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软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3025发布日期:2021-10-08 23:3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软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软管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软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自动生产线,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一组自动机床(或其他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联接起来,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的生产系统。简称自动线。是现代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对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改进企业生产技术,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具有重大意义。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复合软管的装配也不例外,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复合软管和盖子的装配,但是现有的复合软管自动生产线复杂,效率低且维护成本高,同时不具备检测复合软管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软管检测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效率高,且可以实现复合软管的检测。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软管检测装置,包括:
6.测堵单元,其用以检测所述复合软管是否堵孔;
7.上盖单元,其用以将所述盖子与所述复合软管装配;
8.测盖单元,其用以检测所述复合软管是否与所述盖子装配;
9.排废单元,其用以存放堵孔或未装配所述盖子的复合软管;
10.锁盖单元,其用以将所述盖子与所述复合软管锁紧;
11.转运单元,其用以驱动所述复合软管依次经过所述测堵单元、所述上盖单元、所述排废单元和所述锁盖单元;
12.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所述测堵单元、所述上盖单元、所述测盖单元、所述锁盖单元以及所述转运单元电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转运单元上设置有可旋转的芯棒,所述芯棒用以供复合软管套设。
14.优选地,还包括用以将所述复合软管推进到所述芯棒上的推管单元,所述推管单元包括有用以放置所述复合软管的管槽和推进所述复合软管的推板。
15.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以将所述复合软管从所述转运单元取下的取管单元。
16.优选地,所述推管单元、所述测堵单元、所述上盖单元、所述测盖单元、所述排废单元、所述锁盖单元和所述取管单元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围绕所述转运单元设置,所述转运单元旋转带动所述芯棒依次经过所述推管单元、所述测堵单元、所述上盖单元、所述排废单元、所述锁盖单元和取管单元。
17.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以将所述复合软管放置到所述管槽内的第一机械手。
18.优选地,还包括用以为所述第一机械手提供复合软管的理管单元,所述理管单元连接有第一传输带。
19.优选地,所述第一传输带的远离所述理管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检测所述复合软
管方向的检测单元以及用以调整所述复合软管方向的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二机械手和所述第一机械手之间设置有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二机械手将所述第一传输带上的复合软管抓取后放置到所述第二传输带上,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复合软管的方向错误时,所述第一机械手调整所述复合软管的方向。
20.优选地,所述取管单元连接有第三传输带,所述第三传输带远离所述取管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检测复合软管是否泄漏的测漏单元,所述测漏单元上设置有第三机械手;所述测漏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排漏箱;所述测漏单元连接有第四传输带,所述第四传输带远离所述测漏单元的一端连接有成品单元;其中所述取管单元将所述复合软管输送到所述第三传输带上,所述第三机械手将所述复合软管取放所述测漏单元上,所述测漏单元检测所述复合软管是否泄漏,若没有泄漏则第三机械手将泄漏的所述复合软管放置到所述第四传输带上,所述第四传输带将所述复合软管输送到所述成品单元上,若所述复合软管泄漏,则测漏单元将所述复合软管排放到一侧的排漏箱内。
21.优选地,还包括用以提供盖子的理盖单元,所述理盖单元与所述上盖单元连接。
2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可以在复合软管和盖子的装配情况下,对装配中的复合软管进行检测,且将各个工序合理安排连接,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大大减少了多余环节和人工的介入,整体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软管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25.附图标记:
26.1、测堵单元;2、上盖单元;3、测盖单元;4、排废单元;5、锁盖单元;6、转运单元;61、芯棒;7、推管单元;8、取管单元;9、第一机械手;10、理管单元;11、第一传输带;12、检测单元;13、第二机械手;14、第二传输带;15、第三传输带;16、测漏单元;161、第三机械手;162、排漏箱;17、第四传输带;18、成品单元;19、理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30.参见图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软管检测装置,包括:测堵单元1,其用以检测所述复合软管是否堵孔;上盖单元2,其用以将所述盖子与所述复合软管装配;测盖单元3,其用以检测所述复合软管是否与所述盖子装配;排废单元4,其用以存放堵孔或未装配所述盖子的复合软管;锁盖单元5,其用以将所述盖子与所述复合软管锁紧;转运单元6,其用以驱动所述复合软管依次经过所述测堵单元1、所述上盖单元2、所述排废单元4和所述锁盖单元5;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所述测堵单元1、所述上盖单元2、所述测盖单元3、所述锁盖单元5以及所述转运单元6电连接。
