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宣高空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处作业重物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2.高处作业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要求承载时建筑物或支承处应承住吊篮的载荷,理论上来说高处作业有一定的风险。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等五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高处作业是高处作业伤亡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点。
3.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往往需要操作人员站在吊篮平台上移动至高处的作业地点,同时吊篮平台内放置有需要更换或使用的重量较大的工器具,现有的吊篮平台内放置的工器具缺少固定机构,一旦从高处掉落,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处作业重物锁定装置,底座可固定在吊篮平台内,通过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在双头丝杠的支撑下稳定的夹持放置在底座上的重物,支撑球可便于重物的移动,单向转动柄组件可便于操作人员转动双头丝杠。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处作业重物锁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由三个边部相互平齐的板体固定拼接组成,且所述底座的内侧平行转动安装有两组双头丝杠,所述双头丝杠的一端连接有单向转动柄组件,所述双头丝杠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所述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分别滑动安装在底座顶面开设的滑槽一和滑槽二内,所述底座的顶面转动安装有支撑球。
6.其中,所述双头丝杠包括杆体、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分别固定设置在杆体的两端,且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均位于底座的外侧;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双头丝杠脱离底座。
7.其中,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为长度相同的燕尾槽结构,所述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的底端设置有滑动连接滑槽一、滑槽二的梯形块结构,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内侧的杆体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结构,所述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上开设有螺纹连接杆体的内螺纹通孔;底座焊接固定在升降机工作台后,可通过转动两组平行设置的双头丝杠,使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在螺旋副结构和滑槽一、滑槽二的限位下以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稳定的夹持放置在底座上的重物。
8.其中,所述支撑球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滚动安装支撑球的球形槽体;支撑球可为放置在底座上的重物提供滚动支撑,便于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推动夹持重物。
9.其中,所述支撑球包括耐磨涂层和滚珠,所述耐磨涂层固定包覆在滚珠的外侧;耐磨涂层起到保护滚珠表面的作用。
10.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加强筋;加强筋起到支撑加固底座的作用。
11.其中,所述单向转动柄组件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二,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齿轮且转动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杆座,所述杆座上滑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销头,所述销头与杆座之间的调节杆的外侧滑动套装有弹簧,所述销头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销头的底端卡接在齿轮的齿槽中;通过调节销头的角度,操作人员即可握住调节杆带动齿轮进行单向转动,从而便捷的转动双头丝杠,对重物进行夹持或放开重物。
12.其中,所述调节杆包括外套管、连接杆和滑动杆,所述外套管为细长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套管滑动套装在滑动杆的外侧,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一端,所述杆座的顶端开设有滑动连接滑动杆的通槽,所述滑动杆为正四棱柱结构;操作人员在调节销头的角度时,可向上抽动滑动杆,使滑动杆脱离杆座,随后再转动调节杆,将滑动杆复位插入杆座中,完成角度的调整固定。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双头丝杠脱离底座;底座焊接固定在升降机工作台后,可通过转动两组平行设置的双头丝杠,使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在螺旋副结构和滑槽一、滑槽二的限位下以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稳定的夹持放置在底座上的重物;加强筋起到支撑加固底座的作用。
