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材料二次快速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72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材料二次快速成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鞋材成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底材料二次快速成型机。



背景技术:

EVA二次成型是鞋底模具工艺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水平,特别是在鞋材行业,更是影响鞋材成本高低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关键。

现有的EVA二次成型机,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传统型与快速型,但两类均不可避免的存在些许缺点。

传统的EVA二次成型机,采用分站式加热冷却工艺,其加热位置与冷却位置固定。因此,每台成型设备成双设置,一字排开,其中每一个加热站需与一个冷却站组合。在合模方面,传统成型机采用人工手动合模,需要人工将上模盖手动翻回下模重合。在冷热转换过程,模具在加热站和冷却站之间需要人工手动搬运。在冷却工艺上,采用冷水直接浇注在模具上实现冷却。因此传统的EVA二次成型机存在着缺点如下:1、操作者需要在模具仍处高温的情况下将模具从高温区手动搬运至冷却区,这对操作者的工作环境产生较大的威胁。2、设备使用效率低下,同一时间内,同一组内的加热站与冷却站仅有一站在工作,设备的利用率低下。

现有的一种EVA快速成型机,如申请号201410526354.X,名称为“自动鞋材二次发泡成型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述公开,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用于安装其他机构;锁模机构,所述锁模机构包括上板、中板、下板、导柱、开合模油缸和增压油缸,上板和下板分别固定于导柱的上方和下方,中板可滑动的设置于导柱上,开合模油缸连接上板和中板并带动中板沿导柱上下移动,增压油缸连接上板和中板;滑模机构,所述滑模机构 包括滑模油缸、滑模板和滑模固定板,滑模固定板固定于下板上,滑模板和滑模固定板通过滑模油缸连接,滑模板在滑模油缸带动下可沿水平滑动的设置于滑模固定板上;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固定于中板上,下模具固定于滑模板上,所述模具内设有循环通道;加热冷却机构,所述加热冷却机构与模具内的循环通道连通。

