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塑料模具,特别是一种针阀封口式注射塑料模具。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生产效率,现在常用的注射塑料模具经常都是一套模具一次注入熔融状塑料同时产出多个产品,所以就用到分流板。分流板上设置有垫片,垫片紧嵌在分流板上,因针阀要穿过分流板与垫片,所以较长,如图1所示,针阀穿过针阀咀且不与针阀咀相接触,在工作中与注塑口不断接触并产生冲击,较长的针阀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易变形,一般体现为弯曲,当阀杆变形到一定程度,针阀将不能正常对注塑口进行封堵,导致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必须维修或更换针阀,造成生产效率低,并因产生不良品及更换针阀造成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防针阀打偏的注射塑料模具,可解决针阀的变形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防针阀打偏的注射塑料模具,包括动模部分与定模部分;动模部分与定模部分紧密接触后二者之间形成模腔;模腔上部有注塑口,注塑口上部连接针阀咀,针阀咀上部为分流板,分流板上部设置垫片;垫片上面为面板,面板上设置有气缸、主射咀与定位环;分流板上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上部与主射咀的流道连通,下部连通针阀咀的流道;面板、分流板上开有同轴阀孔;所述阀孔与针阀咀的流道同轴;气缸下部安装针阀,针阀依次穿过面板、垫片、分流板,进入针阀咀,并通过气缸的运动可与注塑口接触或分离;分流板上设置有电热管,针阀咀上设置有发热圈;其特征在于:针阀咀的末端的流道内还设置有不少于两个防偏板,防偏板朝向流道轴线的面为圆面,所述圆面与流道同轴,且圆面直径与针阀阀杆直径相同或略大于针阀阀杆直径。
作为进一步改进,针阀咀的上部还设置有防热膨胀环,防热膨胀环为一圆环状柱体,所述防热膨胀环的内表面与针阀的阀杆外表面紧密接触;分流板上的阀孔直径大于阀杆的直径,并且当分流板热膨胀时也不会与阀杆相接触。
作为进一步改进,针阀咀的上部设置有凹槽,防热膨胀环设置在凹槽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垫片为圆环状,内径远大于针阀阀杆的外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针阀咀内设置防偏板,可有效改善针阀的变形,防止封口时针阀打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注射塑料模具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防针阀打偏的注射塑料模具的剖视图。
图3为防热膨胀环的剖视图。
图4为带防偏板的针阀咀剖视图。
图5为带防偏板的针阀咀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4、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防针阀打偏的注射塑料模具,包括定模部分与动模部分;动模部分包括底板1,座公板2与推板4;底板1上设置座公板2,座公板2上面设置推板4,公模3固定在座公板2上;定模包括模腔板5、垫板18、方铁17、面板16、针阀11、气缸12、分流板9与垫片10;模腔板5上设置有母模501,公模3插入母模501后二者之间形成模腔19;模腔19上部有注塑口502,注塑口502上部连接针阀咀7;模腔板5上面设置垫板18;垫板18上外圈设置有方铁17,方铁17可以为若干块立方体,或是一个环形柱体;面板16上设置有气缸12、主射咀14与定位环13;面板16与垫板18之间设置有分流板9,分流板9与面板16之间还设置有垫片10;垫片10为圆环状,内径远大于针阀11的阀杆外径;分流板9上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上部与主射咀14的流道连通,下部连通针阀咀7的流道;面板16与分流板9上开有同轴阀孔,所述阀孔与针阀咀7的流道同轴;气缸12下部安装针阀11,针阀11依次穿过面板16、垫片10、分流板9,进入针阀咀7,并通过气缸12的运动可与注塑口502接触或分离;针阀11的阀杆的直径小于面板16与分流板9的阀孔直径,并且当面板与分流板9被持续加热膨胀时,面板16与分流板9也不会与针阀11的阀杆相接触;分流板9上设置有电热管8,针阀咀7上设置有发热圈6;针阀咀7的末端的流道内还设置有若干个防偏板21,防偏板21朝向流道轴线的面为圆面,所述圆面与流道同轴,且圆面与针阀11阀杆紧密接触。这样,针阀11的阀杆下部便限制在防偏板21形成的通道内做轴向运动,不会出现径向变形。
如图2~3所示,为了进一步防止针阀11歪斜,针阀咀7的上部还设置有防热膨胀环20,防热膨胀环20为一圆环状柱体,所述防热膨胀环20的内表面与针阀11的阀杆外表面紧密接触;分流板9上的阀孔直径大于阀杆的直径,并且当分流板9热膨胀时也不会与阀杆相接触。作为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防热膨胀环20可以设置在针阀咀7上表面,或者在针阀咀7的上部设置凹槽701,防热膨胀环20设置在凹槽701内,并固定。
生产时,熔融状塑料原料从主射咀14进入,依次流经主射咀14、分流板9与针阀咀7的流道,从注塑口502进入模腔19,当模腔19充满熔融状塑料后,气缸12运动,针阀11伸出,堵住注塑口502。在针阀11轴向运动时,阀杆中间受防热膨胀环20限制,在针阀咀7内受防偏板21限制,有效改善了径向变形。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