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捻接器的线头开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52609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53]其中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54]图1示意性示出了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侧视图,该交叉卷绕筒子整体被标记为附图标记I,在实施例中该纺织机为自动交叉卷绕机。
[0055]如已知的,这类自动交叉卷绕机I在其端部框架(未示出)之间具有多个同类工位,在本申请中为卷绕头2。在该卷绕头2上,优选在环锭纺纱机(未示出)上生产的纺纱筒子9被卷绕成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15,该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在被生产出来之后通过自动运行的服务机组(也未示出)被递送到沿机器的长度的交叉卷绕筒子运送装置21上。
[0056]这种自动交叉卷绕机I通常还具有呈筒子和纱管运送系统3形式的物流装置。竖直定位在运送盘8上的纺纱筒子9或者空管9’在该筒子和纱管运送系统3中循环运行。在图1中还示出了筒子和纱管运送系统3的下列组成部分:筒子供给部4、可逆驱动储存部5、引导至卷绕头2的横向运送部6和纱管返回部7。
[0057]被输送的纺纱筒子9在这种情况下在展开部AS中被重绕成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15,其中该展开部在横向运送部6的区域内均位于卷绕头2处。为此,如已知的,每个卷绕头2具有用于确保这些卷绕头2正常运转的不同装置。
[0058]这些装置包括抽吸嘴12、夹持管25以及优选被构造成气动捻接器的捻接器10。此夕卜,这类自动交叉卷绕机I具有中央控制单元49,该中央控制单元例如通过机器总线50连接至各卷绕头2的卷绕头计算机29上。
[0059]同样参见图2,气动捻接器10相对于常规线运行线路略微向后错移,并且具有上部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1、下部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7、供给机构30和以可枢转轴方式安装的捻接器盖23(图1中示出,但未在图2中示出)。
[0060]交叉卷绕筒子15在卷绕过程中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在卷绕装置24的线轴架28中,并且交叉卷绕筒子的表面贴靠在开槽的鼓14上,该开槽的鼓通过摩擦接合来夹带交叉卷绕筒子。
[0061]如上所述,每个卷绕头2具有可施加负压的抽吸嘴12和设置在相应的进纱位置中的夹持管25。抽吸嘴12绕旋转轴16且夹持管25绕旋转轴26以可受限转动的方式安装。
[0062]图2示出了图1中捻接器10的立体图,而且抽吸嘴12位于进线位置中,夹持管25位于相应的进线位置中。捻接器10用于将来自交叉卷绕筒子15的所谓的上线31连接至来自纺纱筒子9的所谓的下线32,这种连接例如在运送新的纺纱筒子9后,需要进行线的裁剪或受控的所谓清理裁剪来去除有瑕疵的纱线点。
[0063]在图2中,抽吸嘴12已从交叉卷绕筒子15吸回上线31并将其放在捻接头19的捻接通道20中,同时,夹持管25已从纺纱筒子9接来下线32并将其放在捻接通道20中。上线31穿过上部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1的夹紧件11’,也穿过设置在底部的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7的裁剪件17”。据此,下线32位于下部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7的夹紧件17’以及上部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1的裁剪件11”中。
[0064]如图2所示,捻接头19例如通过螺纹连接部27连接至基体22,该基体具有多个气动连接器并且其中还放有可气动加载的保持和开松管18。此外,捻接器10的供给机构30也再次示出。该供给机构以可绕枢转轴40受限转动的方式安装,并且可以通过独立的驱动器42,例如步进电机,以限定的方式在转动方向40’上运动以及再次返回运动。驱动器42能通过控制线50’由卷绕头计算机29进行控制。还可以想到,驱动器42具有将驱动器42的位置通报给卷绕头计算机29的传感器,例如角度测量传感器。但是这些在此并没有示出。作为卷绕头计算机29的替代,也可以通过中心控制单元49进行控制。
[0065]最后,图2中还示出了位于图中下部的保持和开松管18两侧的电容传感器,例如具有板35、35’的平行板电容器。该传感器用于检测位于底部的保持和开松管18区域内的上线31。只要上线31的线头(在图2中仍位于抽吸嘴12的吸入开口处)仍未到达平行板电容器35、35’的测量区域内,也就是说,只要上线31还完全在其测量区域内延伸,平行板电容器35、35’就不通报电容改变。如果位于附图上部的、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上线31的线拉回装置的供给机构30的臂部将上线31拉回至直到上线31的线头到达测量区域,则平行板电容器35、35’的电容就会改变。
