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物搬运用激光技术的无断点式电梯轿厢门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1570发布日期:2022-05-26 13:3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物搬运用激光技术的无断点式电梯轿厢门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货物搬运用激光技术的无 断点式电梯轿厢门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 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人(货)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 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随着国际社会对环保认识的关注,各大电 梯公司在其电梯表面基本都采用了粉末涂料喷涂,这是一种新型环保无溶剂 的涂料,并且各种性能皆优于油漆,电梯服务于规定楼层建筑,垂直升降电 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导轨之间, 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每秒以下)、快速电梯 (4到12米每秒)和高速电梯(12米每秒以上)。
3.一些现有的激光感应电梯在运送同一种规格货物的过程中极其不方便, 需要有人在电梯内一直按住电梯的打开按钮,来保持电梯处于常开的状态, 方便进行货物的搬运,单独需要一个人按住电梯,影响货物的搬运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物搬运用激 光技术的无断点式电梯轿厢门感应装置,人员在同一种规格货物搬运的过程 中,首先要将货物搬运至电梯轿厢本体的内部,然后放下货物,人员走出电 梯轿厢本体再次进行搬运,人员在进行货物的搬运需要踩踏踩压衔接板,在 此流程中,主重量传感器所感应到的数据呈有规律的递增状态,而副重量传 感器将频繁感应到固定的两个数值,一个是人员加上货物的总重量,另一个 是人员的重量,中央处理模块通过主重量传感器所感应到有规律的递增数据 配合副重量传感器频繁感应到的固定两个数值来判断人需要通过电梯轿厢本 体来搬运货物,中央处理模块将控制厢门主体处于常开的状态,便于进行货 物的搬运,提高货物的搬运效率,人员在进行货物的搬运的过程中不断踩踏 踩压衔接板表面的弧形弹片,弧形弹片将带动摩擦柱进行下压并与摩擦发热 层之间进行摩擦发热,使得弹性可充气气囊发生膨胀,当主重量传感器所感 应到的数值即将到达最大限定数值时,中央处理模块将打开电磁阀,膨胀状 态的弹性可充气气囊内部气体将通过衔接软管被挤压至可充气气囊,因进气 口的流量大于出气口的流量,使得可充气气囊一边膨胀一边从出气口出气, 膨胀的可充气气囊将推动轻质顶杆上升,上升的轻质顶杆将顶起踩压衔接板, 用于警示人员此电梯轿厢本体即将达到最大限重,不需要出去再搬运货物了, 且出气口正好位于副重量传感器的外侧,能够对副重量传感器进行散热,降 低副重量传感器因频繁感应数值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货物搬运用激光技术的无断点式电梯轿厢门感应装置,包括电梯轿 厢本体,所述电梯轿厢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重量传感器,所述电梯轿厢 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模块,所述电梯轿厢本体的外侧滑动连接有 厢门主体,所述电梯轿厢本体的内底端开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转 动连接有踩压衔接板,所述安装槽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副重量传感器,所述 副重量传感器的上端与踩压衔接板的下端相接触,所述安装槽的内腔设有吹 气散热警示组件,所述吹气散热警示组件位于副重量传感器的外侧,人员在 同一种规格货物搬运的过程中,首先要将货物搬运至电梯轿厢本体的内部, 然后放下货物,人员走出电梯轿厢本体再次进行搬运,人员在进行货物的搬 运需要踩踏踩压衔接板,在此流程中,主重量传感器所感应到的数据呈有规 律的递增状态,而副重量传感器将频繁感应到固定的两个数值,一个是人员 加上货物的总重量,另一个是人员的重量,中央处理模块通过主重量传感器 所感应到有规律的递增数据配合副重量传感器频繁感应到的固定两个数值来 判断人需要通过电梯轿厢本体来搬运货物,中央处理模块将控制厢门主体处 于常开的状态,便于进行货物的搬运,提高货物的搬运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吹气散热警示组件包括弧形弹片,所述弧形弹片固定连 接在踩压衔接板的上端,所述弧形弹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摩擦柱,所述踩压 衔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衔接筒,所述固定衔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摩 擦发热层,所述摩擦柱的下端贯穿踩压衔接板延伸至固定衔接筒的内腔,所 述摩擦柱的外圆周面与摩擦发热层之间相接触,所述固定衔接筒的外圆周面 固定连接有弹性可充气气囊,所述弹性可充气气囊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衔接软 管,所述安装槽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筒,所述收纳筒的内底端固定连接 