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10983发布日期:2021-06-04 15:4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的实施例属于车辆举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水陆两栖车辆是同时具备车与船的特性,既可在陆地行驶,又可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由于两栖车辆具有卓越的水陆通行性能,可从行进中渡越江河湖海,而不受桥或船的限制,因而在交通运输上,特别是军事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3.为了达到高速轻型要求,将水陆两栖车下部设计为船体型面,采用碳纤维轻型材料,做防腐密封处理。其外观要求不能划伤、不能挤压变形,因此水陆两栖车进行底部喷泵、轮边悬架、转向、制动灯部件维护时,必须进行举升作业,在举升该型面结构的车辆时需要的技术要求极高,无法像传统汽车那样维修时举升车辆底部平面。
4.现有的举升机多是用于陆地车,少见能用于水陆两栖的举升装置,在对该型车辆底部喷泵、轮边悬架、转向、制动灯部件维护时常常存在作业困难;因此急需一种安装使用环境要求低,可以实现快速、便携的对水陆两栖车底部喷泵、四轮及其轮边附件等部件维修的专用举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通过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船体型面举升机构、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操作面板,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剪式举升臂,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液压系统控制的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本发明的船体举升臂与车轮举升臂的结构相同,均采用剪式液压举升臂,使得该举升系统便携可移动,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通过对船体型面举升部设计专用的自动升降、角度可调的斜面支撑结构,使得该举升机构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底部举升,从而可以实现车轮及轮边维修、底盘维修、四轮定位的需求;解决了水陆两栖车维修时举升困难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包括大剪举升机构、设于所述大剪举升机构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机构、设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的操作面板以及设于所述大剪举升机构和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的液压控制系统;其中,
7.所述大剪举升机构包括大剪举升底平台、设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上的车轮举升臂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轮举升臂上的车轮举升顶平台;
8.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设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上的船体举升臂、设于所述船体举升臂上的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
9.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设有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
10.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的中部设有中部平面支撑;
11.所述中部平面支撑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支撑,另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支撑。
12.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支撑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上的支撑臂和设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第一顶平台之间的第二液压缸。
13.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支撑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之间;
14.所述第一斜面支撑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的斜面上安装有滑道;
15.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平台固定铰接,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滑道活动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车轮举升臂包括安装在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和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之间的第一剪刀臂、第二剪刀臂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剪刀臂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之间的第一液压缸;
17.所述第一剪刀臂与所述第二剪刀臂的中部交叉活动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刀臂的一端与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滑动连接;
19.所述第二剪刀臂的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滑动连接;
20.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剪刀臂滑动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包括互相平行间隔安置的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
22.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台上安装有车轮止挡机构。
23.进一步地,所述船体举升臂与所述车轮举升臂的结构相同,均采用剪式液压举升臂。
24.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的长度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的长度保持一致;
25.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的长度大于被举升车辆的纵向轴距,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的宽度大于被举升车辆的横向轴距。
26.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面板设于所述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
27.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多个控制按钮。
28.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剪式液压举升的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9.s100:整车车轮举升,将整车行驶到大剪举升平台上,使车轮位于车轮举升顶平台的前后左右止挡内,并停放妥当;
30.s200:通过操作面板连接的液压系统和电机控制大剪举升平台上升,使剪臂的角度变化,同步地带动车轮举升平台上升,到达合适高度时控制大剪举升平台停止上升,进而完成整车车轮举升;
31.s300:整车船体型面举升,通过操作面板控制船体举升臂打开,使举升臂的角度变化,带动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升;
32.s400:当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的中部平面支撑接触到船体底部时,控制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停止上升;
33.s500:通过操作面板控制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打开,使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打开,当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接触到船体斜面时,控制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关闭;
34.s600:检查确认船体型面中部平面支撑、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与船体型面贴合到位后,控制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升,车轮离开车轮举升顶平台,到达需要高度后停止上升;
35.s700:如此便完成了对水陆两栖车的举升操作。
36.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37.(1)本发明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通过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船体型面举升机构、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操作面板,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剪式举升臂,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液压系统控制的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通过对船体型面举升部设计专用的自动升降、角度可调的斜面支撑结构,使得该举升机构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底部举升,从而可以实现车轮及轮边维修、底盘维修、四轮定位的需求;解决了水陆两栖车维修时举升困难的问题。
38.(2)本发明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船体型面专用举升部分,采用液压缸控制支撑斜面进而实现角度可调,使其既可满足船体型面举升,实现了水陆两栖车喷泵、悬架、转向、轮边驱动、制动等部件快速维护更换,也能适用于车轮间距与该举升系统车轮举升顶平台宽度、距离等尺寸相匹配且整车重量在该举升系统承受范围内的多种车型的整车举升;该举升系统既满足了水陆两栖车的专用性,又可兼顾其他车型的实用性,实用性极高。
39.(3)本发明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船体举升臂与车轮举升臂的结构相同,均采用剪式液压举升臂,使得该举升系统便携可移动,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的车轮举升状态示意图;
4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的船体型面举升状态示意图;
4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的车轮举升臂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4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的窗体型面专用举升臂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4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的液压控制原理图;
4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4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剪式液压举升的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8.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大剪举升机构、
11

