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6522发布日期:2021-04-16 16:1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钢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因而大大减少工期。
3.在钢结构建筑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将钢材利用起重装置转移到指定位置,然后由地面人员进行安装,然而由于起重装置控制人员无法得知钢材的具体安装位置,所以需要与地面安装人员进行沟通以控制钢材的高度,大大增加了起重控制人员的操作量,降低工作效率。本发明阐述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技术问题:钢材利用起重装置转移到指定位置过程中,由于起重装置控制人员无法得知钢材的具体安装位置,所以需要与地面安装人员进行沟通以控制钢材的高度,大大增加了起重控制人员的操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本例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包括工作箱体,所述工作箱体内设有第一定位腔,所述工作箱体内关于所述第一定位腔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开口向下的第二定位腔,所述第二定位腔内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腔远离所述第一定位腔侧内壁内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端动力连接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侧端面上固定设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内上下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下端面上固定设有夹持箱,所述工作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腔上侧的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上的电机,所述电机上端动力连接设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设有稳定盘,所述传动腔左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设有与所述动力轴锥齿啮合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稳定装置上侧设有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左侧内壁且开口向右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左侧内壁与所述传动腔右侧内壁之间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线轮,所述线轮上缠绕设有钢索,所述传动腔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箱体上端面之间贯通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钢索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且固定设有下端面与所述工作箱体上端面抵触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面上固定设有安装环,所述传动腔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关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左右侧内壁上的两组固定套筒,每组所述固定套筒包括关于所述线轮左右对称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左、右侧内
壁上的两个,所述固定套筒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内左右滑动设有第一滑板。
6.其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箱内且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侧内壁与所述夹持箱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侧端面贯通的夹持腔,所述夹持腔内左右滑动设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一定位腔侧端面与所述夹持腔远离所述第一定位腔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夹持箱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侧端面最下侧固定设有第二夹持板,左右侧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能够相互抵触,所述滑杆上端面上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面与所述衔接块上端面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固定板前端面上转动设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上固定设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与对应侧所述第二定位腔上侧内壁抵触,所述第二定位腔上侧内壁与所述滚动轮抵触段为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侧倾斜向上的斜面,所述第一定位腔内上下滑动设有弹力板,所述弹力板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定位腔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弹簧,所述弹力板下端面上固定设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下端延伸至所述工作箱体下侧且下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三夹持板,当两个所述液压缸启动带动所述衔接块向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侧移动时,所述滚动轮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抵触所述第二定位腔上侧内壁,所述衔接块带动两个所述夹持箱相向运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抵触钢材且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夹紧钢材,随着两个所述滚动轮的相向运动,所述夹持箱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移,所述第三夹持板抵触钢材且在所述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上端面共同夹紧钢材,从而钢材的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均受到移动限制,进而实现钢材的夹紧。
