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5924发布日期:2022-08-17 07:0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工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2.测绘字面理解为测量和绘图,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选取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并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测绘时需要用到放线装置,通过方便测量直线的距离。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测量过后的线需要人工记性收集,由于现有的收线筒的宽度较宽,使得在绕线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移动均匀卷线,使得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
5.2、在卷线的过程中,由于卷线的强度较松,使得在卷线时容易缠绕在一起,影响装置的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在卷线筒上均匀收卷的能力,解决现有装置需要人工进行移动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卷线筒卷线的松紧度较送的问题,以达到提高装置实用性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包括放线装置主体,所述放线装置主体包括有拉车,所述拉车的顶部设置有电动卷线筒,所述电动卷线筒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拉紧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有齿柱,所述齿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拉车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和移动杆,所述拉紧装置包括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和拉杆。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齿柱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与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卷线轮,所述卷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底部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壁与移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杆的外壁与齿柱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块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与外壳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轮,所述第一螺纹轮的一端与外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轮的外壁与齿柱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轮,所述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卡扣装置。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环的一侧与固定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一端与卷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与活动环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与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力环,所述弹力环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圆轮,所述圆轮的外壁与活动环的内壁活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壁与移动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轮,所述第一活动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凹槽柱,所述固定凹槽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球,所述圆球的外壁与防护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活动轮,所述第一活动轮和第二活动轮的外壁活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第二活动轮的内壁与移动柱的外壁固定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扣装置包括有活动圈,所述活动圈的一侧与第一螺纹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圈的内壁与移动柱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活动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座。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采用齿柱、外壳、第一螺纹轮、第二螺纹轮、卷线轮、固定座、固定柱、第一转轮、皮带、第二转轮、移动杆、转动块、固定架、传动装置、移动柱和卡扣装置之间的配合,当电动卷线筒转动时通过拉动线带动卷线轮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转轮通过皮带拉动第二转轮进行转动,利用转动块带动移动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一活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活动轮转动,使得第一螺纹轮转动通过齿柱进行移动,当移动到边时,通过挤压移动杆移动,利用传动装置带动移动柱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柱带动第二螺纹轮进行转动,使得外壳反向移动,方便对收线筒进行均匀收线,提高装置的额实用性。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采用活动环、固定环、拉杆、弹力环和圆轮之间的配合,通过固定环的转动,通过拉杆拉动弹力环在活动环的内部进行转动,通过弹力环的弹力,使得对圆轮向活动环的内壁进行挤压,使得固定环的转动时的阻力变大,使得在卷线的过程中,线在电动卷线筒表面收卷的更紧实,防止卷线过松,影响后续的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移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传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拉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2.图中:1、放线装置主体;2、移动装置;3、拉紧装置;4、电动卷线筒;5、拉车;21、齿柱;22、外壳;221、第一螺纹轮;222、第二螺纹轮;23、卷线轮;24、固定座;25、固定柱;251、第一转轮;252、皮带;253、第二转轮;26、移动杆;261、转动块;262、固定架;27、传动装置;28、移动柱;29、卡扣装置;271、防护壳;272、第一活动轮;273、固定凹槽柱;274、圆球;275、传动带;276、第二活动轮;291、活动圈;292、转动座;293、卡座;31、活动环;32、固定环;33、拉杆;
34、弹力环;35、圆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放线装置主体1,放线装置主体1包括有拉车5,拉车5的顶部设置有电动卷线筒4,电动卷线筒4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装置2,移动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拉紧装置3,移动装置2包括有齿柱21,齿柱2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4,固定座24的底部与拉车5的顶部固定连接,齿柱2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25和移动杆26,拉紧装置3包括有活动环31,活动环3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32和拉杆33,齿柱2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外壳22,外壳22的顶部与固定柱25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柱25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卷线轮23,卷线轮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251,第一转轮25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皮带252,皮带252的底部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轮253,第二转轮25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块261,转动块261的内壁与移动杆26的外壁固定连接,移动杆26的外壁与齿柱21的内壁活动连接,转动块26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架262,固定架262的顶部与外壳22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架262的一侧设置有传动装置27,传动装置2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柱28,移动柱2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轮221,第一螺纹轮221的一端与外壳22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一螺纹轮221的外壁与齿柱21的外壁活动连接,第一螺纹轮2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轮222,移动杆26的一侧设置有卡扣装置29,当电动卷线筒4转动时通过拉动线带动卷线轮23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转轮251通过皮带252拉动第二转轮253进行转动,利用转动块261带动移动杆26进行转动。
26.实施例2
27.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活动环31的一侧与固定柱25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环32的一端与卷线轮23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环32的外壁与活动环31的内壁活动连接,固定环32的外壁与拉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拉杆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力环34,弹力环34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圆轮35,圆轮35的外壁与活动环31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固定环32的转动,通过拉杆33拉动弹力环34在活动环31的内部进行转动,通过弹力环34的弹力,使得对圆轮35向活动环31的内壁进行挤压,使得固定环32的转动时的阻力变大,使得在卷线的过程中,线在电动卷线筒4表面收卷的更紧实.
28.实施例3
29.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传动装置27包括有防护壳271,防护壳271的内壁与移动杆26的外壁活动连接,移动杆2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轮272,第一活动轮27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凹槽柱273,固定凹槽柱27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球274,圆球274的外壁与防护壳271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一活动轮27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活动轮276,第一活动轮272和第二活动轮276的外壁活动连接有传动带275,所述第二活动轮276的内壁与移动柱28的外壁固定连接,卡扣装置29包括有活动圈291,活动圈291的一侧与第一螺纹轮221的一侧固定连接,活动圈291的内壁与移动柱28的一端活动连接,移动柱2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292,活动圈29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座293,通过第一活动轮272通过传动带275带动第二活动轮276转动,使得第一螺纹轮221转动
通过齿柱21进行移动,当移动到边时,通过挤压移动杆26移动,利用传动装置27带动移动柱28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柱28带动第二螺纹轮222进行转动,使得外壳22反向移动。
30.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勘察测绘工程用放线装置的工作原理。
31.如图1-5所示,首先当电动卷线筒4转动时通过拉动线带动卷线轮23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转轮251通过皮带252拉动第二转轮253进行转动,利用转动块261带动移动杆26进行转动,通过第一活动轮272通过传动带275带动第二活动轮276转动,使得第一螺纹轮221转动通过齿柱21进行移动,当移动到边时,通过挤压移动杆26移动,利用传动装置27带动移动柱28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柱28带动第二螺纹轮222进行转动,使得外壳22反向移动,通过固定环32的转动,通过拉杆33拉动弹力环34在活动环31的内部进行转动,通过弹力环34的弹力,使得对圆轮35向活动环31的内壁进行挤压,使得固定环32的转动时的阻力变大,使得在卷线的过程中,线在电动卷线筒4表面收卷的更紧实。
32.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