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7936阅读:1344来源:国知局
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都是采用带有扣基的机械式开闭器结构来实现对模具的开合。然而,这种机械式开闭器在开合模具过程中容易刮铁粉、扣基易损坏,且结构复杂、加工时间长、成本高、组装和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跳板模具开合装置容易刮铁粉且扣基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下固定板上的公模组件、安装于所述公模组件上方的母模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公模组件上并用于顶出制品的顶出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下方并用于顶推所述公模组件的顶棍;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由顶棍顶推的下顶出板以及层叠设置所述下顶出板上方的上顶出板;所述公模组件包括层叠设置所述上顶出板上方的跳板、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与所述跳板之间的模脚、与所述跳板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跳板上方的公模板以及与所述跳板固定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公模板移动以用于支撑所述制品的镶件,所述母模组件包括与所述公模板相对设置的母模板、与所述母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镶件相对的母模仁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跳板内且穿过所述公模板以使所述公模板相对于其上下移动的拉杆;

所述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还包括开合模组件,所述开合模组件包括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公模板上并与所述公模组件形成容置空间的固定块、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一侧固定于所述跳板上以贴合所述上顶出板和所述下顶出板侧壁的插销块、弹性伸缩于所述下顶出板中且端部抵持于所述插销块另一侧的弹性组件,所述插销块朝向所述公模组件一侧设有与所述弹性块配合的第一斜面,所述弹性组件设有朝向所述插销块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面对配合的第二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顶出组件将所述制品顶出时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部的垂直高度小于所述拉杆的限位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顶棍顶推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顶出板设有容置所述弹性组件的收容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限制于所述上顶出板与所述下顶出板之间并可朝向所述插销块一侧来回移动的弹性块以及抵持于所述弹性块与所述收容腔内壁之间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顶棍顶推前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部的垂直高度小于所述拉杆的限位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顶棍顶推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包括与所述插销块配合的主体部、沿所述主体部一侧朝向所述公模板内突出并锁固于所述公模板上的第一固定部以及沿所述主体部另一侧并与所述弹性块配合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公模组件一侧设有容置所述插销块以供所述插销块上下移动的插销槽,所述限位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性块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插销槽下方且相互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插销块包括容置于所述插销槽内以沿所述插销槽上下滑动并于其末端设有所述第一斜面的滑动部以及沿所述滑动部之远离所述第一斜面一侧的第二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多个顶针,各所述顶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上且末端穿过所述跳板并伸入所述公模板内以与所述制品接触,所述镶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跳板上且穿过并伸出所述公模板与所述母模仁相对。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母模组件和公模组件先在注塑机的带动下打开,此时顶棍不动作,制品留在公模组件上,具体为留在镶件上。当母模组件和公模组件打开后,所述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利用所述顶棍顶推所述顶出机构中的下顶出板和所述上顶出板,在所述顶出机构的顶推作用下使得制品从模具中顶出。另外,所述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通过在公模组件上设置所述开合模组件,且将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公模板上以及将插销块固定于所述跳板上且所述插销块沿所述固定块滑动以实现对所述公模板与所述跳板的分开,即实现固定在跳板上的所述镶件与所述制品的分开,以实现制品的自动顶出。该开合模组件通过相面对设置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以使所述弹性组件在开合模过程中可伸缩并与所述插销块和所述固定块配合,整个开合模过程中避免了现有机械式开合模装置扣基易损耗和拉铁粉的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工修模的维护成本,结构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合模时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开合模组件与公模组件和母模组件的局部配合图;

图3是图2中开合模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图2中弹性组件与固定块和插销块的配合结构图;

图5是图1中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打开母模板后的结构图;

图6是图1中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抽芯过程的结构图;

图7是图1中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顶出运动完成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下固定板10上的公模组件20、安装于所述公模组件20上方的母模组件30、固定安装于所述公模组件20上并用于顶出制品80的顶出机构40以及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20下方并用于顶推所述公模组件20的顶棍50;所述顶出机构40包括由顶棍50顶推的下顶出板44以及层叠设置所述下顶出板44上方的上顶出板46;所述公模组件20包括层叠设置所述上顶出板46上方的跳板26、与所述跳板26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跳板26上方的公模板28以及与所述跳板26固定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公模板28移动以用于支撑所述制品80的镶件24,所述母模组件30包括与所述公模板28相对设置的母模板34、与所述母模板34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镶件24相对的母模仁32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跳板26内且穿过所述公模板28以使所述公模板28相对于其上下移动的拉杆36。