7.其中,所述稳定装置还包括关于所述动力轴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稳定盘内的稳定腔,所述稳定腔内左右滑动设有离心板,所述离心板靠近所述动力轴侧端面与所述稳定腔靠近所述动力轴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离心板远离所述动力轴侧端面上固定设有离心杆,所述离心杆远离所述动力轴侧端延伸至所述稳定盘外侧且远离所述动力轴侧端面上固定设有配重球,当所述电机启动时,所述动力轴带动所述稳定盘转动,所述离心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动力轴侧移动,从而所述配重球向远离所述动力轴侧移动,在陀螺效应的作用下,所述工作箱体的倾斜受到限制,即夹持固定的钢材水平稳定性更强,在高空中受风作用影响较小。
8.其中,所述收放装置还包括关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前后对称且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左右侧内壁之间的两个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前侧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皮带连接,所述传动腔左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设有位于后侧所述电机下侧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皮带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带轮直径小于前侧所述第三转动轴以及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带轮的直径,从而保证两个所述第一直齿轮的转速远远小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线轮右侧的第三直齿轮,当所述离心杆转动时能够放出收回所述钢索,从而调节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工作箱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所述连接板与夹持钢材之间的距离。
9.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左右侧两个所述第一滑板之间的滑动轴,所述滑动轴上转动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对应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的第四直齿轮,左侧所述第一滑板右端面与对应侧所述第一滑腔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五弹簧,右侧所述第一滑腔右侧内壁与所述工作箱体右端面之间贯通设有第二穿线孔,右侧所述第一
滑板右端面上固定设有控制绳,所述控制绳另一端穿过对应位置所述第二穿线孔且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工作箱体右侧的拉板,所述工作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限位腔上侧的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内上下滑动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腔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六弹簧,所述第二滑腔下侧内壁与所述限位腔上侧内壁之间贯通设有滑孔,所述第二滑板下端面上固定设有与所述滑孔上下滑动连接的限位杆,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限位腔内且开口向上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下端面能够抵触所述第二转动轴外端面,所述限位杆下端能够在所述第六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入所述限位孔内限制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转动,所述第二滑腔上侧内壁贯通设有第三穿线孔,所述第三穿线孔另一端在所述工作箱体内分为两条且分别与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滑腔左侧内壁贯通,所述第二滑板上端面上固定设有限位绳,所述限位绳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三穿线孔内且在所述第三穿线孔内分为两条,另一端两条所述限位绳分别从两条所述第三穿线孔穿出且分别与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滑板左端面固定连接,当使用者拉动所述拉板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绳的拉动下上移脱离所述限位孔,从而解除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转动限制,由于前后侧所述第一直齿轮的转动方向不同,故拉动前侧所述拉板时,前侧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前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所述线轮顺时针转动放出所述钢索,拉动后侧所述拉板时,后侧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后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所述线轮逆时针转动收回所述钢索。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陀螺效应,增加钢材在起重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钢材起重过程中受到风的影响,利用机械夹持装置,消除传统钢索固定的滑落安全隐患,提高钢材的运输安全性,当本装置在起重装置控制下移动至安装区域附近时,无需地面人员与起重控制人员过多沟通,地面人员能够直接控制钢材的高度,从而减小起重控制人员的操作量,提高地面人员的钢材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

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图1

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15.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主要应用于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的过程中,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
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包括工作箱体11,所述工作箱体11内设有第一定位腔24,所述工作箱体11内关于所述第一定位腔24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开口向下的第二定位腔26,所述第二定位腔26内设有夹持装置901,所述夹持装置901包括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腔26远离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内壁内的液压缸12,所述液压缸12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24端动力连接设有液压杆13,所述液压杆13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端面上固定设有衔接块14,所述衔接块14内上下滑动设有滑杆25,所述滑杆25下端面上固定设有夹持箱15,所述工作箱体11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腔26上侧的传动腔31,所述传动腔31内设有稳定装置902,所述稳定装置902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