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膜保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7852发布日期:2022-09-21 00:0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贴膜保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产品贴膜保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膜保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进一步向小型化、轻量化、组装高密度化发展,相应地,电子产品内部及外部的电磁干扰问题也逐渐严重。对此,贴接地膜是一种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电磁屏蔽能力的有效方式。电子产品需要贴接地膜的位置在排线下方,在进行贴膜作业时,通常需要将排线推开。目前,贴接地膜的方式大致为:先由人工展开排线,然后将排线折弯,露出需要贴膜的位置再进行贴膜作业;贴膜结束后,人工把排线展开,并将排线弯折复原。
3.然而,上述贴接地膜的方式存在如下缺陷:需要多个作业人员配合来完成贴膜作业,这会导致贴膜的效率较低,作业时间较长,而且排线在经过了多次弯折后会增加自身产生不良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贴膜保压装置,以减少作业人员的数量,提高贴膜效率,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排线产生不良的风险。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保压装置,用于将第一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二工件的贴膜位置上,所述第二工件上设有第三工件,所述第二工件的贴膜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工件的下方;包括:承载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工件,所述承载机构的一侧具有一保压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保压机构,所述保压机构包括弹性组件和保压头,所述弹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保压头连接于所述弹性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保压头沿第一方向运动;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承载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保压机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朝向所述保压位运动,以使所述保压头抵推所述第三工件,从而使所述第二工件上的贴膜位置露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保压头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保压位运动,以使所述保压头抵压位于所述第二工件的贴膜位置上的所述第一工件,从而使所述第一工件保压贴合于所述第二工件上。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弹性件和导向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保压头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保压头;所述第三连接件开设有贯通孔,所述保压头的一端、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导向件的一端均活动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还连接所述保压头,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通过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导向件带动所述保压头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保压头,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导向件间隔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部和止挡部;所述第一连接件面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槽壁上开设有止挡孔,所述止挡部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止挡孔内;所述导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保压头,所述导向部的另一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并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止挡部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