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培养用耗材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5734发布日期:2021-11-03 19:5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干细胞培养用耗材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细胞培养用耗材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干细胞培养是生物技术研究的核心环节之一,在疫苗生产、生物制药以及细胞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实验人员通常采用干细胞培养装置进行细胞培养。
3.耗材传输装置是干细胞培养装置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满足细胞的精细化、自动化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耗材传送通常由人工进行,操作人员将耗材盛放盒、培养瓶等搬运至耗材存放区,由于耗材使用量较大,耗材盛放盒需要被频繁更换,传统搬运方式费时费力,不能满足细胞精细化、自动化培养的需求。
4.设计一种方便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耗材传输装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干细胞培养用耗材传输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提升组件和水平输送组件,利用直线模组和升降板对耗材盛放盒进行提升,利用水平输送组件对耗材盛放盒进行水平方向的运送,继而传送至升降板上进行提升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人工运送耗材的方式,本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方便使用,满足了细胞培养的需要。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7.干细胞培养用耗材传输装置,所述耗材传输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部设有底板,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板、右侧板,所述箱体的后侧设有后端板,所述箱体内设有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直线模组、升降板,所述直线模组包括滑轨、第一电机、丝杆以及滑块,所述丝杆设在滑轨上,所述滑块上设有丝杆螺母,所述滑块通过丝杆螺母与丝杆配合,实现所述滑块在滑轨上相对于丝杆移动,所述第一电机设在滑轨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杆的一端配合,用以为丝杆提供动力,所述滑轨竖向设在后端板上,所述升降板设在滑块上。
8.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水平输送组件,所述水平输送组件包括前支撑架、后支撑架、皮带和第二电机,所述前支撑架设在底板的前部,所述后支撑架设在底板的后部,所述前支撑架包括一对竖向设在底板上的前支腿、前转轴,所述前转轴设在两个前支腿之间,两个前支腿的上部均设有第一转轴孔,两个第一转轴孔内均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前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相配合,实现前转轴在两个前支腿之间转动;所述后支撑架包括一对竖向设在底板上的后支腿、后转轴,所述后转轴设在两个后支腿之间,两个后支腿的上部均设有第二转轴孔,两个第二转轴孔内均设有第二轴承,所述后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相配合,实现后转轴在两个后支腿之间转动,所述前转轴上设有主动皮带轮,所述后转轴上设有与主动皮带轮相对应设置的从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从动皮带轮相连
接,定义其中一个主动皮带轮、与该其中一个主动皮带轮相对应的其中一个从动皮带轮和设在其中一个主动皮带轮上的一个皮带共同构成一个皮带轮组,皮带轮组至少有一个,所述前转轴上还设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设在底板上与从动齿轮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从动齿轮相配合。
9.所述升降板包括支撑板体和连接板体,所述支撑板体的一端和连接板体的一端相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体上设有多个贯穿的螺丝孔,所述支撑板体位于后转轴的上方,所述支撑板体上设有长槽口,所述长槽口的槽口方向与皮带的布置方向一致,所述长槽口与皮带相对应设置,所述皮带的端部位于长槽口中,所述长槽口的数量与皮带轮组的数量一致。
10.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紫外灯,所述紫外灯设在后端板上。
11.所述右侧板还设有水平布置的气缸,所述气缸上设有用于实现伸缩动作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朝向左侧板布置,在所述右侧板上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贯穿开口,在所述右侧板上位于贯穿开口的下部位置设有托架,所述托架设在气缸下部。
12.所述耗材传输装置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定义左侧的耗材传输装置为第一耗材传输装置,右侧的耗材传输装置为第二耗材传输装置,所述第一耗材传输装置的左侧板的前端面与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的右侧板的前端面齐平,所述第一耗材传输装置的左侧板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的右侧板的长度。
13.上述干细胞培养用耗材传输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提升组件和水平输送组件,使用时,将本装置固定在外部的干细胞培养装置的下方,使箱体的上部与干细胞培养装置中的耗材盛放区相对应。将耗材盛放盒放置在皮带上,启动第二电机,皮带将耗材放置盒输送到升降板上,启动第一电机,滑块带动升降板上升,将耗材盛放盒输送至耗材盛放区。相比于传统的人工运送耗材的方式,本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方便使用,满足了细胞培养的需要。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直线模组,并在直线模组上设置升降板对耗材盛放盒进行提升,该提升方式简单易操作。
16.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前转轴上设置第一轴承与前支腿配合,实现前转轴相对于前支腿转动;通过在后转轴上设置第二轴承与后支腿配合,实现后转轴相对于后支腿转动;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从动皮带轮连接,实现主动皮带轮带动从动皮带轮转动;通过设置水平输送组件,可以对耗材盛放盒进行水平方向的运送,继而传送至升降板上进行提升操作,该运送方式简单易操作。
17.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接板体上设置螺丝孔,可以方便将连接板体固定在滑块上,使用时,利用螺丝穿设过螺丝孔拧紧在滑块上将连接板体与滑块紧固;将支撑板体设在后转轴的上方,并在支撑板体上开设长槽口,长槽口为皮带提供了转动空间;皮带端部伸置于长槽口中,可以使耗材盛放盒在皮带的传送下移动到升降板上。
18.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箱体内设置紫外灯,可以对运送提升过程中的耗材盛放盒进行杀菌消毒。
19.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右侧板上设置气缸,可以对输送或者提升过程中的耗材盛放盒进行顶紧,方便操作人员对被顶紧的耗材盛放盒进一步处理,譬如临时对耗材添加或取拿;通过在右侧板上位于贯穿开口的下部位置设置托架,可以使气缸牢固固定在箱体上。
20.7.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耗材传输装置的设置可以同时对多种类型的耗材进行输送。使用时,可以利用第一耗材传输装置对培养瓶进行输送;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的右侧板长度较长,利用第二耗材传输装置对体积较大的耗材盛放盒进行输送。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细胞培养用耗材传输装置其中一个等轴测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模组与后端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设在托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布置有第一耗材传输装置和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的其中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布置有第一耗材传输装置和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的另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其中,80