上述专利的成型机采用一站式加热冷却工艺,其加热冷却方式,靠的是热传递。液压缸将模具上下的两块传递板紧压在模具上,传递板先加热后迅速冷却,将温度传递到模具,使得模具温度随之上升和下降。该机器采用机械合模,在更换模具时,利用液压缸,将下模具顶出热传递区域,从而更换下模具,上模具仍处在热传递区域。该成型机还存在着以下不尽合理之处:1、从能量的角度看,传递板加温后再降温势必造成能量的流失。2、经调查,传递板在冷热之间迅速变化,会对机器的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故障率偏高。3、模具的更换不够便捷,上模具始终处于热传递区域,对操作者的更换产生一定难度。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材料二次快速成型机,该成型机能够极大改善操作者的工作环境,减轻操作者工作量,实现鞋底自动成型,同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能量传递,保证成型机工作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鞋底材料二次快速成型机,包括用以容置鞋底材料的模具、用以对模具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站、用以对模具进行冷却的一号冷却模站,还包括用以对模具进行冷却的二号冷却模站,一号冷却模站和二号冷却模站分设在加热模站的两侧,所述模具包括对应一号冷却模站设置的一号模具和对应二号冷却模站设置的二号模具,还包括自动传送机构,一号模具以可 以在一号冷却模站与加热模站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自动传送机构上,二号模具以可以在二号冷却模站与加热模站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自动传送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自动传送机构包括滑轨,所述一号模具上连接有一号滑块,一号滑块可滑动地配设在滑轨上,一号滑块上连接有可以驱动一号滑块沿滑轨来回移动的一号驱动机构,所述二号模具上连接有二号滑块,二号滑块可滑动地配设在滑轨上,二号滑块上连接有可以驱动二号滑块沿滑轨来回移动的二号驱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一号驱动机构包括一号电机、与一号电机传动连接的一号丝杆以及配设在一号丝杆上的一号丝杆螺母,一号丝杆螺母与所述一号滑块连接;所述二号驱动机构包括二号电机、与二号电机传动连接的二号丝杆以及配设在二号丝杆上的二号丝杆螺母,二号丝杆螺母与所述二号滑块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一号冷却模站包括一号下板、一号下传递板、一号上传递板、一号中板、一号上板、一号液压缸以及一号立柱,一号上板和一号下板分别固定在一号立柱的上方和下方,一号中板可滑动地设置在一号立柱上,一号液压缸连接一号上板和一号中板并带动一号中板沿一号立柱上下移动;所述二号冷却模站包括二号下板、二号下传递板、二号上传递板、二号中板、二号上板、二号液压缸以及二号立柱,二号上板和二号下板分别固定在二号立柱的上方和下方,二号中板可滑动地设置在二号立柱上,二号液压缸连接二号上板和二号中板并带动二号中板沿二号立柱上下移动;所述加热模站包括三号下板、三号下传递板、三号上传递板、三号中板、三号上板、三号液压缸以及三号立柱,三号上板和三号下板分别固定在三号立柱的上方和下方,三号中板可滑动地设置在三号立柱上,三号液压缸连接三号上板和三号中板并带动三号中板沿三号立柱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模具通过一号托块连接在所述一号滑块上,所述一号滑块与一号托块之间设有用以支撑一号托块的一号弹性机构,一号托块以可相对一号滑块纵向移动的方式连接在一号弹性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一号滑块上连接有一号连接板,所述一号托块通过一号螺钉连接在一号连接板上,一号托块对应一号螺钉开设有一号收纳孔,一号螺钉穿设在一号收纳孔中,所述一号弹性机构为容置于一号收纳孔中的一号弹簧,在一号收纳孔内设有一号限位部,一号弹簧套设在一号螺钉外且一号弹簧的一端抵顶在一号连接板的上端面,另一端抵顶在该一号限位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一号滑块上连接有一号导块,所述一号丝杆螺母固定在一号导块上,一号导块上开设有供所述一号丝杆穿过的一号导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模具包括一号模箱和以可掀开方式设置在一号模箱上的一号模盖,一号模盖的一端铰接在一号模箱上,在一号模盖上设有一号上连接件,在一号模箱上设有一号下连接件,一号上连接件与一号下连接件通过一号插销组件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插销组件包括一号插销座和设置在一号插销座上的一号插销,在所述一号上连接件上设有一号上连接孔,在所述一号下连接件上设有一号下连接孔,一号插销对应一号下连接孔设置,还包括用以将一号插销推入一号下连接孔的一号锁紧机构,一号锁紧机构设置在所述一号冷却模站与加热模站之间,还包括用以将一号插销推离一号下连接孔的一号解锁机构,一号解锁机构对应所述一号冷却模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号自动开盖机构,在所述一号模盖上设有一号挂圈,一号自动开盖机构包括与一号挂圈配合的一号挂 钩和用以带动一号挂钩向上移动的一号挂钩驱动机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一个加热模站配合两个冷却模站使用,一号冷却模站和二号冷却模站共用一个加热模站,采用两套模具,当一号模具在加热模站进行加热时,二号模具进行装料或者冷却,有效地减少加热模站的闲置,减少了能源的浪费;相比于一站式加热冷却成型机,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反复进行升温和降温,能够降低能量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模具的加热和冷却设置在不同模站内,机械零部件工作环境温度改变幅度低,能有效降低机械出现故障的频率;

3、在模具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通过自动传送机构来进行模具的搬运,极大地降低操作者工作量;

4、一号冷却模站和二号冷却模站分设在加热模站的两侧,形成双工位,操作者在一号冷却模站处和二号冷却模站处装料,能够远离加热模站,改善操作者的劳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一号模具配合一号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一号模具配合一号挂钩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号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一号模具 11-一号模箱