压头包括本体和保压部,所述本体的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件且还抵接所述弹性件,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凸设有所述保压部;所述保压部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具有一保压平面,所述保压平面凸出于所述本体,所述保压平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工件抵压于所述第二工件;所述保压部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具有一抵推斜面,所述抵推斜面用于抵推所述第三工件;所述本体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三工件进行避位的避位槽。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底座、置物件及多个定位件;所述置物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底座上;多个所述定位件环绕所述置物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底座上,以配合所述置物件固定所述第二工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吸附件;所述承载底座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置物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底座背离所述置物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吸附件用于外接真空发生装置,以通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吸附承载于所述置物件上的所述第二工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工件相适配的仿形面,多个所述定位件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仿形面配合所述置物件固定所述第二工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基板、滑轨和滑块;所述连接基板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的一侧,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基板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承载件和滑动连接件;所述滑动连接件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一承载件连接所述滑动连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且所述第一驱动件还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弹性组件带动所述保压头沿第一方向运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连接于所述连接基板远离所述承载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承载件且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二承载件并与所述滑动连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滑动连接件和所述滑块带动所述第一承载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15.上述贴膜保压装置,承载机构、连接组件、第一驱动机构、保压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之间相互配合,承载机构承载待贴膜保压的第二工件并提供一用于贴膜保压的保压位,使得第二工件在贴膜保压时不易晃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和保压机构沿第二方向运动,使得保压头抵推第二工件上的第三工件,从而使第二工件上的贴膜位置露出;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保压机构沿第一方向运动,使得保压头抵压位于第二工件的贴膜位置上的
第一工件,从而使第一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二工件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保压机构的保压头在推开第三工件后能够将第一工件抵压于第二工件上的贴膜位置,并对第一工件进行保压,使得第二工件完成贴膜保压作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实现了只需要一套治具即可推开排线及贴膜保压的功能,减少所需作业人员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贴膜保压的作业效率,减少贴膜保压的作业时间,第二工件上的第三工件无需反复弯折,有利于降低第三工件产生不良的风险。
附图说明