耗材传输装置,810

箱体,811

底板,812

左侧板,813

右侧板,814

后端板,815

升降板,8151

支撑板体,8152

连接板体,8153

螺丝孔,8154

长槽口,816

滑轨,817

第一电机,818

滑块,819

皮带,820

第二电机,821

前支腿,822

前转轴,823

第一转轴孔,824

第一轴承,825

后支腿,826

后转轴,827

第二转轴孔,828

第二轴承,829

主动皮带轮,830

从动皮带轮,831

从动齿轮,832

气缸,833

活塞杆,834

贯穿开口,835

托架,836

紫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请参照图1

图4所示,干细胞培养用耗材传输装置,耗材传输装置80包括箱体810,箱体810的下部设有底板811,箱体8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板812、右侧板813,箱体810的后侧设有后端板814,箱体810内设有提升组件,提升组件包括直线模组、升降板815,直线模组包括滑轨816、第一电机817、丝杆(图未示)以及滑块818,丝杆设在滑轨816上,滑块818上设有丝杆螺母(图未示),滑块818通过丝杆螺母与丝杆配合,实现滑块818在滑轨816上相对于丝杆移动,第一电机817设在滑轨816的一端,第一电机817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杆的一端配合,用以为丝杆提供动力,滑轨816竖向设在后端板814上,升降板815设在滑块818上。
31.使用时,将本装置固定在外部的干细胞培养装置的下方,使箱体810的上部与干细胞培养装置中的耗材盛放区相对应。通过设置直线模组,并在直线模组上设置升降板815对耗材盛放盒进行提升,该提升方式简单易操作。
32.箱体810内还设有水平输送组件,水平输送组件包括前支撑架、后支撑架、皮带819和第二电机820,前支撑架设在底板811的前部,后支撑架设在底板811的后部,前支撑架包括一对竖向设在底板上的前支腿821、前转轴822,前转轴822设在两个前支腿821之间,两个
前支腿821的上部均设有第一转轴孔823,两个第一转轴孔823内均设有第一轴承824,前转轴8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824相配合,实现前转轴822在两个前支腿821之间转动,本实施例中前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面过盈配合;后支撑架包括一对竖向设在底板上的后支腿825、后转轴826,后转轴826设在两个后支腿825之间,两个后支腿825的上部均设有第二转轴孔827,两个第二转轴孔827内均设有第二轴承828,后转轴8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828相配合,实现后转轴826在两个后支腿825之间转动,本实施例中后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的内圈面过盈配合,前转轴822上设有主动皮带轮829,后转轴826上设有与主动皮带轮829相对应设置的从动皮带轮830,主动皮带轮829通过皮带819与从动皮带轮830相连接,定义其中一个主动皮带轮829、与该其中一个主动皮带轮相对应的其中一个从动皮带轮830和设在其中一个主动皮带轮上的一个皮带819共同构成一个皮带轮组,皮带轮组至少有一个,前转轴822上还设有从动齿轮831,第二电机820设在底板上与从动齿轮831相对应的位置,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从动齿轮831相配合,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主动齿轮,利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带动从动齿轮转动。