大剪举升底平台、111

第一剪刀臂、112

第二剪刀臂、113

第一液压缸、12

车轮举升臂、13

车轮举升顶平台、131

第一支撑台、132

第二支撑台、133

车轮止挡机构、2

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1

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22

船体举升臂、23

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1

中部平面支撑、232

第一斜面支撑、233

第二斜面支撑、234

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235

支撑臂、236

第二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5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5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4.如图1

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包括大剪举升机构1、设于所述大剪举升机构1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设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上的操作面板以及设于所述大剪举升机构1和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上的液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大剪举升机构1用于水陆两栖车的四轮举升,便于车辆底部维护;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用于实现对水陆两栖车船体底部举升,使水陆两栖车车轮及轮边附件可以拆卸;所述操作面板用于控制所述大剪举升机构1和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的升降;本发明通过在大剪举升底平台的中部设船体型面举升机构,通过对船体型面举升部设计专用的自动升降、角度可调的斜面支撑结构,使得该举升装置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底部举升,从而可以实现车轮及轮边维修、底盘维修、四轮定位的需求;解决了解决了水陆两栖车维修时举升困难的问题;本发明能够便携、快速举升,环境适应性强,消除了以往水陆两栖车底部及轮边部件维修性差的劣势。
55.进一步地,如图1

图3所示,所述大剪举升机构1包括大剪举升底平台11、设于所述
大剪举升底平台11上的车轮举升臂12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轮举升臂12上的车轮举升顶平台13;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的长度应大于被举升车辆的纵向轴距,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的宽度应大于被举升车辆的横向轴距;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13包括互相平行间隔安置的第一支撑台131和第二支撑台132;所述第一支撑台131和所述第二支撑台132的最大外宽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支撑台131和所述第二支撑台132上安装有车轮止挡机构133;所述车轮止挡机构133为矩形框结构,可对车轮前后左右进行止挡。
56.进一步地,如图1

图4所示,所述车轮举升臂12包括安装在大剪举升底平台11和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13之间的第一剪刀臂111、第二剪刀臂112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剪刀臂112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之间的第一液压缸113;所述第一剪刀臂111与所述第二剪刀臂112的中部通过销轴交叉活动连接,形成剪刀状;所述第一剪刀臂111的一端与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13通过固定铰支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剪刀臂112的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通过固定铰支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113的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通过滑轮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剪刀臂112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台131和所述第二支撑台132的下面均安装有两个所述车轮举升臂12;举升机在工作过程中,以固定铰支座一侧为支点,滑轮向内或向外滑动,该举升机上升下降,当达到适当的举升位置时,利用液压缸上的机械锁锁止,使用简单方便,可收缩、便携可移动,实用性高。
57.进一步地,如图1

图3所示,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21、设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21上的船体举升臂22、设于所述船体举升臂22上的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所述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21通过钢板焊接固定在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的中间;所述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21的长度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保持一致;所述船体举升臂22与所述车轮举升臂12的结构相同,均采用剪式液压举升臂。
58.进一步地,如图1

图3所示,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的中部设有中部平面支撑231;所述中部平面支撑231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支撑232,所述中部平面支撑23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支撑233;所述第一斜面支撑231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232采用固定铰支座方式安装于所述中部平面支撑231的两侧;所述第一斜面支撑232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233的下部配置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依靠液压驱动举升臂实现斜面支撑。
59.进一步地,如图1