有可充气气囊,所述可充气气囊的外圆周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 口与衔接软管之间相连通,所述进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可充 气气囊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轻质顶杆,人员在进行货物的搬运的过程中不断踩 踏踩压衔接板表面的弧形弹片,弧形弹片将带动摩擦柱进行下压并与摩擦发 热层之间进行摩擦发热,使得弹性可充气气囊发生膨胀,当主重量传感器所 感应到的数值即将到达最大限定数值时,中央处理模块将打开电磁阀,膨胀 状态的弹性可充气气囊内部气体将通过衔接软管被挤压至可充气气囊,因进 气口的流量大于出气口的流量,使得可充气气囊一边膨胀一边从出气口出气, 膨胀的可充气气囊将推动轻质顶杆上升,上升的轻质顶杆将顶起踩压衔接板, 用于警示人员此电梯轿厢本体即将达到最大限重,不需要出去再搬运货物了, 且出气口正好位于副重量传感器的外侧,能够对副重量传感器进行散热,降 低副重量传感器因频繁感应数值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10.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弹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采用橡 胶材料制成,当人员在踩踏弧形弹片的过程中,通过防滑层,降低人员脚部 打滑摔倒的可能性。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衔接筒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固定衔接筒的外圆 周面开凿有导热通孔,通过导热材料配合导热通孔提高热量的热传导效率。
12.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弹片下端与踩压衔接板上端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固 定衔接筒内底端与摩擦柱下端之间的间距,当弧形弹片充分踩压时,摩擦柱 的下端依旧不与固定衔接筒的内底端相接触,防止摩擦柱顶实固定衔接筒, 使得固定衔接筒下端出现开裂的现
象,提高固定衔接筒的使用寿命。
13.进一步的,所述副重量传感器的表面设有隔热涂层,电梯轿厢本体在正 常的运行状态下,人们将间接性的踩压弧形弹片,使得固定衔接筒与摩擦柱 之间摩擦发生,保持安装槽的内腔干燥,降低副重量传感器出现受潮损坏的 现象,通过隔热涂层,降低热量对副重量传感器的热传导,提高副重量传感 器的使用寿命。
14.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筒的内壁和轻质顶杆的外圆周面均设有抛光层,所 述轻质顶杆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当轻质顶杆上升的过程中,降低轻质顶 杆与收纳筒之间的摩擦,提高轻质顶杆的上升的流程度,配合玻璃纤维较轻 的特点,方便轻质顶杆顶起。
15.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孔径大于出气口的孔径,所述出气口位于副重 量传感器的外侧,使得可充气气囊进气速度大于出气速度,使得可充气气囊 能够进行膨胀。
16.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弹片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所述弧形弹片的厚度为 2mm,通过弹簧钢材料制成的弧形弹片,使得弧形弹片具有极佳的弹性,同时 弹簧钢不易损坏,提高弧形弹片的使用寿命。
17.3.有益效果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9.(1)本方案人员在同一种规格货物搬运的过程中,首先要将货物搬运至 电梯轿厢本体的内部,然后放下货物,人员走出电梯轿厢本体再次进行搬运, 人员在进行货物的搬运需要踩踏踩压衔接板,在此流程中,主重量传感器所 感应到的数据呈有规律的递增状态,而副重量传感器将频繁感应到固定的两 个数值,一个是人员加上货物的总重量,另一个是人员的重量,中央处理模 块通过主重量传感器所感应到有规律的递增数据配合副重量传感器频繁感应 到的固定两个数值来判断人需要通过电梯轿厢本体来搬运货物,中央处理模 块将控制厢门主体处于常开的状态,便于进行货物的搬运,提高货物的搬运 效率。
20.(2)吹气散热警示组件包括弧形弹片,弧形弹片固定连接在踩压衔接板 的上端,弧形弹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摩擦柱,踩压衔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 固定衔接筒,固定衔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摩擦发热层,摩擦柱的下端贯穿 踩压衔接板延伸至固定衔接筒的内腔,摩擦柱的外圆周面与摩擦发热层之间 相接触,固定衔接筒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可充气气囊,弹性可充气气 囊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衔接软管,安装槽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筒,收纳筒 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可充气气囊,可充气气囊的外圆周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 口,进气口与衔接软管之间相连通,进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阀,可充 气气囊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轻质顶杆,人员在进行货物的搬运的过程中不断踩 踏踩压衔接板表面的弧形弹片,弧形弹片将带动摩擦柱进行下压并与摩擦发 热层之间进行摩擦发热,使得弹性可充气气囊发生膨胀,当主重量传感器所 感应到的数值即将到达最大限定数值时,中央处理模块将打开电磁阀,膨胀 状态的弹性可充气气囊内部气体将通过衔接软管被挤压至可充气气囊,因进 气口的流量大于出气口的流量,使得可充气气囊一边膨胀一边从出气口出气, 膨胀的可充气气囊将推动轻质顶杆上升,上升的轻质顶杆将顶起踩压衔接板, 用于警示人员此电梯轿厢本体即将达到最大限重,不需要出去再搬运货物了, 且出气口正好位于副重量传感器的外侧,能够对副重量传感器进行散热,降 低副重量传感器因频繁感应数值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21.