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路径形成体和传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58748阅读:来源:国知局
出片材传送方式的附图是沿方向A2观察到的视图,方向A2是正被传送的片材的宽度方向且与传送方向A1垂直。由于方向A2是传送路径12的宽度方向,因此将在下文中称为“宽度方向A2”。传送单元10配备有辊单元11和引导单元20。各个辊单元11均具有可旋转地被支撑的一对辊。辊单元11沿传送方向A1传送片材。传送方向A1与处理单元3周围的水平方向大致平行。在图2中,片材9是被辊单元11传送的片材的实例。
[0043]引导单元20具有面向传送路径12的表面200。表面200设置在片材9的一个表面91侧和片材9的相反表面92侧;也就是说,表面200设置为将片材9置于表面200之间。传送路径12由表面200形成。因此,引导单元20是形成传送路径12的主体并且是本发明的“传送路径形成体”的实例。表面200沿宽度方向A2的尺寸大于将要传送的片材沿宽度方向A2的尺寸,使得片材不会从传送路径12伸出。片材沿传送方向A1被辊单元11传送(推动),并且在与表面200接触的同时沿传送路径12前进。这样,引导单元20沿传送路径12引导正被辊单元11传送的片材。在下文中,还将表面200称为“引导表面200”。
[0044]图2示出利用处理单元3对片材进行处理的位置P1 (在下文中称为“处理位置P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片材9通过处理位置P1时,在竖直方向上一个表面91朝上并且相反表面92朝下。一个表面(顶面)91侧的引导表面200具有间隙,即开口 13,传送路径12通过开口 13与外部连通。处理单元3设置在开口 13中,也就是设置在片材9的一个表面91侧。在片材9到达处理位置P1后,处理单元3对片材9的一个表面91进行读取处理。将在下文中参考图3对传送单元10的部分B1 (其设置有处理单元3 ;参见图2)进行说明。
[0045]图3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2的部分B1。引导单元20具有第一接触部21、第二接触部22、第三接触部23和第四接触部24。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2位于处理位置P1的上游。第一接触部21在处理位置P1的上游接触片材9的一个表面91,并且第二接触部22在第一接触部21的上游接触片材9的相反表面92。第一接触部21比第二接触部22更靠近朝方向A3的目标侧(以方向A3为目标侧),方向A3是在处理位置P1处从处理单元3指向片材9的方向。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方向A3是竖直向下的方向,因此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将在下文中称为“向下方向A3”。然而,方向A3仍定义为在处理位置P1处从处理单元3指向片材9的方向,并且不限于竖直向下的方向。
[0046]第三接触部23和第四接触部24位于处理位置P1的下游。第三接触部23在处理位置P1的下游接触片材9的一个表面91,并且第四接触部24在第三接触部23的下游接触片材9的相反表面92。第三接触部23比第四接触部24更靠近向下方向A3的目标侧。图3示出这样的状态:片材9的头部已经被传送到第四接触部24的下游并且与第一接触部
21、第二接触部22、第三接触部23和第四接触部24接触。更具体而言,片材9的一个表面91与第一接触部21和第三接触部23接触,并且片材9的相反表面92与第二接触部22和第四接触部24接触。
[0047]利用以上述方式布置的接触部21-24,片材9的相反表面92被第二接触部22和第四接触部24沿竖直方向向上推,并且片材9的一个表面91被第一接触部21和第三接触部23沿竖直方向向下推。因此,片材9的一个表面91被保持为与第一接触部21和第三接触部23接触。结果,与未设置接触部21-24的情况相比,在处理位置P1处理单元3与一个表面91之间的距离(在图3中用L1表示;在下文中称为“片材距离”)和在处理位置P1的上游侧由一个表面91和向下方向A3形成的角度Θ1(在图3中约为90° ;在下文中称为“片材角度”)更不容易变化。
[0048]处理单元3设置为:在片材9以图3所示的片材距离L1和片材角度θ 1通过处理位置P1的情况下,处理单元3的图像读取精度高。因此,在传送装置1中,与未设置接触部21-24的情况相比,处理单元3的处理精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图像读取精度)在片材9与接触部21-24接触的状态下更高。在以下说明中,图3所示的片材距离L1和片材角度θ 1将被分别称为“基准片材距离L1”和“基准片材角度Θ1”。当片材长度变为更接近基准片材距离L1或片材角度变为更接近基准片材角度θ 1时,处理单元3的处理精度提高。
[0049]图4以放大的方式不出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2。图4不出片材9的邻近头部93的部分与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2接触的状态。如上所述,第一接触部21比第二接触部22更靠近向下方向A3的目标侧。利用这种布置方式,以这样的方式传送片材9:片材9的一部分(第一接触部21与第二接触部22之间的部分94的下游)向下倾斜,也就是说,随着位置朝下游移动而远离处理单元3和开口 13。结果,与既没有设置第一接触部21也没有设置第二接触部22的情况相比,片材9通过开口 13伸出或与处理单元3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更低。
[0050]图5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3的部分B2。引导单元20在片材9的相反表面92侦J具有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第三表面203和第四表面204。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第三表面203和第四表面204被包括在图2所示的引导表面200中。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第三表面203和第四表面204沿宽度方向A2的尺寸大于将要传送的片材沿宽度方向A2的尺寸。第一表面201、第四表面204、第二表面202和第三表面203从上游侧沿传送方向A1依次地连续布置。
[0051]第一表面201位于片材9的与处理单元3相反的一侧。第一表面201面向与上述向下方向A3( S卩,在处理位置P1从处理单元3指向片材9的方向)相反的方向A4的目标侦k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方向A4是竖直向上的方向,因此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将在下文中称为“向上方向A4”。然而,方向A4仍定义为与方向A3相反的方向,并且不限于竖直向上的方向。
[0052]第一表面201从处理位置P1的上游延伸至处理位置P1的下游。与第一表面201的下游端部相接的第四表面204面向传送方向A1的目标侧。与第四表面204的底端相接的第二表面202面向向上方向A4的目标侧。由第一表面201和第四表面204形成的角度Θ 2以及由第二表面202与第四表面204形成的角度Θ 3约为90°。第一表面201和第四表面204形成突起边缘,而第二表面202和第四表面204形成凹进边缘。也就是说,第一表面201、第四表面204和第二表面202形成台阶部25。
[0053]第二表面202在第一表面201的下游设置为比第一表面201的假想延长面C201更远离处理单元3。换言之,第二表面202位于假想延长面C201的与处理单元3 (其位于向上方向A4的目标侧)相反的一侧(向下方向A3的目标侧)。第二表面202位于处理位置P1的下游。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以上述方式设置的事实影响片材在处理位置P1处的传送速度。片材在处理位置P1处的传送速度指的是片材沿传送方向A1通过处理位置P1的部分的速度。将在下文参考图6A、图6B、图7A和图7B对这种影响进行说明。
[0054]图6A和图6B示出片材8 (其在各种片材中相对较薄且刚度较低)的头部通过处理位置P1的示例传送模式。图6A的例子是引导单元20x既没有第一表面201也没有第二表面202的情况。更具体而言,引导单元20x具有位于片材8的与处理单元3相反的一侧的引导表面200x。引导表面200x面向向上方向A4的目标侧,并且存在于与第一表面201及其假想延长面C201(参见图5)相同的平面中。刚度较低的片材8的头部部分82 (头部用附图标记81表示)因重力而向下翘曲,并且因为头部部分82不能承受其自身的重量而与引导表面200x紧密接触。因为头部部分82与引导表面200x之间的紧密接触产生了摩擦力和静电力,使得力沿与传送方向A1相反的方向作用在片材8上。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