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092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角胶贴合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轮胎厂用于三角胶贴合的设备大都是半自动设备,需要人工完成三角胶上料、钢圈上料及贴合操作,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在三角胶贴合的上一道工序需要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装备,以供给本工序所需的已裁切好的定长三角胶。另外,现有的三角胶贴合机结构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一种新型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包括一根前后延伸的主轴、气缸、后支撑盘、间隔设于气缸前侧的前支撑盘、设于主轴前侧的调节丝杆、环绕主轴外圈依次设置的数个鼓片翻转机构、套环和与套环固定连接的导向键,所述主轴与调节丝杆同轴设置,主轴贯穿所述气缸,气缸包括可沿主轴轴向移动并带动鼓片翻转机构的缸体和设于缸体内的活塞,所述后支撑盘为固定套设在缸体外圈的环形体,后支撑盘间隔设于前支撑盘的后侧,所述前支撑盘设有轴向通透的中心孔,主轴的前端伸入前支撑盘的中心孔并可带动前支撑盘转动;所述鼓片翻转机构包括设于后支撑盘上的后撑块、设于前支撑盘上并可径向调节的前撑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固设在第三连杆上的鼓片和用于径向推拉前撑块的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上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滑轨,第一连杆一端与后撑块铰接、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的中部,第二连杆一端与前撑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并且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铰接点可沿第三连杆上的滑轨移动,第三连杆一端与前撑块铰接,第四连杆一端与前撑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环铰接,第二连杆与前撑块之间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连杆与前撑块之间铰接点的径向内侧,所述前撑块设有用于放置钢圈的支撑面;所述前支撑盘包括圆环柱部分和周圈环绕在圆环柱部分外圈的盘体部分,主轴前端伸入圆环柱部分内,圆环柱部分间隔地套设在调节丝杆的外圈,所述套环套设在圆环柱部分外圈并可沿轴向移动,套环间隔设于盘体部分的前侧,圆环柱部分对应导向键设置两导向槽,两导向槽径向正对,调节丝杆穿过所述导向键,导向键的径向两侧部分别插入两导向槽并且导向键可沿导向槽轴向移动,导向键与套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丝杆上设有挡在导向键前侧的调节螺母。

所述前支撑盘的盘体部分上对应每个前撑块均设有一个径向延伸的前导向插槽,前导向插槽轴向通透,前撑块插入相应的前导向插槽中并可沿前导向插槽径向移动。

所述后支撑盘上对应每个后撑块均设有一个径向延伸的后导向插槽,后导向插槽轴向通透,后撑块插入相应的后导向插槽中并可沿前导向插槽径向移动。

前支撑盘与后支撑盘之间设有轴向延伸的内导向柱,后支撑盘对应内导向柱设置轴向通透的内导向孔,内导向柱的前端与盘体部分固定连接、后端插入导向孔。

所述鼓片翻转机构还包括设于前撑块与后撑块之间的轴向延伸的外导向柱,后撑块对应外导向柱设置轴向通透的外导向孔,外导向柱的前端与前撑块固定连接、后端插入外导向孔。

所述导向键对应调节丝杆设有螺孔,调节丝杆用于使导向键带动套环轴向移动进而带动第四连杆连杆驱动前撑块径向移动。

所述调节丝杆间隔地设于主轴前侧,圆环柱部分内固设有两个半圆环体,两半圆环体相对并形成一个圆环形的夹环,夹环间隔设于导向键的后侧,调节丝杆外圈前后套设有两个挡圈,调节丝杆的后侧部穿插过夹环的环孔,夹环被夹设在两挡圈之间,调节丝杆可相对主轴转动。

