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吊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91011阅读:来源:国知局
2和第二扶手23上的作用力消失时,弹性复位件26将复位,以使得各吊钩25复位。设置弹性复位件26后,吊钩25可自行复位,无须操作人员施加作用力;同时,弹性复位件26可在车身吊具处于自然状态时,向吊钩25施加作用力,防止吊钩25相对于支座24出现晃动,以此进一步降低吊钩25挂在其他结构上的概率,以此提高车身吊具的使用安全性。
[0031]为了强化上述弹性复位件26带来的有益效果,可在支座24的两侧均设置弹性复位件26,吊钩25则包括钩状板251、第一连接板252和第二连接板253,该钩状板251的一端为车身作用端,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52和第二连接板253固定,第一连接板252和第二连接板253分别与两个弹性复位件26连接,且第一连接板252和第二连接板253均与支座24铰接。此时吊钩25通过更多的弹性复位件26与支座24连接,以此使得吊钩25受到的作用力更大,进而达到前述目的。
[0032]具体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26的一端可通过挂钩等结构固定于支座24上,而吊钩25的转动则可通过操作人员转动第一扶手22和第二扶手23的幅度来控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26可通过固定轴27安装于支座24上,且固定轴27位于吊钩25的转动行程的末端处。此种结构下,固定轴27既能够实现弹性复位件26在支座24上的复位,还能同时限制吊钩25的转动幅度,以此通过固定轴27实现多种功能,继而使得整个车身吊具的结构更加简单。
[0033]另外,设置上述固定轴27后,通过优化固定轴27的位置,使得当吊钩25与固定轴27相挡接后,各吊钩25之间形成的空间足以将多种规格的车身放入该空间内,此时,操作人员在转动第一扶手22和第二扶手23时就不需要考虑具体的转动幅度,只要使得吊钩25与固定轴27相挡接即停止转动第一扶手22和第二扶手23。可见,上述固定轴27还能够省去操作人员估量吊钩35的转动幅度所花费的时间,使得车身的上件效率更高。
[0034]为了更大程度地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可在第一扶手22和第二扶手23中的一者上铰接拉杆28,该拉杆28的自由端可延伸至第一扶手22和第二扶手23中的另一者所在的一侧。以拉杆28铰接于第一扶手22上为例,操作人员仅需站立于第二扶手23所在一侧,一只手直接操作第二拉手23,另一只手拉动拉杆28,通过拉杆28带动第一扶手22转动即可。可见,此种结构仅需在车身吊具的单侧操作,另一侧无须配置操作人员,继而更大幅度地降低人力成本。
[0035]可选地,第一扶手22上可设置第一连接环29,第二扶手23上可设置限位环30,拉杆28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环,该第二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29相套接,拉杆28的另一端穿过限位环30。通过第一连接环29和第二连接环的配合,可实现拉杆28与第一扶手22之间的铰接,此种连接方式不仅能够简化车身吊具的结构,还能够使得拉杆28与第一扶手22之间的活动方向更多,进而便于操作。而限位环30与拉杆28的配合则可对拉杆28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拉杆28发生意外的晃动,以此提高车身吊具工作时的安全性。上述限位环30可设置于第二扶手23的中部,以便于操作人员拉动拉杆28。
[0036]可以理解地,拉杆28与第一扶手22的连接位置可以任意设置,为了使得拉杆28对单侧的各吊钩25施加的作用力相同,拉杆28与第一扶手22的连接点可位于第一扶手22的中部位置处,以便操作人员更容易地拉动各吊钩25。例如,当单侧的吊钩25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扶手22为对称结构时,拉杆28即可连接于第一扶手22的几何中心处。
[0037]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车身吊具还可包括固定于吊架21上的多个车身定位杆31,各车身定位杆31围成车身容纳空间。上述车身定位杆31可根据车身的位置大致对车身吊具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更加精确、快速地实现车身吊具与车身的连接。同时,在设计吊钩25在自然状态下所处的位置时,车身定位杆31也可提供参考,以保证吊钩25的自由端相对于车身定位杆31的距离处于适当范围内,以使吊钩25既能够可靠地作用于车身上,也不至于使吊钩25产生过度的无效位移。具体地,车身定位杆31的数量可灵活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提供四个车身定位杆31,以强化上述技术效果。
[003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车身吊具,包括吊架(21)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吊架(2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所述第一吊钩组和所述第二吊钩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吊钩(2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扶手(22)、第二扶手(23)和多个支座(24),所述第一扶手(22)与所述第一吊钩组中的各所述吊钩(25)固定,所述第二扶手(23)与所述第二吊钩组中的各所述吊钩(25)固定,各所述吊钩(25) —一铰接于各所述支座(24)上,各所述支座(24)固定于所述吊架(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复位件(26),所述弹性复位件(2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座(24)上,所述弹性复位件(26)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吊钩(2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4)的两侧均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26),所述吊钩(25)包括钩状板(251)、第一连接板(252)和第二连接板(253),所述钩状板(251)的一端为车身作用端,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53)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2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53)分别与两个所述弹性复位件(2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26)通过固定轴(27)安装于所述支座(24)上,所述固定轴(27)位于所述吊钩(25)的转动行程的末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22)和所述第二扶手(23)中的一者上铰接拉杆(28),所述拉杆(28)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扶手(22)和所述第二扶手(23)中的另一者所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22)上设置第一连接环(29),所述第二扶手(23)上设置限位环(30),所述拉杆(28)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29)相套接,所述拉杆(2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环(30) 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8)与所述第一扶手(2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扶手(22)的中部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吊架(21)上的多个车身定位杆(31),各所述车身定位杆(31)围成车身容纳空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吊具,包括吊架(21)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吊架(2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所述第一吊钩组和所述第二吊钩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吊钩(25),还包括第一扶手(22)、第二扶手(23)和多个支座(24),所述第一扶手(22)与所述第一吊钩组中的各所述吊钩(25)固定,所述第二扶手(23)与所述第二吊钩组中的各所述吊钩(25)固定,各所述吊钩(25)一一铰接于各所述支座(24)上,各所述支座(24)固定于所述吊架(21)上。上述车身吊具能够提高车身的上件效率,降低车身上件时的人力成本,并降低车身上件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IPC分类】B66C1-22
【公开号】CN104709818
【申请号】CN201510144703
【发明人】袁浩, 桑大群, 于海江, 王学敏, 赵瑞, 黄星丽, 陈小泉, 陈明鑫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