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及物料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2752发布日期:2021-09-25 09:3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运输车及物料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车及物料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制造在全世界大范围兴起,作为智能物流核心设备的移动搬运机器人近年来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自动化物流运输车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3.用于转运料卷、丝饼等物料的运输车通常包括料轴和推料机构,在上料时物料被套装在料轴上,然后运输车可将物料转运至目标位置后,并通过推料机构将物料推送至工作机台上。目前,现有的推料机构通常包括丝杠组件,并通过丝杠组件来推送物料,但是,丝杠组件在满足预设推料行程的情况下其长度尺寸较大,会使推料机构在运输车上占据较大的安装空间而导致运输车车体尺寸偏大,进而造成运输车在较窄的通道内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运输车及物料转移系统,以缩小运输车的车体尺寸。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车,其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
7.第一料轴,用于承载物料,并与工作机台上的第二料轴对接;
8.第一推料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料轴和所述第二料轴对接后,可将所述第一料轴上的所述物料推送至所述第二料轴;
9.其中,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组件上,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和所述第二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料轴的轴向相平行;所述第二伸缩组件部分延伸至与所述物料相抵接,在所述第二伸缩组件伸缩运动时,其将物料由所述第一料轴推送至所述第二料轴。
10.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转移系统,其包括所述工作机台以及前述的运输车,所述工作机台设置有第二料轴,所述第二料轴用于承载物料,并与所述第一料轴对接。
1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2.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运输车中,第一推料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二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可在车体上进行伸缩,第二伸缩组件可在第一伸缩组件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伸缩,如此在第二伸缩组件推送物料时物料可被推送的距离即为两个伸缩组件的行程之和;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满足预设推料行程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推料机构能够进行两次缩回,无疑能够减小第一推料机构在非工作状态下的长度尺寸,进而缩小运输车的车体尺寸,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能够通过较窄的通道。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运输车的轴测图;
15.图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运输车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原理图;
16.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运输车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原理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料轴的轴测图;
18.图8为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料轴的侧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0