16.图1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1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3所示的保压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4所示的保压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第三工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3.贴膜保压装置
ꢀꢀꢀꢀꢀꢀꢀꢀꢀꢀꢀꢀ
100
24.承载机构
ꢀꢀꢀꢀꢀꢀꢀꢀꢀꢀꢀꢀꢀꢀꢀꢀ
10
25.保压位
ꢀꢀꢀꢀꢀꢀꢀꢀꢀꢀꢀꢀꢀꢀꢀꢀꢀꢀ
11
26.承载底座
ꢀꢀꢀꢀꢀꢀꢀꢀꢀꢀꢀꢀꢀꢀꢀꢀ
12
27.承载槽
ꢀꢀꢀꢀꢀꢀꢀꢀꢀꢀꢀꢀꢀꢀꢀꢀꢀꢀ
121
28.第一孔
ꢀꢀꢀꢀꢀꢀꢀꢀꢀꢀꢀꢀꢀꢀꢀꢀꢀꢀ
122
29.密封槽
ꢀꢀꢀꢀꢀꢀꢀꢀꢀꢀꢀꢀꢀꢀꢀꢀꢀꢀ
123
30.容置槽
ꢀꢀꢀꢀꢀꢀꢀꢀꢀꢀꢀꢀꢀꢀꢀꢀꢀꢀ
124
31.置物件
ꢀꢀꢀꢀꢀꢀꢀꢀꢀꢀꢀꢀꢀꢀꢀꢀꢀꢀ
13
32.第二孔
ꢀꢀꢀꢀꢀꢀꢀꢀꢀꢀꢀꢀꢀꢀꢀꢀꢀꢀ
131
33.定位件
ꢀꢀꢀꢀꢀꢀꢀꢀꢀꢀꢀꢀꢀꢀꢀꢀꢀꢀ
14
34.仿形面
ꢀꢀꢀꢀꢀꢀꢀꢀꢀꢀꢀꢀꢀꢀꢀꢀꢀꢀ
141
35.吸附件
ꢀꢀꢀꢀꢀꢀꢀꢀꢀꢀꢀꢀꢀꢀꢀꢀꢀꢀ
15
36.密封件
ꢀꢀꢀꢀꢀꢀꢀꢀꢀꢀꢀꢀꢀꢀꢀꢀꢀꢀ
16
37.定位销
ꢀꢀꢀꢀꢀꢀꢀꢀꢀꢀꢀꢀꢀꢀꢀꢀꢀꢀ
17
38.连接组件
ꢀꢀꢀꢀꢀꢀꢀꢀꢀꢀꢀꢀꢀꢀꢀꢀ
20
39.连接基板
ꢀꢀꢀꢀꢀꢀꢀꢀꢀꢀꢀꢀꢀꢀꢀꢀ
21
40.滑轨
ꢀꢀꢀꢀꢀꢀꢀꢀꢀꢀꢀꢀꢀꢀꢀꢀꢀꢀꢀꢀ
22
41.滑块
ꢀꢀꢀꢀꢀꢀꢀꢀꢀꢀꢀꢀꢀꢀꢀꢀꢀꢀꢀꢀ
23
42.第一驱动机构
ꢀꢀꢀꢀꢀꢀꢀꢀꢀꢀꢀꢀ
30
43.第一驱动件
ꢀꢀꢀꢀꢀꢀꢀꢀꢀꢀꢀꢀꢀꢀ
31
44.第一承载件
ꢀꢀꢀꢀꢀꢀꢀꢀꢀꢀꢀꢀꢀꢀ
32
45.滑动连接件
ꢀꢀꢀꢀꢀꢀꢀꢀꢀꢀꢀꢀꢀꢀ
33
46.保压机构
ꢀꢀꢀꢀꢀꢀꢀꢀꢀꢀꢀꢀꢀꢀꢀꢀ
40
47.弹性组件
ꢀꢀꢀꢀꢀꢀꢀꢀꢀꢀꢀꢀꢀꢀꢀꢀ
41
48.第一连接件
ꢀꢀꢀꢀꢀꢀꢀꢀꢀꢀꢀꢀꢀꢀ
411
49.容纳槽
ꢀꢀꢀꢀꢀꢀꢀꢀꢀꢀꢀꢀꢀꢀꢀꢀꢀꢀ
4111
50.止挡孔
ꢀꢀꢀꢀꢀꢀꢀꢀꢀꢀꢀꢀꢀꢀꢀꢀꢀꢀ
4112
51.第二连接件
ꢀꢀꢀꢀꢀꢀꢀꢀꢀꢀꢀꢀꢀꢀ
412
52.第三连接件
ꢀꢀꢀꢀꢀꢀꢀꢀꢀꢀꢀꢀꢀꢀ
413
53.贯通孔
ꢀꢀꢀꢀꢀꢀꢀꢀꢀꢀꢀꢀꢀꢀꢀꢀꢀꢀ
4131
54.弹性件
ꢀꢀꢀꢀꢀꢀꢀꢀꢀꢀꢀꢀꢀꢀꢀꢀꢀꢀ
414
55.导向件
ꢀꢀꢀꢀꢀꢀꢀꢀꢀꢀꢀꢀꢀꢀꢀꢀꢀꢀ
415
56.导向部
ꢀꢀꢀꢀꢀꢀꢀꢀꢀꢀꢀꢀꢀꢀꢀꢀꢀꢀ
4151
57.止挡部
ꢀꢀꢀꢀꢀꢀꢀꢀꢀꢀꢀꢀꢀꢀꢀꢀꢀꢀ
4152
58.保压头
ꢀꢀꢀꢀꢀꢀꢀꢀꢀꢀꢀꢀꢀꢀꢀꢀꢀꢀ
42
59.限位部
ꢀꢀꢀꢀꢀꢀꢀꢀꢀꢀꢀꢀꢀꢀꢀꢀꢀꢀ
421
60.本体
ꢀꢀꢀꢀꢀꢀꢀꢀꢀꢀꢀꢀꢀꢀꢀꢀꢀꢀꢀꢀ
422
61.避位槽
ꢀꢀꢀꢀꢀꢀꢀꢀꢀꢀꢀꢀꢀꢀꢀꢀꢀꢀ
4221
62.保压部
ꢀꢀꢀꢀꢀꢀꢀꢀꢀꢀꢀꢀꢀꢀꢀꢀꢀꢀ
423
63.保压平面
ꢀꢀꢀꢀꢀꢀꢀꢀꢀꢀꢀꢀꢀꢀꢀꢀ
4231
64.抵推斜面
ꢀꢀꢀꢀꢀꢀꢀꢀꢀꢀꢀꢀꢀꢀꢀꢀ
4232
65.第二驱动机构
ꢀꢀꢀꢀꢀꢀꢀꢀꢀꢀꢀꢀ
50
66.第二驱动件
ꢀꢀꢀꢀꢀꢀꢀꢀꢀꢀꢀꢀꢀꢀ
51
67.第二承载件
ꢀꢀꢀꢀꢀꢀꢀꢀꢀꢀꢀꢀꢀꢀ
52
68.第一工件
ꢀꢀꢀꢀꢀꢀꢀꢀꢀꢀꢀꢀꢀꢀꢀꢀ
200
69.第二工件
ꢀꢀꢀꢀꢀꢀꢀꢀꢀꢀꢀꢀꢀꢀꢀꢀ
300
70.贴膜位置
ꢀꢀꢀꢀꢀꢀꢀꢀꢀꢀꢀꢀꢀꢀꢀꢀ
301
71.第三工件
ꢀꢀꢀꢀꢀꢀꢀꢀꢀꢀꢀꢀꢀꢀꢀꢀ
400
具体实施方式
7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小于第二特征。
76.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7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保压装置,用于将第一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二工件的贴膜位置上,该第二工件上设有第三工件,该第二工件的贴膜位置位于该第三工件的下方;包括:承载机构,用于承载该第二工件,该承载机构的一侧具有一保压位;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连接于该承载机构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滑动连接该连接组件;保压机构,该保压机构包括弹性组件和保压头,该弹性组件连接该第一驱动机构,该保压头连接于该弹性组件远离该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该弹性组件和该保压头沿第一方向运动;及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于该连接组件远离该承载机构的一端,该第二驱动机构还连接于该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该第一驱动机构和该保压机构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朝向该保压位运动,以使该保压头抵推该第三工件,从而使该第二工件上的贴膜位置露出;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该保压头沿该第一方向朝向该保压位运动,以使该保压头抵压位于该第二工件的贴膜位置上的该第一工件,从而使该第一工件保压贴合于该第二工件上。
