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0025发布日期:2021-08-31 13:4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液体容器包括内胆和壳体,内胆的开口端位于壳体的顶部的下方,该设置不便于内胆的取出,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壳体;内胆,位于壳体内;过滤件,过滤件与内胆相连接以带动内胆与壳体可拆卸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壳体、内胆和过滤件,其中,过滤件与内胆相连接,内胆与壳体可拆装连接。当需要将内胆从壳体内取出时,可通过握持过滤件提拉内胆,以使内胆与壳体相分离,该设置便于内胆与壳体的拆卸、分离,可操作性强。

进一步地,内胆内容置有饮品,如,混有茶叶的茶水,由于过滤件与内胆相连接,可通过过滤件来过滤茶叶,以实现分离茶叶和水。也就是说,合理利用液体容器的现有结构,使得过滤件既能过滤杂质(如茶叶、果品),又具有提拉内胆的作用。该设置可避免额外增加拆卸内胆的器件地投入,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改造成本。

进一步地,内胆与壳体可拆装连接,故而,当需要清洗液体容器时,可将内胆由壳体内拆卸下来,以对内胆和壳体进行清理,可保证对液体容器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液体容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滤件包括提拉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滤件包括提拉部,当需要将内胆从壳体内取出时,可通过握持提拉部提拉内胆和过滤件,以使内胆与壳体相分离,该设置便于内胆与壳体的拆卸、分离,可操作性强。该设置便于用户握持,可操作性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提拉部为过滤件的部分壁面形成的凸起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过滤件的部分壁面形成的凸起结构,故而可通过凸起结构提拉过滤件和/或内胆,以实现过滤件与内胆分离,或过滤件和内胆作为一个整体与壳体相分离。且该设置便于用户握持,可操作性强。

