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3481发布日期:2021-09-15 08:1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钳的试验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安全钳是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当电梯运行速度超过限速器设定的速度,或悬挂绳发生断裂和松弛而导致电梯轿厢失速的情况下,通过安全钳装置与限速器的联动,将轿厢紧急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它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一般将其安装在轿厢架或对重架上;前安全钳仍是电梯中最重要的安全部件,只有保证了安全钳的安全有效,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同时电梯检验过程中,电梯限速器和安全钳的联动试验是必须检验的项目之一,它是确保安全钳能可靠动作的途径,其中限速器属于动作触发机构,安全钳属于动作执行机构。
3.目前在安全钳装置的安装教学中,老员工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面面相授,缺少系统培训,以至初安装调试人员往往会出现有两边安全钳动作时不同步和偏心问题,导致导轨磨损和轿厢变形,造成电梯存在安全隐患。
4.为此需通过一种教学装置及考核方法供电梯学员进行学习和考核,通过数值化代替传统靠技术人员经验判断,检测两边安全钳动作时的同步性检查,保证安装调试人员的安装能力,从而提高安全钳装置的稳定工作,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拆装简单便捷,通过所述测量装置数值化考核结果,使考核结果更加直观和准确,有利于提高安装调试人员的安装能力,从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架、升降驱动机构、轿厢架、测量装置和安全钳联动系统;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包括安全钳提拉机构、安全钳装置和限速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端;所述轿厢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且所述轿厢架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安全钳提拉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架一侧的上方;所述安全钳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架的下方两侧;所述限速器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且所述限速器装置通过限速钢丝绳与所述安全钳提拉机构连接。
8.优选的,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距仪,所述激光测距仪至少设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底部的至少四个端点处。
9.优选的,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有时间记录仪,两个所述安全钳装置均设有所述时间记录仪,所述安全钳装置在运作时会触发所述时间记录仪启动计时。
10.优选的,所述轿厢架的底部设有测距底梁,所述测距底梁设有与所述激光测距仪
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的测距标识。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有涨紧轮,所述限速钢丝绳绕设于所述涨紧轮。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设有导轨,所述轿厢架的两侧设有导靴和油盅,所述导靴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设有底码和压码,所述底码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所述压码设置于所述底码,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压码和所述底码之间,所述压码将所述导轨压紧于所述底码。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龙门架和稳定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的顶端;所述稳定架包括底杆和支撑杆,所述底杆设置于所述龙门架地底端,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杆的末端,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龙门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杆呈45
°
夹角设置。
15.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卷扬机和提拉钢丝绳,所述卷扬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提拉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轿厢架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结构紧凑,有效节约试验空间,安装和试验简单便捷,电梯人员可通过重复拆卸和安装安全钳联动装置,熟练掌握其安装数据,提高安装水平;
18.2、通过所述测量装置可以得到学员对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的安装数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该学员安装的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数据化试验结果,通过数值化代替传统靠技术人员经验判断,保证安装调试人员的安装能力,从而提高安全钳装置的稳定工作,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实施例的轿厢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实施例的轿厢架的仰视图。
23.其中:支撑架1、龙门架11、稳定架12、底杆121、支撑杆122、升降驱动机构2、卷扬机21、提拉钢丝绳22、轿厢架3、底梁31、测距标识32、导靴33、油盅34、测量装置4、激光测距仪41、时间记录仪42、安全钳联动系统5、安全钳提拉机构51、安全钳装置52、限速器装置53、限速钢丝绳54、涨紧轮55 导轨6、底码61、压码62。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架1、升降驱动机构2、轿厢架3、测量装置4和安全钳联动系统5;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包括安全钳提拉机构51、安全钳装置52和限速器装置 53;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上端;所述轿厢架3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且所述轿厢架3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测量装置4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的下端;所述安全钳提拉机构51设置于所述轿厢架3一侧的上方;所述安全钳装置5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架3的下方两侧;所述限速器装置53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且所述限速器装置53通过限速钢丝绳54与所述安全钳提拉机构51连接。
