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载物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4878发布日期:2022-07-23 06:4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载物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载物带。


背景技术:

2.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重物搬运或携带不方便,很多情况下使用一根带子辅助搬运或携带,带子的两端连接在物品上,然后通过背、挎等方式搬运或携带重物。此类带子,有的与放重物的物品缝合在一起,例如背包的带子、手提包的带子,有的就是一根带子,如提物带。
3.现在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普通的带子直接连接(永久连接或可拆卸连接)重物,强调的是经久耐用与负重,没有相应的人体工程学缓冲结构。重物随着步调会通过带子对人体造成瞬时的冲击,仅靠增加带子宽度来降低瞬时冲击压强是不够的,对于需要长期负重的人来说,会产生骨骼的磨损与肌肉的劳损,长期使用对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载物带,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缓冲载物带,包括带体和侧部缓冲器,所述侧部缓冲器包括侧带和多个压缩弹簧,所述侧带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带体的同一侧,所述侧带的中部与所述带体相分离,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带体和侧带之间,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带体、侧带相固定。
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压缩弹簧沿所述带体或侧带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
8.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弹簧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形式,所述带体的朝向侧带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侧带的朝向带体的一侧设有卡块,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固于所述卡槽及卡块。
9.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弹簧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形式,所述带体的朝向侧带的一侧以及所述侧带的朝向带体的一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均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10.进一步地,在相邻所述压缩弹簧间设有隔离物。
11.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物为海绵。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固接或可拆卸连接于带体两端的带端缓冲器,每个所述带端缓冲器均包括两个连接扣件和一个或多个拉伸弹簧,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扣件与所述带体的端部相固定,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扣件。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扣件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竖杆的同一侧且分别固接于所述竖杆的两端,所述第二横杆设有限位槽,所述拉伸弹簧的挂钩钩挂在所述第二横杆的限位槽处且被限位。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扣件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横杆的远离竖杆的端部,所述第二横杆的远离竖杆的端部设有卡口,所述卡扣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
述卡口内。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还包括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竖杆相固定,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竖杆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所述带端缓冲器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体的所述第三横杆。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载物带,可以用在背、挎、提、拉等情景。使用者利用该缓冲载物带携带或搬运重物时,带体压迫在使用者身体的某部分,重物的重量首先作用在带体上,然后再通过侧部缓冲器传递给人体。重物随着步调产生向下的瞬时冲击力,该瞬时冲击力被侧部缓冲器吸收然后再缓慢释放,从而降低了对人体的瞬时冲击,使受力更加均匀,不会磨损使用者的骨骼、劳损使用者的肌肉。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20.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缓冲载物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缓冲载物带的带端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缓冲载物带的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缓冲载物带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带体的侧部结构示意图(局部视图);
