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载带全自动收料机中的抽检取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3933发布日期:2021-12-31 21:5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载带全自动收料机中的抽检取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带收料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载带全自动收料机中的抽检取料机构。


背景技术:

2.半导体载带的收卷机在工作时速度快,在将载带绕至料盘上时需要人工频繁操作,且在绕制前后需要对每个料盘进行正反筛选、贴标、扫码等,这些均需要人工频繁搬运料盘进行操作,仅凭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还容易发生操作失误,尤其是区分料盘正反并进行料盘的检测时,料盘正反错误即会导致后续操作无法进行,故而现在需要一种设备,能够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加工,尤其是设备中的需要设置料盘的抽检及区分正反设备,用以准确判断料盘的正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连续载带全自动收料机中的抽检取料机构,其设置双模式工位,能够判断从中转机构上料的料盘正反,并根据料盘的不同状态调整与后续贴片机的不同功能区进行对接,进而能够实现载带料盘的抽检取料及抽检完成后的下料,且无需在取料前另行筛选料盘的正反。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抽检底板、抽检线轨、连接件、y轴线轨、y轴连接件,其中抽检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抽检线轨,抽检线轨上滑动架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y轴线轨,且y轴线轨垂直于抽检线轨设置,y轴线轨上滑动夹设有y轴连接件;它还包含抽检气缸、y轴气缸、旋转电机、推料气缸、料盘定位气缸、左限位固定件、b点限位气缸、右限位固定件、右限位件,其中抽检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抽检气缸,且抽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连接件上,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y轴气缸固定件,y轴气缸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y轴气缸,且y轴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y轴连接件上,y轴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正反检测光纤固定件,正反检测光纤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正反检测光纤;
5.y轴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后端轴设置有料盘,y轴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推料气缸,推料气缸的输出端设置在料盘的前侧,y轴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料盘定位气缸,推料气缸、料盘定位气缸分别设置在正反检测光纤固定件的左右两侧;
6.抽检底板的上表面左端固定设置有左限位固定件,且左限位固定件架设在抽检线轨的左端上方,左限位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b点限位气缸,b点限位气缸设置在抽检线轨的后侧,且b点限位气缸设置在连接件的左侧,抽检底板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设置有右限位固定件,且右限位固定件架设在抽检线轨的右端上方,右限位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右限位件,右限位件设置在抽检线轨的上方,且右限位件设置在连接件的右方,右限位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右感应器,且右感应器设置在右限位件的后侧。
7.优选的,所述的抽检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拖链固定件,且拖链固定件设置在抽检线
轨的左端前方,拖链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电缆拖链,且电缆拖链设置在抽检底板的前方。
8.优选的,所述的y轴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印章气缸固定件,印章气缸固定件上固定设置有印章顶料气缸,且印章顶料气缸设置在料盘定位气缸的右侧,印章顶料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印章顶料件,且印章顶料件设置在料盘的前方。
9.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顶标气缸,顶标气缸设置在旋转电机的右侧,y轴连接件架设在顶标气缸的上方。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在抽检底板上通过抽检线轨设置y轴连接件,在y轴连接件上设置旋转电机、推料气缸,进而实现料盘的上下料,在y轴连接件上设置正反检测光纤,进而能够判断料盘的正反,并根据料盘的正反状态选择不同的送料工位;
12.2、抽检底板上抽检线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限位固定件、右限位固定件,并在左限位固定件上设置b点限位气缸,在右限位固定件上设置右限位件,进而能够限定连接件左右移动的位置,进而能够保证在判断出料盘正反后,将料盘送至准确的工位进行下一步骤的加工。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抽检底板1、抽检气缸2、电缆拖链3、连接件4、顶标气缸5、旋转电机6、y轴气缸固定件7、y轴气缸8、拖链固定件9、左限位固定件10、端子盒11、b点限位气缸12、推料气缸13、料盘14、正反检测光纤固定件15、正反检测光纤16、料盘定位气缸17、印章气缸固定件18、印章顶料件19、印章顶料气缸20、y轴连接件21、y轴线轨22、抽检线轨23、右感应器24、右限位件25、右限位固定件26。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图1

