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物流用码垛装置,属于贮存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2.物流行业中,将已装入容器的货物,按一定排列码放在托盘或栈板上,进行码垛,能够便于叉车运至仓库储存。码垛过程中,由码垛装置与机械手相互配合,码垛装置装载于机械手上对货物进行固定,再通过机械手将货物移动至指定位置,不同种类货物的固定方式存在差异,如有的货物需要采用从两侧夹持的方式、有的货物需要采用底部托举的方式,还有些货物需要采用顶部吸附的方式,由于现有技术中,码垛装置大多难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货物进行固定,因此码垛时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码垛装置,而被更换下来的码垛装置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3.(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更换下来的码垛装置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4.(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物流用码垛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两个连接承重机构,两个所述连接承重机构的底部均设置有夹持承重机构,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有连接握把机构;所述夹持承重机构由一个连接座和若干个连接承载组件组成,所述连接座与支撑座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承载组件由连接结构和承载结构组成,所述连接结构安装在连接座上,用于连接承载组件和连接座,所述承载结构安装在连接结构上,用于实现对货物的夹持以及在地面上移动对支撑座的承载;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承载部和定位部组成,所述承载部自身为旋转结构,用于夹持货物以及在地面上移动时承载支撑座,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承载部内,用于承载部旋转后的定位;所述承载部包括支撑辊,所述支撑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弧板,所述支撑辊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远离第一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弧板;所述定位部包括开设在支撑辊内部的第二内槽,所述第二内槽与第二滑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内槽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开设在第二滑块内的第三内槽,所述第三内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三t形杆,所述第三t形杆的一端穿过第二滑块且与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t形杆的外表面设置有位于第三内槽内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内槽和第三t形杆固定连接。
5.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连接座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靠近连接座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弧板和滑动板插入的插槽。
6.其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凹槽内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套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辊转动连接。
7.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连接承重机构相互靠近或远离。
8.其中,所述连接承重机构用于实现驱动机构与连接座的连接以及动力的传递,所述连接承重机构由调节结构和分担结构组成,所述调节结构设置在驱动机构上,用于调节分担结构的位置,所述分担结构设置在调节机构上,用于分担驱动机构受到的重力,分担结构具体设置为变形结构,装载于驱动机构中实现对驱动机构的防护。
9.其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传动块,所述传动块螺纹连接在双向丝杆的外表面,所述传动块与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传动块的底部与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内开设有第一内槽,所述第一内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杆,所述第一t形杆的顶端穿过传动块并延伸至传动块顶端的外部。
10.其中,所述分担结构包括与第一t形杆顶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承重板,所述第一承重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承重板,两个所述第二承重板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槽,两个所述连接槽内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承重板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t形杆,两个所述第二t形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穿过第一承重板并分别延伸至两个连接槽内且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轴转动连接。
11.其中,所述第二t形杆的外表面设置有位于第一承重板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和第二t形杆固定连接。
12.其中,所述连接握把机构用于实现该装置与机械手的连接,且连接握把机构具体设置为变形结构,作为装置整体在地面上移动的握把。
13.一种高效物流用码垛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码垛:通过螺栓将连接握把机构与机械手相连,通过机械手对该装置进行移动,当两个夹持承重机构在机械手的移动下到达货物的两侧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连接承重机构相互靠近,通过两个连接承重机构带动两个夹持承重机构相互靠近并对货物进行夹持,通过机械手将该装置与货物移动至码垛区进行码垛;步骤二、货物的转运:将连接握把机构与机械手分离,对连接握把机构进行结构变形,使得连接握把机构形成握把结构,对两个连接承重机构进行结构变形,使得两个连接承重机构配合对驱动机构进行防护,转动夹持承重机构中的承载结构使其与支撑座平行,将承载结构放置在地面上,将需要转运的货物放置在支撑座的顶部,拉动连接握把机构使该装置在地面上移动,从而对货物进行转运。