具体地,提拉部为过滤件的部分顶壁形成的凸起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提拉部的顶端位于壳体的顶端和内胆的开口端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提拉部与壳体和内胆的配合结构,使得提拉部的顶端位于壳体的顶端和内胆的开口端之间,使得通过提拉部从壳体内取出内胆的可操作性强,用户手部不会过多伸入到壳体内,降低烫伤用户的可能性,且可避免对饮品造成污染。若,提拉部的顶端高于壳体的顶端,则,易造成干涉,导致液体容器无法合盖;若,提拉部的顶端位于内胆的开口端的下方,则,内胆内的高温饮品与用户手部的距离较近,易发生烫伤事故,且易污染饮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体容器还包括:连接件,过滤件和内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得过滤件和内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清洗过滤件时,可将过滤件由内胆上拆卸下来,以对过滤件和内胆进行清理,可保证对过滤件和内胆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件为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还用于密封过滤件与内胆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为弹性连接件,过滤件和内胆通过弹性连接件可拆装连接。且当过滤件和内胆装配在一起后,弹性连接件能够密封过滤件与内胆的连接处,避免倾斜液体容器而使内胆内的液体由过滤件与内胆的连接处外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配合部,设于过滤件;第二配合部,设于内胆,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过盈配合;其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配合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配合部,该设置为过滤件与内胆过盈配合提供了结构支持,保证过滤件与内胆可拆装连接的可行性。由于过滤件和内胆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过盈配合,故而,可保证过滤件与内胆装配时的紧密性,二者不易分离。使得通过过滤件取出内胆时,过滤件不会从内胆中滑出,可保证内胆取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滤件还包括:过滤主体,过滤主体包括过滤孔,过滤孔能够连通内胆;第一配合部设于过滤主体的侧壁;其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滤件还包括过滤主体,通过合理设置过滤主体、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的结构,使得第一配合部设于过滤主体的侧壁,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贴合。这样,增大了过滤件与内胆的配合面积,过滤件与内胆装配时,沿过滤件的周向,同时向内或向外挤压具有弹性的配合部,以保证过滤件与内胆稳固且牢靠地装配在一起,可避免过滤件由内胆滑出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内胆还包括限位凸块,限位凸块能够限制过滤主体伸入内胆的深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胆上设置限位凸块,利用限位凸块来限定过滤主体伸入内的深度,以保证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对过滤主体进行限位。同时,该设置可保证过滤主体与内胆配合处的公差范围,为过滤件与内胆装配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若不设定限位凸块,则,易造成过滤主体伸入内胆的深度较深,进而会增大取出内胆的难度,使得内胆与壳体不易分离。若不设定限位凸块,则,易造成过滤主体伸入内胆的深度较浅,过滤主体与内胆之间的结合紧密度较差,易出现过滤件由内胆滑出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设于内胆的内壁面;第二连接部,设于过滤件的侧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卡接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于内胆的内壁面,第二连接部设于过滤件的侧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卡接配合,以使内胆和过滤件可拆装连接。当需要清洗过滤件时,可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分离,以将过滤件由内胆上拆卸下来,以对过滤件和内胆进行清理,可保证对过滤件和内胆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凸出部,多个凸出部沿内胆的高度方向布置,任意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形成卡槽;第二连接部能够插入卡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胆的内壁面设有多个凸出部,以使两个相邻的凸出部之间形成凹陷部,也即卡槽,及使多个卡槽沿内胆的高度方向分布,并使过滤件设置第二连接部。使得过滤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进入内胆,带动第二连接部插入到合适高度处的卡槽内,实现过滤件与内胆有效装配。由于多个凸出部和卡槽沿内胆的高度方向分布,可以使第二连接部插入合适高度处的卡槽内,实现调整过滤件伸入内胆的深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连接部插入卡槽内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连接部已经进入卡槽,具体进入两个相邻的凸出部之间形成的卡槽,则卡槽的槽壁,尤其是位于上方的凸出部必然能够为第二连接部提供限位作用,这样,通过过滤件提取内胆时,过滤件不会滑出内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凸出部合围出螺旋状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多个凸出部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凸出部合围出螺旋状结构,这样,过滤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内胆,而后旋转一定角度,带动第二连接部插入到合适高度处的卡槽内。即,通过旋转过滤件的方式来实现过滤件的第二连接部插入合适高度处的卡槽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每个凸出部包括至少两段子凸出部,至少两段子凸出部位于内胆的同一高度处,并间隔分布,任意相邻两段子凸出部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第二连接部能够沿避让通道移动,而后插入任意一个卡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使每个凸出部在内胆的一个高度处延伸,并使每个凸出部分为多段,具体包括多段子凸出部。由于每个凸出部的多段子凸出部位于内胆的同一高度处,则两个相邻的凸出部之间的卡槽也在内胆的同一高度处延伸,有利于第二连接部在卡槽的入口处插入卡槽后,旋转过滤件而使第二连接部沿卡槽移动,有利于第二连接部完全插入卡槽,而提高过滤件和内胆的安装稳定度。另外,通过使多段子凸出部间隔分布,使两个相邻的子凸出部之间形成一个避让通道,有利于过滤件放置在内胆内的过程中,先使第二连接部避让多个凸出部沿避让通道移动,而后旋转过滤件,使第二连接部旋转进入卡槽内,并最终实现过滤件搭设在卡槽内。当然,若使过滤件从内胆中移出,动作过程相反,使过滤件先旋转带动第二连接部移出卡槽,而后上拉过滤件,使第二连接部沿避让通道移动,从而移出内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凸出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结构,凸出部与第二连接部过盈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凸出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结构,使得凸出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结构,凸出部与第二连接部过盈配合,故而当装配过滤件和内胆时,施加较大的力于过滤件上,使得具有弹性的凸出部和/或第二连接部因挤压而变形,进而使得第二连接部能够插入卡槽内,以使过滤件与内胆稳固装配在一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滤件的一部分伸入内胆内,且位于内胆内的过滤件与内胆的内壁通过连接件可拆装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过滤件与内胆的配合结构,使得部分过滤件伸入内胆内,且位于内胆内的过滤件与内胆的内壁通过连接件可拆装连接。将过滤件与内胆相分离,以向内胆内倒入饮品,将过滤件与内胆装配在一起,以利用过滤件过滤饮品中的杂质。

