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用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28371阅读:来源:国知局
支撑体20。通过以在卷芯12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支撑体20的状态将薄膜卷10收纳于包装用容器I中,从而在包装用容器I内形成用一对支撑体20支撑薄膜卷10的状态。另外,一对支撑体20只要能够支撑薄膜卷10就没有特别限制,该一对支撑体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2]在突起部22,如图8(b)所示,形成有在板部21的另一面侧(在收纳于包装用容器I内的情况下,为包装用容器I的第一侧板50、51侧)进行开口的支撑体孔部23。支撑体孔部23,是在包装用容器I中装入取出安装有一对支撑体20状态的薄膜卷10的情况下,为了抓住支撑体20而用于插入运送装置的臂、或者人的手指等的孔。支撑体孔部23具有比突起部22的直径更小、但能够充分地插入运送装置的臂、或者人的手指等的直径。另外,支撑体孔部23可以为开口至突起部22的顶端部的孔。
[0033]接着,参照图1?图9对包装用容器I进行说明。图1是包装用容器I的立体图。图2是打开包装用容器I的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打开包装用容器I的盖和外侧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将薄膜卷10收纳在图2所示的包装用容器I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将薄膜卷10收纳在图3所示的包装用容器I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包装用容器I的侧面图。图9是展开包装用容器I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4]包装用容器I为能够折叠的一体结构,在进行了组装的状态下形成箱。包装用容器I为具有能够收纳安装有一对支撑体20、20的一卷薄膜卷10的大小的大致长方形的箱。包装用容器I的各尺寸,例如为宽度233mm、长度607mm、高度245mm。包装用容器I只要具有能够耐受载荷、冲击而维持作为箱的形状的强度就对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从轻量化和反复使用时的耐久性方面出发可列举塑料瓦楞纸板。作为塑料瓦楞纸板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丙烯、聚乙烯。
[0035]包装用容器I具有外底板30、内底板40、第一侧板50、51、外侧板60、61、第二侧板70,71以及盖80。关于包装用容器1,为了充分地耐受载荷,使底板由外底板30与内底板40形成为双层结构。另外,包装用容器I是为了使光、异物等不进入内部而具有配置在第一侧板50、51外侧的外侧板60,61和盖80的箱。
[0036]外底板30是包装用容器I的外侧(内底板40的下侧)的底板。外底板30为大致长方形。外底板30的短边侧为与支撑体20的一边尺寸对应的尺寸。外底板30的长边侧为与安装有一对支撑体20、20状态的薄膜卷10的长度对应的尺寸。外底板30的一个长边侧与第二侧板70的下边侧一体地连接,从而与第二侧板70连接。在外底板30的另一个长边侧,形成有组装所需要的2个第一嵌入部31、31。第一嵌入部31为大致梯形。外底板30的各短边侧分别与外侧板60、61的下边侧一体地连接,从而与外侧板60、61分别连接。
[0037]内底板40是包装用容器I的内侧(外底板30的上侧)的底板。内底板40为大致长方形,与外底板30为大致相同尺寸。内底板40的一个长边侧与第二侧板71的下边侧一体地连接,从而与第二侧板71连接。在该连接部位的内底板40侧设有组装所需要的2个第一嵌入用孔部41、41。第一嵌入用孔部41为嵌入第一嵌入部31的孔。第一嵌入用孔部41配置在与第一嵌入部31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为符合第一嵌入部31的厚度和宽度的尺寸。在内底板40的另一个长边侧形成有组装所需要的I个第二嵌入部42。第二嵌入部42为大致长方形,为包装用容器I的厚度程度的长度。
[0038]第一侧板50、51是在薄膜卷10的轴线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板,为包装用容器I的短边侧的内侧侧板。另外,在将安装有一对支撑体20、20的薄膜卷10收纳于包装用容器I的情况下,第一侧板50、51是用于保持支撑体20的侧板。
[0039]第一侧板50、51为近似正方形的大致长方形。第一侧板50、51的高度为比支撑体20的一边尺寸稍长的尺寸。第一侧板50、51宽度为符合支撑体20的一边尺寸的尺寸。第一侧板50的一侧边侧与第二侧板71的一侧边侧一体地连接,从而与第二侧板71连接。第一侧板50的另一侧边侧的内表面与第二侧板70的一侧边侧的耳部(tab) 72的外表面粘接,从而与第二侧板70连接。第一侧板51的一侧边侧的内表面与第二侧板71的另一侧边侧的耳部73的外表面粘接,从而与第二侧板71连接。第一侧板51的另一侧边侧与第二侧板70的另一侧边侧一体地连接,从而与第二侧板70连接。