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9.它包含抽检底板1、抽检线轨23、连接件4、y轴线轨22、y轴连接件21,其中抽检底板1上铆设有抽检线轨23,抽检线轨23上滑动架设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上表面上铆设有y轴线轨22,且y轴线轨22垂直于抽检线轨23设置,y轴线轨22上滑动夹设有y轴连接件21;它还包含抽检气缸2、y轴气缸8、旋转电机6、推料气缸13、料盘定位气缸17、左限位固定件10、b点限位气缸12、右限位固定件26、右限位件25,其中抽检底板1上铆设有抽检气缸2,且抽检气缸2的输出端铆设在连接件4上,连接件4上铆设有y轴气缸固定件7,y轴气缸固定件7上铆设有y轴气缸8,且y轴气缸8的输出端铆设在y轴连接件21上,y轴连接件21上铆设有正反检测光纤固定件15,正反检测光纤固定件15上铆设有正反检测光纤16;
20.y轴连接件21上铆设有旋转电机6,旋转电机6的后端轴设置有料盘14,y轴连接件
21上铆设有推料气缸13,推料气缸13的输出端设置在料盘14的前侧,y轴连接件21上铆设有料盘定位气缸17,推料气缸13、料盘定位气缸17分别设置在正反检测光纤固定件15的左右两侧;
21.抽检底板1的上表面左端铆设有左限位固定件10,且左限位固定件10架设在抽检线轨23的左端上方,左限位固定件10上铆设有b点限位气缸12,b点限位气缸12设置在抽检线轨23的后侧,且b点限位气缸12设置在连接件4的左侧,左限位固定件10上铆设有端子盒11,抽检底板1的上表面右端铆设有右限位固定件26,且右限位固定件26架设在抽检线轨23的右端上方,右限位固定件26上铆设有右限位件25,右限位件25设置在抽检线轨23的上方,且右限位件25设置在连接件4的右方,右限位固定件26上铆设有右感应器24,且右感应器24设置在右限位件25的后侧;
22.y轴连接件21上铆设有印章气缸固定件18,印章气缸固定件18上铆设有印章顶料气缸20,且印章顶料气缸20设置在料盘定位气缸17的右侧,印章顶料气缸20的输出端上铆设有印章顶料件19,且印章顶料件19设置在料盘14的前方,此处设计能够实现在料盘14抽检完成后,在向中转机构卸料之前对料盘14进行盖章操作,减少人工盖章流程,提高加工效率,连接件4上铆设有顶标气缸5,顶标气缸5设置在旋转电机6的右侧,y轴连接件21架设在顶标气缸5的上方,顶标气缸5工作,可将贴标完成并转运至装置中进行卸料的料盘14上的标签再次压紧,防止标签未粘牢脱落;
23.抽检底板1上铆设有拖链固定件9,且拖链固定件9设置在抽检线轨23的左端前方,拖链固定件9上铆设有电缆拖链3,且电缆拖链3设置在抽检底板1的前方,设备总成中与外部连接的电线、光纤、数据线均穿设在电缆拖链3中,进而保证装置在移动时的线路安全,防止设备夹住管线卡死,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及装置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2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装置在安装时,将装置整体安装在设备的机架上,并将装置与料盘14中转机构、贴标扫码翻转机构对接,装置将料盘14中转机构上的料盘14抽出,并将料盘14送至贴标扫码翻转机构进行抽检,抽检完成后再将料盘14从贴标扫码翻转机构取下并再次送至料盘14中转机构;将料盘14运送至旋转电机6上,通过旋转电机6带动料盘14旋转,此时通过正反检测光纤16传输料盘14的信息数据并判断料盘14的正反;当料盘14为正时,启动抽检气缸2带动连接件4向右行进至抽检线轨23的右端,此时连接件4通过右限位件25限定向右移动的极限位置,连接件4移动完成后,启动y轴气缸8移动y轴连接件21,并通过右感应器24探测料盘14的位置直至料盘14与贴标扫码翻转机构对接,接着启动推料气缸13将料盘14推出即可;当料盘14为反时,启动b点限位气缸12进行b点定位,接着启动将连接件4移动至b点处,启动y轴气缸8移动y轴连接件21,将料盘14移动至与贴标扫码翻转机构对接,启动推料气缸13将料盘14推出进行翻转、贴标操作;在料盘14加工完成后,贴标扫码翻转机构将料盘14再次送入装置,并将料盘14再次送入料盘14中转机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25.1、在抽检底板1上通过抽检线轨23设置y轴连接件21,在y轴连接件21上设置旋转电机6、推料气缸13,进而实现料盘14的上下料,在y轴连接件21上设置正反检测光纤16,进而能够判断料盘14的正反,并根据料盘14的正反状态选择不同的送料工位;
26.2、抽检底板1上抽检线轨2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限位固定件10、右限位固定件26,并在左限位固定件10上设置b点限位气缸12,在右限位固定件26上设置右限位件25,进
而能够限定连接件4左右移动的位置,进而能够保证在判断出料盘14正反后,将料盘14送至准确的工位进行下一步骤的加工。
27.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部分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