车体、110

容置槽、120

基架、121

第一转接板、122

第二转接板、130
‑ꢀ
料轴调节机构、
21.200

第一料轴、210

滚动体、220

限位组件、230

第一检测组件、
22.300

第一推料机构、310

第一伸缩组件、320

第二伸缩组件、321

推料件、 321a

u形叉、
23.400

第二检测组件、500

第三检测组件、600

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26.请参考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运输车,该运输车的具体类型有多种,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举例来说,其可以为agv(automated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rgv(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 igv(intelligent guided vehicle,智慧型引导运输车)等。
27.本实施例的运输车包括车体100以及设置于车体100上的第一料轴200和第一推料机构300。
28.其中,第一料轴200用于承载物料600,第一料轴200的一端与车体100 固定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料卷、丝饼等物料600可从第一料轴200的自由端套装到第一料轴200上,也可在第一料轴200的自由端卸料。通常,该运输车需要与工作机台配合使用,运输车可移动至第一料轴200与工作机台上的第二料轴对接。
29.第一推料机构300用于在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对接后,可将第一料轴 200上的物料600推送至第二料轴。应理解的是,在物料600被推送至第二料轴上后,工作机台可对第二料轴上的物料600进行后续的卷料或放料等工序。通常,第一推料机构300在物料600的端部施加推动作用,如此推送效果最佳。
30.运输车通常包括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设置在车体100上,运输车可通过行走机构
在支撑面(地面、导轨等)上实现移动。本实施例不限制行走机构的具体类型,其可以为行走轮组或仿真行走足等。在运输车为导引型运输车的情况下,其可以基于其携带的导航装置将物料600送至预定的工作机台近处,并将物料600推送至第二料轴上。
31.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丝杠组件来推送物料600,由于丝杠组件的结构特性,在其满足预设推料行程的情况下,丝轴必然需要设置为较长的尺寸,这样会使得运输车的车体100尺寸过大,进而导致运输车在通行适用性变差。
3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推料机构300包括第一伸缩组件310 和第二伸缩组件320,第一伸缩组件310可伸缩地设置于车体100上,第二伸缩组件320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伸缩组件310上,如此,第二伸缩组件320可通过第一伸缩组件310实现第一次伸缩,且第二伸缩组件320自身可实现第二次伸缩,也即本实施例的第一推料机构300的伸出长度为第一伸缩组件310和第二伸缩组件320的伸出长度之和。
33.与此同时,第二伸缩组件320部分延伸至物料600相抵接,应理解的是,第二伸缩组件320的结构预设为其有部分朝向第一料轴200延伸,且在第一料轴200上套装有物料600的情况下,第二延伸组件与物料600相抵接;由于第一伸缩组件310和第二伸缩组件320的伸缩方向均与第一料轴200的轴向相平行,因此,在第二伸缩组件320伸缩运动(包括第一伸缩组件310带动第二伸缩组件320而进行的伸缩运动)时,第二伸缩组件320能够对物料600产生推动作用,且该推动作用与第一料轴200的轴向大致同向,物料600在第一料轴200上移动时不会卡在第一料轴200上,最终第二伸缩组件320就可将物料600 由第一料轴200顺利推送至第二料轴。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运输车在移动时,可将第一伸缩组件310和第二伸缩组件320均切换至缩回状态,而第二伸缩组件320在缩回状态时完全位于第一伸缩组件310内,此时第一推料机构300的长度尺寸即为第一伸缩组件 310在缩回状态时的长度尺寸,因此第一推料机构300在非工作状态下的长度尺寸被极大地减小,进而可达到缩小运输车的车体100尺寸的技术效果。
35.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运输车中,第一推料机构300 包括第一伸缩组件310和第二伸缩组件320,第一伸缩组件310可在车体100 上进行伸缩,第二伸缩组件320可在第一伸缩组件310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伸缩,如此在第二伸缩组件320推送物料600时物料600可被推送的距离即为两个伸缩组件的行程之和;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满足预设推料行程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推料机构300能够进行两次缩回,无疑能够减小第一推料机构300在非工作状态下的长度尺寸,进而缩小运输车的车体100尺寸,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输车能够通过较窄的通道。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料机构300的具体组成有多种,例如第一伸缩组件 310和第二伸缩组件320均可以为液压伸缩件或气压伸缩件等,可选地,第一推料结构还可以为伸缩叉机构,也即第一伸缩组件310和第二伸缩组件320可构成伸缩叉机构。
37.为了便于第二伸缩组件320对物料600施加推动作用,本实施例的第二伸缩组件320上可以设置有推料件321,推料件321背离第二伸缩组件320的一端为自由端,并延伸至与物料600相抵接,推料件321可随第二伸缩组件320 的伸缩而移动,以推送物料600。应理解的是,由于第二伸缩组件320内部需要进行伸缩运动,为了避免其与第一料轴200产生干涉,通常第二伸缩组件320 主体部分需要与第一料轴200间隔布设,也即第二伸缩组件320
与第一料轴200 上的物料600也通常存在一段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伸缩组件320可通过推料件321而与物料600相抵接;在具体使用时,由于第一伸缩组件310和第二伸缩组件320的伸缩运动,位于第二伸缩组件320上的推料件321也可随之产生移动,结合前述第一伸缩组件310和第二伸缩组件320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料轴200的轴向相平行,因此推料件321的移动方向也与第一料轴200的轴向相平行,如此情况下,移动中的推料件321必然能够对物料600产生推动作用,以将物料600从第一料轴200推送至第二料轴上。
38.如第二伸缩件为气缸的实施方式中,推料件321可设置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如第二伸缩组件320为伸缩叉机构的上叉,推料件321可设置在上叉的前端。