2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本试验装置将所述轿厢架3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内,结构紧凑,节约试验空间,通过所述升降机构提升所述轿厢架3,所述升降机构直接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顶部,并且可以采用学员实训中心已有升降机构进行安装,安装和试验方便;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由安装人员进行安装,所述限速器装置53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然后将限速钢丝绳54与所述安全钳提拉机构51连接,就可以实现联动,安装简单便捷;所述安全钳提拉机构51和所述安全钳装置52安装在所述轿厢架3上,然后将所述安全钳装置52 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并保证所述轿厢架3的水平,就完成了安全钳联动系统5和轿厢架3的安装,操作简单,用于学员教学上,方便学员对安全钳联动系统5和轿厢架3的反复拆卸和安装,提供良好的培训途径,使电梯学员能够快速掌握电梯安全钳联动工作原理,同时电梯学员可通过重复拆卸和安装安全钳联动装置,熟练掌握其安装技巧,提高安装水平;另外,以往对学员考核的方式需要老师进行的观察和判断,缺乏数据支撑,存在主观的判断错误;本实施例中设有所述测量装置4可以直观的检查学员对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的安装情况,通过所述测量装置4可以反映出该学员安装的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是否符合要求,数据化试验结果,更加直观和方便。
30.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装置4包括激光测距仪41,所述激光测距仪41至少设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底部的至少四个端点处。
31.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装置4还包括有时间记录仪42,两个所述安全钳装置52均设有所述时间记录仪42,所述安全钳装置52在运作时会触发所述时间记录仪42启动计时。
3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激光测距仪41对所述轿厢架3刹停后的水平度来
判断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所述时间记录仪42对所述轿厢架3刹停的时间来判断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具体为:开启所述限速器装置53动作,同时所述升降机构释放所述轿厢架3,使所述轿厢架3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垂直下落,在所述限速器装置53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安全提拉机构动作,使所述安全钳装置52抱住所述支撑架1上的导轨6直到刹停,然后记录所述激光测距仪41的数据,本实施例中设置四个所述激光测距仪41,若四个所述激光测距仪41测得的数据差小于2mm,则可以认为学员安装的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是否符合要求;若两个所述时间记录仪 42记录的刹停时间相差2秒以内,则可以认为学员安装的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 5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所述激光测距仪41和所述时间记录仪42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该学员安装的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是否符合要求,数据化试验结果,更加直观和方便。
33.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轿厢架3的底部设有测距底梁31,所述测距底梁31设有与所述激光测距仪41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的测距标识32。
3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激光测距仪41进行测距时,激光照射在所述测距底梁31的测距标识32上,所述测距底梁31安装需保持水平,且所述测距底梁31测距标识32的位置需保证其平面的平整,有利于保证所述激光测距仪41测得的数据准确。
35.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的下方设有涨紧轮55,所述限速钢丝绳54绕设于所述涨紧轮55。
3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涨紧轮55可以使所述钢丝绳保持绷紧,可以避免所述所述限速钢丝绳54无法触发所述安全钳提拉机构51的问题发生,保证试验装置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7.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的内侧设有导轨6,所述轿厢架3的两侧设有导靴33和油盅34,所述导靴33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6。
3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6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 的内侧,所述轿厢架3的两侧则设置有所述导靴33,所述导靴33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6,所述油盅34设置于所述导靴33,并对所述导靴33提供润滑的作用,使得所述轿厢架3与所述支撑架1可滑动连接,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助于使得所述轿厢架3在升降运动中更稳定。
39.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的内侧设有底码61和压码62,所述底码61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的内侧,所述压码62设置于所述底码61,所述导轨6设置于所述压码62和所述底码61之间,所述压码62将所述导轨6压紧于所述底码61。
4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6通过所述压码6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码 61上,所述压码62通过螺栓等固定件锁紧在所述底码61上,所述压码62压在所述导轨6上,可以将所述导轨6压向所述底码61,安装所述压码62螺栓锁得越紧,所述压码62压紧所述导轨6就会越紧,使得所述导轨6能够稳定的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防止所述轿厢架3在运动中导致所述导轨6的松动,造成安全事故,提高本试验装置的安全性能。
41.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包括龙门架11和稳定架12,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龙门架11的顶端;所述稳定架12包括底杆121和支撑杆122,所述底杆121设置于所述龙门架11地底端,所述支撑杆12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杆121的末端,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龙门架11,所述支撑杆122与所述底杆121呈45
°
夹角设置。
4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由所述龙门架11和稳定架12组成,所述支撑
杆122、底杆121和龙门架11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结构稳定性最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龙门架11和稳定架12可以有效提高所述支撑架1 的稳定性,防止所述轿厢架3在运动过程中造成所述龙门架11的晃动,保持所述支撑架1的稳定,同时提高安全性能。