[0066]卷绕头计算机29通过在图中连接至板35’的测量线50”获知电容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卷绕头计算机29停止供给机构30的运动,其中卷绕头计算机通过控制线50’停止驱动器42。
[0067]在该实施方式中,供给机构30的上臂部和下臂部均刚性连接至其枢转轴40,所以它们同步移动。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假定线头开松过程和之后的线头被拉回至捻接通道20中的过程,对于上线31和下线32来说是同步的。因此,在此,单独的传感器35、35’就足以用于确定线头相对于保持和开松管18的位置,其在此作为平行板电容器被安装在保持和开松管18侧面。
[0068]当然作为替代,还可以将供给机构30的两个臂部相互分开,也就是说针对上线31和下线32使用独立的供给机构30。因此,也必须使用独立的驱动器42和控制线50’,而且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应该也设置有自身的传感器35、35’来检测下线32的线头相对于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位置,并且设置有针对传感器35、35’的相关测量线50”。
[0069]如上所述,光学传感器可以用来替代电容传感器,也就是说,LED和挡光板的光电二极管可以用来替代平行板电容器的板35、35’。而且也可以以在保持和开松管18前方以及在保持和开松管18内的位置来代替传感器35、35’在保持和开松管18的两侧的位置。当传感器位于保持和开松管18内的位置时,需要注意传感器元件不会妨碍线头的开松过程。
[0070]此外,当线头到达保持和开松管18的喂入区域中并且最终被吸入时,传感器信号的改变自然取决于传感器类型和位置,而且还取决于纱线参数。因此,传感器信号的某种校准,例如在使用一种新纱线类型时是有意义的,但这也可以通过在测试捻接系列中通过试验出错方式(Trial-and-Error-Verfahren)来实现。因此,例如可以在试验基础上改变针对传感器信号改变的阈值,卷绕头计算机29使驱动器42停止并进而使供给机构30停止,直到在测试捻接系列中达到令人满意的捻接质量为止。
[0071]图3a至图3f为通过图2的捻接器10的剖面示意图,特别地是在一个剖面中延伸的穿过下线32并垂直于基体22的截面。这些附图按时间顺序示出了供给机构30的两个在此再次同步耦合的臂部的运动以及进而由于抽吸流而引起的下线32的运动,借此示出了在线头开松过程中线运动的动力学特性。为了清楚起见而未示出其他部分,尤其是也未示出上线31。
[0072]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实践中线多次偏转,因此在实践中线的运动并不在一个平面内。因此,已经在图2中看到,下部和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相对彼此侧向偏移,并且捻接通道20在下部和上部保持和开松管之间倾斜延伸。因此,也就是说,当上线31和下线32在捻接通道20的下方和上方竖直延伸时,上线31和下线32在捻接通道20中也是倾斜的。实际上,线另外还在其他部件上偏转,因此线的运动也不在单一的平面内。
[0073]然而,线运动的原理,即线通过供给机构30的线圈的形式(影响线头的拉回),并未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便于理解和显示,在图3a至图3f中的线运动仅示意性地示出在一个平面中。
[0074]图3a首先示出了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下线32的下部通过下部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7的夹紧件17’固定,下线32的上部位于上部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1的裁剪件11”中。下线32的中部位于固定在基体22上的捻接头19的捻接通道20中,并且其上方的部分位于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喂入区域中。供给机构30的两个臂部与线间隔开,并且在此并不影响线的路径。
[0075]图3b则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下线32在其上部区域中已被上部线夹紧和裁剪装置11中的裁剪件11”裁剪,并且供给机构30的下臂部第一次介入到线行进路径中。在裁剪后,最迟立刻有抽吸流施加到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上,以将下线32的上部保持在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喂入区域内。下线32的位于该喂入区域中的部分在抽吸流作用下在朝向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内部方向上稍稍弯曲,参见附图标记33。而下线32的刚度避免了被吸入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中。
[0076]由于供给机构30绕其枢转轴40在转动方向40’上的转动,供给机构30的下臂部已经介入到下线32的线行进路径并形成线圈3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