31下侧内壁上的电机47,所述电机47上端动力连接设有动力轴38,所述动力轴38上固定设有稳定盘32,所述传动腔31左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设有与所述动力轴38锥齿啮合的第一转动轴35,所述稳定装置902上侧设有收放装置903,所述收放装置903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腔31左侧内壁且开口向右的限位腔59,所述限位腔59左侧内壁与所述传动腔31右侧内壁之间的第二转动轴36,所述第二转动轴36上固定设有线轮43,所述线轮43上缠绕设有钢索39,所述传动腔31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箱体11上端面之间贯通设有第一穿线孔41,所述钢索39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41且固定设有下端面与所述工作箱体11上端面抵触的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上端面上固定设有安装环40,所述传动腔31内设有控制装置904,所述控制装置904包括关于所述第二转动轴36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传动腔31左右侧内壁上的两组固定套筒52,每组所述固定套筒52包括关于所述线轮43左右对称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腔31左、右侧内壁上的两个,所述固定套筒52内设有第一滑腔53,所述第一滑腔53内左右滑动设有第一滑板58。
16.根据实施例,以下对夹持装置9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夹持装置90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箱15内且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内壁与所述夹持箱15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端面贯通的夹持腔17,所述夹持腔17内左右滑动设有第一夹持板18,所述第一夹持板18远离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端面与所述夹持腔17远离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16,所述夹持箱15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端面最下侧固定设有第二夹持板20,左右侧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20能够相互抵触,所述滑杆25上端面上固定设有固定板28,所述固定板28下端面与所述衔接块14上端面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27,所述固定板28前端面上转动设有转动销29,所述转动销29上固定设有滚动轮30,所述滚动轮30与对应侧所述第二定位腔26上侧内壁抵触,所述第二定位腔26上侧内壁与所述滚动轮30抵触段为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倾斜向上的斜面,所述第一定位腔24内上下滑动设有弹力板22,所述弹力板22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定位腔24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弹簧23,所述弹力板22下端面上固定设有夹持杆21,所述夹持杆21下端延伸至所述工作箱体11下侧且下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三夹持板19,当两个所述液压缸12启动带动所述衔接块14向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腔24侧移动时,所述滚动轮30在所述第二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始终抵触所述第二定位腔26上侧内壁,所述衔接块14带动两个所述夹持箱15相向运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18抵触钢材且在所述第一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夹紧钢材,随着两个所述滚动轮30的相向运动,所述夹持箱15在所述第二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上移,所述第三夹持板19抵触钢材且在所述第三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夹持板20上端面共同夹紧钢材,从而钢材的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
均受到移动限制,进而实现钢材的夹紧。
17.根据实施例,以下对稳定装置9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稳定装置902还包括关于所述动力轴38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稳定盘32内的稳定腔33,所述稳定腔33内左右滑动设有离心板45,所述离心板45靠近所述动力轴38侧端面与所述稳定腔33靠近所述动力轴38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弹簧44,所述离心板45远离所述动力轴38侧端面上固定设有离心杆46,所述离心杆46远离所述动力轴38侧端延伸至所述稳定盘32外侧且远离所述动力轴38侧端面上固定设有配重球34,当所述电机47启动时,所述动力轴38带动所述稳定盘32转动,所述离心板4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动力轴38侧移动,从而所述配重球34向远离所述动力轴38侧移动,在陀螺效应的作用下,所述工作箱体11的倾斜受到限制,即夹持固定的钢材水平稳定性更强,在高空中受风作用影响较小。
18.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收放装置9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收放装置903还包括关于所述第二转动轴36前后对称且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31左右侧内壁之间的两个第三转动轴48,所述第三转动轴48上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51,前侧所述第三转动轴48与所述第一转动轴35皮带连接,所述传动腔31左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设有位于后侧所述电机47下侧的第四转动轴62,所述第四转动轴62与所述第一转动轴35皮带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62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51啮合连接的第二直齿轮63,所述第一转动轴35上的带轮直径小于前侧所述第三转动轴48以及所述第四转动轴62上带轮的直径,从而保证两个所述第一直齿轮51的转速远远小于所述第一转动轴35,所述第二转动轴36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线轮43右侧的第三直齿轮37,当所述离心杆46转动时能够放出收回所述钢索39,从而调节所述连接板42与所述工作箱体1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所述连接板42与夹持钢材之间的距离。