7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承载机构、连接组件、第一驱动机构、保压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之间相互配合,承载机构承载待贴膜保压的第二工件并提供一用于贴膜保压的保压位,使得第二工件在贴膜保压时不易晃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和保压机构沿第二方向运动,使得保压头抵推第二工件上的第三工件,从而使第二工件上的待贴膜位置露出;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保压机构沿第一方向运动,使得保压头抵压位于第二工件的贴膜位置上的第一工件,从而使第一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二工件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保压机构的保压头在推开第三工件后能够将第一工件抵压于第二工件上的贴膜位置,并对第一工件进行保压,使得第二工件完成贴膜保压作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实现了只需要一套治具即可推开排线及贴膜保压的功能,减少所需作业人员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贴膜保压的作业效率,减少贴膜保压的作业时间,第二工件上的第三工件无需反复弯折,有利于降低第三工件产生不良的风险。
7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80.请参阅图1、图2和图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膜保压装置100。贴膜保压装置100用于将第一工件200保压贴合于第二工件300上,第二工件300上设有第三工件400,第二工件300上具有一贴膜位置301,第一工件200位于第三工件400的下方且大致位于第二工件300上的贴膜位置301。示例性地,第一工件200为接地膜,第二工件300为产品,第三工件400为排线,排线设置在产品上,产品上贴膜位置位于排线的下方,接地膜放置于排线的下方,需要将接地膜保压贴合于产品的贴膜位置上。其中,产品可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通过贴膜保压装置100推开排线,并将接地膜保压贴合在产品的贴膜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件200、第二工件300及第三工件400的结构不限于此。下面以第一工件200为接地膜,第二工件300为产品,第三工件400为排线,排线设置在产品上,产品的贴膜位置位于排线的下方为例,对本技术提出的贴膜保压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81.请参阅图1和图2,贴膜保压装置100包括承载机构10、连接组件20、第一驱动机构30、保压机构40及第二驱动机构50。承载机构10用于承载产品。承载机构10的一侧具有一保压位11,保压位11可以理解为贴膜保压装置100将接地膜保压贴合于产品上的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保压位11的边界不作具体限定。连接组件20连接于承载机构10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30滑动连接连接组件20,第一驱动机构30能够配合连接组件20朝向或远离保压位11滑动。保压机构40包括弹性组件41和保压头42,弹性组件41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0,保压头42连接于弹性组件41远离第一驱动机构30的一端,第一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弹性组件41和保压头42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保压位11运动,以使保压头42能够弹性抵压或松开产品上的接地膜。第二驱动机构50连接于连接组件20远离承载机构10的一端,第二驱动机构50还与第一驱动机构30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0在第二驱动机构50的驱动下配合连接组件20朝向或远离保压位11滑动。第二驱动机构50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0和保压机构4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朝向或远离保压位11运动,以使保压头42能够抵推或松开产品上的排线。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定义第一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z轴方向,第二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x轴方向。显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限于此。
