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7128发布日期:2022-04-27 13:5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窗升降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2.车窗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汽车内部的良好采光,车辆乘员可以通过车窗观察到车辆外部的环境,获取车辆的行驶情况,降下车窗玻璃可以实现车辆内外的空气流通,升起车窗玻璃可以阻止车外杂进入车内,直接影响着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及使用方便性。因此,它在车辆上要保证功能正常是很重要的,要确保升降机构性能稳定可靠。车窗升降机是汽车门窗玻璃的升降装置,车窗升降机作为车门附件,其作用是保证车门玻璃平稳升降、门窗能随时并顺利地开启和关闭,并能使玻璃停留在任意位置,不随外力作用或汽车的颠簸而上下跳动。降下车窗玻璃可以实现车辆内外的空气流通,升起车窗玻璃可以阻止车外杂进入车内,直接影响着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及使用方便性。
3.车窗升降机中包括了马达机构。马达机构主要由马达、滑轮和壳体等组成。马达机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绕线的过程,及将金刚线绕设在滑轮上。传统的方案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导致滑轮绕线效率较低且出现线松动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滑轮绕线效率较低且出现线松动的情况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
7.包括底板、支撑马达机构的支撑块、下压马达机构的第一压紧机构、下压滑轮的第二压紧机构、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输送轮、启停马达的控制机构和压紧马达机构的第三压紧机构;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三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围绕马达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金刚线绕设在所述输送轮,金刚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压紧端;所述控制机构连接马达控制端。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槽口;马达机构置于所述槽口内;所述槽口内滑动设置有顶件;所述支撑块内螺纹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顶件;所述顶件支撑马达机构。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件上套设有第一弹性装置;围绕所述顶件开设有台阶;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分别顶住所述台阶和所述支撑块内。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下压马达机构的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驱动端。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动力装置和下压滑轮的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端。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旋转下压气缸;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
旋转下压气缸。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设置有调整件;所述调整件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输送轮旋转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调整件上沿所述滑块滑动方向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滑孔内滑动;所述导向块上螺纹连接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压紧所述调整件。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压紧机构包括第三动力装置和压紧马达机构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动力装置的驱动端;所述压紧块上开设有避让口;马达机构置于所述避让口内。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压紧块上所述避让口两侧摆动设置有扣住马达机构的摆动块;所述摆动块两端设置有轴件;所述轴件沿所述压紧块内旋转;所述轴件上套设有第二弹性装置;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分别顶住所述轴件和所述压紧块。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通过支撑块可以调整马达机构的支撑高度,使得马达机构放置在支撑块上时,马达机构处于水平状态,保证金刚线可以顺畅的绕设在滑轮上,通过第一压紧机构下压马达机构、第二压紧机构下压滑轮和第三压紧机构压紧马达机构,完成压马达机构的牢靠固定,通过马达机构置于避让口内时,摆动块扣住马达机构,将马达机构锁住避免马达机构的位移;(2)马达机构放置在支撑块上,马达机构置于槽口内,拧动支撑件向上旋动,支撑件向上支撑住顶件,顶件向上支撑住马达机构,通过拧动支撑件可以调整顶件的高度从而调整马达机构的支撑高度,通过第一弹性装置向下推动顶件,使得支撑件和顶件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准确调整马达机构的支撑高度,通过马达机构置于槽口内,槽口限制住马达机构,防止马达机构出现位置偏移;(3)通过导向块沿滑孔内滑动,使得滑块和输送轮可以沿调整件滑动,拧动锁紧件将滑块和输送轮固定在调整件上,通过对输送轮的位置调整,从而改变金刚线的移动路径,使得金刚线可以顺畅的移动绕设在滑轮上,避免出现金刚线的松动。
附图说明
1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1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支撑块的右视结构图。