进一步地,过滤主体设有过滤孔,过滤孔连通内胆,内胆内的饮品通过过滤孔过滤出杂质,实现如茶水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滤件设有容纳槽,液体容器还包括:连接板,与过滤件可拆装连接,连接板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端,连接板设有多个过滤流道,容纳槽与过滤流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容器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过滤件相配合,以使连接板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端。即,连接板能够封堵过滤件的容纳槽的开口端,故而,可将如,茶叶、果品等食材放入容纳槽内,而后利用连接板密封容纳槽的开口端。由于连接板的多个过滤流道与容纳槽相连通,故而冲泡时热水可进入容纳槽而后流出过滤件,实现精准冲泡。该设置使得食材不会被流入内胆内,故而不会使食材被内胆内的热水长期浸泡,可保证冲泡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第一子壳;第二子壳,与第一子壳相连接,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之间形成容纳腔,第二子壳位于第一子壳和内胆之间;相变层,位于容纳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第一子壳、第二子壳和相变层。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之间形成容纳腔,相变层位于容纳腔内,相变层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相变层中,实现利用相变层快速调节内胆的饮品温度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潜热简称潜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上述提到的相变层的相变潜热是相变材料在固体和饮品之间转变时的相变潜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体容器还包括:盖体,与壳体可开合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盖体,使得盖体与壳体可开合连接。即,利用盖体来密封或打开壳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一盖本体设有伸出部,伸出部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内胆内;第一密封圈,设于伸出部,第一密封圈能够密封内胆与伸出部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包括第一盖本体和第一密封圈。其中,第一盖本体设有伸出部,且当第一盖本体与壳体装配在一起时,伸出部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到内胆中,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内胆与伸出部的连接处。也就是说,第一盖本体对内胆进行有效密封,这样,可避免液体容器倾斜时,内胆内的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可保证液体容器的密封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内胆的外壁与壳体之间形成换热腔,盖体还包括:第二盖本体,第二盖本体围设于第一盖本体的周侧,第一盖本体和第二盖本体之间形成安装腔,安装腔与换热腔相连通;第一通道,设于第一盖本体,第一通道连通内胆和换热腔;第二通道,设于第二盖本体,第二通道连通换热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还包括第二盖本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设于第一盖本体,第一通道连通内胆和换热腔,第二通道设于第二盖本体,第二通道连通换热腔,安装腔与换热腔相连通。这样,盖体与壳体和内胆配合使用时,内胆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通道流入换热腔内,通过换热腔进行快速降温,并可通过第二通道流出液体容器,达到即时饮用的效果。该设置在盖体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具有出水功能,而无需在内胆和壳体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相对于内胆和壳体的扣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的出水顺畅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盖体与杯体扣合不到位而导致无法顺畅出水的问题,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还包括:开关件,与盖体活动连接,开关件能够分别开启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或是分别封堵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与液体容器的壳体和内胆配合使用,内胆位于壳体内,内胆和壳体之间形成换热腔,第一盖本体用于封堵内胆,第二盖本体用于封堵换热腔。当开关件开启第一通道时,内胆内的热水可通过第一通道流入换热腔内进行换热,以实现对热水快速降温;当开关件开启第二通道时,换热腔内的水通过第二通道流出液体容器,以实现饮水;当开关件分别封堵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内胆内的热水在第一盖本体的作用下无法从内胆流出,换热腔内的水在第二盖本体的作用下无法流出液体容器,即,起到了密封内胆和换热腔的作用。该设置在盖体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而无需在内胆和壳体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相对于内胆和壳体的扣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的出水和密封,密封性能更可靠。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

另外,由于盖体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故而可使盖体与现有的内胆配合使用,提升了盖体组件的通用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具体应用中,当用户暂时不需要使用液体容器时,可使开关件封堵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而使盖体同时封堵内胆和换热腔,内胆内的液体无法流出,实现密封内胆以对内胆内的高温液体保温,可避免换热腔内的温水从第二通道流出、浸湿液体容器的其他组成器件,且可避免灰尘从第二通道进入换热腔,可保证饮水卫生及饮水安全。

具体应用中,用户可以在内胆内进行泡茶、冲咖啡等,并通过内胆保持水的温度,从而保证冲泡效果,在需要饮用时,为了避免由于温度过高造成烫伤,可以将内胆内的液体注入换热腔内,利用换热腔对内胆内的高温饮品进行换热,快速降低高温饮品温度,以使饮品的温度适宜饮用,进而达到即时饮用饮品的目的,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的顶端伸入安装腔内且与安装腔的腔壁可拆装连接;盖体还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能够密封壳体的顶端和安装腔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密封圈位于壳体的顶端和安装腔的腔壁的连接处,且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壳体的顶端和安装腔的腔壁的连接处,这样,可避免液体容器倾斜时,换热腔内的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可保证液体容器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壳体的顶端伸入安装腔内且与安装腔的腔壁可拆装连接,即,合理设置壳体与盖体的配合结构,该设置在保证壳体与盖体的装配稳固性的同时,增大了盖体与壳体的配合面积,有利于提升盖体与壳体装配的气密性。

具体地,壳体的顶端伸入安装腔内且与安装腔的腔壁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内胆包括保温结构,保温结构能够对内胆保温。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内胆的结构,使得内胆包括保温结构,利用保温结构对内胆进行保温。当无需即饮液体容器内的饮品时,可利用具有保温功能的内胆对其内的饮品保温,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以实现对内胆内的饮品进行保温。也就是说,液体容器既具有保温功能,又具有快速换热功能,丰富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连接,且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形成真空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相连接,且使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能够限定出真空腔,真空腔具有优良的保温及隔热性能,减少传热量又能减少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以实现对内胆内的饮品保温的目的,以减小内胆内的热量向内胆外部区域传导的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液体容器,110壳体,112第一子壳,114第二子壳,116相变层,120内胆,122第二配合部,124限位凸块,126凸出部,128卡槽,130换热腔,140过滤件,142提拉部,144第一配合部,146过滤主体,148过滤孔,150第二连接部,152容纳槽,160连接板,170过滤流道,180盖体,182第一盖本体,184伸出部,186第一密封圈,188第二密封圈,190保温结构,192第一壁面,194第二壁面,196真空腔,200第二盖本体,202安装腔,204第一通道,206第二通道,208开关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液体容器100。