所述前撑块的径向外端面与轴向前端面之间设有倒角,所述支撑面为前撑块的径向外端面与轴向前端面之间的倒角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将三角胶料头通过吸盘吸附于贴合鼓上,随贴合鼓鼓旋转一周后与料尾搭接,三角胶料缠绕在鼓片上,形成一筒状料体,同时,钢圈套设在所有前撑块的支撑面的外侧,由气缸驱动鼓片翻转机构,使鼓片90°翻转,由轴向转至径向,筒状料体在鼓片翻转时随之翻转侧立成圆盘状,同时,圆盘状的三角胶料的内圈边沿与钢圈外圈边沿接触,圆盘状的三角胶料环绕固定在钢圈的外圈,完成三角胶料与钢圈的贴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鼓片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初始状态时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4是初始状态时后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5是鼓片张开时的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6是鼓片张开时的后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中:主轴1、第一通气道2A、第二通气道2B、后凸缘3、内凸缘4、活塞5、缸体6、后支撑盘7、后撑块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销轴11、滑轨12、第三连杆13、鼓片14、三角胶料15、支撑面16、钢圈17、前撑块18、前支撑盘19、第四连杆20、圆环柱部分21、套环22、导向键23、导向槽24、夹环25、调节螺母26、调节丝杆27、挡圈28、定位螺母29、外导向柱30、内导向柱31、中间连接环32、轴套33、内环体34、吸盘35、前侧端板36B、后侧端板36A、后导向插槽37。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6所示的一种新型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包括一根前后延伸的主轴1、气缸、后支撑盘7、间隔设于气缸前侧的前支撑盘19、设于主轴1前侧的调节丝杆27、环绕主轴1外圈依次间隔设置的数个鼓片翻转机构、套环22和与套环22固定连接的导向键23,导向键23径向设置。

所述主轴1与调节丝杆27同轴设置,主轴1的中心轴线与调节丝杆27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调节丝杆27间隔地设于主轴1前侧,调节丝杆27与主轴1之间设有间隙,调节丝杆27可相对主轴1转动。

主轴1轴向贯穿所述气缸,气缸包括可沿主轴1轴向移动并带动鼓片翻转机构的缸体6和设于缸体6内的活塞5,缸体6和活塞5均分别设有轴向通透的中心孔,主轴1贯穿过缸体6的中心孔以及活塞5的中心孔。

所述前支撑盘19也设有轴向通透的中心孔,主轴1的前端伸入前支撑盘的中心孔并可带动前支撑盘19转动。

主轴1的外圈套设有轴套33,轴套33设于气缸与前支撑盘19之间,轴套33一端穿过缸体6并伸入缸体6内,轴套33夹设在活塞5与前支撑盘19之间,轴套33一端与活塞5接触、另一端与前支撑盘19接触,轴套33对活塞5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主轴1外圈设有内凸缘4,内凸缘4为环绕主轴1周圈设置的、并与主轴1一体成型的圆环形凸起,活塞5夹设在内凸缘4与轴套33之间。所述缸体6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两个圆环形的端板和固设于两端板之间的轴向通透的空心柱部分,端板的环孔即为缸体6的中心孔,主轴1轴向贯穿两端板的环孔以及空心柱部分,空心柱部分与主轴1相间隔,主轴1与缸体6同轴设置,所述轴套33一端从其中一个与轴套33临近的端板(前侧端板36B)的环孔中穿过并伸入缸体6内,即轴套33一端从该端板(前侧端板36B)与主轴1之间穿过并伸入缸体6内,轴套33对活塞5起到定位的作用,使活塞5在工作时不产生轴向位移,所述内凸缘4穿过缸体6的另一个端板(后侧端板36A)的环孔,缸体6在移动时,一个端板(前侧端板36B)在轴套33上轴向移动、另一个端板(后侧端板36A)在内凸缘4上轴向移动。主轴1的后端设有位于内凸缘4后侧的后凸缘3,后凸缘3为环绕主轴1周圈设置的、并与主轴1一体成型的圆环形凸起,后凸缘3的直径大于内凸缘4的直径,后凸缘3挡在后侧端板36A的后侧。

所述后支撑盘7为固定套设在缸体6外圈的环形体,并且后支撑盘7为圆环形体,后支撑盘7与缸体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支撑盘7间隔设于前支撑盘19的后侧。

所述鼓片翻转机构包括设于后支撑盘7上的后撑块8、设于前支撑盘19上并可径向调节的前撑块1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三连杆13、固设在第三连杆13上的鼓片14和用于径向推拉前撑块18的第四连杆20,前撑块18间隔设于后撑块8前侧,第三连杆13上设有沿其纵向(第三连杆13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12,滑轨12为第三连杆13上设置的、沿第三连杆13纵向(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孔或者滑槽,本实施例中,滑轨12为沿第三连杆13纵向延伸的滑孔,第一连杆9一端(后端)与后撑块8铰接、另一端(前端)铰接于第二连杆10的中部,第二连杆10一端(前端)与前撑块18铰接、另一端(后端)与第三连杆13铰接,并且第二连杆10与第三连杆13的铰接点可沿第三连杆13上的滑轨12移动,第二连杆10的后端通过销轴11与第三连杆13铰接,该销轴11插入滑轨12(即滑孔)中并可沿滑轨12移动,第三连杆13一端(前端)与前撑块18铰接,鼓片14通过螺钉固设于第三连杆13的径向外侧,第四连杆20径向倾斜设置(同时也为轴向倾斜设置),第四连杆20一端(后端)与前撑块18铰接、另一端(前端)与所述套环22铰接,套环22位于前撑块的前方,第四连杆20的后端为其径向外端、前端为其径向内端,第二连杆10与前撑块18之间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连杆13与前撑块18之间铰接点的径向内侧,第四连杆20与前撑块18之间的铰接点位于第二连杆10与前撑块18之间的铰接点的径向内侧。