19.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控制装置904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控制装置904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左右侧两个所述第一滑板58之间的滑动轴49,所述滑动轴49上转动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三直齿轮37、对应侧所述第一直齿轮51啮合的第四直齿轮50,左侧所述第一滑板58右端面与对应侧所述第一滑腔53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五弹簧57,右侧所述第一滑腔53右侧内壁与所述工作箱体11右端面之间贯通设有第二穿线孔55,右侧所述第一滑板58右端面上固定设有控制绳56,所述控制绳56另一端穿过对应位置所述第二穿线孔55且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工作箱体11右侧的拉板54,所述工作箱体11内设有位于所述限位腔59上侧的第二滑腔65,所述第二滑腔65内上下滑动设有第二滑板67,所述第二滑板67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腔65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六弹簧66,所述第二滑腔65下侧内壁与所述限位腔59上侧内壁之间贯通设有滑孔64,所述第二滑板67下端面上固定设有与所述滑孔64上下滑动连接的限位杆68,所述第一转动轴35上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限位腔59内且开口向上的限位孔69,所述限位杆68下端面能够抵触所述第二转动轴36外端面,所述限位杆68下端能够在所述第六弹簧66的弹力作用下卡入所述限位孔69内限制所述第二转动轴36的转动,所述第二滑腔65上侧内壁贯通设有第三穿线孔61,所述第三穿线孔61另一端在所述工作箱体11内分为两条且分别与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滑腔53左侧内壁贯通,所述第二滑板67上端面上固定设有限位绳60,所述限位绳60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三穿线孔61内且在所述第三穿线孔61内分为两条,另一端两条所述限位绳60分别从两条所述第三穿线孔61穿出且分别与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滑板58左端面固定连接,当使用者拉动所述拉板54时,所述限位杆68在所述限位绳60的拉动下上移脱离所述限位孔69,从而解除所述第二转动轴36的转动限制,由于前后侧所述第
一直齿轮51的转动方向不同,故拉动前侧所述拉板54时,前侧所述第四直齿轮50与所述第三直齿轮37、前侧所述第一直齿轮51啮合,所述线轮43顺时针转动放出所述钢索39,拉动后侧所述拉板54时,后侧所述第四直齿轮50与所述第三直齿轮37、后侧所述第一直齿轮51啮合,所述线轮43逆时针转动收回所述钢索39。
20.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文中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搭建过程中的钢材吊运过渡装置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时,液压杆13未伸出,两个衔接块14靠近第一定位腔24侧端面未与第二定位腔26靠近第一定位腔24侧内壁抵触,滚动轮30与第二定位腔26上侧倾斜内壁较下侧抵触,第二弹簧27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夹持板18靠近第一定位腔24侧端面与夹持箱15靠近第一定位腔24侧端面平齐,弹力板22位于第一定位腔24内较下侧位置,第三弹簧23未压缩,电机47未启动,离心板45位于稳定腔33内较靠近动力轴38侧位置,第四弹簧44未拉伸,左侧第一滑板58位于左侧第一滑腔53内较左侧,第五弹簧57未压缩,第四直齿轮50未与第一直齿轮51、第三直齿轮37啮合,右侧第一滑板58位于右侧第一滑腔53较左侧,第二滑板67下端面与第二滑腔65下侧内壁抵触,限位杆68下端卡入限位孔69内,第二转动轴36的转动受到限制,第六弹簧66未压缩,连接板42下端面与工作箱体11上端面抵触;预备时,将起重装置的钩子固定在安装环40上,当起重装置带动连接板42抬升时,由于第二转动轴36的转动限制,故线轮43无法转动放出钢索39,连接板42与工作箱体1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控制起重装置将装置移动至钢材上侧,使钢材位于两个第一夹持板18之间,启动液压缸12控制液压杆13向靠近第一定位腔24侧伸出,两个衔接块14相向运动,从而两个夹持箱15、滚动轮30相向运动,两个第一夹持板18在对应侧第一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对钢材的左右方向进行夹持,在两个滚动轮30相向运动的过程中,受第二定位腔26上侧倾斜内壁的角度作用下,滚动轮30在第二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始终抵触对应侧第二定位腔26上侧倾斜内壁,故两个滚动轮30在相向运动的同时上移,故两个夹持箱15在相向运动的同时上移,钢材在第二夹持板20上端面的抵触作用下上移,第三夹持板19受钢材抵触上移,第三弹簧23压缩,故第三夹持板19在第三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与第二夹持板20上端面共同抵触钢材上下端面,从而钢材的上下方向受到移动限制,此时衔接块14靠近第一定位腔24侧端面刚好与对应侧第二定位腔26靠近第一定位腔24侧内壁抵触,两个第二夹持板20刚好相互抵触;工作时,启动滑动轴49,动力轴38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35、稳定盘32转动,稳定盘32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带动离心板45向远离动力轴38侧移动,第四弹簧44拉伸,配重球34转动,在陀螺效应的作用下,工作箱体11的倾斜受到限制,即夹持固定的钢材水平稳定性更强,在高空中受风作用影响较小,第一转动轴35转动带动第四转动轴62、第二直齿轮63、前侧第三转动轴48、前侧第一直齿轮51转动,第二直齿轮63转动带动后侧第一直齿轮51、后侧第三转动轴48转动,通过起重装置控制钢材到安装位置附近,地面人员拉动拉板54时,右侧第一滑板58在控制绳56的拉动下右移,左侧第一滑板58右移拉动限位绳60,第五弹簧57压缩,第二滑板67、限位杆68在限位绳60的拉动下上移,第六弹簧66压缩,限位杆68上移脱离限位孔69,从而解除第二转动轴36的转动限制,由于前后侧第一直齿轮51的转动方向不同,故拉动前侧拉板54时,前侧第四直齿轮50与第三直齿轮37、前侧第一直齿轮51啮合,线轮43、第三直齿轮37、第二转动轴36顺时针转动,线轮43顺时针转动放出钢索39,工作箱体
11相对连接板42下移,故钢材下移,地面人员拉动后侧拉板54时,后侧第四直齿轮50与第三直齿轮37、后侧第一直齿轮51啮合,线轮43、第三直齿轮37、第二转动轴36逆时针转动,线轮43逆时针转动收回钢索39,工作箱体11相对连接板42上移,故钢材上移,松开拉板54时,滑动轴49、第一滑板58将在第五弹簧57的弹力作用下复位,限位杆68在第六弹簧66的弹力作用下重新卡入限位孔69内限制第二转动轴36的转动,通过拉动前后侧拉板54,能够控制钢材与连接板42的相对位置,从而减少起重装置控制人员的操作,减少起重控制人员与地面人员的沟通,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当钢材安装完毕后,控制液压杆13回缩,沿相同传动路线两个夹持箱15复位,钢材解除夹持,起重装置控制人员能够重复上述工作周期。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陀螺效应,增加钢材在起重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钢材起重过程中受到风的影响,利用机械夹持装置,消除传统钢索固定的滑落安全隐患,提高钢材的运输安全性,当本装置在起重装置控制下移动至安装区域附近时,无需地面人员与起重控制人员过多沟通,地面人员能够直接控制钢材的高度,从而减小起重控制人员的操作量,提高地面人员的钢材安装效率。
22.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