3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推料件321的自由端可以设置有u形叉321a,u 形叉321a与第一料轴200的形状相匹配,第一料轴200设置于u形叉321a内。如此设置下,推料件321的自由端能够尽量邻近第一料轴200设置,且在第一料轴200上套装有物料600时,推料件321能够通过u形叉321a而与物料600 的端部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如此能够提升推料件321在推送物料600时的稳定性。
40.为了提升运输车的结构紧凑性,本实施例的车体100在其水平面上可以设置有容置槽110,第一推料机构300设置于容置槽110内。具体而言,设置于容置槽110内的第一推料结构相当于嵌设在车体100内,相较于第一推料结构直接凸设在车体100的水平表面上,无疑能够适当减小车体100在该区域的高度尺寸,并可优化运输车的外观特性。
41.由于第一推料机构300在推送物料600时,物料600与第一料轴200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摩擦作用,为了避免物料600在第一料轴200上被卡住,本实施例的第一料轴200的外周面可以布设有多个滚动体210,物料600可通过滚动体210与第一料轴200滚动配合。应理解的是,当第一推料结构推动物料600 时,物料600的内壁实际上是与滚动体210相接触,物料600在第一推料机构 300的推动作用下移动时,滚动体210产生滚动运动,此时物料600即可相对是第一料轴200产生相对移动;同时,由于物料600的内壁与滚动体210之间为滚动配合,二者之间摩擦作用较小,进而可优化物料600在第一料轴200上移动的顺畅性,以避免物料600在第一料轴200上被卡住。通常,滚动体210 即为球状的金属结构件。
42.一般情况下,运输车需要较为准确地移动至目标工作机台近前,并确保了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大致处于同一条轴线上,如此物料600才能较为顺利地从第一料轴200被推送至第二料轴上。该运输车实际在使用时,当运输车移动到位后,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可能会存在上下偏差或作用偏差,基于此,本实施例的车体100上可以设置有基架120和料轴调节机构130,第一料轴200 和第一推料机构300设置于基架120上,基架120设置于料轴调节机构130上,料轴调节机构130用于带动基架120上的第一料轴200在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移动;第一料轴200的轴向位于x轴方向上。
43.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料轴200和第一推料机构300均设置于基架120上,而料轴调节机构130可驱动基架120移动,相当于就可以带动料轴移动;当第一料轴200与第二料轴存在上下偏差时,可通过料轴调节机构130驱动基架120 沿z轴方向移动来适应性补偿前述的上下偏差,当第一料轴200与第二料轴存在左右偏差时,可通过料轴调节机构130驱动基架120沿y轴方向移动来适应性补偿前述的左右偏差。
44.本实施例的基架120和料轴调节机构130的具体结构有多种,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基架120可以包括第一转接板121和第二转接板122,料轴调节机构130可以包括第一
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转接板121可移动地设置于车体100,也即第一转接板121可相对于车体100进行相对移动,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转接板121相连,以驱动第一转接板121在z轴方向上移动,也即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转接板121相对于车体100在z轴方向上移动;第二转接板12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转接板121,也即第二转接板122可相对于第一转接板121进行相对移动,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转接板122相连,以驱动第二转接板122在y轴方向上移动,也即第二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二转接板 122相对于第一转接板121在y轴方向上移动;第一料轴200和第一推料机构 300设置于第二转接板122上。
45.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料轴200和第一推料机构300均设置于第二转接板122 上,当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转接板121沿z轴方向上移动时,即可带动第二转接板122在z轴方向上移动,进而就带动了第一料轴200在z轴方向上移动,如此便可通过调节第一料轴20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来适应性补偿其与第二料轴之间的上下偏差;在需要调节第一料轴200的左右偏差时,可仅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转接板122沿y轴方向移动,进而就带动了第一料轴200在y 轴方向上移动,如此便可通过调节第一料轴200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来适应性补偿其与第二料轴之间的左右偏差。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类型未受限制,举例来说,二者均可以为电缸、线性电机、丝杠组件等。
47.为了避免第一料轴200上的物料600在转移过程中从第一料轴200上掉落,本实施例的第一料轴200背离车体1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限位组件220,限位组件22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限位组件220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组件220将物料600限位在第一料轴200上,在限位组件220处于第二状态时,限位组件220在第一料轴200上释放物料600。应理解的是,当将物料600套装在第一料轴200上后,即可将限位组件220切换为第一状态,此时限位组件 220对物料600起到限位作用,可阻止物料600从第一料轴200上脱落;当需要从第一料轴200上卸下物料600或者将物料600从第一料轴200推送至第二料轴上时,可将限位组件220切换为第二状态,此时限位组件220不再对物料 600起到限位作用,物料600即可顺利从第一料轴200上被释放。
48.本实施例未限制限位组件220的具体结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料轴200背离车体1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缺口,缺口中设置有挡块,且第一料轴200内部设置电机,电机与挡块驱动相连;具体地,电机驱动挡块转动且挡块部分转动至缺口之外,位于缺口之外的挡块对第一料轴200上的物料600 起到限位作用,在第二状态时,此时限位组件220即处于第一状态;电机还可驱动挡块转动且挡块全部转动至缺口内,此时物料600在第一料轴200背离车体100的一端不再受到限位作用,限位组件220即处于第二状态。或者,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料轴200背离车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磁性件,限位组件 220包括该磁性件和与磁性件可磁吸配合的磁盘,当磁盘与磁性件磁吸配合时,磁盘即可对第一料轴200上的物料600进行限位,此时限位组件220处于第一状态;当接触磁盘与磁性件的配合时,物料600即可从第一料轴200的自由端顺利通过,此时限位组件220处于第二状态。