14.(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效物流用码垛装置,其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该装置,该装置通过连接握把机构与机械手相连,驱动机构通过两个连接承重机构带动两个夹持承重机构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对货物的取放,当该装置从机械手拆卸下来后,转动夹持承重机构中的承载结构使其与支撑座平行,再将连接承重机构和连接握把机构进行结构的变形,使得连接承重机构对驱动机构进行防护,连接握把机
构用于工作人员拉动,将货物放置在支撑座上,拉动连接握把机构时,通过夹持承重机构能够使得支撑座移动,实现了对货物进行转运,使得该装置安装在机械手时可以对货物进行码垛,而从机械手上拆下后可以对货物进行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更换下来的码垛装置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的问题;2、通过设置的夹持承重机构,码垛使用时,通过将第二弧板插入插槽中能够对支撑辊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一弧板和支撑辊相互配合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能够提高与货物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对货物夹持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对货物提取的便捷性;3、通过设置的夹持承重机构,转运货物时,通过将第二弧板和第一弧板配合能够形成滚筒结构,此时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能够在地面滚动,从而便于转动货物时该装置的移动;4、通过设置的连接承重机构,码垛使用时,通过连接承重机构能够将驱动机构和夹持承重机构连接在一起,实现动力的传递,而连接承重机构中的分担结构与支撑座配合能够分担夹持并移动货物时驱动机构受到的重力,减少夹持重物时驱动机构发生弯曲损坏的情况;5、通过设置的连接承重机构,转运货物时,通过将连接承重机构进行结构变形能够对第一滑槽进行封堵,使得支撑座更为完整,便于对一些体积较小的货物进行转运,提高了使用范围;6、通过设置的连接握把机构,码垛使用时,通过连接握把机构能够完成该装置与机械手的连接,使得机械手可以对该装置进行移动,从而对货物进行移动以及码垛;7、通过设置的连接握把机构,转运货物时,连接握把机构与机械手分离,此时连接握把机构经拉伸以及旋转后形成握把结构,此时通过连接握把机构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拉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转运货物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驱动机构和连接承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传动块的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支撑辊的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第一弧板与支撑座平行时的结
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第一滑块的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支撑辊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螺纹管和螺纹杆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17.1、支撑座;2、驱动机构;201、第一滑槽;202、电机;203、双向丝杆;3、连接承重机构;301、传动块;302、第一内槽;303、第一弹簧;304、第一t形杆;305、第一承重板;306、第二承重板;307、连接槽;308、转轴;309、第二t形杆;310、第二弹簧;4、夹持承重机构;401、连接座;402、第一滑块;403、凹槽;404、插槽;405、第一连接轴;406、第二连接轴;407、支撑辊;408、第一弧板;409、第二内槽;410、第二滑槽;411、支撑杆;412、第二滑块;413、滑动板;414、第二弧板;415、第三内槽;416、第三t形杆;417、第三弹簧;418、第四弹簧;5、连接握把机构;501、连接柱;502、万向连接头;503、第一连接管;504、连接板;505、第二连接管;506、第一导槽;507、第二导槽;508、滑杆;509、支撑管;510、螺纹管;511、螺纹杆;51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9.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高效物流用码垛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上设置有两个沿驱动机构2移动且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连接承重机构3,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的底部均设置有夹持承重机构4,通过驱动机构2能够驱动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能够带动两个夹持承重机构4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对货物进行夹持固定,支撑座1上还设置有连接握把机构5;夹持承重机构4由一个连接座401和若干个连接承载组件组成,连接座401与支撑座1的底部滑动连接;连接承载组件由连接结构和承载结构组成,连接结构安装在连接座401上,用于连接承载组件和连接座401,承载结构安装在连接结构上,用于实现对货物的夹持以及在地面上移动对支撑座1的承载;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承载部和定位部组成,所述承载部自身为旋转结构,用于夹持货物以及在地面上移动时承载支撑座1,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承载部内,用于承载部旋转后的定位。
20.实施例2: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1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如图1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相互靠近或远离,驱动机构2包括开设在支撑座1中部的第