43.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包括卷扬机21和提拉钢丝绳22,所述卷扬机21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所述提拉钢丝绳22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2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轿厢架3连接。
4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卷扬机21驱动所述提拉钢丝绳22运动,从而对所述轿厢架3进行提拉,使所述轿厢架3沿着所述支撑架1做升降运动,所述卷扬机21安装在苏搜狐支撑架1顶部的中央,传动稳定、结构紧凑且安装简单便捷,方便在实训中心对本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组装。
4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调试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上,包括以下步骤:
46.s1、使用水平尺复查轿厢架3的水平度,如果不平行,则根据水平尺调节轿厢架3,确保轿厢架3与水平面平行,确保水平尺显示轿厢架3水平;
47.s2、复查激光测距仪41是否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则对激光测距仪41进行维修或者更换,还需确保各个激光测距仪41检测同一个平面时,激光测距仪41测量得出数值一致,然后进行数据复位处理;
48.s3、复查时间记录仪42是否正常工作,使用升降机构将所述轿厢架3下降,触发安全钳提拉机构51从而触发安全钳装置52动作,待轿厢架3停止后,检查时间记录仪42是否有记录时间,如果时间记录仪42没有记录下时间,并检查时间记录仪42是否损坏,如损坏则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对时间记录仪42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各个时间记录仪42未触发时,初始数据都为零,轿厢架3下降运动后时间记录仪42能记录下刹停时间。
4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提出的对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调试方法,当学员完成了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组装后,为保证所述试验装置能安全稳定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所述试验装置进行启动前的调试,其中包括确保轿厢架3的水平,确保激光测距仪41的正常工作,确保时间记录仪42的正常工作,并试验并确保安全钳联动系统5安全运行,在确保各组件正常并正确运作时,再开始对组装好的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进行测试考核,不仅可以防止未经调试的装置在运行中出现事故导致装置的损坏,而且可以避免事故对学员的身心造成损伤。
50.进一步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确保各个激光测距仪41检测同一个平面时,激光测距仪41测量得出数值一致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升降机构将所述轿厢架3缓慢移动一端距离,使用水平尺确保轿厢架3水平后,然后利用激光测距仪41测距检查,确保各个激光测距仪41测得数据之间相差不能大于2mm,需检查至少3次以上,若不符合则调整激光测距仪41的摆放位置直至符合激光测距仪41测得数据之间相差不大于2mm的要求。
5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提出对激光测距仪41的检测方法,通过移动所述轿厢架3后,令所述轿厢架3保持水平后,记录激光测距仪41记录的数据,观察各个激光测距仪41记录的数据是否一致或者相差不大,并通过多次的试验,保证激光测距仪41正常并正确运作,从而保证考核结果的正确,避免由于激光测距仪41的问题导致考核结果出现错误的情况发生,保证考核的准确性。
5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实训考核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上,包括试验前考核方法和试验后考核方法;
53.其中所述试验前考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4.首先利用升降机构将轿厢架3提升至支撑架1的上部,然后执行以下步骤:
55.a1、检测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安装:使用测量尺检查安全钳机构与导轨6 的距离,包括1、导轨6顶面到安全钳装置52的间距与图纸设计要求间距是否一致;2、导轨6两侧端面到对应的安全钳装置52的楔块端面的间隙数值是否一致;如果上述两点的测得的数据与装置要求的数据对比其差值在3mm以下,即视为数值为一致,考核暂定及格;
56.a2、使用水平尺检查轿厢架3的水平度,若水平尺显示轿厢架3不是水平,则考核不及格,否则考核暂定及格;
57.a3、利用升降机构将所述轿厢架3缓慢移动一端距离,利用激光测距仪41 测距,记录各个激光测距仪41测得数据,如此重复检查三次,记录三组数据,若每一组的各个激光测距仪41测得数据相互之间相差均不大于2mm,则考核暂定及格,否则考核不及格;
58.a4、利用升降机构将所述轿厢架3下降,使所述安全钳装置52启动,记录时间记录仪42测得的时间,若时间记录仪42无记录时间,则考核不及格,否则考核暂定及格。
59.其中所述试验后考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b1、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轿厢架3移动到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
61.b2、开启限速器动作,同时升降机构释放轿厢架3,使轿厢架3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垂直下落,在限速器的作用下带动安全提拉机构动作,使安全钳装置 52抱住支撑架1上的导轨6直到刹停;
62.b3、分别记录两个时间记录仪42的时间,该时间为安全钳装置52从触发到轿厢架3被刹停所用的时间;对比两个时间记录仪42的时间,如果差距在2 秒内,则两边安全动作的时间可以认为是一致,则考核暂定及格,否则不及格;
63.b4、分别记录各个激光测距仪41的数据,对比各个激光测距仪41的数据,如果差距在5mm内,则轿厢架3未发生过度倾斜,符合试验要求,则考核暂定及格,否则不及格。
64.综合上述试验前考核方法和试验后考核方法,若各步骤的检查均为暂定合格,则该学员安全钳联动系统5的安装符合考核要求,判定考核及格,否则判定不及格。
65.具体的,通过本实施例提出的实训考核方法对学员进行考核,如果所述激光测距仪41和时间记录仪42的对比结果都符合要求,则安全钳的联动性能好,该学员安全钳联动系统5的安装符合考核要求,如果各个激光测距仪41测出距离相差比较大,并且各个时间记录仪42的触发时间相差比较大,则该安全钳联动系统5的性能比较差,该学员安全钳联动系统5的安装不符合考核要求;通过所述激光测距仪41和所述时间记录仪42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该学员安装的所述安全钳联动系统5是否符合要求,数据化试验结果,更加直观和方便,该考核方法能准确的对学员组装的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通过安装数据测量对比和同步性的检查达到考核目的,同时利用激光测距仪41和时间记录仪42结果相互验证,数据化试验结果,使考核结果直观化,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和客观性,提供一个良好培训途径。
6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的其他构成,及应用于所述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上的调试方法和应用于所述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上的实训考核方法的
其余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