12-一号模盖 13-一号上连接件

14-一号上连接孔 15-一号下连接件

16-一号下连接孔 17-一号插销座

18-一号插销 19-一号挂圈

20-一号冷却模站 21-一号下板

22-一号下传递板 23-一号上传递板

24-一号中板 25-一号上板

26-一号液压缸 27-一号立柱

30-加热模站 40-一号电机

41-一号丝杆 42-一号丝杆螺母

43-滑轨 44-一号滑块

45-一号导块 46-一号托块

47-一号连接板 48-一号导孔

49-一号限位部 50-一号挂钩驱动机构

51-一号挂钩 60-一号螺钉

70-一号弹簧 81-一号解锁机构

82-一号锁紧机构 811-第一气缸

812-第二气缸 813-第三气缸

90-二号冷却模站 100-方管

200-一号模框 201-支撑块

202-一号导槽 203-第一弹簧

300-驱动气缸 400-安装块

401-限位槽 402-锥形块

403-导柱 501-第一滑动块

502-第二滑动块 601-第一导块

602-第一滑道 603-第二导块

604-第二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11,一种鞋底材料二次快速成型机,包括用以容置鞋底材料的模具、用以对模具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站30、用以对模具进行冷却的一号冷却模站20,还包括用以对模具进行冷却的二号冷却模站90,一号冷却模站20和二号冷却模90站分设在加热模站30的两侧,所述模具包括对应一号冷却模站20设置的一号模具10和对应二号冷却模站90设置的二号模具,还包括自动传送机构,一号模具10以可以在一号冷却模站20与加热模站30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自动传送机构上,二号模具以可以在二号冷却模站90与加热模站30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自动传送机构上。在图1中,一号冷却模站20、加热模站30以及二号冷却模站90三者呈直线排开,以一号冷却模站20靠近加热模站30的一端为内端,相对另一端为外端,以二号冷却模站90靠近加热模站30的一端为内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外端,加热模站30设置在一号冷却模站20与二号冷却模站90之间,一号模具10从一号冷却模站20的外端经过一号冷却模站20可送入加热模站30,二号模具(图中未示出)从二号冷却模站90的外端经过二号冷却模站可送入加热模站30,采用这种方式,在装料时,操作者距离加热模站30的距离较远,能够避免加热模站30对操作者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自动传送机构包括滑轨43,该滑轨43从一号冷却模站20的外端依次穿过一号冷却模站20、加热模站30以及二号冷却模站90,并延伸至二号冷却模站90的外端,在实施例中,滑轨43为两条,平行设置。所述一号模具10上连接有一号滑块44,一号滑块44可滑动地配设在滑轨43上,一号滑块44上连接有可以驱动一号滑块 44沿滑轨43来回移动的一号驱动机构,所述二号模具上连接有二号滑块,二号滑块可滑动地配设在滑轨43上,二号滑块上连接有可以驱动二号滑块沿滑轨43来回移动的二号驱动机构。

二号驱动机构和一号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在此主要以一号驱动机构进行说明,一号驱动机构主要用来驱动一号滑块44在滑轨43上来回移动,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技术手段,如采用气缸或者油缸来驱动,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一号驱动机构包括一号电机40、与一号电机40传动连接的一号丝杆41以及配设在一号丝杆41上的一号丝杆螺母42,一号丝杆41与一号电机4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一号丝杆螺母42与所述一号滑块44连接;所述二号驱动机构包括二号电机、与二号电机传动连接的二号丝杆以及配设在二号丝杆上的二号丝杆螺母,二号丝杆螺母与所述二号滑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号冷却模站20、二号冷却模站90、加热模站30均可以采用现有设备,在此主要以一号冷却模站20进行说明,具体地,所述一号冷却模站20包括一号下板21、一号下传递板22、一号上传递板23、一号中板24、一号上板25、一号液压缸26以及一号立柱27,一号上板23和一号下板22分别固定在一号立柱28的上方和下方,一号中板24可滑动地设置在一号立柱27上,一号液压缸26连接一号上板23和一号中板24并带动一号中板24沿一号立柱27上下移动。采用这种结构,将一号模具10送至一号上传递板23与一号下传递板22之间进行冷却。所述二号冷却模站包括二号下板、二号下传递板、二号上传递板、二号中板、二号上板、二号液压缸以及二号立柱,二号上板和二号下板分别固定在二号立柱的上方和下方,二号中板可滑动地设置在二号立柱上,二号液压缸连接二号上板和二号中板并带动二号中板沿二号立柱上下移动;所述加热模站包括三号下板、三号下传递板、三号上传递板、三号中板、三号上板、三号液压缸以及三号立 柱,三号上板和三号下板分别固定在三号立柱的上方和下方,三号中板可滑动地设置在三号立柱上,三号液压缸连接三号上板和三号中板并带动三号中板沿三号立柱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模具10通过一号托块46连接在所述一号滑块44上,所述一号滑块44与一号托块46之间设有用以支撑一号托块46的一号弹性机构,一号托块46以可相对一号滑块44纵向移动的方式连接在一号弹性机构上。采用这种结构,一号滑块44滑动的过程中,一号模具10呈悬浮状态而不会接触一号下传递板22和三号下传递板,从而保证一号模具10的顺利移动,而在加热或则冷却过程中,以冷却为例,在一号上传递板23下压时,一号模具10克服该一号弹性机构的弹力向下移动,直到一号模具10抵靠在一号下传递板22,一号上传递板23和一号下传递板22分别抵靠在一号模具10的上下表面,对一号模具10进行冷却处理,在一号上传递板23和三号上传递板向上抬起时,一号模具10在一号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向上浮起,从而脱离一号下传递板22和三号下传递板。

