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半成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6767阅读:1378来源:国知局
模具半成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半成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胶模具中,在处理制品的内侧倒扣时,通常是在倒扣位做斜顶出镶件,这也就是模具行业中常说的行位,行位与模仁配合可以很方便的成型出内侧倒扣的制品。

在模具的制造过程中,模仁上与行位碰穿的部位通常利用电火花加工。但是,由于电火花设备上的电极损耗,模仁上的碰穿面与底面的相接部位会由于加工不到位而形成过渡面,该过渡面被称为碰穿死角。在后续行位与模仁的组装过程中,两者在碰穿死角处形成干涉。

在上述情况下,就需要对碰穿死角处进行重复加工,以清除该死角。如果仍然采用电火花加工,就需要重新制作电极,这不但增加模具制作成本,同时也可能导致模具交期延误。如果采用手工处理,加工后的行位与模仁的配合精度又难以保证。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案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具半成品,可以节省模具加工成本和加工时间,并提高模仁和行位的配合精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具半成品,包括模仁和行位,所述模仁包括成型面和非成型面,所述非成型面包括行位碰穿面、行位滑入面以及过渡面,所述行位碰穿面与所述行位滑入面相垂直并且通过所述过渡面过渡连接,所述过渡面成条形状,其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行位碰穿面的两侧边缘,所述非成型面上开设有工艺孔,所述工艺孔沿垂直于所述行位滑入面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工艺孔开设于所述行位滑入面上。

优选地,所述工艺孔的直径为0.2mmm~0.5mm。

优选地,所述工艺孔为圆形孔。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模仁和所述行位二者中其中一者上,所述导向部能够与所述模仁和所述行位中的另一者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模仁包括金属致密层,所述金属致密层包覆在所述模仁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金属致密层的厚度为0.8mm~1.2mm。

优选地,所述行位与所述模仁均包括润滑层,所述润滑层涂覆在所述金属致密层上。

优选地,所述润滑层是由液体润滑油形成的润滑层。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模具半成品,在模仁的非成型面上开设有工艺孔,该工艺孔可供电极丝穿过,以使得该模具半成品能够通过线切割的加工方法去除过渡面,从而节省了电极的加工和制造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半成品的模仁与行位的装配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半成品的模仁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加工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模具半成品;

10-模仁;

101-成型面;

102-非成型面;

1021-行位碰穿面;

1022-行位滑入面;

1023-过渡面;

20-行位;

30-工艺孔。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具半成品100,包括模仁10、行位20以及工艺孔30。在模具的成型工艺中,模仁10与行位20的配合可以方便实现内侧倒扣制品的脱模。

模仁10包括成型面101、非成型面102。成型面101为模仁10的工作面,其用于形成模腔,模腔内喷注塑料加工原料,从而可以成型出塑料制品。非成型面102为模具的非工作表面,其通常作为模具组装时的配合面,而不用来构成模腔。

在模仁10与行位20的配合结构中,模仁10与行位20的接触面即为非成型面102。非成型面102包括行位碰穿面1021、行位滑入面1022以及过渡面1023。行位碰穿面1021与行位滑入面1022垂直,行位20能够沿着行位滑入面1022滑动,以实现与行位碰穿面1021接触。由于采用电火花加工的原因,过渡面1023形成在行位滑入面1022与行位碰穿面1021之间,过渡面102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行位碰穿面1021的两侧边缘并呈条形结构。该过渡面1023会造成模仁10与行位20装配过程中的干涉。

工艺孔30设置在非成型面102上,并且沿垂直于行位滑入面1022的方向延伸,工艺孔30供电极丝穿过,并通过电极丝切割去除过渡面1023。由此,模具半成品100的加工,无需再制作电极,通过线切割工艺即可完成,节省了电极的加工和制造成本。

工艺孔30的具体位置可以选择。例如,工艺孔可以设置在过渡面1023上或在非成型面102的其它部位。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工艺孔30设置在行位滑入面1022上。一方面,设置在行位滑入面1022与设置在过渡面1023上相比,可降低工艺孔30的加工难度,减少对行位碰穿面1021的碰伤;另一方面,设置在行位滑入面1022与设置在非成型面102的其它部位相比,可以缩短电极丝的切割路径,提高切割效率。

根据电极丝的直径,工艺孔30的直径可以设置成0.2mmm~0.5mm,避免了工艺孔30开设的过大或过小造成的缺陷。

进一步地,工艺孔30优选加工成圆形孔,圆形孔的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方便。

此外,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应保证模仁10表面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模仁10的外表面包覆有金属致密层,金属致密层可通过施以氮化以及火焰硬化的方式实现。金属致密层的厚度可选择设置成0.8mm~1.2mm。

另一方面,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模仁10和行位20具有相对运动,为了保证两者之间运动的顺畅性,还优选模仁10包括润滑层,润滑层可减小运动时的阻力,从而减小摩擦力。润滑层设置在金属致密层外,并可以通过涂覆液体润滑油实现,且操作简单,润滑效果好。另外,润滑层还可以通过固体润滑剂实现,其实施方式不唯一。

进一步地,该模具半成品100还可以设置导向部,导向部在模仁10和行位20的运动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具体地,导向部可以设置在模仁10和行位20上的其中一者上,并且导向部能够与模仁10和行位20上的另一者滑动配合,从而实现导向作用。导向部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导向部可以是设置在模仁10上的滑块,并且在行位20的相应位置设置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又如,导向部还可以是设置在模仁10上的固定块,相应地,在行位20上设置滑动块,固定块的一个表面与滑动块的相应表面滑动配合等。

如图4~4b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加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加工上述的模具半成品100,以去除过渡面1023,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非成型面102上开设工艺孔30,工艺孔30的方向沿垂直于行位滑入面1022的方向延伸;

步骤b:将模仁10固定,并将电极丝穿过工艺孔30;

步骤c:电极丝从工艺孔30处开始切割,并形成闭合的切割路径。该闭合的切割路径需要经过过渡面1023与行位碰穿面1021的交线,并且包围该过渡面1023即可。

该加工方法利用线切割工艺进行切割,其闭合的切割路径经过过渡面1023与行位碰穿面1021的交线并且包围过渡面1023,从而去除了模仁10上过渡面1023。该加工方法无需重复制作电极,节省了电极的加工和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模仁10与行位20的配合精度。

电极丝的切割路径有多种方案,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行位碰穿面1021的平面度,优选地,在步骤c中,电极丝首先从工艺孔30行走至行位碰穿面1021一侧的边缘,之后沿着过渡面1023以及行位碰穿面1021的交线切割,并一直切割至行位碰穿面1021另一侧的边缘。如此设置的切割路径不会在行位碰穿面1021上形成交汇,因此可以保证行位碰穿面1021的平面度。

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电极丝还可以这样切割,即电极丝首先从工艺孔30处开始切割,并到达过渡面1023的边缘处,然后围绕着过渡面1023的边缘切割一周形成闭合的切割路径。此切割路径可以减少从模仁10上去除的物料,使模仁10的强度不会被大大削弱。

另外,电极丝从工艺孔30处开始切割,并形成的闭合切割路径,该闭合的切割路径的终点可以是工艺孔30,也可以不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切割路径包围工艺孔30。也就是说,当电极丝切割行形成闭合的切割路径时,工艺孔30连同被去除的物料一同从模仁10上脱离,工艺孔30即不复存在。此方案可以避免在模仁10上留下切缝,以避免在此处形成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