20.图3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2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2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输送轮的主视结构图。
23.附图中标记:1、底板;2、支撑块;21、槽口;22、顶件;23、支撑件;24、第一弹性装置;25、台阶;3、第一压紧机构;31、第一动力装置;32、第一缓冲块;4、第二压紧机构;41、第二动力装置;42、第二缓冲块;5、输送轮;51、调整件;52、滑块;53、滑孔;54、导向块;55、锁紧件;6、控制机构;7、第三压紧机构;71、第三动力装置;72、压紧块;73、避让口;74、摆动块;75、轴件;76、第二弹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5.第一实施例:
2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的俯视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支撑块的右视结构图。图3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的前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的右端。
27.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包括底板1、支撑马达机构的支撑块2、下压马达机构的第一压紧机构3、下压滑轮的第二压紧机构4、旋转设置在底板1上的输送轮5、启停马达的控制机构6和压紧马达机构的第三压紧机构7。支撑块2设置在底板1上。第三压紧机构7、第一压紧机构3和第二压紧机构4围绕马达机构设置在底板1上。金刚线绕设在输送轮5,金刚线活动连接第二压紧机构4压紧端。控制机构6连接马达控制端。
28.支撑块2上开设有槽口21。马达机构置于槽口21内。槽口21内滑动设置有顶件22。支撑块2内螺纹连接有支撑件23。支撑件23支撑顶件22。顶件22支撑马达机构。
29.底板1为水平方向设置。支撑块2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槽口21开设在支撑块2的上端。顶件22上下方向滑动设置在支撑块2内。支撑件23上下方向螺纹连接在支撑块2内。支撑件23位于顶件22的下方。支撑件23的上端支撑顶件22的下端。顶件22的上端支撑马达机构的下端。
30.支撑件23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拧动螺母将支撑件23固定在支撑块2上。
31.顶件22上套设有第一弹性装置24。围绕顶件22开设有台阶25。第一弹性装置24分别顶住台阶25和支撑块2内。
32.优选的,第一弹性装置24为弹簧。第一弹性装置24上下方向套设在顶件22上。台阶25围绕顶件22外表面的下端开设。第一弹性装置24的下端顶住台阶25。第一弹性装置24的上端顶住支撑块2内。
33.马达机构放置在支撑块2上,马达机构置于槽口21内,拧动支撑件23向上旋动,支撑件23向上支撑住顶件22,顶件22向上支撑住马达机构。通过拧动支撑件23可以调整顶件22的高度从而调整马达机构的支撑高度,通过第一弹性装置24向下推动顶件22,使得支撑件23和顶件22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准确调整马达机构的支撑高度,通过马达机构置于槽口21内,槽口21限制住马达机构,防止马达机构出现位置偏移。
34.第一压紧机构3包括第一动力装置31和下压马达机构的第一缓冲块32。第一缓冲块32固定设置在第一动力装置31的驱动端。
35.第二压紧机构4包括第二动力装置41和下压滑轮的第二缓冲块42。第二缓冲块42旋转设置在第二动力装置41的驱动端。
36.优选的,第一动力装置31为旋转下压气缸。优选的,第二动力装置41为旋转下压气缸。
37.第三压紧机构7包括第三动力装置71和压紧马达机构的压紧块72。压紧块72设置在第三动力装置71的驱动端。压紧块72上开设有避让口73。马达机构置于避让口73内。
38.压紧块72上避让口73两侧摆动设置有扣住马达机构的摆动块74。摆动块74两端设置有轴件75。轴件75沿压紧块72内旋转。轴件75上套设有第二弹性装置76。第二弹性装置76分别顶住轴件75和压紧块72。
39.优选的,第三动力装置71为滑块气缸。压紧块72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三动力装置71的驱动端。避让口73开设在压紧块72上靠近马达机构的一侧。
40.优选的,第二弹性装置76为弹簧。摆动块74位于避让口73的上下两侧。第二弹性装置76推动摆动块74靠近马达机构。
41.优选的,控制机构6为马达控制器。
42.输送轮5上下方向旋转设置在底板1上,金刚线绕设在输送轮5上。
43.马达机构放置在支撑块2上后,金刚线穿过马达机构。第一动力装置31驱动第一缓冲块32下压马达机构,第二动力装置41驱动第二缓冲块42下压滑轮和金刚线,第三动力装置71驱动压紧块72压紧马达机构,马达机构置于避让口73内,马达机构向外推动摆动块74摆动,摆动块74扣住马达机构。控制机构6连接马达控制端,控制机构6启动马达,马达驱动滑轮旋转,金刚线绕设在滑轮上。
44.通过支撑块2可以调整马达机构的支撑高度,使得马达机构放置在支撑块2上时,马达机构处于水平状态,保证金刚线可以顺畅的绕设在滑轮上。通过第一压紧机构3下压马达机构、第二压紧机构4下压滑轮和第三压紧机构7压紧马达机构,完成压马达机构的牢靠固定。通过马达机构置于避让口73内时,摆动块74扣住马达机构,将马达机构锁住避免马达机构的位移。
45.第二实施例:
46.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车窗升降机的绕线机构的俯视结构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输送轮的主视结构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47.底板1设置有调整件51。调整件51上滑动设置有滑块52。输送轮5旋转设置在滑块52上。
48.调整件51上沿滑块52滑动方向开设有滑孔53。滑块52上设置有导向块54。导向块54沿滑孔53内滑动。导向块54上螺纹连接有锁紧件55。锁紧件55压紧调整件51。
49.调整件51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输送轮5上下方向旋转设置在滑块52的上端。滑块52的下端滑动连接调整件51。
50.优选的,锁紧件55为螺栓。导向块54设置在滑块52的下端,导向块54嵌入滑孔53内。锁紧件55穿过滑孔53后螺纹连接导向块54。
51.通过导向块54沿滑孔53内滑动,使得滑块52和输送轮5可以沿调整件51滑动,拧动锁紧件55将滑块52和输送轮5固定在调整件51上。通过对输送轮5的位置调整,从而改变金刚线的移动路径,使得金刚线可以顺畅的移动绕设在滑轮上,避免出现金刚线的松动。
5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