49.不同物料600的长度尺寸是不同的,较小长度尺寸的物料600在第一料轴 200上被转移时,物料600会在第一料轴200上晃动,如此会导致物料600与第一料轴200产生磕碰而使得物料600受损。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料轴200 可以设置有第一检测组件230,第一检测组件230包括多个沿第一料轴200的轴向布设的检测元件,并用于检测物料600的长度尺
寸。
50.具体而言,由于每个检测元件在第一料轴200的轴向上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第一检测组件230能够在多个位置对物料600进行检测,如此可大致检测出物料600的长度尺寸;然后,可通过控制第一推料机构300推动物料600在第一料轴200上移动一段距离,直到物料600背离第一推料机构300的一端与限位组件220抵紧,此时,物料600在其两端分别被限位组件220和第一推料机构300所限制,相当于物料600处于被夹紧固定的状态,进而就可避免物料 600在第一料轴200上的晃动。通常,第一检测组件230可以包括多个光电传感器。
51.基于前述的运输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物料600转移系统,其包括工作机台以及前述的运输车,工作机台设置有第二料轴,第二料轴用于承载物料600,第二料轴的一端与工作机台固定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料轴可通过其自由端与第一料轴200的自由端对接。
52.通常,工作机台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推料机构,第二推料结构用于在第二料轴与第一料轴200对接后,可将第二料轴上的物料600推送至第一料轴200。应理解的是,以物料600为料卷为例,工作机台可对第二料轴上的料卷进行装料,之后,第二推料机构可将料卷从第二料轴推送至第一料轴200上,再由运输车对料卷进行转移。
53.由于当运输车移动到目标工位后,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可能存在偏差,即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没有位于同一轴线上进行对准,此时物料600较难被顺利从第一料轴200推送至第二料轴上。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物料600转移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组件400,第二检测组件400设置于第一料轴200背离车体100的一端和/或第二料轴背离工作机台的一端,用于检测第一料轴200 和第二料轴是否位于同一轴线。应理解的是,基于第二检测组件400,物料600 转移系统能够获取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的对准信息,若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未处于同一轴线上,可通过对第一料轴200的位置使其与第二料轴准确对接。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400的具体类型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组件400可以包括读码器和二维码标识,读码器设置于第一料轴200背离车体100的一端,二维码标识设置于第二料轴背离工作机台的一端。具体而言,该二维码标识能够被读码器所识别,且由于二者分别设置在第二料轴和第一料轴200上,因此读码器和二维码标识的组合识别方式能够准确判断第一料轴200是否与第二料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当然,读码器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料轴背离工作机台的一端,二维码标识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料轴200 背离车体100的一端。通常,读码器为读码相机。
55.当然,第二检测组件400也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车体100和工作机台上的两个检测元件,由于第一料轴200在车体100和第二料轴在工作机台上的位置通常是相对固定的,通过两个检测元件在车体100和工作机台上检测的位置作为参照,即可推测出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是否位于同一轴线。第二检测组件400可以为对射型传感器,该对射型传感器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于车体100和工作机台上。
56.同样地,运输车在移动至目标工作机台近前时,也可能未准确移动至预设工位而存在偏差,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物料600转移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检测组件500,第三检测组件500设置于运输车和/或工作机台上,用于检测运输车是否移动至预设工位。应理解的是,基于第三检测组件500,物料600转移系统能够获取运输车相对于工作机台的相对位置信
息,若运输车未移动至预设工位,则可通过再次移动运输车来使其移动至预设工位。
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检测组件500的具体类型可以有多种,例如对射型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组件等。
58.在相关技术中,在物料600在第二料轴上进行装料时,第二料轴中的胀块会被驱动伸出至第二料轴之外,并抵紧物料600的内壁以对物料600进行限位固定;为了便于胀块对物料600进行限位固定,第二料轴的周向尺寸通过与物料600的内圈尺寸较为接近,而第一料轴200通常与第二料轴的周向尺寸相同,如此情况下,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均与物料600的内圈尺寸较为接近,物料600在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上移动时与两个料轴之间的活动余量过小,进而极容易导致物料600被卡住。
59.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料轴200的直径可以设置为小于第二料轴的直径。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料轴200的直径更小,也即第一料轴200的周向尺寸更小,如此物料600在第一料轴200上移动时,物料600与第一料轴200之间的活动余量较大,可至少确保在第一料轴200上可较为顺畅地推送物料600;当然,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料轴200和第二料轴的对准位置需要预设第一料轴200 的顶缘与第二料轴的顶缘齐平,如此物料600在被推送时才不会被第二料轴的自由端所阻挡。
60.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