82.如此,为了实现只需要一套治具即可推开产品上的排线及将接地膜保压贴合在产品上的功能,贴膜保压装置100的承载机构10、连接组件20、第一驱动机构30、保压机构40及第二驱动机构50之间相互配合,承载机构10承载待贴膜保压的产品并提供一用于贴膜保压的保压位11,使得产品在贴膜保压时不易晃动,有利于提高贴膜保压的良率;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0和保压机构40沿第二方向朝向保压位11运动,使得保压头42抵推产品上的排线,露出产品上的贴膜位置;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保压机构40沿第一方向朝向保压位11运动,使得保压头42将接地膜抵压于产品上的贴膜位置并进行保压;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二驱动机构50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保压机构40的保压头42在推开排线后能够将接地膜抵压于产品的贴膜位置上,并对接地膜进行保压,完成对产品的贴膜保压作业。在对产品进行贴膜保压作业时,只需要一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100即可推开产品上的排线及将接地膜粘贴保压在产品上,减少所需作业人员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贴膜保压的作业效率,减少贴膜保压的作业时间,产品上的排线无需反复弯折,有利于降低排线产生不良的风险。
83.示例性地,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为直线模组、直线气缸等可以
进行直线运动的设备,弹性组件41可以为弹簧、橡胶等具有弹性的物件,还可以为弹簧及其他物件所构成的具有弹性的组件。
84.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0包括承载底座12、置物件13及多个定位件14。置物件13设置在承载底座12上,置物件13用于放置产品。多个定位件14环绕置物件13设置在承载底座12上,多个定位件14配合置物件13固定产品。如此,为了使承载机构10稳定地承载产品,通过多个定位件14配合置物件13以对产品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保压位11可以理解为承载底座12上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置物件13上的位置,还可以理解为承载底座12和置物件13上的位置,具体要看产品贴附的实际所需位置。
85.示例性地,承载底座12面向置物件13的一侧开设有承载槽121,置物件13设置在承载槽121内。定位件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定位件14均匀布置在承载底座12的四个角上,定位件14具有与产品相适配的仿形面141,多个定位件14分别通过对应的仿形面141配合置物件13固定产品。如此,为了使承载机构10稳定地承载产品,通过将置物件13设置在承载槽121内,避免置物件13在承载底座12上发生晃动;通过定位件14及定位件14的仿形面141,四个定位件14适配地容置产品,从而使得产品能够稳定地承载于承载机构10上。显然,定位件14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或更少个。
86.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0还包括吸附件15。承载底座12的承载槽121的槽底开设有第一孔122,第一孔122可以为直线通孔。置物件13开设有与第一孔122连通的第二孔131,第二孔131可以为通孔。吸附件15设置在承载底座12背离置物件13的一侧且与第一孔122连通,吸附件15用于外接真空发生装置,以在真空发生装置的真空作用下通过第一孔122和第二孔131吸附承载于置物件13上的产品。如此,为了更稳定地承载产品,通过吸附件15、第一孔122和第二孔131,使得承载机构10能够吸附工件,使得工件能够更稳定地放置于承载机构10上。显然,第一孔122还可以大致为l型通孔,如此,吸附件15在承载底座12上的位置可以改变。
87.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0还包括密封件16。承载底座12的承载槽121的槽底还开设有环绕第一孔122的密封槽123。密封件16可以为橡胶圈或其他具有密封效果的物件,密封件16设置在密封槽123内。如此,为了保证承载底座12和置物件13之间的气密性,通过密封件16对承载底座12的第一孔122和置物件13的第二孔131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第一孔122和第二孔131之间发生气体泄漏的情况,保证承载机构10吸附产品的稳定性。
88.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0还包括定位销17。承载底座12上邻近保压位11的一侧开设有与承载槽121连通的容置槽124,定位销17适配地设置在容置槽124内。如此,为了使接地膜能够精准地贴合保压于产品上,通过定位销17对接地膜的一端进行定位,以避免接地膜在贴合保压于产品上时发生偏移,保证接地膜能够精准地贴合保压于产品上。
8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包括连接基板21、滑轨22和滑块23。连接基板21连接于承载机构10的承载底座12的一侧。滑轨22沿第一方向设置在连接基板21上,滑块23滑动连接滑轨22。第一驱动机构30与滑块23连接,第二驱动机构50连接于连接基板21远离承载底座12的一端。如此,第一驱动机构30与连接组件20之间实现滑动连接的功能。
9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0包括第一驱动件31、第一承载件32和滑动连接件33。第一驱动件31可以为直线气缸。滑动连接件33与滑块23连接,第一承载件32与滑动连接件33连接且与滑动连接件33相垂直,第一驱动件31与第一承载件32连接,且第一驱动件
