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壁式大米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1375发布日期:2021-06-30 00:0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刮壁式大米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刮壁式大米包装袋。



背景技术:

大米包装袋是用于盛装大米的外包装结构件,目前使用的大米包装袋有编织袋、塑料复合膜包装袋、真空包装袋或其他材料的袋体,大米真空包装袋可以对大米起到很好的长期保护作用,即使在一些潮湿环境下,也能让大米保持干燥,不发霉,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大米的原汁原味,让消费者放心使用,大米编织袋颜色一般为白色或灰白色,没有毒无味,对人身体伤害一般较小,各类大米包装袋基本都具有防氧化,防水,防潮,机械性能强,抗爆破性能高。而且抗穿刺撕裂性能强,无味符合国家标准。由于大米从出厂通过运输至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会经历较长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因大米因封装方式以及长期处于静态挤压状态而易产生静电,吸附在袋内壁上,吸附在米袋上的大米粒数量还较多,如果未能及时处理,会出现在取出或倾倒大米过程中带出或不受控的掉落米袋外,同时还会因取米过程中再次出现米粒吸附在米袋内壁上的现象,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刮壁式大米包装袋。

一种刮壁式大米包装袋,包括袋本体和两个扫壁组件,两个扫壁组件分别设置在袋本体的两侧内壁上,每个扫壁组件包括移动条和两个柔性滑条,两个柔性滑条沿袋本体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在袋本体的内壁上,移动条的长度方向与袋本体的宽度方向同向,移动条的一侧为与袋本体内壁相配合的清扫侧,移动条的清扫侧上加工有两个连接豁口,连接豁口与柔性滑条一一对应设置,移动条通过两个连接豁口与两个柔性滑条相连接,移动条沿柔性滑条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移动条的另一侧加工有握持口。作为优选方案:连接豁口的形状与柔性滑条的横向截面形状相配合,柔性滑条朝向袋本体的一侧面与袋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连接豁口为t形豁口,连接豁口的小口端为开口端,连接豁口的开口端朝向其对应的柔性滑条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移动条的握持口为宽度渐变口,握持口的开口端为小口端,握持口小口端处的两侧壁均为握持部。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扫壁组件之间配合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为转动端,转动杆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当转动杆处于未使用状态时,转动杆的长度方向与移动条的长度方向同向,转动杆贴靠在两个扫壁组件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的移动条上,转动杆的转动端铰接在该移动条的握持口处,转动杆的连接端与该移动条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当转动杆处于使用状态时,转动杆水平设置在与两个移动条之间,转动杆的转动端铰接在两个扫壁组件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的握持口处,转动杆的连接端与两个扫壁组件中另一个所述扫壁组件的握持口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转动杆的转动端处设置有凸块,握持口的内壁上加工有配合凸块的第一插孔,凸块和第一插孔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转动杆的连接端为倒置的t形部,转动杆连接端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插杆,每个插杆与t形部水平端之间形成有夹持间隙,两个扫壁组件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的移动条外壁上加工有配合插杆的第二插孔,两个扫壁组件中另一个所述扫壁组件的握持口内加工有与夹持间隙相配合的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柔性滑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袋本体宽度为w,1/2w≤d<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通过袋本体和两个扫壁组件相互配合能够直接解决因静电吸附在袋内壁的米粒,使这部分米粒能够有效及时回落到袋中,避免浪费。

二、两个扫壁组件的结构为袋内设置组件,扫壁组件结构简单,移动条的初始设置位置为袋内无米处的空闲空间,不占用过多空间位置,便于袋本体实现其自身的基本使用性能,还能够确保运输过程中避免内部结构凸起使袋外受压时造成破坏的现象发生。

三、本实用新型无论是处于倾倒状态,还是借助量杯取米的使用状态,均能够通过通过移动条和两个柔性滑条相互配合实现对袋壁上米粒进行集中且全面的清扫,还能够将移动条反复在两个柔性滑条上作出升降运动实现反复清扫。

四、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清扫效果稳定可靠,还有利于包装袋使用后的快速收纳。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动条和两个柔性滑条布置在袋本体内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移动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所述扫壁组件中移动条和两个柔性滑条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所述扫壁组件中移动条和两个柔性滑条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转动杆和两个扫壁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插孔设置在握持口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移动条;

图10为另一个所述扫壁组件中握持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移动条。

图中,1-袋本体;2-扫壁组件;3-移动条;4-柔性滑条;5-连接豁口;6-握持口;7-转动杆;8-凸块;9-第一插孔;10-插杆;11-夹持间隙;12-凸起;13-第二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包括袋本体1和两个扫壁组件2,两个扫壁组件2分别设置在袋本体1的两侧内壁上,每个扫壁组件2包括移动条3和两个柔性滑条4,两个柔性滑条4沿袋本体1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在袋本体1的内壁上,移动条3的长度方向与袋本体1的宽度方向同向,移动条3的一侧为与袋本体1内壁相配合的清扫侧,用于刮扫袋本体1上的米粒,移动条3的清扫侧上加工有两个连接豁口5,连接豁口5与柔性滑条4一一对应设置,移动条3通过两个连接豁口5与两个柔性滑条4相连接,移动条3沿柔性滑条4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移动条3的另一侧加工有握持口6。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滑条4为食品级的塑料、硅橡胶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条体,为移动条3提供移动轨道,起到导向移动条3的移动位置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条3为食品级的硬质塑料制成的条体。