实施例1: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

详细地,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过滤件140,其中,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装连接。当需要将内胆120从壳体110内取出时,可通过握持过滤件140提拉内胆120和过滤件140,以使内胆120与壳体110相分离,该设置便于内胆120与壳体110的拆卸、分离,可操作性强。其中,如图5、图8和图11所示,箭头指示了通过过滤件140取出内胆120的方向。

进一步地,内胆120内容置有饮品,如,混有茶叶的茶水,由于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可通过过滤件140来过滤茶叶,以实现分离茶叶和水。也就是说,合理利用液体容器100的现有结构,使得过滤件140既能过滤杂质(如茶叶、果品),又具有提拉内胆120的作用。该设置可避免额外增加拆卸内胆120的器件地投入,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改造成本。

进一步地,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装连接,故而,当需要清洗液体容器100时,可将内胆120由壳体110内拆卸下来,以对内胆120和壳体110进行清理,可保证对液体容器100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可以理解的是,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利用换热腔130对内胆120内的高温饮品进行换热,快速降低高温饮品温度,以使通过液体容器100流出的饮品的温度适宜饮用,进而达到即时饮用饮品的目的。具体地,通过换热腔130来冷却内胆120内的热水,从而使用户能够立即喝上降温到合适温度的温开水甚至是冷开水,实现了将热水降低至指定温度,可以直接饮用,既不需要用户等待,又可避免长时间冷却热水所带来的易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等问题,达到即时饮用温热饮品的目的。

具体地,沿壳体1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壳体110的顶部位于内胆120的开口端的上方,故而,通过将液体容器100倾斜一定角度后,内胆120内的液体可通过内胆120的开口端流入换热腔130中。

液体容器100包括以下任一种:保温杯、水壶,炖盅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2: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过滤件140的一部分伸入内胆120内,且位于内胆120内的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的内壁可拆装连接。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的配合结构,使得部分过滤件140伸入内胆120内,且位于内胆120内的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的内壁可拆装连接。将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分离,以向内胆120内倒入饮品,将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装配在一起,以利用过滤件140过滤饮品中的杂质。

实施例3: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液体容器100还包括:连接件,过滤件140和内胆12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详细地,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得过滤件140和内胆12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清洗过滤件140时,可将过滤件140由内胆120上拆卸下来,以对过滤件140和内胆120进行清理,可保证对过滤件140和内胆120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实施例4: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液体容器100还包括:连接件,过滤件140和内胆12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还用于密封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的连接处。

详细地,连接件为弹性连接件,过滤件140和内胆120通过弹性连接件可拆装连接。且当过滤件140和内胆120装配在一起后,弹性连接件能够密封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的连接处,避免倾斜液体容器100而使内胆120内的液体由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的连接处外漏。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配合部144,设于过滤件140;第二配合部122,设于内胆120,第一配合部144和第二配合部122过盈配合;其中,第一配合部144和第二配合部122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配合部。

其中,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配合部144和第二配合部122,第一配合部144和第二配合部122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配合部,该设置为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过盈配合提供了结构支持,保证过滤件140与内胆120可拆装连接的可行性。由于过滤件140和内胆120通过第一配合部144和第二配合部122过盈配合,故而,可保证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装配时的紧密性,二者不易分离。使得通过过滤件140取出内胆120时,过滤件140不会从内胆120中滑出,可保证内胆120取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过滤件140还包括:过滤主体146,过滤主体146包括过滤孔148,过滤孔148能够连通内胆120;第一配合部144设于过滤主体146的侧壁;其中,第一配合部144与第二配合部122相贴合。

其中,过滤件140还包括过滤主体146,通过合理设置过滤主体146、第一配合部144及第二配合部122的结构,使得第一配合部144围设于过滤主体146的周侧,第一配合部144与第二配合部122相贴合。这样,增大了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的配合面积,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装配时,沿过滤件140的周向,同时向内或向外挤压具有弹性的配合部,以保证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稳固且牢靠地装配在一起,可避免过滤件140由内胆120滑出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44套设于过滤主体146的侧壁。

另外,过滤主体146设有过滤孔148,过滤孔148连通内胆120,内胆120内的饮品通过过滤孔148过滤出杂质,实现如茶水分离。

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44设有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部122设有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相贴合。即,实现了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的面接触,增大了二者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装配的稳固性及牢靠性。

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44与第二配合部122的过盈配合的公差范围为:大于等于-2mm,且小于0mm。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内胆120还包括限位凸块124,限位凸块124能够限制过滤主体146伸入内胆120的深度。