31还与弹性组件41连接,第一驱动件31用于驱动弹性组件41带动保压头42沿第一方向运动。如此,第一驱动机构30与连接组件20之间实现滑动连接和驱动保压机构40沿第一方向运动的功能。显然,第一驱动件31还可以为电伸缩杆、直线模组等能够进行直线运动的设备。
9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第二驱动件51和第二承载件52。第二驱动件51可以为直线气缸。第二承载件52连接于连接基板21远离承载机构10的承载底座12的一端,第二驱动件51连接第二承载件52且第二驱动件51的输出端活动穿过第二承载件52并与滑动连接件33连接,第二驱动件51用于驱动滑动连接件33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滑动连接件33带动第一承载件32和第一驱动件31沿第二方向运动。如此,第二驱动机构50实现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0沿第二方向运动的功能。显然,第二驱动件51还可以为电伸缩杆、直线模组等能够进行直线运动的设备。
92.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1包括第一连接件411、第二连接件412、第三连接件413、弹性件414和导向件415。第一连接件411、第二连接件412和第三连接件413依次连接于第一驱动机构30和保压头42之间,第一连接件411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0,第三连接件413连接保压头42。沿第一方向,第三连接件413开设有贯通孔4131,贯通孔4131为通孔且与保压头42适配。保压头42的一端、弹性件414和导向件415的一端均活动设置于贯通孔4131内,可以理解为,保压头42的另一端和导向件415的另一端均凸出于第三连接件413。导向件415的一端连接保压头42,导向件415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第二连接件412与第一连接件411滑动连接。弹性件414可以为弹簧,弹性件414的数量为四个,弹性件414的一端抵接保压头42,弹性件414的另一端抵接第二连接件412,弹性件414与导向件415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如此,为了使弹性组件41具有较好地弹性并使保压头42能够有效地抵压接地膜,且能够对保压头42进行导向作用,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411、第二连接件412、第三连接件413、弹性件414和导向件415,贯通孔4131为保压头42提供导向作用,弹性件414为保压头42提供面向工件的弹力,使得保压头42能够有效地抵压接地膜,以使接地膜能够有效地被保压。显然,弹性件414还可以为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件,弹性件414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或更少个。
93.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组件41的一工作过程大致为:初始状态下,弹性件414自然伸展,使得保压头42自然伸出第三连接件413。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保压机构40沿第一方向靠近产品上的接地膜时,保压头42先与接地膜接触,保压头42受到产品的反作用力朝靠近第一驱动机构30的方向运动,弹性件414受到挤压而产生弹力,弹性件414的弹力反向施加到保压头42上,使得保压头42能够施加保压力于接地膜,从而使得保压头42能够有效地抵压接地膜,以使接地膜能够有效地被保压。保压结束后,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保压机构40沿第一方向远离接地膜运动,保压头42不再受到产品的反作用力,保压头42在弹性件414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驱动机构30的方向运动,直至保压头42在弹性件414的弹力作用下能够自然伸出第三连接件413,从而使得保压头42恢复至初始状态。
9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导向件415包括导向部4151和止挡部4152,止挡部4152与导向部4151相连接以大致形成t形。第一连接件411面向第二连接件412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4111,容纳槽4111的相对两槽壁上开设有止挡孔4112,止挡孔4112贯穿容纳槽4111的槽壁。导向部4151的一端连接保压头42,导向部4151的另一端活动穿设第二连接件
412并延伸至容纳槽4111内与止挡部4152连接,止挡部4152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止挡孔4112内。如此,为了使保压头42能够与弹性组件41实现弹性连接且不会与弹性组件41发生脱离,导向部4151的一端与保压头42固定连接,导向部4151的另一端与止挡部4152连接,使得导向件415的另一端活动止挡于第一连接件411上,从而避免保压头42与弹性组件41发生脱离,在第一驱动机构30带动保压头42下压接地膜时,还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保证产品安全。
