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储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2745发布日期:2021-10-30 09:3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储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液体储物装置。


背景技术:

2.液体储物装置比如水杯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日用品,一般都是直接的用于储存饮用水;但是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单纯的饮用水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生活需求,需要添加蜂蜜、固态粉体(如咖啡、饮料粉等等);但是这样非常麻烦,特别是外出的时候需要携带大量的物品,给出行增加负担;为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目前有采用在储物装置中直接增加储物空间将需要勾兑的物质(待溶物)置于其中,通过旋转储物装置中的结构实现刺破储物空间将物质进入到液体中的目的,但是这种传统刺破方式需要在前期做好密封,而且需要多次反复操作才有可能刺破,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方便的实现储存和释放,也方便携带的液体储物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体储物装置,包括储物本体,所述的储物本体的一端封闭形成储物腔、另一端与盖体固定座连接,所述的盖体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待溶物的承载件,所述的承载件上设置有封盖;所述的承载件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板、对应的所述的盖体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的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能相对滑动以实现对待溶物的密封和释放。
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承载件和盖体固定座的两个密封板来实现对待溶物的密封和释放;运输或者携带的时候,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相互互补实现对承载件底部的密封,从而将待溶物封装在承载件件内,而当需要溶解的时候,相对旋转承载件和盖体固定座,使得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错开,此时待溶物就可以从承载件中落入至储物腔内实现与储物腔内的水混合溶解,操作方便,不会出现待溶物无法释放的不足,而且一个装置即可实现又能携带待溶物又能携带水的效果,非常的方便。
6.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密封板与第一密封板相互闭合以实现对待溶物的密封时、位于第二密封板与第一密封板的接缝处设置有食品密封膜;采用该结构实现更加严谨的密封,在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错开过程,食品密封膜自动被破坏落入杯体,不影响饮用。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储物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对应的所述的盖体固定座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盖体固定座与储物本体通过螺纹连接;采用该结构,连接拆卸方便,且操作简单。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承载件的内壁上轴向延伸有内胆,所述的内胆的侧壁与承接件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内胆的底壁为第一密封板;所述的盖体固定座设置有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插接于内胆的侧壁与承接件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延伸段内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插接后所述的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相互抵靠;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承
载件与盖体固定座之间的有效连接和密封效果,盖体固定座通过延伸段深入至间隙内,二者既能相互旋转错位、同时要有一定的密封作用。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盖体固定座的第二密封板上设置有止挡块,所述的止挡块位于第二密封板靠近边沿位置;采用该结构可以对两个密封板的旋转位置进行很好的定位,实现两个密封板之间充分的密封和开合释放。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承载件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对应的所述的封盖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承载件与封盖通过螺纹连接;采用该结构,二者连接拆卸方便,也利于待溶物的释放。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承载件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干涉凸起,对应的所述的封盖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干涉凸起,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与第二干涉凸起能相互抵靠以实现所述的封盖带动所述的承载件旋转;采用该结构,当在打开封盖的过程,封盖旋转,当封盖旋转至第一干涉凸起与第二干涉凸起抵靠的时候,继续旋转封盖就可以带动承载件一起旋转,承载件旋转过程其上的第一密封板就与盖体固定座的第二密封板错开,将承载件中的待溶物释放到储物腔中实现溶解。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为两个,沿着承载件的外侧壁周向均匀分布。
13.优选的,所述的承载件与储物本体靠近端设置有台阶,所述的台阶包括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的第一台阶位于第二台阶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位于所述的第一台阶的外侧壁上。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干涉凸起沿着封盖内侧壁径向向内延伸。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承载件与封盖旋紧时,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与第二干涉凸起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采用该结构当需要旋松二者的时候,就可以实现第一干涉凸起与第二干涉凸起抵靠干涉,从而封盖带动承载件旋转,实现与盖体固定座的错开。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密封板自与承载件侧壁连接端至承载件轴心端从上至下倾斜设置;采用该结构,在释放待溶物的时候可以释放的更加彻底,不会造成残留。
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封盖与储物本体之间设置有提拉圈,所述的提拉圈的一侧设置有提拉环;或者位于第二台阶的侧壁上设置提拉环;采用上述结构,在提拉环内穿上提拉绳,方便储物装置的携带。
附图说明
18.图1本技术液体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液体储物装置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
20.图3本技术承载件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本技术承载件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本技术盖体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本技术盖体固定座与承载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本技术的封盖结构示意图。
25.图8本技术的封盖与承载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液体储物装置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
27.图10本技术具有台阶结构的承载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本技术具有台阶结构的承载体与封盖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9.如附图所示:1.储物本体,2.盖体固定座,2.1.延伸段,2.2.止挡块,3.承载件,3.1.内胆,3.2.间隙,3.3.第一干涉凸起,3.4.台阶,3.41.第一台阶,3.42.第二台阶,4.封盖,4.1.第二干涉凸起,5.第一密封板,6.第二密封板,7.提拉圈,7.1.提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此外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部件,通过中间部件固定。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如附图1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液体储物装置,包括储物本体1,所述的储物本体的一端封闭形成储物腔、另一端与盖体固定座2连接,所述的盖体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待溶物的承载件3,所述的承载件上设置有封盖4;所述的承载件3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板5、对应的所述的盖体固定座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板6,所述的第一密封板5与第二密封板6能相对滑动以实现对待溶物的密封和释放。
3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承载件和盖体固定座的两个密封板来实现对待溶物的密封和释放;运输或者携带的时候,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相互互补实现对承载件底部的密封,从而将待溶物封装在承载件件内,而当需要溶解的时候,相对旋转承载件和盖体固定座,使得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错开,此时待溶物就可以从承载件中落入至储物腔内实现与储物腔内的水混合溶解;操作方便,不会出现待溶物无法释放的不足。
34.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储物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对应的所述的盖体固定座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盖体固定座与储物本体通过螺纹连接;采用该结构,连接拆卸方便,且操作简单。
35.如附图2