图3所示,所述第一斜面支撑232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233的斜面上安装有滑道;所述第一斜面支撑232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233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之间分别设有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234。
60.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23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支撑232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233上的支撑臂235和设于所述支撑臂235和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之间的第二液压缸236;所述支撑臂235的一端通过固定铰支座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固定铰接,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滑道上的滑轮活动连接;在工作过程中,以固定铰支座一侧为支点,滑轮向内或向外滑动,使支撑斜面上升下降,当达到适当的举升位置时,利用液压缸上的机械锁锁止;其收缩方便,便携可移动,实用性高。
61.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多个控制按钮,具体为电源开关、液压系统开关、大剪举升平台上升按钮、大剪举升平台下降按钮、船体举升顶平台上升按钮、船体举升顶平台
下降按钮、船体型面专用举升打开按钮、船体型面专用举升关闭按钮以及急停按钮;分别用于控制该举升装置的上升与下降。
62.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4、设于所述液压泵4输出端的机械锁液压缸组件和升降缸组件;所述液压泵4用于驱动液压缸活动;所述机械锁液压缸组件用于控制举升装置上升与下降的停止;升降缸组件43用于控制该举升装置的上升与下降;所述液压泵4和所述机械锁液压缸组件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41连接控制;所述液压泵4和所述升降缸组件之间通过三位四通电磁阀42连接控制。
63.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机械锁液压缸组件包括第一机械锁液压缸43和第二机械锁液压缸44;所述升降缸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缸45和第二升降缸46;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42和所述第一升降缸45之间设有普通调速阀47;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42和所述第二升降缸46之间设有比例调速阀48;所述液压泵4输出端还设有溢流阀49。
64.根据液压缸的特点以及便携式举升机尺寸、功能要求,优先选用多级伸缩式液压缸,举升行程可根据举升需要、各类品牌标准产品进行选择;当举升重量中型举升重量时,可以根据机械设计以及各品牌产品标准,选择合适的齿轮泵。
65.如图7所示,该举升系统的电气部分分为驱动和控制,整个电气系统的电源为380v进线,并根据下端负载对电源部分进行了保护电路的设计。主电源直接给驱动电机(2.6kw)供电,控制部分由主电源经过变压器转化为相应的直流电源为控制板供电。主控制板主要分输入(主要包括按钮,到位开关等)、输出(主要是接触器的控制,电磁阀的控制,显示板等)两个部分,主控板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检测并经过程序的逻辑运算后通过主板和扩展板的输出端口进行信号的输出,通过对相关执行元件的动作控制实现举升装置的相应动作。
66.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的举升工作原理及举升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67.第一步,整车车轮举升,将整车行驶到大剪举升平台上并停放妥当,使车轮位于车轮举升顶平台的前后左右止挡内,将车辆熄火并确认手刹抬起;
68.第二步,启动操作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启动液压系统开关、启动大剪举升平台上升按钮,电机驱动齿轮泵经液压站内控制阀,将液压由高压软管输入放置在大剪举升臂上的油缸下腔,在油压作用下,活塞杆被顶出油缸,驱动大剪举升臂转动、车辆开始上升,使剪臂的角度变化,同步地带动车轮举升平台上升,到达合适高度时控制大剪举升平台停止上升,进而完成整车车轮举升;
69.第三步,水陆两栖车底部船体型面举升,按下操作面板上船体举升顶平台上升按钮,控制船体举升臂打开,使举升臂的角度变化,带动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升;
70.第四步,当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的中部平面支撑接触到船体底部时,控制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停止上升;
71.第五步,通过操作面板控制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打开,使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打开,当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接触到船体斜面时,控制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关闭;
72.第六步,检查确认船体型面中部平面支撑、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与船体型面贴合到位后,控制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升,使船体型面专用举升部分整体上升,车轮离开车轮举升顶平台,举升高度根据需要来调整,到达需要高度后停止上升;
73.第七步,如此便完成了对水陆两栖车的举升操作。
74.下降时,启动操作面板上相应的下降与关闭按钮,打开回油管路,在工作平台自重及负载物的作用下,活塞杆被压回油缸,剪臂转动从而使剪臂的角度变化,同步地带动工作平台下降;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操作面板上的按下急停按钮。
7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通过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船体型面举升机构、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操作面板,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剪式举升臂,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液压系统控制的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通过对船体型面举升部设计专用的自动升降、角度可调的斜面支撑结构,使得该举升机构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底部举升,从而可以实现车轮及轮边维修、底盘维修、四轮定位的需求;解决了解决了水陆两栖车维修时举升困难的问题;本发明能够便携、快速举升,环境适应性强,消除了以往水陆两栖车底部及轮边部件维修性差的劣势。
76.本发明的船体举升臂与车轮举升臂的结构相同,均采用剪式液压举升臂,使得该举升系统便携可移动,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
77.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水陆两栖车这种特殊车型,能够满足水陆两栖车便携维修的需求,也适用于车轮间距与该举升系统车轮举升顶平台宽度、距离等尺寸相匹配且整车重量在该举升系统承受范围内的多种车型的整车举升。所以,该举升系统既满足了水陆两栖车的专用性,又可兼顾其他车型的实用性,实用性较高。
7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