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食用油容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食用油瓶。
背景技术:2.目前,塑料食用油瓶由于其制造方便,成本低,便于消费者观察瓶内食用油的品质等优点,成为食用油的主要罐装容器,一般食用油瓶容量较大,重量较重。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食用油倒取时,瓶口易晃动导致食用油洒落。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在食用油倒取时,瓶口晃动导致食用油洒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食用油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用油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食用油瓶,包括瓶身、瓶颈、瓶盖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连接所述瓶身,另一端连接所述瓶颈,所述瓶身面向所述把手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把手之间形成的间隔至少可供手指伸入,在倒油状态时,所述手指背部抵靠于所述支撑部的表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瓶身上设置有把手,把手的一端连接瓶颈,倒油时,用户手持把手便于减小瓶口的晃动幅度,位于把手两端之间的瓶身向内凹陷形成支撑部,且支撑部与把手之间的间隔可供手指伸入,倒油时手指背部抵紧支撑部,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可以减小倒油过程中手与瓶身之间的相对运动幅度,能减小瓶口的晃动幅度,减少倒油过程中食用油洒落的情况。
8.可选的,所述把手包括手持部和连接部,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瓶身,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瓶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包括手持部和连接部,倒油时手握住手持部同时拇指抵住连接部,起到稳定瓶口的作用,可以减小倒油过程中瓶口的晃动幅度,减少食用油洒落的情况。
10.可选的,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瓶颈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部的部分段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靠近瓶颈的一端设置有卡槽,连接部部分位于卡槽内,可以对把手起到限位的作用,减少倒油过程中把手发生偏移的概率,使倒油过程中瓶口更加稳定。
12.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卡设于卡槽内的部分段与所述卡槽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卡设于卡槽内的部分段与卡槽固定连接,使把手与瓶身的连接更加稳固。
14.可选的,所述瓶颈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件,实现连接部与瓶颈的连接。
15.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瓶颈上,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环的侧壁。
16.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上端连接连接环的下端,所述支撑环的侧壁为斜面,所述支撑环的下端支撑于所述瓶身顶部;所述连接部还连接所述支撑环的侧壁。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的下端抵接在瓶身顶部,起到支撑的作用,且支撑环的侧壁为斜面,增大了与瓶身的接触面积,同时把手还连接支撑环的侧壁,便于通过把手控制瓶口,能减小倒油过程中瓶口的晃动幅度,减少食用油洒落的情况。
18.可选的,所述手持部和连接部均为杆状结构,所述手持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夹角为面向所述瓶身一侧的夹角。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持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拇指抵住连接部时便于拇指发力,便于倒油过程中通过把手控制瓶口。
20.可选的,所述支撑部的表面具有手指背部仿形结构。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把手的一端连接瓶颈,倒油过程中更加便于控制瓶口,同时在瓶身上,于把手两端之间设置有支撑部,倒油过程中手指背部抵紧支撑部,可以减小手与瓶身之间的相对运动的幅度,减小瓶口晃动幅度,减少倒油过程中食用油洒落的情况;
23.2.通过在支撑部靠近瓶颈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对把手起到横向限位的作用,减小倒油过程中把手发生横向偏移,导致食用油洒落的情况;
24.3.通过设计支撑环,增大倒油过程中把手对瓶身的支撑面积,能减小倒油过程中瓶口的晃动幅度,减少倒油过程中食用油的洒落。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食用油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除去把手后的爆炸视图。
27.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食用油瓶中的把手和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瓶身;11、支撑部;12、支撑面;13、卡槽;14、凹槽;2、瓶颈;21、瓶口;22、环状凸起;3、瓶盖;4、把手;41、手持部;42、连接部;5、连接件;51、连接环;52、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食用油瓶。参照图1和图2,食用油瓶包括瓶身1、瓶颈2和瓶盖3,瓶身1整体为类长方体状,瓶颈2上端开口形成瓶口21,瓶盖3封堵瓶口21。瓶身1顶部与瓶颈2相连的部分构造有支撑面12,在瓶身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4,把手4的一端与瓶身1连接,另一端连接瓶颈2。把手4一端直接连接在瓶颈2上,用户在倒油时,可以提高对瓶身1的掌控力,便于控制瓶口21的晃动幅度,减少倒油过程中食用油洒落的情况。
31.瓶身1,用于固定把手4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支撑部11,把手4与瓶身1之间形成有至少可供手指伸入的间隔,当用户握住把手4时,手指背部抵紧支撑部11,在倒油过程中
能对瓶身1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手与瓶身1之间的相对运动的幅度,从而减小倒油过程中瓶口21的晃动幅度,减少食用油的洒落。
3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的表面构造有手指背部的仿形结构,当手指背部抵紧支撑部11时,可增加手指背部与支撑部11接触的紧密程度,同时还可以增加舒适度。上述仿形结构为在支撑部11表面构造的条形槽或条形凸起,图中未示出。
33.参照图2和图3,把手4包括手持部41和连接部42,手持部41和连接部42均为杆状结构。在瓶身1上构造有凹槽14,手持部41的一端向瓶身1方向弯折延伸至上述凹槽14内,再通过粘接的方式将手持部41伸入凹槽14内的部分与凹槽14的内壁粘接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把手4与瓶身1连接更加牢固。
34.手持部4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部42的一端,在瓶颈2上套设有连接件5,连接部4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5连接。在支撑部11的顶部边缘位置构造有卡槽13,连接部42穿过卡槽13,部分卡设于卡槽13内;连接部42卡设于卡槽13内的部分与卡槽13内壁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卡槽13的设计,可以对把手4起到横向限位的作用,防止倒油过程中把手4发生横向偏移,通过粘接使把手4与瓶身1的连接更加稳固。
35.手持部41和连接部42之间形成的面向瓶身1一侧的夹角为钝角,用户在倒油过程中,手握手持部41,大拇指朝上压在连接部42的表面,便于大拇指发力,实现对瓶口21的控制,减小瓶口21的晃动幅度,使得倒油过程中瓶口21更加稳定。
36.可以了解的是,手持部41和连接部4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3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包括连接环51和支撑环52,连接环51和支撑环52两端开口,开口形状均为圆形,连接环5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支撑环52呈漏斗状,支撑环52的上端的开口与连接环51的开口大小相等,且支撑环52的上端与连接环51的下端连接,支撑环52的侧壁为斜面且支撑环52的下端的开口直径大于支撑环52的上端的开口的直径,支撑环52的下端抵接在瓶身1顶部的支撑面12上。支撑环52采用塑料材质,其增大了支撑环52与瓶身1的接触面积,在用户提起瓶身1时,支撑环52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增强连接件5对瓶口21的稳定支撑作用。
38.在瓶颈2上还设置有环状凸起22,环状凸起22位于连接环51的上方,环状凸起22与瓶身1顶部的支撑面12配合将连接件5卡在瓶颈2上,使其不会与瓶颈2发生相对滑动。连接部42通过连接支撑环52的侧壁和连接环51的侧壁,实现与连接件5的连接,倒油过程中,把手4通过支撑环52与瓶身1接触,便于通过把手4控制瓶口21,减少因瓶口21晃动造成食用油洒落的情况。
39.本实施例中,把手4与连接件5可以一体注塑成型,采用这种方式使把手4与连接件5的连接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食用油瓶采用塑料材质制作,使制作更加方便,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