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轮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2.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指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在轮毂加工过程中,多采用铸造的形式。而在轮毂完成初步的铸造成型后,都需要进行相应的送料步骤。
3.然而,传统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操作工人大都是直接将轮毂安置于相应的辊筒输送带上,这样众多轮毂之间就容易产生拥挤堆积的情况,也容易产生跑偏的情况,甚至会抵触于输送带的边缘,造成较多不必要的磨损,同时也不利于轮毂输送的规整性;同时,刚铸造的轮毂上会沾附较多的金属毛边碎屑,在输送过程中就容易掉落下来,不便于进行收集,从而对操作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接受物料的承接台高度不一,而传统辊筒输送带落料端口的高度大都是一定的,这样就难以令轮毂在面对不同承接台的情况下都能够进行平顺的落料。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包括辊筒输送带主体,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设有校正机构,所述校正机构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设有排序机构,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设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和排序机构上设有抖动机构,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设有出料机构;
6.所述校正机构包括内置块,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内置块,所述内置块上滑动连接有校正杆,所述校正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内置块内部,两根所述校正杆呈“八”字设置,所述校正杆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且多个所述滚珠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所述校正杆上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固定连接于内置块内部,且所述第一弹簧缠绕于导杆;
7.所述排序机构包括安置块,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固定连接有安置块,所述安置块内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一个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啮合有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所述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都滑动连接于安置块内,且所述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的一端都延伸至安置块外部。
8.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内置块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辊筒输送带主体内部,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上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于连接块内部。
9.具体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筛网,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设有筛网,所述筛网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辊筒输送带主体内部;所述筛网呈倾斜设置,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滑动连接有收集框,且所述收集框位于所述筛网较低的一侧,且所述收集框
上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抖动机构包括第二弹簧,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辊筒输送带主体内部,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于辊筒输送带主体内部,且所述第二弹簧缠绕于限位杆;所述双轴电机背离所述第一齿轮一端的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抵杆,所述抵杆的端部呈半圆状。
10.具体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连轴,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转动连接有连轴,所述连轴上固定连接有出料板;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滑动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上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延伸至连轴内部且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卡合于连轴内部,所述连杆上缠绕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固定连接于连杆和辊筒输送带主体内部。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使用时,将校正机构设于辊筒输送带主体上,将排序机构设于辊筒输送带主体上,通过校正机构和排序机构,从而方便对轮毂进行相应的校正操作,防止其产生跑偏,同时令不同轮毂之间排列的更加规整,使得减少了轮毂输送时的磨损,令输送过程更加方便;即:实际操作时,使用者可将辊筒输送带主体和双轴电机接通电源,接着将铸造好的轮毂安置于辊筒输送带主体上,当轮毂移动至校正杆的部位时,两根校正杆就会自动对轮毂起到一个导向校正的作用,同时通过第一弹簧和导杆,令校正杆形成柔性连接的方式,方便对校正杆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同时,多个滚珠会进一步对轮毂起到导向的作用,而当轮毂经过校正杆后,就会逐渐到达安置块所处的部位,此时,双轴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随着第一齿轮的转动,就会带动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相互交替伸缩,即方便将堆积在一起的轮毂进行等间距的分隔处理,从而方便对轮毂进行相应的校正操作,防止其产生跑偏,同时令不同轮毂之间排列的更加规整,使得减少了轮毂输送时的磨损,令输送过程更加方便。
13.(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使用时,将调节机构设于校正机构上,通过调节机构,方便对校正机构起到调节的作用,令校正机构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轮毂,进一步提高对轮毂的校正作用;即: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者可手动对旋钮进行转动,则旋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随着丝杆的转动,就会驱动连接块在辊筒输送带主体内部移动,进而带动内置块和校正杆一起移动,从而方便调节两根校正杆之间的间距,使得得以适应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轮毂,进一步提高对轮毂的校正作用。
