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3527发布日期:2021-12-04 12:3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套标装置是将需要套标的瓶体输送到标签的下方,将标签切断并套入到瓶体外面,使标签平整地贴附到瓶体上。普通的饮料瓶瓶体为圆形柱状结构,当印刷有图案的塑料标签的套合到瓶体上后即能完成套标操作。但是对于一些非圆柱状结构的瓶体,瓶体侧面可能会存在一些棱边,在套标过程中标签的印刷图案会套合到棱边的位置,瓶体上凸起的棱边结构会破坏印刷图案的完整性和瓶体的美观程度。为此,如何对现有的套标相关设备进行改进,以确保套标过程中标签能够避开这些带有棱边结构的瓶体,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输送装置,通过输送带上的第一螺旋辊和第二螺旋辊对行进中的瓶体进行姿态调整,最终使瓶体侧面调整到与多边形槽结构的夹持空间适配的姿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沿输送方向并排设置有第一螺旋辊和第二螺旋辊,所述第一螺旋辊和第二螺旋辊转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辊上具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辊上具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瓶体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从圆弧形槽向与瓶体侧边适配的多边形槽渐变。
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相反。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螺旋辊和第二螺旋辊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通过螺旋辊驱动电机驱动。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辊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电机驱动轴,所述电机驱动轴与第一转动轴之间张紧有第一传动皮带;所述电机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轴齿轮,所述驱动轴齿轮上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上具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张紧有第二传动皮带。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具有底部支架,所述螺旋辊驱动电机设置在底部支架上。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部支架上设置有支撑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第一转动轴支架和第二转动轴支架;所述第一转动轴支架与第一转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转动轴支架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转动轴支架上。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输送带下方设置有输送带驱动轴,所述输送带驱动轴一端与输送带驱动电机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采用输送带进行瓶体
的连续输送,在瓶体行进过程中,输送带上方的两个螺旋辊(第一螺旋辊和第二螺旋辊)反向旋转,螺旋辊旋转时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能够引导瓶体继续行进,两个螺旋槽(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之间形成夹持瓶体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从圆弧形槽向与瓶体侧面适配的多边形槽渐变,瓶体在行进过程受到夹持空间的约束,瓶体的棱边逐渐与圆弧形槽截面形状的夹持空间摩擦并发生偏转,最终瓶体的瓶体侧面与多边形槽截面形状的夹持空间相互适配,从而完成瓶体的姿态调整,在对瓶体进行套标时,由于瓶体姿态已经调整一致,因此只要将标签上印刷图案的一面避开瓶体的棱边,就不会出现将标签的印刷图案套合到棱边上的问题,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套标的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在输送瓶体时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的夹持空间的截面示意图。
17.图中:1