一滑槽201,支撑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202,电机20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201内且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203,通过电机202能够带动双向丝杆203转动,通过双向丝杆203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个夹持承重机构4相互靠近或远离,双向丝杆203远离电机20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滑槽201远离电机202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
2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承重机构3用于实现驱动机构2与连接座401的连接以及动力的传递功能,连接承重机构3由调节结构和分担结构组成,调节结构设置在驱动机构2上,用于调节分担结构的位置,分担结构设置在调节机构上,分担结构用于分担双向丝杆203受到的重力,分担结构具体设置为可变形结构,装载于第一滑槽201中实现对双向丝杆203的防护功能。
22.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节结构包括传动块301,传动块301螺纹连接在双向丝杆203的外表面,传动块301与第一滑槽201的内壁滑动连接,传动块301的底部与连接座401的顶部固定连接,双向丝杆203通过传动块301能够带动连接座401移动,进而带动夹持承重机构4整体移动,传动块301内开设有第一内槽302,第一内槽30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03,第一弹簧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杆304,第一t形杆304的顶端穿过传动块301并延伸至传动块301顶端的外部。
23.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担结构包括与第一t形杆304顶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承重板305,第一承重板305与传动块301垂直时能够与支撑座1的顶面接触,此时能够分担双向丝杆203受到的重力,第一承重板305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承重板306,第二承重板306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承重机构3对驱动机构2受到重力的分担效果,两个第二承重板306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槽307,两个连接槽307内均固定连接有转轴308,第一承重板305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t形杆309,两个第二t形杆30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穿过第一承重板305并分别延伸至两个连接槽307内且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轴308转动连接,第二t形杆309的外表面设置有位于第一承重板305内的第二弹簧310,第二弹簧310的作用力能够通过第二t形杆309和转轴308对第二承重板306进行拉动,使得第二承重板306与第一承重板305贴合,减少第二承重板306在第一承重板305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的情况,第二弹簧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305和第二t形杆309固定连接。
24.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承载部包括支撑辊407,支撑辊4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弧板408,支撑辊407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410,第二滑槽410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13,滑动板413远离第一弧板40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弧板414,第二弧板414和第一弧板408能够组成圆柱结构,使得该装置能够在地面上移动。
25.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定位部包括开设在支撑辊407内部的第二内槽409,第二内槽409与第二滑槽410相连通,第二内槽409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11,支撑杆41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12,通过第二滑槽410、支撑杆411和第二滑块412的相互配合能够将第二弧板414与支撑辊407连接在一起,支撑杆4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四弹簧418,第四弹簧418的作用力能够对第二滑块412进行限位,使得第二滑块412能够与第二内槽409靠近第二连接轴406一侧的内壁接触,第四弹簧41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块412和第二内槽409固定连接。
26.如图6、图7和图9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定
位部还包括开设在第二滑块412内的第三内槽415,第三内槽415内滑动连接有第三t形杆416,第三t形杆416的一端穿过第二滑块412且与滑动板413固定连接,第三t形杆416的外表面设置有位于第三内槽415内的第三弹簧417,第三弹簧417的作用力能够通过第三t形杆416对滑动板413进行拉动,能够提高滑动板413与第二滑槽4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三弹簧4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内槽415和第三t形杆416固定连接。
27.如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结构包括与连接座401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402,第一滑块402远离连接座40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403,凹槽403靠近连接座401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弧板414和滑动板413插入的插槽404,凹槽403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轴405,第一连接轴405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套接有第二连接轴406,第二连接轴40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辊407转动连接,推动第二弧板414使其与插槽404分离后向外侧拉动第二弧板414使滑动板413与第二滑槽410分离,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动第二弧板414后松开,此时第二弧板414如图7所示,且不会再插入插槽404中。