14.(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使用时,将收集机构设于辊筒输送带主体上,将抖动机构设于排序机构和收集机构上,通过收集机构和抖动机构的配合,从而方便对轮毂在输送过程中掉落的金属碎屑进行收集,避免碎屑污染操作环境;即:在轮毂的输送过程中,其上的金属碎屑掉落下来后,会直接掉落至筛网上,由于筛网呈倾斜设置,且双轴电机转动还带动抵杆转动,则随着抵杆的转动,就会不断的对筛网进行挤压抵触,在第二弹簧和抵杆的配合下,就会令筛网不断的进行抖动,则筛网上的碎屑就会逐渐掉落至收集框上,待一段时间后,通过拉手将收集框拆卸下来,对其内部的金属碎屑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方便对轮毂在输送过程中掉落的金属碎屑进行收集,避免碎屑污染操作环境。
15.(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使用时,将出料机构设于辊筒输送带主体上,通过出料机构,从而方便对轮毂出料组件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出料组件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承接台,令轮毂在出料时能够更加的平顺;即: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者可手动
对压块进行按压,则压块受压产生移动,带动连杆一起移动,连杆移动带动第二齿轮一起移动,第三弹簧同时被压缩,直至第二齿轮脱离连轴内部的卡槽部位,此时,即可对出料板进行转动调节,直至将出料板调节至所需的合适角度,然后再松开压块,则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令第二齿轮重新对连轴和出料板卡合限位,从而方便对出料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出料板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承接台,令轮毂在出料时能够更加的平顺。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辊筒输送带主体、校正机构与调节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排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辊筒输送带主体、收集机构与抖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辊筒输送带主体、排序机构、收集机构与抖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辊筒输送带主体与出料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1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8为图6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中:1、辊筒输送带主体;2、校正机构;201、校正杆;202、滚珠;203、导杆;204、第一弹簧;205、内置块;3、调节机构;301、连接块;302、旋钮;303、丝杆;4、排序机构;401、安置块;402、双轴电机;403、第一齿轮;404、第一齿板;405、第二齿板;5、收集机构;501、筛网;502、滑块;503、收集框;504、拉手;6、抖动机构;601、第二弹簧;602、限位杆;603、抵杆;7、出料机构;701、出料板;702、连轴;703、固定块;704、压块;705、连杆;706、第二齿轮;707、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7.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轮毂铸造的送料装置包括辊筒输送带主体1,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设有校正机构2,所述校正机构2上设有调节机构3,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设有排序机构4,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设有收集机构5,所述收集机构5和排序机构4上设有抖动机构6,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设有出料机构7;
28.所述校正机构2包括内置块205,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内置块205,所述内置块205上滑动连接有校正杆201,所述校正杆2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4,所述所述第一弹簧204固定连接于内置块205内部,两根所述校正杆201呈“八”字设置,所述校正杆201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202,且多个所述滚珠202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所述校正杆201上滑动连接有导杆203,所述导杆203固定连接于内置块205内部,且所述第一弹簧204缠绕于导杆203;
29.所述排序机构4包括安置块401,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固定连接有安置块401,
所述安置块401内安装有双轴电机402,所述双轴电机402的一个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403,所述第一齿轮403上啮合有第一齿板404和第二齿板405,所述第一齿板404和第二齿板405都滑动连接于安置块401内,且所述第一齿板404和第二齿板405的一端都延伸至安置块401外部;使用时,将所述校正机构2设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将所述排序机构4设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通过所述校正机构2和排序机构4,从而方便对轮毂进行相应的校正操作,防止其产生跑偏,同时令不同轮毂之间排列的更加规整,使得减少了轮毂输送时的磨损,令输送过程更加方便;即:实际操作时,使用者可将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和双轴电机402接通电源,接着将铸造好的轮毂安置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当轮毂移动至所述校正杆201的部位时,两根所述校正杆201就会自动对轮毂起到一个导向校正的作用,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04和导杆203,令所述校正杆201形成柔性连接的方式,方便对所述校正杆201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同时,多个所述滚珠202会进一步对轮毂起到导向的作用,而当轮毂经过所述校正杆201后,就会逐渐到达所述安置块401所处的部位,此时,所述双轴电机402带动第一齿轮403转动,随着所述第一齿轮403的转动,就会带动所述第一齿板404和第二齿板405相互交替伸缩,即方便将堆积在一起的轮毂进行等间距的分隔处理,从而方便对轮毂进行相应的校正操作,防止其产生跑偏,同时令不同轮毂之间排列的更加规整,使得减少了轮毂输送时的磨损,令输送过程更加方便。