[0040]在包装用容器I中装入取出安装有一对支撑体20、20的薄膜卷10的情况下,第一侧板50、51具有槽口部52,以使运送装置的臂、或者人的手指等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且能够向侧方移动。槽口部52开槽口成大致U字形状,为了使运送装置的臂、或者人的手指等能够从上方侧移动到包装用容器I的外侧,在第一侧板50、51的中央部的上方侧进行了开口。如图6所示,槽口部52的宽度比支撑体20的支撑体孔部23的直径更宽。另外,槽口部52的最下端部的位置为比支撑体20的支撑体孔部23的最下端部的位置更下方的位置。因此,在将外侧板60、61从第一侧板50、51打开的状态下,存在用于保持支撑体20、20的第一侧板50、51,如图6所示,形成如下状态:由于槽口部52而使支撑体20的支撑体孔部23全部开放,比支撑体孔部23更上方侧也开放。
[0041]在第一侧板50、51外表面的两侧部安装有用于与外侧板60、61接合的面紧固件53,53ο面紧固件53为与外侧板60、61的面紧固件62接合的面紧固件。面紧固件53呈现大致长方形。面紧固件53的短边侧为比第一侧板50、51的侧部中未开槽口的部分的宽度更窄的尺寸。面紧固件53的长边侧为比第一侧板50、51的高度更短的尺寸。
[0042]外侧板60、61是在薄膜卷10的轴线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板,为包装用容器I的短边侧的外侧侧板。另外,由于第一侧板50、51的上方侧开口而进行了开槽口,因此外侧板60、61为用于覆盖该开槽口的部分且确保短边侧的侧面强度的侧板。关于外侧板60、61,在薄膜卷10收纳于包装用容器I的情况下与第一侧板50、51接合而关闭,在包装用容器I中装入取出薄膜卷10的情况下离开第一侧板50、51而打开。
[0043]外侧板60、61为近似正方形的大致长方形,与第一侧板50、51为大致相同尺寸。外侧板60的下边侧如上述那样与外底板30的一个短边侧连接。外侧板61的下边侧如上述那样与外底板30的另一个短边侧连接。这样,外侧板60、61与外底板30分别连接,将外底板30侧的基端(与外底板30的短边侧连接的部位)作为轴,能够相对于第一侧板50、51开闭。
[0044]在外侧板60、61内表面的两侧部安装有用于与第一侧板50、51接合的面紧固件62,62ο面紧固件62为与第一侧板50、51的面紧固件53接合的面紧固件。面紧固件62分别配置在对应于第一侧板50、51的各面紧固件53的位置,与面紧固件53为大致相同形状和大致相同尺寸。在外侧板60相对于第一侧板50关闭的情况下,外侧板60的面紧固件62、62与第一侧板50的面紧固件53、53接合。在外侧板61相对于第一侧板51关闭的情况下,外侧板61的面紧固件62、62与第一侧板51的面紧固件53、53接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侧板50、51的面紧固件53与外侧板60、61的面紧固件62构成专利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接合部。
[0045]在外侧板60、61外表面的上端部安装有用于与盖80接合的面紧固件63。面紧固件63为与盖80的面紧固件84接合的面紧固件。面紧固件63分别配置在对应于盖80的各面紧固件84的位置,与面紧固件84为大致相同形状和大致相同尺寸。
[0046]在外侧板60、61上,在面紧固件63的下方安装有拉手64。拉手64嵌入在外侧板60、61上开口的孔(未图示)从而进行安装。拉手64为人搬运包装用容器I时所使用的拉手,只要为用人的手指能够抓住的形状就对形状没有特别限制。拉手64例如由塑料形成。
[0047]第二侧板70、71是在与薄膜卷1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板,为包装用容器I的长边侧的侧板。第二侧板70、71为大致长方形。第二侧板70、71的高度为比支撑体20的一边尺寸稍长的尺寸。第二侧板70、71的宽度为符合安装有一对支撑体20、20状态的薄膜卷10的长度的尺寸(与底板30、40的长边侧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
[0048]在第二侧板70的一侧边侧,为了与第一侧板50的一部分粘接而设有弯折成大致直角状态的耳部72。在第二侧板71的另一侧边侧,为了与第一侧板51的一部分粘接而设有弯折成大致直角状态的耳部73。耳部72、73为大致长方形。耳部72、73的高度为与第二侧板70、71的高度大致相同的尺寸。耳部72、73的宽度为与第一侧板50、51的侧部的未开槽口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
[0049]第二侧板70的一侧边侧的耳部72的外表面,如上述那样与第一侧板50的内表面粘接。第二侧板70的另一侧边侧,如上述那样与第一侧板51连接。第二侧板70的下边侧,如上述那样与外底板30连接。在其连接部位的第二侧板70侧,设有组装所需要的I个第二嵌入用孔部7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