(3)弧形弹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层,防滑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当 人员在踩
踏弧形弹片的过程中,通过防滑层,降低人员脚部打滑摔倒的可能 性。
22.(4)固定衔接筒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固定衔接筒的外圆周面开凿有导热 通孔,通过导热材料配合导热通孔提高热量的热传导效率。
23.(5)弧形弹片下端与踩压衔接板上端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固定衔接筒 内底端与摩擦柱下端之间的间距,当弧形弹片充分踩压时,摩擦柱的下端依 旧不与固定衔接筒的内底端相接触,防止摩擦柱顶实固定衔接筒,使得固定 衔接筒下端出现开裂的现象,提高固定衔接筒的使用寿命。
24.(6)副重量传感器的表面设有隔热涂层,电梯轿厢本体在正常的运行状 态下,人们将间接性的踩压弧形弹片,使得固定衔接筒与摩擦柱之间摩擦发 生,保持安装槽的内腔干燥,降低副重量传感器出现受潮损坏的现象,通过 隔热涂层,降低热量对副重量传感器的热传导,提高副重量传感器的使用寿 命。
25.(7)收纳筒的内壁和轻质顶杆的外圆周面均设有抛光层,轻质顶杆采用 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当轻质顶杆上升的过程中,降低轻质顶杆与收纳筒之间 的摩擦,提高轻质顶杆的上升的流程度,配合玻璃纤维较轻的特点,方便轻 质顶杆顶起。
26.(8)进气口的孔径大于出气口的孔径,出气口位于副重量传感器的外 侧,使得可充气气囊进气速度大于出气速度,使得可充气气囊能够进行膨胀。
27.(9)弧形弹片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弧形弹片的厚度为2mm,通过弹簧 钢材料制成的弧形弹片,使得弧形弹片具有极佳的弹性,同时弹簧钢不易损 坏,提高弧形弹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本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本体内底端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32.图5为图3的b处放大图;
33.图6为本发明的吹气散热警示组件结构示意图。
34.图中标号说明:
35.1电梯轿厢本体、2主重量传感器、3中央处理模块、4厢门主体、5安装 槽、6踩压衔接板、7弧形弹片、8摩擦柱、9固定衔接筒、10摩擦发热层、 11衔接软管、12收纳筒、13可充气气囊、131进气口、132出气口、14电磁 阀、15轻质顶杆、16副重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
ꢀ“
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
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 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 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 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实施例:
40.请参阅图1-3,电梯轿厢本体1,电梯轿厢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重 量传感器2,电梯轿厢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模块3,电梯轿厢本 体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厢门主体4,电梯轿厢本体1的内底端开凿有安装槽5, 安装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踩压衔接板6,安装槽5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副重 量传感器16,副重量传感器16的上端与踩压衔接板6的下端相接触,安装槽 5的内腔设有吹气散热警示组件,吹气散热警示组件位于副重量传感器16的 外侧,人员在同一种规格货物搬运的过程中,首先要将货物搬运至电梯轿厢 本体的内部,然后放下货物,人员走出电梯轿厢本体再次进行搬运,人员在 进行货物的搬运需要踩踏踩压衔接板6,在此流程中,主重量传感器2所感应 到的数据呈有规律的递增状态,而副重量传感器16将频繁感应到固定的两个 数值,一个是人员加上货物的总重量,另一个是人员的重量,中央处理模块3 通过主重量传感器2所感应到有规律的递增数据配合副重量传感器16频繁感 应到的固定两个数值来判断人需要通过电梯轿厢本体1来搬运货物,中央处 理模块3将控制厢门主体4处于常开的状态,便于进行货物的搬运,提高货 物的搬运效率。