一号弹性机构采用多种结构,其主要使一号模具10在处于非加热或非冷却处理时,能够脱离加热传递板或者冷却传递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机台具体结构来设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一号滑块44上连接有一号连接板47,所述一号托块46通过一号螺钉60连接在一号连接板47上,一号托块46对应一号螺钉60开设有一号收纳孔,一号螺钉60穿设在一号收纳孔中,所述一号弹性机构为容置于一号收纳孔中的一号弹簧70,在一号收纳孔内设有一号限位部49,一号弹簧70套设在一号螺钉60外且一号弹簧70的一端抵顶在一号连接板47的上端面,另一端抵顶在该一号限位部49上。一号螺钉60与一号连接板47连接处采用螺纹连接,一号螺钉60与一号托块46采用可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一号托块46可以沿着一号螺钉60的轴向移动,通过一号螺钉60的螺帽限制一号托块46的纵向移动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一号滑块44上连接有一号导块45,所述一号丝杆螺母42固定在一号导块45上,一号导块45上开设有供所述一号丝杆41穿过的一号导孔48。二号模具与二号滑块的连接结构和一号模具10与一号滑块44的连接结构相同,两者仅在安装的位置不同,这里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方式,所述一号滑块为一号模框200,一号模具10设置在一号模框200内,在一号模具10与一号模框200之间设有一号弹性件,所述二号滑块为二号模框,二号模具设置在二号模框内,在二号模具与二号模框之间设有二号弹性件。采用这种结构,一号模块200在滑轨43上滑动,而借助一号弹性件的作用,一号模具10可以在一号模框200内上下浮动,从而使得一号模具10能够与一号上传递板和一号下传递板充分接触,进行快速地热传导。在本实用新型中,导轨43优选异形导轨条,该导轨封闭性较小,约束力减少,不会产生过定位而导致传动不顺,一号模框200上设有与导轨配合的导轮,实现一号模框200的稳定传动。

在实施例中,一号模具10的两侧上分别连接有支撑块201,具体地,支撑块201可以连接在一号模箱12的外壁上,所述一号模框200内设有一号导槽202,在实施例中,一号导槽202个数为四个,所述一号弹性件为容置在一号导槽202的第一弹簧203,每个一号导槽202中配置一个第一弹簧203,第一弹簧203的下端抵顶在一号导槽202内,第一弹簧203的上端抵顶在支撑块201的下端,支撑块201沿模具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两端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弹簧203,采用这种结构,当一号模具10受到向下压力时,支撑块201压缩第一弹簧203,从而使得一号模具10在第一模框200内整体向下移动,在一号模具10受到的向下压力消失时,支撑块201在第一弹簧203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一号模具10实现复位。所述二号模框内设有二号导槽,所述二号弹性件为容置在二号导槽内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下端抵顶在二号导 槽内,第二弹簧的上端抵顶在所述二号模具的下端,具体地,在二号模具上也可以设置支撑块,其整体结构与一号模具10的连接结构相同。采用上述的结构,相比于第一种实施方式,其加工精度要求较低,能够提升设备的制造效率。

参照图11,在该实施方式,支撑块201为三块,一号导槽202的个数相应的为三个,每个一号导槽202对应一块支撑块201设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机台的设计需求,对支撑块201的形状、个数以及位置进行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模具10包括一号模箱11和以可掀开方式设置在一号模箱11上的一号模盖12,一号模盖12的一端铰接在一号模箱11上,在一号模盖11上设有一号上连接件13,在一号模箱11上设有一号下连接件15,一号上连接件13与一号下连接件15通过一号插销组件进行连接。通过一号插销组件实现一号上连接件13与一号下连接件15的连接,来实现合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插销组件包括一号插销座17和设置在一号插销座17上的一号插销18,一号插销18可滑动地配置在一号插销座17上,在所述一号上连接件13上设有一号上连接孔14,在所述一号下连接件15上设有一号下连接孔16,一号插销18对应一号下连接孔16设置,在一号模盖12盖合至一号模箱11后,一号上连接孔14和二号上连接孔16处于同轴位置,还包括用以将一号插销18推入一号下连接孔16和用以将一号插销18推离一号下连接孔16的插销驱动机构。

作为插销驱动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插销驱动机构包括用以将一号插销18推入一号下连接孔16的一号锁紧机构81,一号锁紧机构81设置在所述一号冷却模站20与加热模站30之间,还包括用以将一号插销18推离一号下连接孔16的一号解锁机构82,一号解锁机构82对应所述一号冷却模站20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自动锁模和自动开模,工作时,在一号模具10进行加热前,通过一号锁模机构81将一号插销18插入一号上连接孔14 和一号下连接孔16中,实现一号模箱11和一号模盖12的锁合,当一号模具10冷却处理之后,通过一号解锁机构82将一号插销18从一号上连接孔14和一号下连接孔16推出,以便将一号模盖12从一号模箱11中打开。一号锁模机构81和一号解锁机构82主要起到推动一号插销18的作用,一号锁模机构81和一号解锁机构82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以一号锁模机构81为例,一号锁模机构81包括第一气缸811、第二气缸812以及第三气缸813,第二气缸812连接在第一气缸811的活塞杆上,第三气缸813连接在第二气缸812的活塞杆上,第三气缸813的活塞杆作为推杆来推动一号插销18。通过三个气缸的组合,实现第三气缸813的活塞杆在三维空间的移动,使得第三气缸813的活塞杆移动至一号插销18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机台的实际结构和一号插销18所处的位置来进行三个气缸的安装。