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承载件3的内壁上轴向延伸有内胆3.1,所述的内胆3.1的侧壁与承接件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3.2,所述的内胆3.1的底壁即为第一密封板5;所述的盖体固定座2设置有延伸段2.1,所述的延伸段插接于内胆的侧壁与承接件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延伸段内设置有第二密封板6(具体的延伸段的内底壁即作为第二密封板)、插接后所述的第一密封板5与第二密封板6相互抵靠;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承载件与盖体固定座之间的有效连接和密封效果,盖体固定座通过延伸段深入至间隙内,二者既能相互旋转错位、同时要有一定的密封作用。
36.如附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密封板5自与承载件侧壁连接端至承载件轴心端从上至下倾斜设置;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一密封板的底面是水平面与第二密封板的上表面贴合,第二密封板的上表面也是水平面,这样二者互补的时候密封更加稳固,而第一密封板的上表面可以做成上述倾斜的结构,采用该结构,在释放待溶物的时候可以释放的更加彻底,不会造成残留。
37.如附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盖体固定座2的第二密封板6上设置有止挡块2.2,所述的止挡块位于第二密封板靠近边沿位置;具体的,该止挡块位于第二密封板靠近边沿镂空位置,轴向向上延伸;采用该结构可以对两个密封板的旋转位置进行很好的定位,实现两个密封板之间充分的密封和开合释放。
38.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承载件3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对应的所述的封盖4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承载件与封盖通过螺纹连接;更具体的,如附图6所示,封盖中的内螺纹设置与封盖靠近底板位置,这样承载件与封盖螺纹连接后可以完全的置于封盖内部;采用该结构,二者连接拆卸方便,也利于待溶物的释放。
39.如附图2

