感器1与上述空间之间实现悬挂连接,保证称重传感器1始终受到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具体参照附图3示出的放大图,本实施例采用的具体悬挂连接方式为:所述称重传感器1一端通过钢球4限定的第一安置槽21内,另一端通过所述钢球4限定的第二安置槽31内,所述第一安置槽21与所述第二安置槽31互相嵌入扣合,使得所述称重传感器1通过所述钢球4悬挂在所述内臂2和所述外盖3之间,同时所述外盖3内侧与所述内臂2外侧之间通过滚珠组件5滑动连接。具体称重过程中,水平叉臂20上承载货物,竖直叉臂10受到重力,其内臂2在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外盖3在滚珠组件5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称重传感器1与第一安置槽21相连接的一端受到来自所述内臂2向下的压力,其另一端同时受到第二安置槽31向上的支撑力,此时所述称重传感器1受到两个相反的作用力的挤压,其测得的力即为所述水平叉臂20上所承载货物的重量。

具体参照附图4和附图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置槽21是所述内臂2中间向内凹进形成,所述第一安置槽21上端向靠近所述外盖3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凸起作为第一承重板22,用于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上端的所述钢球4向抵接。所述第二安置槽31镂空设于所述外盖3中间,其下端向靠近所述内臂2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凸起作为第二承重板32,用于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下端的所述钢球4向抵接。优选的,为了保证钢球4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承重板22、所述第二承重板32以及所述称重传感器1两端与所述钢球4的抵接面均为内凹弧面,所述钢球4被限定在所述内凹弧面中滚动,所述称重传感器1受到挤压式,其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钢球4抵持所述第一承重板22和所述第二承重板32,同时由于所述内凹弧面的限定,保证所述钢球4不会从侧面弹出,也不会产生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影响称重。

参照附图1和附图6,本实用新型防侧撞称重货叉的称重模块被设置在货叉内部相对密闭的空间,可以起到保护传感器防止器受损的作用。具体的,外盖3和内臂2扣合以后,第二安置槽31在所述外盖3上形成一个开口,可以方便安装、检修、拆卸或者清洁所述称重传感器1,同时,所述外盖3上远离所述内臂2的一侧面上(及上述开口处)可拆卸固定有盖板6,通过所述盖板6、所述第一安置槽21和所述第二安置槽31使所述称重传感器1通过所述钢球4悬挂在相对密封的空间内部。

参照附图3,所述第一安置槽21与所述第二安置槽31互相嵌入扣合结构的实现方式为:所述第一承重板22插入所述外盖3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31内,所述第二承重板32插入所述内臂2上的所述第一安置槽21内,此时所述外盖3扣合在所述内臂2外侧,并且两者之间保持间隔。这样可以避免外盖3和内臂2之间产生竖直方向上的摩擦力,影响到称重传感器1所受到外盖3和内臂2的挤压力。为了避免外盖3和内臂2之间的间隔缝隙内进入杂质,在外盖3和内臂2扣合之后的顶部设置防尘顶盖30,具体的,该防尘顶盖30可以采用焊接同时扣在外盖3和内臂2顶部,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外盖3和内臂2顶部。

参照附图4-6,实现所述外盖3内侧与所述内臂2外侧之间滑动连接的滚珠组件5通过相对开设在所述外盖3内侧与所述内臂2外侧的导轨7限定,导轨末端设置有限位件,通过该限位件使滚珠组件5固定在导轨7上,使得所述内臂2通过所述滚珠组件5相对所述外盖3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具体如附图6所示,所述滚珠组件包括固定架51和至少一个设有切边的圆柱体滚珠52,所述滚珠52在所述固定架51上的棘状突起53所限定的固定框54内滚动。所述棘状突起53为所述固定架51上相反方向分别延伸出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上设有弧形承托面55,所述滚珠51的侧面与所述承托面55相对滚动,所述滚珠51的切边则总是与导轨7相对。

由于滚珠组件5滚动过程中不能对竖直叉臂10产生任何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这样才能保证称重数据的精确,因此,需要使滚珠组件5总是保持无摩擦运作,实际中可以定期在滚珠组件5上涂抹润滑剂来避免摩擦,同时也要保证滚珠组件5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防止进入杂质。如附图1所示,所述外盖3与所述内臂2两侧的扣合处设置防尘组件,该防尘组件与所述滚珠组件5并列设置,用于防止所述滚珠组件5内进入杂质产生摩擦力。具体的,所述防尘组件包括相对开设于所述外盖3与所述内臂2两侧扣合处的插槽81和插入所述插槽81内的防尘封条82。

参照附图1-6,本实用新型的防侧撞称重货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安装在叉车前端的车架上,为方便安装,在货叉的竖直叉臂10上设置至少一组挂钩,具体的,所述外盖3上远离所述内臂2的一侧面的上下两端相对设置有上挂钩33和下挂钩34,通过所述上挂钩33和所述下挂钩34可以将货叉安装至叉车车架上。具体的,所述上挂钩33可以设计为“『”型结构,所述下挂钩34设计为“﹄”型结构,可以根据车架的结构调整上挂钩33和下挂钩34的位置,将货叉进行挂接或卡接在叉车上。进一步,如附图5所示,为了保证货叉与车架之间安装的稳定性,在外盖3的所述上挂钩33远离所述下挂钩34的顶部设置有定位销孔35,当货叉安装在车架上以后,通过销轴插入定位销孔35内的方式,或者将其他固定件穿过定位销孔35对货叉和车架的连接处进行限位固定,可以防止称重时,竖直叉臂10因货物的重力向前倾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