其中,通过在内胆120上设置限位凸块124,利用限位凸块124来限定过滤主体146伸入内的深度,以保证在壳体110的高度方向上对过滤主体146进行限位。同时,该设置可保证过滤主体146与内胆120配合处的公差范围,为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装配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若不设定限位凸块124,则,易造成过滤主体146伸入内胆120的深度较深,进而会增大取出内胆120的难度,使得内胆120与壳体110不易分离。若不设定限位凸块124,则,易造成过滤主体146伸入内胆120的深度较浅,过滤主体146与内胆120之间的结合紧密度较差,易出现过滤件140由内胆120滑出的问题。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液体容器100还包括:连接件,过滤件140和内胆12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设于内胆120的内壁面;第二连接部150,设于过滤件140的侧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150卡接配合。

详细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150,第一连接部设于内胆120的内壁面,第二连接部150设于过滤件140的侧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150卡接配合,以使内胆120和过滤件140可拆装连接。当需要清洗过滤件140时,可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150相分离,以将过滤件140由内胆120上拆卸下来,以对过滤件140和内胆120进行清理,可保证对过滤件140和内胆120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进一步地,如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凸出部126,多个凸出部126沿内胆120的高度方向布置,任意相邻两个凸出部126之间形成卡槽128;第二连接部150能够插入卡槽128内。

其中,通过在内胆120的内壁面设有多个凸出部126,以使两个相邻的凸出部126之间形成凹陷部,也即卡槽128,及使多个卡槽128沿内胆120的高度方向分布,并使过滤件140设置第二连接部150。使得过滤件14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进入内胆120,带动第二连接部150插入到合适高度处的卡槽128内,实现过滤件140与内胆120有效装配。由于多个凸出部126和卡槽128沿内胆120的高度方向分布,可以使第二连接部150插入合适高度处的卡槽128内,实现调整过滤件140伸入内胆120的深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连接部150插入卡槽128内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连接部150已经进入卡槽128,具体进入两个相邻的凸出部126之间形成的卡槽128,则卡槽128的槽壁,尤其是位于上方的凸出部126必然能够为第二连接部150提供限位作用,这样,通过过滤件140提取内胆120时,过滤件140不会滑出内胆12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凸出部126和内胆120一体成型。例如内胆120的侧壁的一部分冲压形成多个凸出部126。一方面保证多个凸出部126和内胆120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内胆120和多个凸出部126快速加工成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过滤主体146和第二连接部150一体成型。一方面保证过滤主体146和第二连接部150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过滤件140和内胆120的安装稳定度;另一方面有利于过滤件140快速加工成型。

实施例6: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液体容器100还包括:连接件,过滤件140和内胆12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设于内胆120的内壁面;第二连接部150,设于过滤件140的侧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150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多个凸出部126合围出螺旋状结构。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多个凸出部126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凸出部126合围出螺旋状结构,这样,过滤件140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内胆120,而后旋转一定角度,带动第二连接部150插入到合适高度处的卡槽128内。即,通过旋转过滤件140的方式来实现过滤件140的第二连接部150插入合适高度处的卡槽128内。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每个凸出部126包括至少两段子凸出部126,至少两段子凸出部126位于内胆120的同一高度处,并间隔分布,任意相邻两段子凸出部126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第二连接部150能够沿避让通道移动,而后插入任意一个卡槽128内。

其中,使每个凸出部126在内胆120的一个高度处延伸,并使每个凸出部126分为多段,具体包括多段子凸出部126。由于每个凸出部126的多段子凸出部126位于内胆120的同一高度处,则两个相邻的凸出部126之间的卡槽128也在内胆120的同一高度处延伸,有利于第二连接部150在卡槽128的入口处插入卡槽128后,旋转过滤件140而使第二连接部150沿卡槽128移动,有利于第二连接部150完全插入卡槽128,而提高过滤件140和内胆120的安装稳定度。另外,通过使多段子凸出部126间隔分布,使两个相邻的子凸出部126之间形成一个避让通道,有利于过滤件140放置在内胆120内的过程中,先使第二连接部150避让多个凸出部126沿避让通道移动,而后旋转过滤件140,使第二连接部150旋转进入卡槽128内,并最终实现过滤件140搭设在卡槽128内。当然,若使过滤件140从内胆120中移出,动作过程相反,使过滤件140先旋转带动第二连接部150移出卡槽128,而后上拉过滤件140,使第二连接部150沿避让通道移动,从而移出内胆120。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凸出部126和第二连接部150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结构,凸出部126与第二连接部150过盈配合。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凸出部126与第二连接部150的配合结构,使得凸出部126和第二连接部150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结构,凸出部126与第二连接部150过盈配合,故而当装配过滤件140和内胆120时,施加较大的力于过滤件140上,使得具有弹性的凸出部126和/或第二连接部150因挤压而变形,进而使得第二连接部150能够插入卡槽128内,以使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稳固装配在一起。