28.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握把机构5用于实现该装置与机械手的连接功能,且连接握把机构5具体设置为可变形结构,实现装置整体在地面上移动的握把功能,连接握把机构5包括两个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座1侧面上的连接柱501,两个连接柱501远离支撑座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支撑座1外部的万向连接头502,通过连接柱501和万向连接头502的相互配合使得两个第一连接管503能够进行多向转动,两个万向连接头502上均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03,两个第一连接管503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板504。
29.如图1、图10和图1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两个连接板504远离第一连接管503一端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二连接管505,通过连接板504能够将第二连接管505和第一连接管503连接在一起,并且连接握把机构5在作为握把使用时,连接板504的一部分从第一连接管503和第二连接管505之间伸出,可以提高连接握把机构5整体的长度,便于工作人员使用,两个第一连接管503、两个连接板504以及两个第二连接管505上均开设有连接孔512,两个第二连接管505远离第一连接管503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导槽506,两个第一导槽506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导槽507,四个第二导槽507内均滑动连接有滑杆508,四个滑杆508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分别在两个第一导槽506内的支撑管509,两个支撑管509的中部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管510和螺纹杆511,螺纹杆511能够拧入螺纹管510中,使得两个支撑管509连接在一起,螺纹管510和螺纹杆511的外表面均与支撑座1远离连接柱501的一侧穿插连接,且支撑座1远离连接柱501的一侧开设有供螺纹管510和螺纹杆511插入的通孔。
30.实施例3: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具体的,本可便捷调取的物流用码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工作时/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码垛:通过螺栓将连接握把机构5与机械手相连,通过机械手对该装置进行移动,当两个夹持承重机构4在机械手的移动下到达货物的两侧时,通过驱动机构2驱动
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相互靠近,通过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带动两个夹持承重机构4相互靠近并对货物进行夹持,通过机械手将该装置与货物移动至码垛区进行码垛;具体操作为:该装置的形态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连接管503、连接板504以及第二连接管505上的连接孔512将连接握把机构5与机械手连接在一起,通过机械手带动该装置移动,当货物位于两个夹持承重机构4之间时,通过电机202带动双向丝杆203转动,通过双向丝杆203的转动带动两个传动块301相互靠近,通过两个传动块301带动两个夹持承重机构4相互靠近,使得支撑辊407和第一弧板408靠近第二滑槽410的一侧与货物接触,从而对货物进行夹紧固定,再有机械手将货物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由驱动机构2驱动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和两个夹持承重机构4远离,使得夹持承重机构4将货物松开,货物落到指定位置,从而完成码垛;步骤二、货物的转运:将连接握把机构5与机械手分离,对连接握把机构5进行结构变形,使得连接握把机构5形成握把结构,对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进行结构变形,使得两个连接承重机构3配合对驱动机构2进行防护,转动夹持承重机构4中的承载结构使其与支撑座1平行,将承载结构放置在地面上,将需要转运的货物放置在支撑座1的顶部,拉动连接握把机构5使该装置在地面上移动,从而对货物进行转运;具体操作流程为:将该装置由图1变换为图3形态,首先,拧掉机械手和连接握把机构5的螺栓,将该装置从机械手上拆下,向下拉动第二弧板414使第二弧板414和插槽404分离,然后向远离第一弧板408的方向拉动第二弧板414使滑动板413与第二滑槽410分离,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动第二弧板414并松开,此时第三弹簧417的作用力带动滑动板413插入第二滑槽410内,向外侧转动支撑辊407使支撑辊407与支撑座1平行;其次,将该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拉动第二连接管505使螺纹杆511和螺纹管510与支撑座1分离,然后转动第二连接管505使第二连接管505和第一连接管503位于支撑座1的同一侧,再转动第一连接管503使两个第一连接管503贴合,推动支撑管509使螺纹杆511和螺纹管510接触,将螺纹杆511拧入螺纹管510中,向外侧拉动第二承重板306使其与第一承重板305分离,然后九十度转动第二承重板306后松开,然后九十度转动第一承重板305使其进入第一滑槽201中,即可完成该装置形态的切换,将货物放置在支撑座1上,然后拉动第二连接管505即可对货物进行转运;当需要该装置由图3变换为图1形态时,转动支撑座1使支撑座1远离连接柱501的一面与地面接触,转动支撑辊407使其与支撑座1垂直,向远离支撑座1的方向推动第二弧板414,然后外侧拉动第二弧板414后旋转一百八十度松开,此时第二弧板414插入插槽404中,从第一滑槽201靠近夹持承重机构4的一侧推动第二承重板306使其与第一滑槽201分离,然后九十度转动第一承重板305,向外侧拉动第二承重板306后转动九十度松开,转动螺纹管510或螺纹杆511使二者分开,转动两个第一连接管503后再转动两个第二连接管505,将螺纹管510和螺纹杆511插入通孔中即可。
31.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