41.请参阅图1和4-6,吹气散热警示组件包括弧形弹片7,弧形弹片7固定 连接在踩压衔接板6的上端,弧形弹片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摩擦柱8,踩压衔 接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衔接筒9,固定衔接筒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摩擦 发热层10,摩擦柱8的下端贯穿踩压衔接板6延伸至固定衔接筒9的内腔, 摩擦柱8的外圆周面与摩擦发热层10之间相接触,固定衔接筒9的外圆周面 固定连接有弹性可充气气囊901,弹性可充气气囊90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衔接 软管11,安装槽5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筒12,收纳筒12的内底端固定 连接有可充气气囊13,可充气气囊13的外圆周面设有进气口131和出气口 132,进气口131与衔接软管11之间相连通,进气口1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 电磁阀14,可充气气囊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轻质顶杆15,人员在进行货物 的搬运的过程中不断踩踏踩压衔接板6表面的弧形弹片7,弧形弹片7将带动 摩擦柱8进行下压并与摩擦发热层10之间进行摩擦发热,使得弹性可充气气 囊901发生膨胀,当主重量传感器2所感应到的数值即将到达最大限定数值 时,中央处理模块3将打开电磁阀14,膨胀状态的弹性可充气气囊901内部 气体将通过衔接软管11被挤压至可充气气囊13,因进气口131的流量大于出 气口132的流量,使得可充气气囊13一边膨胀一边从出气口132出气,膨胀 的可充气气囊13将推动轻质顶杆15上升,上升的轻质顶杆15将顶起踩压衔 接板6,用于警示人员此电梯轿厢本体1即将达到最大限重,不需要出去再搬 运货物了,且出气口132正好位于副重量传感器16的外侧,能够对副重量传 感器16进行散热,降低副重量传感器16因频繁感应数值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42.请参阅图5,弧形弹片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层,防滑层采用橡胶材料 制成,当人员在踩踏弧形弹片7的过程中,通过防滑层,降低人员脚部打滑 摔倒的可能性,固定衔接筒9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固定衔接筒9的外圆周面 开凿有导热通孔,通过导热材料配合导热通孔提高热量的热传导效率,弧形 弹片7下端与踩压衔接板6上端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固定衔接筒9内底端与 摩擦柱8下端之间的间距,当弧形弹片7充分踩压时,摩擦柱8的下端依旧 不与固定衔接筒9的内底端相接触,防止摩擦柱8顶实固定衔接筒9,使得固 定衔接筒9下端出现开裂的现象,提高固定衔接筒9的使用寿命。
43.请参阅图4-6,副重量传感器18的表面设有隔热涂层,电梯轿厢本体1 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人们将间接性的踩压弧形弹片7,使得固定衔接筒9与 摩擦柱8之间摩擦发生,保持安装槽5的内腔干燥,降低副重量传感器18出 现受潮损坏的现象,通过隔热涂层,降低热量对副重量传感器18的热传导, 提高副重量传感器18的使用寿命,收纳筒12的内壁和轻质顶杆15的外圆周 面均设有抛光层,轻质顶杆15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当轻质顶杆15上升 的过程中,降低轻质顶杆15与收纳筒12之间的摩擦,提高轻质顶杆15的上 升的流程度,配合玻璃纤维较轻的特点,方便轻质顶杆15顶起,进气口131 的孔径大于出气口132的孔径,出气口132位于副重量传感器16的外侧,使 得可充气气囊13进气速度大于出气速度,使得可充气气囊13能够进行膨胀, 弧形弹片7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弧形弹片7的厚度为2mm,通过弹簧钢材料 制成的弧形弹片7,使得弧形弹片7具有极佳的弹性,同时弹簧钢不易损坏, 提高弧形弹片7的使用寿命。
44.工作原理:人员在同一种规格货物搬运的过程中,首先要将货物搬运至 电梯轿厢本体的内部,然后放下货物,人员走出电梯轿厢本体再次进行搬运, 人员在进行货物的搬运需要踩踏踩压衔接板6,在此流程中,主重量传感器2 所感应到的数据呈有规律的递增状态,而副重量传感器16将频繁感应到固定 的两个数值,一个是人员加上货物的总重量,另一个是人员的重量,中央处 理模块3通过主重量传感器2所感应到有规律的递增数据配合副重量传感器 16频繁感应到的固定两个数值来判断人需要通过电梯轿厢本体1来搬运货物, 中央处理模块3将控制厢门主体4处于常开的状态,便于进行货物的搬运, 提高货物的搬运效率,人员在进行货物的搬运的过程中不断踩踏踩压衔接板6 表面的弧形弹片7,弧形弹片7将带动摩擦柱8进行下压并与摩擦发热层10 之间进行摩擦发热,使得弹性可充气气囊901发生膨胀,当主重量传感器2 所感应到的数值即将到达最大限定数值时,中央处理模块3将打开电磁阀14, 膨胀状态的弹性可充气气囊901内部气体将通过衔接软管11被挤压至可充气 气囊13,因进气口131的流量大于出气口132的流量,使得可充气气囊13一 边膨胀一边从出气口132出气,膨胀的可充气气囊13将推动轻质顶杆15上 升,上升的轻质顶杆15将顶起踩压衔接板6,用于警示人员此电梯轿厢本体 1即将达到最大限重,不需要出去再搬运货物了,且出气口132正好位于副重 量传感器16的外侧,能够对副重量传感器16进行散热,降低副重量传感器 16因频繁感应数值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 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