实施例7:

如图1、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过滤件140包括提拉部142。

详细地,过滤件140包括提拉部142,当需要将内胆120从壳体110内取出时,可通过握持提拉部142提拉内胆120和过滤件140,以使内胆120与壳体110相分离,该设置便于内胆120与壳体110的拆卸、分离,可操作性强。该设置便于用户握持,可操作性强。

进一步地,提拉部142为过滤件140的部分壁面形成的凸起结构。由于过滤件140的部分壁面形成的凸起结构,故而可通过凸起结构提拉过滤件140和/或内胆120,以实现过滤件140与内胆120分离,或过滤件140和内胆120作为一个整体与壳体110相分离。且该设置便于用户握持,可操作性强。

具体地,提拉部142为过滤件140的部分顶壁形成的凸起结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提拉部142与过滤件140的顶壁相连接,即,提拉部142为一个独立的器件。具体地,提拉部142为提手结构。

进一步地,提拉部142的顶端位于壳体110的顶端和内胆120的开口端之间。通过合理设置提拉部142与壳体110和内胆120的配合结构,使得提拉部142的顶端位于壳体110的顶端和内胆120的开口端之间,使得通过提拉部142从壳体110内取出内胆120的可操作性强,用户手部不会过多伸入到壳体110内,降低烫伤用户的可能性,且可避免对饮品造成污染。若,提拉部142的顶端高于壳体110的顶端,则,易造成干涉,导致液体容器100无法合盖;若,提拉部142的顶端位于内胆120的开口端的下方,则,内胆120内的高温饮品与用户手部的距离较近,易发生烫伤事故,且易污染饮品。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提拉部142的顶端不在壳体110的顶端和内胆120的开口端之间,提拉部142为提篮机构,或提拉部142为提手。

实施例8:

如图1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过滤件140设有容纳槽152,液体容器100还包括:连接板160,与过滤件140可拆装连接,连接板160盖设于容纳槽152的开口端,连接板160设有多个过滤流道170,容纳槽152与过滤流道170相连通。

详细地,液体容器100还包括连接板160,连接板160与过滤件140相配合,以使连接板160盖设于容纳槽152的开口端。即,连接板160能够封堵过滤件140的容纳槽152的开口端,故而,可将如,茶叶、果品等食材放入容纳槽152内,而后利用连接板160密封容纳槽152的开口端。由于连接板160的多个过滤流道170与容纳槽152相连通,故而冲泡时热水可进入容纳槽152而后流出过滤件140,实现精准冲泡。该设置使得食材不会被流入内胆120内,故而不会使食材被内胆120内的热水长期浸泡,可保证冲泡口感。

实施例9:

如图1、图5、图6、图8、图9和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9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壳体110包括:第一子壳112;第二子壳114,与第一子壳112相连接,第一子壳112和第二子壳114之间形成容纳腔,第二子壳114位于第一子壳112和内胆120之间;相变层116,位于容纳腔内。

详细地,壳体110包括第一子壳112、第二子壳114和相变层116。第一子壳112和第二子壳114之间形成容纳腔,相变层116位于容纳腔内,相变层116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相变层116中,实现利用相变层116快速调节内胆120的饮品温度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潜热简称潜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上述提到的相变层116的相变潜热是相变材料在固体和饮品之间转变时的相变潜热。

实施例10:

如图1、图2、图6、图9和图1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9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液体容器100还包括:盖体180,与壳体110可开合连接。

详细地,通过设置盖体180,使得盖体180与壳体110可开合连接。即,利用盖体180来密封或打开壳体110。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6、图9和图13所示,盖体180包括:第一盖本体182,第一盖本体182设有伸出部184,伸出部184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内胆120内;第一密封圈186,设于伸出部184,第一密封圈186能够密封内胆120与伸出部184的连接处。

其中,盖体180包括第一盖本体182和第一密封圈186。其中,第一盖本体182设有伸出部184,且当第一盖本体182与壳体110装配在一起时,伸出部184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到内胆120中,并通过第一密封圈186密封内胆120与伸出部184的连接处。也就是说,第一盖本体182对内胆120进行有效密封,这样,可避免液体容器100倾斜时,内胆120内的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可保证液体容器100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6、图9和图13所示,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盖体180还包括:第二盖本体200,第二盖本体200围设于第一盖本体182的周侧,第一盖本体182和第二盖本体200之间形成安装腔202,安装腔202与换热腔130相连通;第一通道204,设于第一盖本体182,第一通道204连通内胆120和换热腔130;第二通道206,设于第二盖本体200,第二通道206连通换热腔130。