瓶体,2

棱边,3

瓶体侧面,10

输送带,11

输送带驱动电机,12

输送带驱动轴,20

第一螺旋辊,21

第一螺旋槽,24

第一转动轴,25

第一轴承,30

第二螺旋辊,31

第二螺旋槽,34

第二转动轴,35

第二轴承,40

支架,41

底部支架,50

螺旋辊驱动电机,51

电机驱动轴,52

驱动轴齿轮,53

第一传动皮带,54

从动齿轮,55

齿轮轴,56

第二传动皮带,60

夹持空间,411

第一转动轴支架,412

第二转动轴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0.在下述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证瓶体姿态一致的连续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10,输送带10上沿输送方向并排设置有第一螺旋辊20和第二螺旋辊30,第一螺旋辊20和第二螺旋辊30转向相反,第一螺旋辊20上具有第一螺旋槽21,第二螺旋辊30上具有第
二螺旋槽31,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瓶体1的夹持空间60,夹持空间60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从圆弧形槽向与瓶体侧面3适配的多边形槽渐变。
22.如图2所示,该方案中连续输送装置主要用于类似于瓶体1这种具有棱边2的瓶子的姿态调整,瓶体1侧面具有棱边2,棱边2的数目可以是四个、六个或者其他偶数个,相邻棱边2之间为瓶体侧面3,瓶体侧面3通常为规则的平面或者略微凹陷或略微凸起的弧形面。由于瓶体1具有棱边2,在对瓶体1套合标签时,印刷有图案的标签容易贴合到棱边2上,棱边2的凸起将对图案的完整性造成破坏。比如标签为印刷有
“××
牌”字样的饮料瓶标签,在套标过程中由于饮料瓶姿态没有摆好,
“××
牌”字样恰好套合到了饮料瓶的棱边上,导致
“××
牌”字样横跨棱边2两侧的瓶体侧面3,这种饮料瓶包装不太美观,也不利于产品宣传推广,特别是在货架上多个同种产品同时摆放时,差异感和无序性较为明显。为了使套标过程中标签上的印刷图案能够避开瓶体1的棱边2,需要同时将套标机的标签位置和瓶体姿态进行调整,而调整套标机上标签的位置是较为容易的,而在连续输送过程,由于瓶体移动速度较快,要想实现不停顿的情况下调整瓶体的姿态则较为困难。
23.如图3所示,本技术采用输送带10进行瓶体1的连续输送,输送带10上设置有两个螺旋辊(第一螺旋辊20和第二螺旋辊30),第一螺旋辊20和第二螺旋辊30上分别具有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的截面形状是渐变的,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瓶体1的夹持空间60,夹持空间60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从圆弧形槽向与瓶体侧面3适配的多边形槽渐变,夹持空间60截面形状的变化是由于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截面形状变化引起的,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截面形状也是从圆弧形槽向多边形槽渐变。
24.在瓶体行进过程中,随螺旋辊转动的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能够对瓶体1进行扶持和推进,瓶体1的棱边2与圆弧形槽结构的夹持空间60发生摩擦,摩擦过程中瓶体1的棱边2将发生偏转,此时瓶体1姿态逐渐调整,最终瓶体1的瓶体侧面3与多边形槽结构的夹持空间60适应配合,瓶体1将约束在夹持空间60内随着输送带10继续行进,之后瓶体1离开第一螺旋辊20和第二螺旋辊30后,仍将保持与多边形槽结构的夹持空间60适配的姿态进行后续套标操作。
25.夹持空间60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从圆弧形槽向与瓶体侧面适配的多边形槽渐变,瓶体1行进过程中首先经过圆弧形槽结构的夹持空间60,通过圆弧形槽结构的夹持空间60将散乱的瓶体1集中起来,然后按照每个夹持空间60内一个瓶体1的数量进行分瓶,随后分好的瓶体1再按顺序通过夹持空间60截面的变化进行调整。
26.上述方案中第一螺旋辊20和第二螺旋辊30转向相反,这样能够保证瓶体1行进方向两侧的螺旋辊能够同时推动瓶体1前进。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的螺旋方向相反,比如第一螺旋槽21采用顺时针的螺旋方向,则第二螺旋槽31可以采用逆时针的螺旋方向,这样转动方向和螺旋方向均相反的设计能够确保瓶体1两侧与第一螺旋槽21和第二螺旋槽31接触时受力均匀。
27.第一螺旋辊20和第二螺旋辊30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4和第二转动轴34,第一转动轴24和第二转动轴34通过螺旋辊驱动电机50驱动。由于第一螺旋辊20和第二螺旋辊30转向相反,因此螺旋辊驱动电机50需要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才能实现。具体地,螺旋辊驱动电机50上设置有电机驱动轴51,电机驱动轴51与第一转动轴24之间张紧有第一传动皮带53;
电机驱动轴51上设置有驱动轴齿轮52,驱动轴齿轮52上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54,从动齿轮54上具有齿轮轴55,齿轮轴55与第二转动轴34之间张紧有第二传动皮带56。驱动轴齿轮52和从动齿轮54相应的齿轮参数相同,当螺旋辊驱动电机50启动时,电机驱动轴51通过第一传动皮带53带动第一转动轴24,电机驱动轴51上的驱动轴齿轮52通过齿轮啮合带动从动齿轮54反向转动,从动齿轮54上的齿轮轴55也会跟随从动齿轮54转动,从动齿轮54通过第二传动皮带56带动第二转动轴34。由于第一转动轴24和第二转动轴34通过一个螺旋辊驱动电机50进行驱动,因此第一转动轴24和第二转动轴34能够实现同步反向转动。
28.上述方案中,输送带10设置在支架40上,支架40具有底部支架41,螺旋辊驱动电机50设置在底部支架41上;底部支架41上设置有支撑第一转动轴24和第二转动轴34的第一转动轴支架411和第二转动轴支架412;第一转动轴支架411与第一转动轴24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25,第二转动轴支架412与第二转动轴34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35。第一转动轴支架411的数目有两个,分别支撑在第一转动轴24首尾两端,第二转动轴支架412的数目也有两个,分别支撑在第二转动轴34两侧。由于第一转动轴24和第二转动轴34是转动的,因此需要在第一转动轴支架411与第一转动轴24之间设置第一轴承25,在第二转动轴支架412与第二转动轴34之间设置第二轴承35。从动齿轮54可以设置在第二转动轴支架412上,从动齿轮54通过齿轮轴55与第二转动轴支架412连接,从动齿轮54可以通过齿轮轴55在第二转动轴支架412上转动。
29.输送带10下方设置有输送带驱动轴12,输送带驱动轴12一端与输送带驱动电机11连接,输送带驱动电机11驱动输送带驱动轴12转动,输送带驱动轴12转动则能够带动输送带10循环转动。
3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