24.图5为实施例1提供的缓冲载物带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的侧带的侧部结构示意图(局部视图);
25.图6为实施例1提供的缓冲载物带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带体和压缩弹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局部视图)。
26.图中:
27.1-带体,11-卡槽;
28.2-带端缓冲器,21-连接扣件,22-拉伸弹簧,23-连接带,211-连接体,212-卡扣,2111-竖杆,2112-第一横杆,2113-第二横杆,2114-第三横杆,2115-限位槽,2116-卡口;
29.3-侧部缓冲器,31-侧带,32-压缩弹簧,33-隔离物,31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2.实施例1
33.如图1-3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缓冲载物带,包括带体1、带端缓冲器2和侧部缓冲器3。
34.带体1采用现有的,可以是尼龙、橡胶、布艺编制等形式的带子。
35.带端缓冲器2设有两个,分别固接或可拆卸连接在带体1的两端。两个带端缓冲器2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带端缓冲器2,下面对一端的带端缓冲器2进行结构介绍。带端缓冲器2均包括连接扣件21、拉伸弹簧22和连接带23。连接扣件21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扣件21通过拉伸弹簧22相连接,其中一个连接扣件21与带体1的端部连接固定。拉伸弹簧22设有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设有多个,多个拉伸弹簧22间隔分布。连接扣件21有多种形式,如日字扣件、口字扣件等。本实施例采用开口的日字扣件,包括e形连接体211和矩形环状的卡扣212。连接体211包括竖杆2111、第一横杆2112、第二横杆2113和第三横杆2114,第一横杆2112、第二横杆2113以及第三横杆2114均位于竖杆2111的同一侧,第一横杆2112和第二横杆2113分别固接于竖杆2111的两端,第三横杆2114固接与竖杆2111的中段。第一横杆2112与带体1相连接,第二横杆2113设有限位槽2115,拉伸弹簧22的挂钩钩挂在第二横杆2113的限位槽2115处且被限位。卡扣21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横杆2112的远离竖杆2111的端部,第二横杆2113的远离竖杆2111的端部设有卡口2116,卡扣212的另一端可卡设于卡口2116内。连接带2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三横杆2114(来自同一带端缓冲器2的两个连接体211)。
36.侧部缓冲器3设置在带体1的侧面,使用该缓冲载物带时,将侧部缓冲器3朝向人体。侧部缓冲器3包括侧带31和多个压缩弹簧32。侧带31的两端均固定于带体1的同一侧,侧带31的中部与带体1相分离。压缩弹簧32设置于带体1和侧带31之间,压缩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带体1、侧带31相固定,可以是缝合或胶黏固定,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固定。多个压缩弹簧32沿带体1或侧带3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
3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相邻压缩弹簧32间设有隔离物33,例如海绵等,通过海绵等隔离物33将压缩弹簧32包围(例如海绵垫层设有圆柱通孔,压缩弹簧位于通孔内),不仅起到固定压缩弹簧32的作用,还能分开相邻的压缩弹簧,海绵还具有透气性能。采用隔离物33固定弹簧的形式时,隔离物33夹设于带体1和侧带31之间,带体1和侧带31可以用布料封闭两侧避免隔离物33掉出来。
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32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形式;如图4-6所示,带体1的朝向侧带31的一侧设有卡槽11(如图所示,也可采用电池仓内固定弹簧用的卡槽结构),侧带31的朝向带体1的一侧设有卡块311,压缩弹簧32的两端分别卡固于卡槽11及卡块311;或者,带体1的朝向侧带31的一侧以及侧带31的朝向带体1的一侧均设有卡槽11,压缩
弹簧32的两端均卡设于卡槽11内;又或者,侧带31的朝向带体1的一侧设有卡槽11,带体1的朝向侧带31的一侧设有卡块311,压缩弹簧32的两端分别卡固于卡槽11及卡块311。
39.本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载物带,可以用在背、挎、提、拉等情景。使用者利用该缓冲载物带携带或搬运重物时,带体1压迫在使用者身体的某部分,重物的重量首先作用在带端缓冲器2上,然后再传递给带体1,之后再通过侧部缓冲器3传递至人体。重物随着步调产生向下的瞬时冲击力,该瞬时冲击力被带端缓冲器2及侧部缓冲器3吸收然后再缓慢释放,从而降低了对人体的瞬时冲击,使受力更加均匀,不会磨损使用者的骨骼、劳损使用者的肌肉。
40.实施例2
41.实施例2提供了另一种缓冲载物带,其是实施例1的缓冲载物带的简化版,包括带体和带端缓冲器,不设置侧部缓冲器。使用者利用该缓冲载物带携带或搬运重物时,带体压迫在使用者身体的某部分,重物的重量首先作用在带端缓冲器上,然后再传递给带体进而传递至人体。重物随着步调产生向下的瞬时冲击力,该瞬时冲击力被带端缓冲器吸收然后再缓慢释放,从而降低了对人体的瞬时冲击,使受力更加均匀,不会磨损使用者的骨骼、劳损使用者的肌肉。
42.实施例3
43.实施例3提供了又一种缓冲载物带,其是实施例1的缓冲载物带的简化版,包括带体和侧部缓冲器,不设置带端缓冲器。使用者利用该缓冲载物带携带或搬运重物时,带体压迫在使用者身体的某部分,重物的重量首先作用在带体上,然后再传递给侧部缓冲器进而传递至人体。重物随着步调产生向下的瞬时冲击力,该瞬时冲击力被侧部缓冲器吸收然后再缓慢释放,从而降低了对人体的瞬时冲击,使受力更加均匀,不会磨损使用者的骨骼、劳损使用者的肌肉。
44.实施例4
45.实施例4提供了再一种缓冲载物带,其是实施例1的缓冲载物带的简化版,包括带体、侧部缓冲器和一个带端缓冲器,仅带体的一端设有带端缓冲器,另一端不设带端缓冲器。使用者利用该缓冲载物带携带或搬运重物时,重物随着步调产生向下的瞬时冲击力,被带端缓冲器和侧部缓冲器吸收然后再缓慢释放,从而降低了对人体的瞬时冲击,使受力更加均匀,不会磨损使用者的骨骼、劳损使用者的肌肉。
4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