所述鼓片翻转机构还包括设于前撑块18与后撑块8之间的轴向延伸的外导向柱30,外导向柱30与主轴1平行间隔设置,后撑块8对应外导向柱30设置轴向通透的外导向孔,外导向柱30的前端与前撑块18固定连接、后端插入外导向孔,后撑块8可沿外导向柱30轴向移动,同时,当前撑块径向移动时,外导向柱可带动后撑块随之同步径向移动。

所述前撑块18设有用于放置钢圈17的支撑面16,所述前撑块的径向外端面与轴向前端面之间设有倒角,所述支撑面16为前撑块的径向外端面与轴向前端面之间的倒角面,所有前撑块18的所有支撑面16围绕主轴1沿圆周依次间隔设置,钢圈17置于所有支撑面16的外侧,第三连杆13与前撑块18之间的铰接点相应位于该前撑块18上支撑面16的相邻后侧,第三连杆13上固设的鼓片14也相应位于前撑块18上支撑面16的相邻后侧,以便于鼓片14翻转后,鼓片14上的三角胶料也随之翻转后紧紧套设在钢圈17外圈。

所述后支撑盘7上对应每个后撑块8均设有一个后导向插槽37,后导向插槽37开设在后支撑盘7的外圈表面并向径向内侧延伸,后导向插槽37轴向通透,后导向插槽37沿圆周设置数个,数个后导向插槽37与数个后撑块8一一对应设置,后撑块8插入相应的后导向插槽37中并可沿后导向插槽37径向移动。

所述前支撑盘19包括圆环柱部分21、周圈环绕在圆环柱部分21外圈的盘体部分和固设于圆环柱部分21内的内环体34,圆环柱部分2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圆环柱部分21的轴向两端分别伸出盘体部分的轴向两侧外,内环体34位于圆环柱部分21的环孔的后侧部内,盘体部分为套设在圆环柱部分21外圈的圆环盘状体,圆环柱部分21与盘体部分为一体式结构,前支撑盘19的中心孔包括内环体34的环孔和圆环柱部分21的环孔中的位于内环体前侧的环孔部分,主轴1前端伸入前支撑盘的中心孔中,并且主轴1的前侧部穿过内环体34的环孔,主轴1的前端设置定位螺母29,定位螺母29挡在内环体34的前侧,起到定位作用,主轴1与内环体34通过键连接,主轴1通过键带动内环体34转动,进而带动前支撑盘19与整个鼓片翻转机构转动。

所述前支撑盘19的盘体部分上对应每个前撑块18均设有一个径向延伸的前导向插槽,前导向插槽开设在前支撑盘19的外圈表面并向径向内侧延伸,前导向插槽轴向通透,前导向插槽沿圆周设置数个,数个前导向插槽与数个前撑块18一一对应设置,前撑块18插入相应的前导向插槽中并可沿前导向插槽径向移动,前撑块18的轴向两端分别伸出前导向插槽的轴向两侧外。

圆环柱部分21间隔地套设在调节丝杆27的外圈,所述套环22套设在圆环柱部分21外圈并可沿轴向移动,套环22套设在圆环柱部分21的前侧部位的外圈,套环22间隔设于盘体部分的前侧,套环也间隔位于前撑块的前方。

圆环柱部分21对应所述导向键23设置两轴向延伸的导向槽24,导向槽24开设在圆环柱部分的前端,导向槽由圆环柱部分的前端面向后延伸,两导向槽24径向正对,两导向槽24对称设于调节丝杆27的径向两侧,调节丝杆27穿过所述导向键23,所述导向键23对应调节丝杆27设有螺孔,调节丝杆27的通过其螺孔与调节丝杆27螺纹连接,导向键23可沿调节丝杆27以及导向槽轴向移动调节,当主轴以及前支撑盘不动时,调节丝杆转动,导向键只能沿导向槽24轴向移动,此时,调节丝杆与导向键相当于丝母丝杠装置,调节丝杆27用于使导向键23带动套环22轴向移动进而带动第四连杆20驱动前撑块18径向移动,以撑起不同直径的钢圈。

