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油油罐车的控油装置,属于汽油油罐车卸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在具有卸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卸油的汽油油罐车上。
背景技术:
汽油罐车是用来转移、装卸汽油的专用车辆,由于汽油罐车车型很多,特别是一些型号的汽油罐车罐体结构不适配加油站的卸油油气回收系统,亦或是地面平整度、车胎气压等客观影响,导致汽油罐车在卸油后会出现卸不干净的情况,一部分油品挂在汽油罐车的罐壁上,因此需要在汽油罐车卸完油后进行控油,目前加油站在卸完汽油后会采取如下几种方式控油:1、油罐车来回晃动几次后,使用有色金属桶直接开启液相阀门控油,明显存在环保违法行为;2、油罐车来回晃动几次后,再将气相管和液相罐与加油站的卸油口连接进行二次卸油,但无法确认油罐内是否还存在油品,同时也存在卸油软管跑、冒、滴、漏较为严重的情况;3、有些油罐车需要开启液相阀门,来回晃动才能控出油品,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一种可密闭、油气不外泄、安全性高的用于汽油油罐车的控油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油油罐车的控油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油油罐车控油方式安全性差、有泄漏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汽油油罐车的控油装置,包括油桶、压力表、静电连接片、液位计以及与汽油罐车卸油口匹配的快速接头,所述油桶顶部一侧设有进油口,所述快速接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进油口上,所述压力表和静电连接片设置在所述油桶顶部,所述液位计竖直设置在所述油桶一侧且底端与油桶的底部连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排液阀,所述排液阀设置在所述油桶底部背离所述进油口的一侧。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油桶顶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环形密封垫片,所述环形密封垫片设置在所述快速接头与进油口之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快速接头上设有锁紧手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油桶顶部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油桶一体成形,所述压力表与排气阀分设在所述提手的两侧。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提手为三栅式提手,所述三栅式提手远离所述进油口的一端设有用于穿过绳索的连接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油桶为铝制方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油桶的容积至多为5l。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液位计的顶端不低于所述油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油油罐车的控油装置包括油桶、压力表、静电连接片、液位计以及与汽油罐车卸油口匹配的快速接头,油桶顶部一侧设有进油口,快速接头可拆卸安装在进油口上,压力表和静电连接片设置在油桶顶部,液位计竖直设置在油桶一侧且底端与油桶的底部连通,采用该结构,使用时将油桶置于汽油罐车的卸油口箱内,使快速接头与汽油罐车的卸油口密封连通,打开汽油罐车的液相阀门控油,使残余油品注入油桶内,压力表时刻显示油桶内压力以了解是否出现漏气现象,静电连接片用于与加油站的静电释放装置连接以释放装置产生的静电,液位计便于观察油桶内液位高度,避免油品溢满,降低了控油过程中泄漏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汽油油罐车的控油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汽油油罐车的控油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
1-油桶;11-进油口;12-提手;121-连接孔;2-压力表;3-静电连接片;4-液位计;5-快速接头;51-锁紧手柄;6-排液阀;7-排气阀;8-环形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汽油油罐车的控油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油桶1、压力表2、静电连接片3、液位计4以及与汽油罐车卸油口匹配连通的快速接头5,上述快速接头5为标准件,型号为dn80,上述油桶1顶部一侧设有进油口11,上述进油口11为与上述油桶1一体成形的圆管,上述快速接头5可拆卸安装在上述进油口11上,上述压力表2和上述静电连接片3设置在油桶1顶部,上述液位计4竖直设置在上述油桶1一侧且底端与上述油桶1的底部连通,上述液位计4的顶端应不低于上述油桶1的顶部,从而与上述油桶1形成u形连接器,上述液位计4为透明管,以便通过上述液位计4的液位高度来获知上述油桶1内的液面高度。
采用该结构,使用时将上述油桶1置于汽油罐车的卸油口箱内,使上述快速接头5与汽油罐车的卸油口密封连通,打开汽油罐车的液相阀门控油,使残余油品注入上述油桶1内,上述压力表2时刻显示上述油桶1内压力以了解是否出现漏气现象,上述静电连接片3用于与加油站的静电释放装置连接以释放装置产生的静电,上述液位计4便于观察油桶1内液位高度,避免油品溢满,从而降低了控油过程中泄漏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更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排液阀6,上述排液阀6设置在上述油桶1底部背离上述进油口11的一侧,上述排液阀6用以泄放上述油桶1内的油品,当观察到上述油桶1将要装满时,打开上述排液阀6泄放出油品,降低上述油桶1内液位,以便继续将汽油罐车内的残余油品控出来,打开上述排液阀6前,应先关闭汽油罐车的液相阀门。
作为优化,如图2所示,还包括排气阀7,上述排气阀7设置在上述油桶1顶部,通过上述排液阀6泄放油品时,如果泄放流速过慢,可开启上述排气阀7,平衡上述油桶1内外压力,从而提高泄放流速,当上述油桶1内液位降低到安全位置后,关闭上述排气阀7和排液阀6后,方可继续控油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上述油桶1的密封性,避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上述快速接头5与进油口11之间还设有环形密封垫片8,控油开始前,观察几率上述压力表2值,缓慢开始汽油罐车上的液相阀门,若上述压力表2数值出现明显降低,说明上述快速接头5与进油口11之间密封失效,存在漏气现象,应关闭液相阀门后拆下上述快速接头5,更换上述环形密封垫片8。
需要说明的是,汽油罐车卸油口的卸油接头为apirp1004标准接头,其与上述快速接头5的dn80标准接头为标准配合连接,密封性得以保证,上述快速接头5上设有锁紧手柄51,上述快速接头5与汽油罐车卸油口的卸油接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后,扳动上述锁紧手柄51使两者锁紧牢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油桶1顶部设有提手12,便于提携上述油桶1,上述提手12与上述油桶1一体成形,上述压力表2与排气阀7分设在上述提手12的两侧。
作为优化,上述提手12优选为三栅式提手12,上述三栅式提手12远离上述进油口11的一端设有用于穿过绳索的连接孔121,控油时,如果操作人员需要离开现场、或需要晃动车辆时,应使用绳索穿过上述连接孔121以将本装置固定在汽油罐车的车体上,以确保上述油桶1不颠簸、不倾倒。
本实施例中,上述油桶1优选为铝制方桶,上述油桶1的容积至多为5l,便于固定在汽油罐车的卸油口箱内,且汽油不易在铝制桶内产生静电,提高安全性。
通过上述设置,本控油装置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有效检查控油效果,提高汽油罐车油品损耗管理,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二次卸油操作和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