95.示例性地,为了避免保压头42与弹性组件41发生脱离,贯通孔4131还可以为阶梯通孔,保压头42与导向件415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部421,沿第一方向,限位部421的横截面积大于保压头42的横截面积。如此,通过保压头42的限位部421与贯通孔4131的阶梯相适配,使得保压头42能够止挡于贯通孔4131内,进一步避免保压头42与弹性组件41发生脱离,并限制了保压头42滑动距离,保证保压头42的压力恒定且等于弹性组件41的弹力,不易损坏产品。
9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保压头42包括本体422和保压部423,本体422的一端活动设置于贯通孔4131内,本体422的一端连接导向件415且本体422的一端还抵接弹性件414,本体422的另一端凸出于贯通孔4131。本体422背离第二驱动机构50的一侧凸设有保压部423,保压部423远离第一驱动机构30的一端具有一保压平面4231,保压平面4231凸出于本体422,保压平面4231用于将接地膜保压贴合于产品上。保压部423背离第二驱动机构50的一侧具有一抵推斜面4232,抵推斜面4232用于抵推产品上的排线。本体422背离第二驱动机构50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对产品上的排线进行避位的避位槽4221,抵推斜面4232的一端延伸至避位槽4221的槽底。如此,为了较好地推开产品上的排线,减少排线的弯折程度,并对接地膜进行较好地抵压,通过在本体422上开设避位槽4221,并在保压部423上设置抵推斜面4232,从而使得保压头42能够较好地推开产品上的排线,排线可以容置在避位槽4221内,排线的弯折角度较小,能够减少排线的弯折程度,降低排线产生不良的风险;通过保压平面4231将接地膜抵压于产品上,使得接地膜能够完全粘贴在产品上。
97.示例性地,限位部421设置在本体422与导向件415连接的一端的两侧。
98.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100的一贴膜保压过程大致为:首先,将待贴膜的产品放置在承载机构10上,定位件14和置物件13相配合以固定产品。然后,通过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使得吸附件15通过第一孔122和第二孔131吸附产品,以进一步固定产品,将接地膜的一端放置于排线下方,接地膜的另一端通过定位销17进行定位。接着,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0和保压机构40沿第二方向配合连接组件20靠近承载机构10运动,使得保压机构40的保压头42通过抵推斜面4232和避位槽4221之间的配合推开产品上的排线,使产品上的贴膜位置露出。接着,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保压机构40沿第一方向靠近承载机构10运动,使得保压机构40的保压头42通过保压平面4231对产品的贴膜位置施加压力,即抵接贴膜位置上的接地膜,以将接地膜保压贴合于产品上的贴膜位置。接着,保压预设时间后,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保压机构40沿第一方向远离承载机构10运动,使得保压机构40的保压头42与接地膜分离。接着,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0和保压机构40沿第二方向配合连接组件20远离承载机构10运动,使得保压机构40的保压头42脱离排线,由于不再受到保压机构40的抵推作用,排线逐渐复位。接着,吸附件15松开产品,从承载机构10上取下产品。如此,实现对产品的贴膜保压作业。
9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100,承载机构10、连接组件20、第一驱动机构30、保压机构40及第二驱动机构50之间相互配合,承载机构10通过吸附件15、定位件14及置物件13承载待贴膜保压的产品并提供一用于贴膜保压的保压位11,使得产品在贴膜保压时不易晃动,保证贴膜保压的生产良率;承载机构10通过定位销17对接地膜进行定位,保证接地膜能够精准地贴合于产品的贴膜位置上。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0和保压机构40沿第二方向运动,使得保压头42先抵推开产品上的排线,露出产品上的贴膜位置。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保压机构40沿第一方向运动,使得保压头42能够弹性地将接地膜抵压于产品上的贴膜位置并进行保压,通过弹性件414还能够保证保压头42施加足够的保压力于接地膜,提升接地膜的粘贴良率。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及第二驱动机构50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保压机构40的保压头42在推开排线后能够将接地膜弹性抵压于产品上的贴膜位置,并对接地膜进行有效地保压,从而完成贴膜保压作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100,实现了只需要一套治具即可推开排线及贴膜保压的功能,减少所需作业人员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贴膜保压的作业效率,减少贴膜保压的作业时间,产品上的排线无需反复弯折且排线的弯折角度较小,有利于降低排线产生不良的风险。
10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10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