参照图7至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插销驱动机构直接采用驱动气缸300,驱动气缸300的活塞杆与一号插销18连接,通过驱动气缸300活塞杆的伸缩带动一号插销18的移动,从而将一号插销18推入一号上连接孔14和一号下连接孔16中。在该方案中,驱动气缸300固定在支撑块201上,随着支撑块201可以上下移动。相比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插销驱动机构,本实施方式减少了气缸的数量,其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均得到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号自动开盖机构,通过一号自动开盖机构来实现一号模盖12的自动开启和盖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一号模盖12上设有一号挂件,一号自动开盖机构包括与一号挂件配合的一号勾件和用以带动一号勾件向上移动的一号勾件驱动机构。

作为一号自动开盖机构的第一种优选方式,一号挂件为一号挂圈19,一号勾件为一号挂钩51。在实施例中,一号挂钩驱动机构50选用气缸或者油缸,以气缸为例,气缸的活塞杆与一号挂钩51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来进行开盖。在本实用新型中,气缸的上端连接在一号冷却模站20上,气 缸的下端朝一号模具10设置,在一号模盖12的开启过程中,在气缸活塞杆动作的同时,一号模具10在一号丝杆41上移动,直到一号模盖12开启至一定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中,二号模具对应也设有二号自动开盖机构,其结构与一号自动开盖结构的结构相同,仅在安装位置不同,这里不再进行详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号自动开盖机构的第二种优选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一号挂件为设置在一号模盖12上的安装块400,在安装块400上设有限位孔401,限位孔401从安装块400的上端面贯穿至下端面,且限位孔401延伸至安装块400的侧壁并形成一入口部,一号勾件为连接在气缸活塞杆上的导柱403和连接在导柱403下端的锥形块402,导柱403的直径小于限位孔401的内径,锥形块402的最大外径大于限位孔401的内径,随着一号模具10的移动,导柱403卡入限位孔401内,之后气缸动作带动锥形部402向上移动,同时一号模具10沿滑轨移动,从而将第一模盖12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号自动开盖机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一号自动开盖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一号模盖12上的滑动件和与机架固定连接的导块,导块上设有用以使所述一号模盖12相对所述一号模箱11开合的滑道,滑动件配合在滑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件501和第二滑动件502,所述导块包括第一导块601和第二导块603,所述滑道包括设置在第一导块601上的第一滑道602和设置在第二导块603上的第二滑道604,第一滑动件501和第二滑动件502分设在所述一号模具10的两侧,第一滑动件501和第二滑动件502分别连接一号模盖12的两侧。当一号模具10在滑轨25上滑动时,第一滑动件501在第一滑道602上滑动,第二滑动件502在第二滑道604上滑动时,从而使得一号模盖12绕着自身的铰接部转动,实现开盖或者合盖。对于第一滑道602和第二滑道604的 轨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一号模盖12需要的开启程度进行相应的设置。采用这种结构,无需利用气缸或者油缸,其直接利用滑动件和导块的作用实现开盖和盒盖,其整体结构简易,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号模具10和二号模具分别在滑轨43的两端处进行装料,在一号模具10送至加热模站30进行加热时,操作者可以对二号模具进行装料或者下料,之后一号模具10从加热模站30送出并送入一号冷却模站20进行冷却,与此同时可以将二号模具送入加热模站30中。在本实用新型中,一号冷却模站20和二号冷却模站设置在加热模站30的两侧,独立工作,形成双工位。一号模具10和二号模具交替使用加热模站30,充分利用加热模站30,减少了设备的闲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因丝杆长度过长而产生摆动同时减少成本,在保证一号模具10和二号模具行程的条件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图1中第一丝杆41和第二丝杆的长度减短。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直接通过多根方管,焊接成机架,各模站的上板均固定在该机架上,一号冷却模站20、加热模站30以及二号冷却模站90的中板无需利用立柱进行引导,整个成型机的结构更加简易、能够减小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