导向键23的径向两侧部分别插入两导向槽24并且导向键23可沿导向槽24轴向移动,导向键23与套环22固定连接,导向键23通过螺钉固设在套环22的前侧,所述调节丝杆27上设有挡在导向键23前侧的调节螺母26。

前支撑盘19与后支撑盘7之间设有轴向延伸的内导向柱31,内导向柱31与主轴1平行间隔,后支撑盘7对应内导向柱31设置轴向通透的内导向孔,内导向柱31的前端与盘体部分固定连接、后端插入导向孔,后支撑盘7可沿内导向柱31轴向移动。

圆环柱部分21内固设有两个半圆环体,两半圆环体相对并形成一个圆环形的夹环25,夹环25间隔设于导向键23的后侧,夹环25间隔设于内环体34的前侧,调节丝杆27外圈前后套设有两个挡圈28,其中一个挡圈28位于调节丝杆27的后端,调节丝杆27的后侧部穿插过夹环25的环孔,夹环25被夹设在两挡圈28之间,夹环的环孔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调节丝杆27的外径,使调节丝杆可相对主轴转动。圆环柱部分21内还固设有中间连接环32,中间连接环32夹设在夹环25与内环体34之间,每个半圆环体均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中间连接环32和内环体34,连接螺栓依次贯穿相应半圆环体、中间连接环32和内环体34。

至少一个前撑块18的周向侧边设有吸盘35,与该吸盘35临近的鼓片14设置可露出该吸盘35吸口的凹槽。

活塞5将缸体6内腔划分为两个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主轴1内设第一通气道2A、第二通气道2B,第一通气道2A和第二通气道2B均为L型通道,第一通气道2A的外端口和第二通气道2B的外端口均位于主轴1的后端面上,第一通气道2A的内端口位于内凸缘4的外圈表面上并连通第一腔室,轴套33设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径向的通孔,轴套33的通孔位于轴套33的伸入第一缸体6内的部分上,第二通气道2B的内端口与轴套33上的通孔正对,第二通气道2B的内端口通过轴套33上的通孔连通第二腔室。

贴合鼓位于初始状态时:鼓片14为轴向延伸,缸体位于主轴的后侧位置,鼓片14与主轴1的轴线平行或者近似平行,此时,鼓片14位于第三连杆13的径向外侧,鼓片翻转机构并未打开,第二连杆10与第三连杆13之间的铰接点(销轴11)位于后撑块8的径向外侧,并且第二连杆10与第三连杆13之间的铰接点(销轴11)位于第三连杆13上滑轨12的轴向后端,滑轨12、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20均为轴向倾斜延伸,销轴11位于滑轨12的后端。

鼓片翻转机构工作原理:缸体6向前移动时,缸体6向前推动第一连杆9,第一连杆9推动第二连杆10转动,第二连杆10围绕其与前撑块18之间的铰接点转动,使得第二连杆10与第三连杆13之间的铰接点(销轴11)向前转动并相对沿滑轨12滑动,销轴11向前转动的同时推动第三连杆13向前转动,第三连杆13围绕其与前撑块18之间的铰接点向前转动,第三连杆13带动鼓片14向前转动,鼓片14随第三连杆13围绕第三连杆13与前撑块18之间的铰接点转动,销轴11移至滑轨12的前端时,第三连杆13和鼓片14翻转呈径向延伸状,鼓片翻转机构以及鼓片14被打开。

由于前撑块18可径向移动,因此,可撑起不同直径的钢圈17,前撑块18在径向调节时,导向键23沿调节丝杆27以及导向槽24轴向移动,套环22也随之轴向移动,第四连杆20推动前撑块18径向外移或者径向内移,前撑块18沿前导向插槽径向移动,在外导向柱的带动下,后撑块8也随前撑块18同步径向外移或者径向内移。工作时,将三角胶料15和钢圈17均上料至贴合鼓上,使三角胶料15缠绕在所有鼓片14的外圈,吸盘35可吸住三角胶料15起到定位的作用,钢圈17被支撑在所有支撑面16的外侧,然后,缸体向前移动,活塞不动,缸体推动鼓片翻转机构工作,鼓片翻转机构以及鼓片14被打开,鼓片14翻转至径向方向,将筒形的三角胶料15径向翻转呈圆环盘状,此时,三角胶料位于鼓片的前侧,并使圆环盘形的三角胶料15紧紧套设在钢圈17的外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