4、7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承载件3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干涉凸起3.3,对应的所述的封盖4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干涉凸起4.1,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3.3与第二干涉凸4.1起能相互抵靠以实现所述的封盖带动所述的承载件旋转;采用该结构,当在打开封盖的过程,封盖旋转,当封盖旋转至第一干涉凸起与第二干涉凸起抵靠的时候,继续旋转封盖就可以带动承载件一起旋转,承载件旋转过程其上的第一密封板就与盖体固定座的第二密封板错开,将承载件中的待溶物释放到储物腔中实现溶解。
40.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3.3为两个,沿着承载件的外侧壁周向均匀分布。
41.如附图7、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干涉凸起沿着封盖内侧壁径向向内延伸。
42.如附图4和7、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呈三角形,且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第二干涉凸起的直边对正,这样二者抵靠的更加稳固,可以带动承接件更好的旋转。
43.如附图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承载件与封盖旋紧时,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与第二干涉凸起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采用该结构当需要旋松二者的时候,就可以实现第一干涉凸起与第二干涉凸起抵靠干涉,从而封盖带动承载件旋转,实现与盖体固定座的错开。
44.如附图9所示,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液体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其中的承载件3不同于附图2中的承载件,本实施例的承载件一端通过外螺纹与封盖螺纹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阶梯状的延伸段与储物本体的一端套合;盖体固定座的一端设置内螺纹与储物本体的外螺纹实现连接,盖体固定座的上部延伸段插入至承载体的内胆和其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内。
45.如附图10

11所示,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件3与储物本体1靠近端设置有台阶3.4,所述的台阶包括第一台阶3.41和第二台阶3.42,所述的第一台阶位于第二台阶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干涉凸起3.3位于所述的第一台阶3.41的外侧壁上。采用该结构可以更顺畅的带动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错开和闭合,不会发生封盖卡死现象。
46.本技术的间隙最好与延伸段的厚度相匹配,实现更加紧密的插接和接触,提高密封性能,即最好既要保证延伸段与缝隙的充分接触贴合,同时也不影响承载件与盖体固定
座之间的相互转动。
47.如附图2或9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采用的是半圆结构,即实现半封闭,另一半是豁口,密封的时候两个密封板错开实现豁口的封堵,当释放待溶物的时候二者相对旋转实现重叠,豁口漏出,待溶物就会从承接件的腔体内自豁口进入到储物本体内实现溶解;其中第一密封板位于上方、第二密封板位于下方,且第二密封板豁口所在侧设置了径向向内的环形凸起,方便对第一密封板进行支撑,还能保证二者密封效果更加理想。
48.本技术的结构可以适应于固体、液体的待溶物,如咖啡粉、保健品的粉末、蜂蜜,固体饮料颗粒等等;适应范围广泛,而且密封和开启都非常方便,也方便携带。
49.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封盖4与储物本体1之间还设置有提拉圈7,所述的提拉圈的一侧设置有提拉环7.1;或者位于第二台阶3.42的侧壁上设置提拉圈;采用该结构,通过在提拉环内穿设提拉绳子,方便装置的携带。
50.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密封板与第一密封板相互闭合以实现对待溶物的密封时、位于第二密封板与第一密封板的接缝处设置有食品密封膜;采用该结构实现更加严谨的密封,在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错开过程,食品密封膜自动被破坏落入杯体,不影响饮用。
51.本技术上述液体储物装置,具体组装的过程:首先将盖体固定座与储物本体螺纹连接旋紧,然后安装承载件,即将盖体固定座的延伸段插入至承载件内胆和侧壁之间的间隙内(间隙最好比较合适,使得彼此贴合的比较紧密),并将承载件旋转至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正好互补构成完整密封面的位置(止挡块可以限位二者位置、保证二者密封互补),然后在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的结合缝隙处打上食品级的密封膜或者密封蜡,实现更加紧密的密封;然后在密封腔体内放入待溶物,再将封盖与承载体旋紧(封盖与承载体旋紧过程,止挡块对承载体有限位作用,不会导致承载体相对盖体固定座旋转),实现了待溶物的组装和密封,此时封盖上的第二干涉凸起与承载件上的第一干涉凸起正好抵靠;当需要溶解待溶物,旋转封盖,第二干涉凸起带动第一干涉凸起和承载件旋转,实现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的错开,接缝处的密封也配破坏,其中的待溶物落入储物杯体内与其中的水混合溶解,整个待溶物溶解的操作过程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