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罐快速排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2751发布日期:2021-12-22 21:3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罐快速排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罐快速排污结构,属于道路清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保洁压力也日益增大,道路保洁用环卫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洗扫车,因其具备清扫和清洗相结合的功能,特别适合国内城市道路作业需求,市场保有量及需求越来越大。
3.污水罐快速排污是清洁车的一个重要要求,主要保证车辆污水罐内污水、污泥等可以快速排出。能否快速排污直接影响到日清扫面积,受限于罐体结构的影响,污水罐内部快速排污显得尤为重要。
4.目前城市环卫车等所使用的污水罐,有部分车型采用的是液压油缸翻转污水箱利用污泥、污水自重来排污,污水罐内部有成一倾斜角度的底板,使污水、污泥在自重作用下滑实现排污。但当有粘性的污泥或者黏在污水罐底板等情况出现时,污泥会排出较慢甚至排出不干净,严重影响清洁车的清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罐门的开启带动喷淋排污管旋转,增加喷嘴的喷淋面积,提高排污效率的污水罐快速排污结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罐快速排污结构,所述污水罐包括罐门,排污结构包括喷淋排污机构及用于驱动喷淋排污机构动作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喷淋排污机构包括喷淋排污管,所述喷淋排污管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污水罐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罐门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喷淋排污管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喷射排污管转动;所述喷淋排污管上设有与高压供水管路连接的进水管接头及至少一个喷水口,所述喷水口上设有喷嘴。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罐门打开前启动高压水接入,开启的缓慢过程中使得喷淋排污管转动,喷嘴成一定角度喷淋,设计旋转喷淋管增加排污效率,还结合罐门开启带动喷淋管旋转增大喷淋面积;自动旋转喷淋排污机构借助罐门开启的动力,不需新增动力结构;实现了污水罐门开启排污效率增大的目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排污时间长、排污困难等问题;此外排污结构操作极为便捷,仅需要在罐体外打开开关开启罐门即可;最大化的节约了快速排污时间,增加了有效作业时间,结构简单,实用性良好,维护简单,成本低廉。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的,所述污水罐内设有两个抽吸管,所述喷淋排污管通过连接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所述抽吸管上。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污水罐内有抽吸管能污物抽吸到污水罐内,喷淋排污管可安装在抽吸管上,充分利用污水罐内抽吸管实现排污管的支撑。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管夹、管夹座及安装座,所述管夹通过螺栓与管夹座
连接,所述管夹与管夹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喷淋排污管的转动空腔,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抽吸管上,所述管夹通过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栓穿过管夹、管夹座与安装座连接,从而将排污管安装在抽吸管上,排污管在管夹与管夹座之间的空腔内可以转动,以配合罐门开启过程旋转驱动机构动作,带动排污管转动,调整喷嘴的喷射区域,更大面积更高效的辅助排污。
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通过管箍安装在所述抽吸管上。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为了避免破坏抽吸管,故在抽吸管上设置管箍,然后将安装座安装在管箍上,安装调整更加方便快捷。
15.进一步的,所述污水罐包括顶板及两个侧板,所述喷淋排污管通过轴套设置在所述侧板或顶板上。
16.进一步的,所述轴套安装在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喷淋排污管的端部插装在所述轴套内,或所述轴套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喷淋排污管套装在所述轴套内。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轴套,排污管的端部与轴套连接;也可以是排污管的外侧套装轴套,然后轴套通过支架吊挂在顶板上,无论是侧板还是顶板皆可以实现对排污管的支撑定位,以配合旋转驱动机构对排污管转动的驱动。
18.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排污管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管夹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对管夹在排污管上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便于与抽吸管上的安装座的快速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罐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淋排污管连接。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高压管喷淋时又由拉杆驱动,形成可自动旋转的结构,增大排污管的喷淋面积,由点变成面,增大了喷淋的效率。
