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喷溅灌装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7447发布日期:2022-01-12 07:5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喷溅灌装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喷溅灌装头。


背景技术:

2.灌装是液态产品包装的关键工序。灌装过程中,液体流出灌装头时,由于流速较高,液体时常发生喷溅。这不仅会造成企业财产损失,喷溅出的产品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现有的灌装设备一般将灌装嘴直接插入容器中进行灌装,并通过控制产品的流速减少喷溅。控制流速的防喷溅效果有限,同时也会降低灌装效率。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喷溅灌装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喷溅灌装头,其在管状的同时通过密封圈贴合容器口,进而避免液体溅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喷溅灌装头,包括用以插入容器中的灌装管和用以贴合容器口的密封圈,密封圈与所述灌装管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灌装管的外周设有导气管,所述密封圈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导气孔,所述导气管插入所述导气孔中、并与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
6.优选地,所述导气管为多根,全部所述导气管均平行所述灌装管,所述导气管沿所述灌装管的周向均匀分布。
7.优选地,所述导气管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导气管平行自身轴线的侧边与所述灌装管的外侧壁密封连接。
8.优选地,所述灌装管内部为灌装孔,所述灌装孔的下端为灌装口,从所述灌装孔的下部至所述灌装口,所述灌装孔的直径逐渐缩小。
9.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上方还设有用以向下推动所述密封圈、以使所述密封圈与容器口紧密贴合的推动机构。
10.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灌装管的下端相距预设距离,所述密封圈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用以吹扫所述灌装管下端的吹扫孔。
11.优选地,所述灌装管外周还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位于所述密封圈的上方。
12.优选地,所述吹扫孔的轴线与所述灌装管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吹扫孔的上端至所述吹扫孔的下端逐渐减小。
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喷溅灌装头,包括用以插入容器中的灌装管和用以贴合容器口的密封圈,密封圈与灌装管外侧壁密封连接,灌装管的外周设有导气管,密封圈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导气孔,导气管插入导气孔中、并与密封圈密封连接。
14.灌装过程中,灌装管插入容器内,液体沿灌装管灌入容器。密封圈与容器口贴合,能够避免灌装过程中液体溅出容器。同时容器中的气体沿导气孔和导气管排出,使灌装操作正常进行。另外,防喷溅灌装头能够有效避免液体溅出,因而输送液体时不需要刻意降低
液体流速,进而可提高灌装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喷溅灌装头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防喷溅灌装头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防喷溅灌装头的俯视图。
19.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
20.灌装管1、导气管2、密封圈3、连接套4、灌装孔11、灌装口12、吹扫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3.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喷溅灌装头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防喷溅灌装头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防喷溅灌装头的俯视图。
2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喷溅灌装头,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灌装管1、密封圈3和导气管2。灌装管1与灌装设备相连,灌装管1内侧为灌装孔11,灌装孔11的下端为灌装口12。进行灌装时,灌装管1插入容器口中。密封圈3设置在灌装管1的外周,并与灌装管1密封连接。在灌装时,密封圈3可与容器口紧密贴合,从而达到密封容器口的目的。导气管2设置在灌装管1的外周,密封圈3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导气孔,导气管2与导气孔连通,同时导气管2与密封圈3密封连接。灌装时,导气孔与容器内部连通,容器内的气体可沿导气孔和导气管2流出。
25.可选的,从灌装孔11的下部到灌装口12,灌装孔11的直径逐渐缩小。液体在向灌装口12流动时,流速逐渐增加,离开灌装口12时液体高速流动,进而能够减少液体与灌装管1的下端的粘连。
26.可选的,导气管2可设置多根,全部导气管2均沿平行灌装管1的方向设置,导气管2的下端高于灌装管1的下端,因而气体可沿导气管2排出。全部导气管2沿灌装管1的周向均匀分布。如图1所示,导气管2为6根,且均匀分布在灌装管1的周向上。当然,导气管2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27.可选的,如图1所示,导气管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密封圈3上的导气孔也呈半圆形,导气孔的分布方式与导气管2的分布方式相同。安装过程中,导气管2和灌装管1的外侧壁均
与密封圈3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密封连接。当然,导气管2和灌装管1可采用胶粘的方式与密封圈3相连,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密封性。
28.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圈3呈片状。密封圈3的上方还设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可向下推动密封圈3,从而使密封圈3与容器口紧密贴合。推动机构具体为套设在灌装管1外周的加压输气管,加压输气管的上部与灌装管1以及导气管2外周密封连接,加压输气管的下端与密封圈3紧密贴合,加压输气管向密封圈3施加气压作用,从而提高密封圈3与容器口的贴合力。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采用下压套筒与下压杆下压密封圈3,从而增加密封圈3与容器口的贴合力。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密封气囊作为密封圈3。灌装过程中,将灌装管1和密封气囊都插入容器口中,并对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与容器口的内侧壁贴合,从而实现容器口的密封。
29.可选的,如图2所示,密封圈3与灌装管1的下端相距预设距离,灌装后灌装管1的下端会附着部分液体。为避免灌装管1外侧壁的液体滴落,密封圈3设置了吹扫孔31。当密封圈3呈片状时,吹扫孔31沿厚度方向贯穿密封圈3,吹扫孔31的上端与吹扫气管相连,气流穿过吹扫孔31,对灌装管1下端进行吹扫,从而将灌装管1外侧壁附着的液体吹落。
30.可选的,吹扫孔31为多个,且沿密封圈3的周向均匀分布。为保证吹扫孔31输出的气体会吹向灌装管1下端的外侧壁,沿由吹扫孔31的上端至吹扫孔31的下端的方向,吹扫孔31的轴线与灌装管1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吹扫孔31的轴线与灌装管1的外侧壁相交,因而可实现灌装管1的吹扫。
31.可选的,灌装管1外周还套设有连接套4,连接套4位于密封圈3的上方。连接套4还设有连接片,防喷溅灌装头通过连接套4与灌装设备相连。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他方式将防喷溅灌装头与灌装设备相连,在此不做限定。
32.本实施例中,防喷溅灌装头设置了密封圈3,在灌装液体时,通过密封圈3封闭容器口,进而阻止液体溅出容器口,达到防喷溅的作用。另外,密封圈3设置了吹扫孔31,吹扫气体可将灌装管1外侧壁附着的液体吹落,从而避免液体在防喷溅灌装头从容器中拔出时滴落,污染环境。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喷溅灌装头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