31.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运单元6上设置有可旋转的芯棒61,所述芯棒61用以供复合软管套设。具体的,通过芯棒61,复合软管可以套设于所述芯棒61上随着转运单元6移动,且芯棒61可带动复合软管沿其自身的中轴向旋转,方便后续将其与盖子连接。
32.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以将所述复合软管推进到所述芯棒61上的推管单元7,所述推管单元7包括有用以放置所述复合软管的管槽和推进所述复合软管的推板。具体的,将复合软管套放置到管槽内,转运单元6将芯棒61对准管槽,推板将复合软管向芯棒61处推送,直至复合软管套设到芯棒61上。
33.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以将所述复合软管从所述转运单元6取下的取管单元8。具体的,当装配完毕后,需要将装配好的复合软管成品从芯棒61处取下,取管单元8将复合软管从芯棒61上取下后输入到下个工序中。
34.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推管单元7、所述测堵单元1、所述上盖单元2、所述测盖单元3、所述排废单元4、所述锁盖单元5和所述取管单元8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围绕所述转运单元6设置,所述转运单元6旋转带动所述芯棒61依次经过所述推管单元7、所述测堵单元1、所述上盖单元2、所述排废单元4、所述锁盖单元5和取管单元8。具体的,转运单元6可以带动芯棒61旋转,并且依次经过所述推管单元7、所述测堵单元1、所述上盖单元2、所述排废单元4、所述锁盖单元5和所述取管单元8,使得整个工序简单紧凑,且采用各个单元围绕转运单元6的结构,使得装置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占地面积更小。
35.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以将所述复合软管放置到所述管槽内的第一机械手9。具体的,采用机械手上料到管槽内,减少了人工,同时提高上料效率和精准度。
36.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以为所述第一机械手9提供复合软管的理管单元10,所述理管单元10连接有第一传输带11。具体的,理管单元10可以将复合软管提供给第一机械手9,供第一机械手9抓取后放置到管槽内,提高上料的效率。
37.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带11的远离所述理管单元10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检测所述复合软管方向的检测单元12以及用以调整所述复合软管方向的第二机械手13,所述第二机械手13和所述第一机械手9之间设置有第二传输带14;所述第二机械手13将所述第一传输带11上的复合软管抓取后放置到所述第二传输带14上,当所述检测单元12检测到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复合软管的方向错误时,所述第一机械手9调整所述复合软管的方向。具体的,理管单元10将复合软管输送到第一传输带11上,第一传输带11输送到第二机械手13处,第二机械手13再将复合软管抓取后放置到第二传输带14上,检测单元12
检测第一传输带11上的复合软管方向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将复合软管抓取到第二传输带14上时,第二机械手13将复合软管的方向进行调节。
38.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取管单元8连接有第三传输带15,所述第三传输带15远离所述取管单元8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检测复合软管是否泄漏的测漏单元16,所述测漏单元16上设置有第三机械手161;所述测漏单元16的一侧设置有排漏箱162;所述测漏单元16连接有第四传输带17,所述第四传输带17远离所述测漏单元16的一端连接有成品单元18;其中所述取管单元8将所述复合软管输送到所述第三传输带15上,所述第三机械手161将所述复合软管取放所述测漏单元16上,所述测漏单元16检测所述复合软管是否泄漏,若没有泄漏则将泄漏的所述复合软管放置到所述第四传输带17上,所述第四传输带17将所述复合软管输送到所述成品单元18上,若所述复合软管泄漏,则所述测漏单元16将所述复合软管排放到一侧的排漏箱162上。
39.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以提供盖子的理盖单元19,所述理盖单元19与所述上盖单元2连接。具体的,理盖单元19将盖子输送到上盖单元2,当芯棒61带着复合软管转到上盖单元2位置时,上盖单元2向带着盖子向复合软管推送,芯棒61同时带动复合软管旋转,使得复合软管与盖子旋转连接于一起。
40.本发明的工作过程:需要生产时,开启所有机器;人工将复合软管倒放到理管单元10上,理管单元10开始工作,推送复合软管到第一传输带11上;人工将盖子倒放到理盖单元19上,理盖单元19开始工作,将盖子传输到上盖器;其中复合软管的管尾提前设置有竖光标,第一传输带11后端的检测单元12识别复合软管的管尾,若方向不对,第二机械手13将调正;复合软管被第二机械手13一支支捉放到第二传输带14前端;第一机械手9每次从第二传输带14后端捉取2支复合软管,放置在推管单元7的管槽中,此时复合软管管尾朝向芯棒61,推板推送复合软管进去芯棒61,转运单元6顺时针旋转;旋转至测堵单元1位置,测堵单元1向芯棒61方向推送,包紧复合软管管头,测堵单元1向管头吹气,若气压不变即为堵孔,若堵孔系统会标识,气压降低较大较快即为合格;芯棒61旋转至上盖单元2位置,芯棒61慢速转动,上盖单元2向芯棒61推送,盖子被轻微旋上软管;芯棒61旋转至测盖单元3位置,测盖单元3向芯棒61推送,当没有识别到有盖子时,系统会标识;芯棒61旋转至排位箱位置,若被系统标识为堵孔或没有盖子的软管,芯棒61将吹气排除软管至排废单元4;旋转至锁盖单元5位置,锁盖单元5向芯棒61推送,锁盖单元5旋转带动盖子旋转锁紧复合软管;芯棒61旋转至取管单元8位置,取管单元8向芯棒61推送,将复合软管捉取并放置在第三传输带15前端;第三传输带15将复合软管移动至后端,第一机械手9每次捉取6根复合软管,放置在测漏单元16上;测漏单元16上下两端分别有包槽穴和吹气芯棒61,包槽穴和吹气芯棒61向软管靠拢,用力抵住复合软管,吹气芯棒61向复合软管吹气,气压保持不变即没有泄露。若泄露,系统标识该复合软管,第三机械手161捉取没有泄露的复合软管,放置在第四传输带17上,同时吹气芯棒吹气将泄漏产品排至排漏箱。其中所述推管单元7、所述测堵单元1、所述上盖单元2、所述测盖单元3、所述排废单元4、所述锁盖单元5、所述取管单元8、所述转运单元6、所述第一传输带11、所述第二传输带14、所述第三传输带15、所述第四传输带17、所述第一机械手9、所述第二机械手13、所述测漏单元16、所述理盖单元19和所述理管单元10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通过控制单元对各个单元进行控制。所述检测单元12为电眼识别单元。
41.综上,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软管检测装置,其与现有技术相比:
42.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可以在复合软管和盖子的装配情况下,对装配中的复合软管进行检测,且将各个工序合理安排连接,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大大减少了多余环节和人工的介入,整体结构简单紧凑。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