其中,盖体180还包括第二盖本体200、第一通道204和第二通道206,第一通道204设于第一盖本体182,第一通道204连通内胆120和换热腔130,第二通道206设于第二盖本体200,第二通道206连通换热腔130,安装腔202与换热腔130相连通。这样,盖体180与壳体110和内胆120配合使用时,内胆120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通道204流入换热腔130内,通过换热腔130进行快速降温,并可通过第二通道206流出液体容器100,达到即时饮用的效果。该设置在盖体180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180具有出水功能,而无需在内胆120和壳体110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180相对于内胆120和壳体110的扣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100的出水顺畅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盖体180与杯体扣合不到位而导致无法顺畅出水的问题,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盖体180还包括:开关件208,与盖体180活动连接,开关件208能够分别开启第一通道204和第二通道206,或是分别封堵第一通道204和第二通道206。

其中,盖体180与液体容器100的壳体110和内胆120配合使用,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和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第一盖本体182用于封堵内胆120,第二盖本体200用于封堵换热腔130。当开关件208开启第一通道204时,内胆120内的热水可通过第一通道204流入换热腔130内进行换热,以实现对热水快速降温;当开关件208开启第二通道206时,换热腔130内的水通过第二通道206流出液体容器100,以实现饮水;当开关件208分别封堵第一通道204和第二通道206时,内胆120内的热水在第一盖本体182的作用下无法从内胆120流出,换热腔130内的水在第二盖本体200的作用下无法流出液体容器100,即,起到了密封内胆120和换热腔130的作用。该设置在盖体180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180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而无需在内胆120和壳体110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180相对于内胆120和壳体110的扣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100的出水和密封,密封性能更可靠。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

另外,由于盖体180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故而可使盖体180与现有的内胆120配合使用,提升了盖体180组件的通用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具体应用中,当用户暂时不需要使用液体容器100时,可使开关件208封堵第一通道204和第二通道206,进而使盖体180同时封堵内胆120和换热腔130,内胆120内的液体无法流出,实现密封内胆120以对内胆120内的高温液体保温,可避免换热腔130内的温水从第二通道206流出、浸湿液体容器100的其他组成器件,且可避免灰尘从第二通道206进入换热腔130,可保证饮水卫生及饮水安全。

具体应用中,用户可以在内胆120内进行泡茶、冲咖啡等,并通过内胆120保持水的温度,从而保证冲泡效果,在需要饮用时,为了避免由于温度过高造成烫伤,可以将内胆120内的液体注入换热腔130内,利用换热腔130对内胆120内的高温饮品进行换热,快速降低高温饮品温度,以使饮品的温度适宜饮用,进而达到即时饮用饮品的目的,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6和图9所示,壳体110的顶端伸入安装腔202内且与安装腔202的腔壁可拆装连接;盖体18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188,第二密封圈188能够密封壳体110的顶端和安装腔202的连接处。

其中,第二密封圈188位于壳体110的顶端和安装腔202的连接处,且第二密封圈188用于密封壳体110的顶端和安装腔202的连接处,这样,可避免液体容器100倾斜时,内胆120或换热腔130内的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可保证液体容器100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壳体110的顶端伸入安装腔202内且与安装腔202的腔壁可拆装连接,即,合理设置壳体110与盖体180的配合结构,该设置在保证壳体110与盖体180的装配稳固性的同时,增大了盖体180与壳体110的配合面积,有利于提升盖体180与壳体110装配的气密性。

具体地,壳体110的顶端伸入安装腔202内且与安装腔202的腔壁螺接。

实施例11: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过滤件140,过滤件140与内胆120相连接以带动内胆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内胆120包括保温结构190,保温结构190能够对内胆120保温。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内胆120的结构,使得内胆120包括保温结构190,利用保温结构190对内胆120进行保温。当无需即饮液体容器100内的饮品时,可利用具有保温功能的内胆120对其内的饮品保温,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120,以实现对内胆120内的饮品进行保温。也就是说,液体容器100既具有保温功能,又具有快速换热功能,丰富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图6和图9所示,保温结构190包括第一壁面192和第二壁面194,第一壁面192和第二壁面194连接,且第一壁面192和第二壁面194之间形成真空腔196。

其中,保温结构190包括第一壁面192和第二壁面194,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壁面192和第二壁面194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壁面192和第二壁面194相连接,且使第一壁面192和第二壁面194之间能够限定出真空腔196,真空腔196具有优良的保温及隔热性能,减少传热量又能减少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120以实现对内胆120内的饮品保温的目的,以减小内胆120内的热量向内胆120外部区域传导的量。

具体地,液体容器还包括保温层,真空腔196内填充有保温层,即,通过向真空腔196内填充能阻滞热流传递的保温层,减少内胆120内的热量向外传递的量,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120,以实现对内胆120内的饮品保温的目的。

具体地,保温层由隔热材料制成,隔热材料包括:玻璃纤维、金、银、镍、铝箔及水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实施例:

液体容器100(如,保温杯),包括壳体110(如杯体)、内胆120、过滤件140和盖体180,壳体110设有相变层116,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过滤件140的顶壁设有提拉部142,用户通过握持提拉部142即可将过滤件140和内胆120向上提起、从杯体内取出。过滤件140与内胆120扣合,再通过握持过滤件140的提拉部142即可将内胆120从杯体取出,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增加制造成本,过滤件140还具有隔离茶叶的功能,可同时实现茶水分离。

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

杯体为双层中空结构,中空层内填充有相变层116,其作用是可以吸收与杯体的内壁相接触的热水的热量,使热水实现快速降温。

杯体的内壁与内胆120的外壁构成的环形空腔为换热腔130。

如图3所示,内胆120的内腔为储存热水的空腔。

内胆120的口部内侧面设有与过滤件140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22(如,扣合面),扣合面可以与过滤件140的第一配合部144相配合。

扣合面下端设有限位凸块124,作用是过滤件140在与内胆120装配时,对过滤件140在壳体110的高度方向上进行限位。

如图4所示,过滤件140包括过滤主体146和第一配合部144,第一配合部144设置在过滤主体146的底部。

过滤主体146的顶壁设有向外延伸的提拉部142,便于用户在取出内胆120和过滤件140时进行握持。

过滤主体146包括多个过滤孔148,可允许热水通过,但茶叶不可通过,起到分离热水和茶叶的作用。

具体地,过滤孔148为圆孔。

具体地,过滤孔148的直径取值范围为0.5mm至4mm。

保温原理:

先将热水储存在内胆120的内腔内,这时,热水与杯体的内壁不接触,又因为有第一盖本体182及第一密封圈186对内胆120的开口端进行密封,因此热水的热量散失很慢,可以长时间保温。

具体地,内胆120由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如,塑料内胆120、硅胶内胆120或木制内胆120,则可获得更好的保温效果。

具体地,内胆120还可以为双层中空结构,中空层为抽真空层,可获得更好的保温效果。双层中空内胆120可以为金属内胆120、塑料内胆120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快速降温原理:

倾斜保温杯,将内胆120内的热水倒出,热水会经过过滤件140的过滤孔148进入到换热腔130中,如果内胆120内放置有茶叶,则这时茶叶可不能够通过过滤孔148,因此可以被隔离,热水进入到换热腔130与杯体的内壁接触,热水的热量就会被相变层116吸收,迅速降低温度。同时,因为换热腔130为环形结构,该设置使得换热腔130只有一层较薄的热水与壳体110的相变层116接触,因此相变层116吸热的效率很高,有利于提升降温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44为弹性配合部,第一配合部144包括:硅胶配合部和/或橡胶配合部。如,第一配合部144为环形结构。

在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进行装配时,将过滤件140垂直向下装入内胆120,因第一配合部144的外径不小于第二配合部122的内径,因此,第一配合部144会被挤压变形,当第一配合部144与限位凸块124相抵时,过滤件140装配到位。

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44还可以是用金属制成的弹性零件,例如弹片等,同样可以与第二配合部122配合产生摩擦力,实现相同功能。

如图6所示,另一个实施例中:

在内胆120的内壁面设有多个凸出部126,多个凸出部126沿内胆120的高度方向布置,任意相邻两个凸出部126之间形成卡槽128;过滤件140设有第二连接部150,第二连接部150能够插入卡槽128内。如,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螺纹连接。

如图8所示,在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进行装配时,将过滤件140垂直向下旋入内胆120,第二连接部150与多个凸出部126配合连接。

取出内胆120时,握持提拉部142,向上提起过滤件140即可将过滤件140由内胆120取出。

如图9所示,再一个实施例中:

过滤件140与内胆120进行装配时,将过滤件140垂直向下装入内胆120,凸出部126与第二连接部150过盈配合,第二连接部150会通过过盈配合卡入相邻两个凸出部126之间形成的卡槽128内。

取出内胆120时,握持提拉部142,向上提起过滤件140,因第二连接部150与卡槽128为过盈配合,过滤件140不会从内胆120中滑出,因此可将内胆120和过滤件140同时取出。

如图12所示,再一个实施例中:

某些种类的茶叶或食材不适合长期浸泡在热水中,在引用时只需要通过热水的短时间冲泡即可。

如图12所示,可在过滤件140的开口端口部增加一个带过滤流道170的连接板160。在使用时,将茶叶或食材放置在过滤件140内,盖上连接板160。在冲泡时热水可以通过过滤件140的过滤孔148和连接板160上的过滤流道170流过,进入到换热腔130内进行降温,而茶叶或食材会被固定在容纳槽152内,不会被内胆120内的热水长期浸泡,可实现更精确的冲泡。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