33.通过在前转轴822上设置第一轴承824与前支腿821配合,实现前转轴822相对于前支腿821转动;通过在后转轴826上设置第二轴承828与后支腿825配合,实现后转轴826相对于后支腿825转动;主动皮带轮829通过皮带819与从动皮带轮830连接,实现主动皮带轮829带动从动皮带轮830转动;通过设置水平输送组件,可以对耗材盛放盒进行水平方向的运送,继而传送至升降板815上进行提升操作,该运送方式简单易操作。
34.升降板815包括支撑板体8151和连接板体8152,支撑板体8151的一端和连接板体8152的一端相垂直连接,连接板体8152上设有多个贯穿的螺丝孔8153,支撑板体8151位于后转轴826的上方,支撑板体8151上设有长槽口8154,长槽口8154的槽口方向与皮带819的布置方向一致,长槽口8154与皮带819相对应设置,皮带的端部位于长槽口中,本实施例中皮带的端部伸置在长槽口中,长槽口8154的数量与皮带轮组的数量一致。
35.通过在连接板体8152上设置螺丝孔8153,可以方便将连接板体8152固定在滑块818上,使用时,利用螺丝(图未示)穿设过螺丝孔8153拧紧在滑块818上将连接板体8152与滑块818紧固;将支撑板体8151设在后转轴826的上方,并在支撑板体上开设长槽口,长槽口为皮带提供了转动空间;皮带端部伸置于长槽口中,可以使耗材盛放盒在皮带的传送下移动到升降板上。
36.箱体810内还设有紫外灯836,紫外灯836设在后端板上。使用时,将紫外灯接通外部电源,紫外灯可以对运送提升过程中的耗材盛放盒进行杀菌消毒。
37.右侧板813还设有水平布置的气缸832,气缸832上设有用于实现伸缩动作的活塞杆833,活塞杆833的端部朝向左侧板812布置,在右侧板813上设有供活塞杆833穿过的贯穿开口834,在右侧板813上位于贯穿开口834的下部位置设有托架835,托架835设在气缸832下部。
38.通过设置气缸832,可以对输送或者提升过程中的耗材盛放盒进行顶紧,方便操作人员对被顶紧的耗材盛放盒进一步处理,譬如临时对耗材添加或取拿。
39.托架835具有支撑气缸832的作用,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托架835为l形板,托架的一端固定在右侧板上,另一端与气缸连接。
40.使用时,将耗材盛放盒放置在皮带819上,启动第二电机820,皮带819将耗材放置盒输送到升降板815上,启动第一电机817,滑块818带动升降板815上升,将耗材盛放盒输送至耗材盛放区。相比于传统的人工运送耗材的方式,本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方便使用,满足了细胞培养的需要。
41.实施例2,
42.请参照图5

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耗材传输装置80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定义左侧的耗材传输装置为第一耗材传输装置,右侧的耗材传输装置为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第一耗材传输装置的左侧板812的前端面与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的右侧板813的前端面齐平,第一耗材传输装置的左侧板812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的右侧板813的长度。
43.两个耗材传输装置的设置可以同时对多种类型的耗材进行输送。使用时,可以利用第一耗材传输装置对培养瓶进行输送;第二耗材传输装置的右侧板长度较长,利用第二耗材传输装置对体积较大的耗材盛放盒进行输送。
4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的“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部件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5.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照本实用新型原理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或者同等替换,这些改进或同等替换也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