15.2、支撑球可为放置在底座上的重物提供滚动支撑,便于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推动夹持重物;耐磨涂层起到保护滚珠表面的作用。
16.3、通过调节销头的角度,操作人员即可握住调节杆带动齿轮进行单向转动,从而便捷的转动双头丝杠,对重物进行夹持或放开重物;操作人员在调节销头的角度时,可向上抽动滑动杆,使滑动杆脱离杆座,随后再转动调节杆,将滑动杆复位插入杆座中,完成角度的调整固定。
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的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转动柄组件的剖视图;
22.图中:1、底座;11、加强筋;2、双头丝杠;21、杆体;22、限位块一;23、限位块二;3、单向转动柄组件;32、连接轴;33、销头;34、齿轮;35、外壳体;37、调节杆;371、外套管;372、连接杆;373、滑动杆;38、弹簧;39、杆座;4、夹持头一;5、夹持头二;6、滑槽一;7、滑槽二;8、支撑球;81、耐磨涂层;82、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高处作业重物锁定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由三个边部相互平齐的板体固定拼接组成,且所述底座1的内侧平行转动安装有两组双头丝杠2,所述双头丝杠2的一端连接有单向转动柄组件3,所述双头丝杠2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夹持头一4和夹持头二5,所述夹持头一4和夹持头二5分别滑动安装在底座1
顶面开设的滑槽一6和滑槽二7内,所述底座1的顶面转动安装有支撑球8。
24.所述双头丝杠2包括杆体21、限位块一22和限位块二23,所述限位块一22和限位块二23分别固定设置在杆体21的两端,且限位块一22和限位块二23均位于底座1的外侧;限位块一22和限位块二23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双头丝杠2脱离底座1。
25.所述滑槽一6和滑槽二7为长度相同的燕尾槽结构,所述夹持头一4和夹持头二5的底端设置有滑动连接滑槽一6、滑槽二7的梯形块结构,所述滑槽一6和滑槽二7内侧的杆体21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结构,所述夹持头一4和夹持头二5上开设有螺纹连接杆体21的内螺纹通孔;底座1焊接固定在升降机工作台后,可通过转动两组平行设置的双头丝杠2,使夹持头一4和夹持头二5在螺旋副结构和滑槽一6、滑槽二7的限位下以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稳定的夹持放置在底座1上的重物。
26.所述支撑球8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滚动安装支撑球8的球形槽体;支撑球8可为放置在底座1上的重物提供滚动支撑,便于夹持头一4和夹持头二5推动夹持重物。
27.所述支撑球8包括耐磨涂层81和滚珠82,所述耐磨涂层81固定包覆在滚珠82的外侧;耐磨涂层81为合金耐磨涂层或陶瓷耐磨涂层;耐磨涂层81起到保护滚珠82表面的作用。
28.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加强筋11;加强筋11起到支撑加固底座1的作用。
29.所述单向转动柄组件3包括连接轴32,所述连接轴32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二23,所述连接轴3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齿轮34且转动安装有外壳体35,所述外壳体3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杆座39,所述杆座39上滑动安装有调节杆37,所述调节杆3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销头33,所述销头33与杆座39之间的调节杆37的外侧滑动套装有弹簧38,所述销头33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销头33的底端卡接在齿轮34的齿槽中;通过调节销头33的角度,操作人员即可握住调节杆37带动齿轮34进行单向转动,从而便捷的转动双头丝杠2,对重物进行夹持或放开重物。
30.所述调节杆37包括外套管371、连接杆372和滑动杆373,所述外套管371为细长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套管371滑动套装在滑动杆373的外侧,所述滑动杆373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72的一端,所述杆座39的顶端开设有滑动连接滑动杆373的通槽,所述滑动杆373为正四棱柱结构;操作人员在调节销头33的角度时,可向上抽动滑动杆373,使滑动杆373脱离杆座39,随后再转动调节杆37,将滑动杆373复位插入杆座39中,完成角度的调整固定。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底座1焊接固定在升降机工作台后,可通过转动两组平行设置的双头丝杠2,使夹持头一4和夹持头二5在螺旋副结构和滑槽一6、滑槽二7的限位向以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稳定的夹持放置在底座1上的重物,支撑球8可为放置在底座1上的重物提供滚动支撑,便于夹持头一4和夹持头二5推动夹持重物;在调节销头33的角度时,可向上抽动调节杆37,使滑动杆373脱离杆座39,随后再转动调节杆37,将滑动杆373复位插入杆座39中,完成角度的调整固定,调节好销头33的角度后,操作人员即可握住外套管371带动齿轮34进行单向转动,从而便捷的转动双头丝杠2,对重物进行夹持或放开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