22.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罐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喷淋排污管连接。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杆污水罐门连接,污水罐门打开时即可带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运动,间接带动高压喷淋结构旋转增大喷淋面积。
24.进一步的,所述污水罐的底板为倾斜设置。
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污水罐内部有成一倾斜角度的底板,使污水、污泥在自重作用下滑实现排污,进一步提高排污效果及排污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沿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沿b

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5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喷淋排污管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喷淋排污管;101、进水管接头;102、喷嘴;2、抽吸管;3、管夹;4、管夹座;5、
安装座;6、螺栓;7、管箍;8、限位块;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污水罐;110、罐门;12、底板;13、销轴;14、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4.实施例1,如图1

图6所示,一种污水罐快速排污结构,所述污水罐包括罐门,包括喷淋排污机构及用于驱动喷淋排污机构动作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喷淋排污机构包括喷淋排污管1,所述喷淋排污管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污水罐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罐门110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喷淋排污管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喷射排污管转动;所述喷淋排污管上设有与高压供水管路连接的进水管接头101及至少一个喷水口,所述喷水口上设有喷嘴102。
35.所述污水罐内设有两个抽吸管2,所述喷淋排污管通过连接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所述抽吸管上。污水罐内有抽吸管能污物抽吸到污水罐内,喷淋排污管可安装在抽吸管上,充分利用污水罐内抽吸管实现排污管的支撑。
3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管夹3、管夹座4及安装座5,所述管夹通过螺栓6与管夹座连接,所述管夹与管夹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喷淋排污管的转动空腔,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抽吸管上,所述管夹通过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螺栓穿过管夹、管夹座与安装座连接,从而将排污管安装在抽吸管上,排污管在管夹与管夹座之间的空腔内可以转动,以配合罐门开启过程旋转驱动机构动作,带动排污管转动,调整喷嘴的喷射区域,更大面积更高效的辅助排污。
37.所述安装座通过管箍7安装在所述抽吸管上。为了避免破坏抽吸管,故在抽吸管上设置管箍,然后将安装座安装在管箍上,安装调整更加方便快捷。
38.所述喷淋排污管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管夹进行限位的限位板8。可对管夹在排污管上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便于与抽吸管上的安装座的快速连接。
39.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罐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淋排污管连接。高压管喷淋时又由拉杆驱动,形成可自动旋转的结构,增大排污管的喷淋面积,由点变成面,增大了喷淋的效率。
40.所述拉杆包括第一连杆9及第二连杆10,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13与所述罐门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喷淋排污管连接。喷淋排污管随第二连杆转动。第一连杆污水罐门连接,污水罐门打开时即可带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运动,间接带动高压喷淋结构旋转增大喷淋面积。
41.所述污水罐的底板12为倾斜设置。污水罐内部有成一倾斜角度的底板,使污水、污泥在自重作用下滑实现排污,进一步提高排污效果及排污效率。
42.实施例2,所述污水罐包括顶板及两个侧板14,所述喷淋排污管通过轴套设置在侧板上。所述轴套安装在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喷淋排污管的端部插装在所述轴套内,侧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轴套,排污管的端部与轴套连接。可以实现对排污管的支撑定位,以配合旋转驱动机构对排污管转动的驱动。
43.实施例3,所述污水罐包括顶板及两个侧板,所述喷淋排污管通过轴套设置顶板
上。所述轴套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喷淋排污管套装在所述轴套内。排污管的外侧套装轴套,然后轴套通过支架吊挂在顶板上,可以实现对排污管的支撑定位,以配合旋转驱动机构对排污管转动的驱动。
44.在罐门打开前启动高压水接入,开启的缓慢过程中成一定角度喷淋,污水罐底板成一倾斜角度,增加喷淋可以有效清理污泥;高压管喷淋时又由拉杆驱动,形成可自动旋转的结构,增大喷淋面积,由点变成面,增大了喷淋的效率;通过连杆和污水罐门连接,污水罐门打开时即可带动连杆运动,间接带动高压管喷淋排污管旋转增大喷淋面积。所述的喷淋排污管输入高压水后借助连杆来进行扇形旋转喷淋;所述高压喷淋排污管由污水罐门开启来作为旋转动力;操作极为便捷,只需要在罐体外打开开关开启罐门即可,不仅使污水罐排污更加干净,而且效率更好,极大的节约了污水罐排污时间,增加了单日清洁量,有效的解决了排污时间长、排污困难等问题。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