本实施方式中握持口6为t形口,其用于为人手指捏住提供位置,内置式的结构形式有助于减少对袋本体1内部的占用空间,便于开袋时操作。

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条3的初始设置位置处于袋本体1内部的顶部,且位于米面的上方,有利于实现使用大米时及时清扫,避免大米埋没移动条3而影响使用。

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条3的清扫侧为铲形,便于清扫侧快速且有效清理袋本体1。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连接豁口5的形状与柔性滑条4的横向截面形状相配合,柔性滑条4朝向袋本体1的一侧面与袋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当连接豁口5的形状为圆弧形时,对应的柔性滑条4的形状与其配合,柔性滑条4朝向连接豁口5的侧面形状为圆弧面。其他形状的连接豁口5也可替换,能够使移动条3稳定与柔性滑条4相连接,确保移动条3不松脱掉落的结构形式均可,同时还需要确保移动条3在柔性滑条4上顺畅滑动。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滑条4与袋本体1的内壁通过压合或粘合的方式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连接豁口5为t形豁口,连接豁口5的小口端为开口端,连接豁口5的开口端朝向其对应的柔性滑条4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当连接豁口5的形状为t形时,对应的柔性滑条4的形状与其配合,柔性滑条4中宽度较窄的侧面与袋本体1的内壁通过压合或粘合的方式相连接。柔性滑条4中宽度较宽的侧面设置在连接豁口5内,且二者滑动配合。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限定,移动条3的握持口6为宽度渐变口或t形口。握持口6的开口端为小口端,握持口6小口端处的两侧壁均为握持部。

本实施方式中握持口6为宽度渐变口时,握持口6的开口端为小口端,目的是为了实现内置时的握持位置,握持口6沿移动条3的厚度方向开设,便于实现从上向下的握持姿势。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扫壁组件2之间配合设置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一端为转动端,转动杆7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当转动杆7处于未使用状态时,转动杆7的长度方向与移动条3的长度方向同向,转动杆7贴靠在两个扫壁组件2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的移动条3上,转动杆7的转动端铰接在该移动条3的握持口6处,转动杆7的连接端与该移动条3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当转动杆7处于使用状态时,转动杆7水平设置在与两个移动条3之间,转动杆7的转动端铰接在两个扫壁组件2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的握持口6处,转动杆7的连接端与两个扫壁组件2中另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的握持口6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杆7具有两个极限位置,第一极限位置为移动条3长度方向与转动杆7的长度方向同向,转动杆7贴靠在移动条3上。第二个极限位置为转动杆7分别与两个移动条3相垂直设置,此时转动杆7与两个移动条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转动杆7的设置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是否将两个扫壁组件2之间实现快速连接的过程,当无需同步两个扫壁组件2的刮扫位置时,转动杆7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即移动条3长度方向与转动杆7的长度方向同向,转动杆7贴靠在移动条3上即可。

当需要通过刮扫袋本体1的两侧内壁时,将处于与移动条3长度方向同向的转动杆7进行转动,即将转动杆7的转动端为固定转点,将转动杆7的连接端转动90度后与另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的握持口6相连接,此时转动杆7处于第二极限位置,通过转动杆7带动两个移动条3同步向下或向上移动,实现对袋本体1的两侧内壁同时刮扫的效果,清除附着在袋本体1内壁上的米粒。

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杆7的转动端与两个扫壁组件2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的握持口6处相铰接的方式通过压痕的方式实现,即转动杆7与该握持口6端角处为一体连接结构,通过加工压痕实现转动杆7与该握持口6端角处能够相对转动。从而简化铰接结构,有利于简化本实用新型中扫壁组件2整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转动杆7的转动端处设置有凸块8,握持口6的内壁上加工有配合凸块8的第一插孔9,凸块8和第一插孔9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凸块8和第一插孔9之间可拆卸连接是为了转动杆7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能够与两个扫壁组件2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的握持口6稳定连接,确保转动杆7转动后的位置不动。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六的进一步限定,转动杆7的连接端为倒置的t形部,转动杆7连接端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插杆10,每个插杆10与t形部水平端之间形成有夹持间隙11,两个扫壁组件2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的移动条3外壁上加工有配合插杆10的第二插孔13,两个扫壁组件2中另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的握持口6内加工有与夹持间隙11相配合的凸起12。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插杆10和两个凸起12相配合既能够实现转动杆7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与两个扫壁组件2中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端部的卡接连接,连接效果稳定可靠,还能够实现转动杆7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与两个扫壁组件2中另一个所述扫壁组件2端部的卡接连接。连接位置稳定使转动杆7作出上、下升降移动时不易从握持口6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柔性滑条4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袋本体1宽度为w,1/2w≤d<w。如此设置能够确保两个柔性滑条4相配合能够确保对移动条3的支撑稳定性,同时,移动条3的长度小于袋本体1的宽度w。

进一步的,移动条3的长度比袋本体1的宽度w小2至6cm。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为多种,其中一种操作方式为利用一个扫壁组件2中移动条3和两个柔性滑条4相配合,利用移动条3的清扫侧对袋本体1的一侧内壁的刮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操作方式为通过两个扫壁组件2与转动杆7相配合实现对袋本体1的两侧内壁同时刮壁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