30.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连接块301,所述内置块205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1,所述连接块301滑动连接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内部,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设有旋钮302,所述旋钮302上固定连接有丝杆303,所述丝杆303螺纹连接于连接块301内部;使用时,将所述调节机构3设于校正机构2上,通过所述调节机构3,方便对所述校正机构2起到调节的作用,令所述校正机构2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轮毂,进一步提高对轮毂的校正作用;即: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者可手动对所述旋钮302进行转动,则所述旋钮302转动带动丝杆303转动,随着所述丝杆303的转动,就会驱动所述连接块301在辊筒输送带主体1内部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内置块205和校正杆201一起移动,从而方便调节两根所述校正杆201之间的间距,使得得以适应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轮毂,进一步提高对轮毂的校正作用。
31.具体的,所述收集机构5包括筛网501,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设有筛网501,所述筛网501上固定连接有滑块502,所述滑块502滑动连接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内部;所述筛网501呈倾斜设置,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滑动连接有收集框503,且所述收集框503位于所述筛网501较低的一侧,且所述收集框503上固定连接有拉手504;所述抖动机构6包括第二弹簧601,所述滑块50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1,所述第二弹簧601固定连接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内部,所述滑块50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02,所述限位杆602滑动连接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内部,且所述第二弹簧601缠绕于限位杆602;所述双轴电机402背离所述第一齿轮403一端的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抵杆603,所述抵杆603的端部呈半圆状;使用时,将所述收集机构5设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将所述抖动机构6设于排序机构4和收集机构5上,通过所述收集机构5和抖动机构6的配合,从而方便对轮毂在输送过程中掉落的金属碎屑进行收集,避免碎屑污染操作环境;即:在轮毂的输送过程中,其上的金属碎屑掉落下来后,会直接掉落至所述筛网501上,由于所述筛网501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双轴电机402转动还带动抵杆603转动,则随着所述抵杆603的转动,就会不断的对所述筛网501进行挤压抵触,在所述第二弹簧601和抵杆603的配合下,就会令所述筛网501不断的进行抖动,则所述筛网501上的
碎屑就会逐渐掉落至收集框503上,待一段时间后,通过所述拉手504将收集框503拆卸下来,对其内部的金属碎屑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方便对轮毂在输送过程中掉落的金属碎屑进行收集,避免碎屑污染操作环境。
32.具体的,所述出料机构7包括连轴702,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转动连接有连轴702,所述连轴702上固定连接有出料板701;所述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3,所述固定块703上滑动连接有压块704,所述压块704上固定连接有连杆705,所述连杆705延伸至连轴702内部且连接有第二齿轮706,所述第二齿轮706卡合于连轴702内部,所述连杆705上缠绕有第三弹簧707,所述第三弹簧707固定连接于连杆705和辊筒输送带主体1内部;使用时,将所述出料机构7设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通过所述出料机构7,从而方便对轮毂出料组件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出料组件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承接台,令轮毂在出料时能够更加的平顺;即: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者可手动对所述压块704进行按压,则所述压块704受压产生移动,带动所述连杆705一起移动,所述连杆705移动带动第二齿轮706一起移动,所述第三弹簧707同时被压缩,直至所述第二齿轮706脱离连轴702内部的卡槽部位,此时,即可对所述出料板701进行转动调节,直至将所述出料板701调节至所需的合适角度,然后再松开所述压块704,则在所述第三弹簧707的作用下,令所述第二齿轮706重新对连轴702和出料板701卡合限位,从而方便对所述出料板701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所述出料板701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承接台,令轮毂在出料时能够更加的平顺。
33.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可将辊筒输送带主体1和双轴电机402接通电源,接着将铸造好的轮毂安置于辊筒输送带主体1上,当轮毂移动至校正杆201的部位时,两根校正杆201就会自动对轮毂起到一个导向校正的作用,同时通过第一弹簧204和导杆203,令校正杆201形成柔性连接的方式,方便对校正杆201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同时,多个滚珠202会进一步对轮毂起到导向的作用,而当轮毂经过校正杆201后,就会逐渐到达安置块401所处的部位,此时,双轴电机402带动第一齿轮403转动,随着第一齿轮403的转动,就会带动第一齿板404和第二齿板405相互交替伸缩,即方便将堆积在一起的轮毂进行等间距的分隔处理,从而方便对轮毂进行相应的校正操作,防止其产生跑偏,同时令不同轮毂之间排列的更加规整,使得减少了轮毂输送时的磨损,令输送过程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者可事先手动对旋钮302进行转动,则旋钮302转动带动丝杆303转动,随着丝杆303的转动,就会驱动连接块301在辊筒输送带主体1内部移动,进而带动内置块205和校正杆201一起移动,从而方便调节两根校正杆201之间的间距,使得得以适应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轮毂,进一步提高对轮毂的校正作用;之后,轮毂就会通过出料板701滑出,而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者可事先对压块704进行按压,则压块704受压产生移动,带动连杆705一起移动,连杆705移动带动第二齿轮706一起移动,第三弹簧707同时被压缩,直至第二齿轮706脱离连轴702内部的卡槽部位,此时,即可对出料板701进行转动调节,直至将出料板701调节至所需的合适角度,然后再松开压块704,则在第三弹簧707的作用下,令第二齿轮706重新对连轴702和出料板701卡合限位,从而方便对出料板701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出料板701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承接台,令轮毂在出料时能够更加的平顺;此外,在轮毂的输送过程中,其上的金属碎屑掉落下来后,会直接掉落至筛网501上,由于筛网501呈倾斜设置,且双轴电机402转动还带动抵杆603转动,则随着抵杆603的转动,就会不断的对筛网501进行挤压抵触,在第二弹簧601和抵杆603的配合下,就会令筛网501不断的进行抖动,则筛网501上的碎屑就会逐
渐掉落至收集框503上,待一段时间后,通过拉手504将收集框503拆卸下来,对其内部的金属碎屑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方便对轮毂在输送过程中掉落的金属碎屑进行收集,避免碎屑污染操作环境。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