所述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还包括开合模组件60,所述开合模组件60包括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公模板28上并与所述公模组件20形成容置空间的固定块62、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一侧固定于所述跳板26上以贴合所述上顶出板46和所述下顶出板44侧壁的插销块64、弹性伸缩于所述下顶出板44中且端部抵持于所述插销块64另一侧的弹性组件66,所述插销块64朝向所述公模组件20一侧设有第一斜面640,所述弹性组件66设有朝向所述插销块64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斜面640相面对配合的第二斜面66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母模组件30和公模组件20先在注塑机(图中未示出)的带动下打开,此时顶棍50不动作,制品80留在公模组件20上,具体为留在镶件24上。当母模组件30和公模组件20打开后,所述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利用所述顶棍50顶推所述顶出机构40中的下顶出板44和所述上顶出板46,在所述顶出机构40的顶推作用下使得制品80从模具中顶出。另外,所述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通过在公模组件20上设置所述开合模组件60,且将所述固定块62固定于所述公模板28上以及将插销块64固定于所述跳板26上且所述插销块64沿所述固定块62滑动以实现对所述公模板28与所述跳板26的分开,即实现固定在跳板26上的镶件24与所述制品80的分开,以实现制品80的自动顶出。通过相面对设置所述第一斜面640和所述第二斜面6620以使所述弹性组件66在开合模过程中可伸缩并与所述插销块64和所述固定块62配合,整个开合模过程中避免了现有机械式开合模装置扣基易损耗和拉铁粉的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工修模的维护成本,结构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640与所述第二斜面6620相面对设置,且在开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斜面640与所述第二斜面6620相互贴合并随着开合模动作相对滑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斜面640与所述第二斜面6620的倾斜角度相同。

请参照图1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6620在所述顶棍50顶推前与所述第一斜面640端部的垂直高度H小于所述拉杆36的限位距离L。在所述顶棍50的顶推前,即所述公模板28与所述跳板26处于贴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斜面6620与所述第一斜面640端部之间的垂直高度小于所述拉杆36的限位距离,以使在顶推过程中,所述制品80能完全脱出,即实现所述公模板28与所述跳板26具有足够的开合模行程。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6620沿所述顶棍50顶推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斜面640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二斜面6620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斜面640滑动,并在滑动过程中能够贴合于所述第一斜面640,保证整个过程顺畅进行。

请参照图2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下顶出板44设有容置所述弹性组件66的收容腔220,所述弹性组件66包括限制于所述上顶出板46与所述下顶出板44之间并可朝向所述插销块64一侧来回移动的弹性块662以及抵持于所述弹性块662与所述收容腔220内壁之间的弹性件664。通过在所述弹性块662与所述下顶出板44的内壁之间设置所述弹性件664,以在所述弹性件664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所述弹性块662可伸缩运动,从而实现在顶出过程中与所述固定块62和所述插销块64的配合,以使整个装置完成制品80的顶出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下顶出板44于靠近所述上顶出板46的一侧边处设置所述收容腔220,所述收容腔220具有朝向所述上顶出板46的第一开口(未标示)和朝向所述插销块64一侧的第二开口(未标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开口以便于将所述弹性块662和弹性件664安装于所述收容腔220内,所述弹性组件66收容于该收容腔220内并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缩于该收容腔220中。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块662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收容腔220内壁的定位槽(未图示),所述弹性件664的一端嵌设于所述定位槽内以及所述弹性件664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收容腔220内壁,以使所述弹性件664可以平稳地顶推所述弹性块662。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块662上设有限位孔(未标示),利用紧固件(例如螺丝等)穿过所述限位孔并限制于所述下顶出板44上,避免所述弹性块662沿所述顶棍50的顶出方向移动,即限制所述弹性块662的纵向移动,但是,所述弹性块662可沿横向移动,以与所述固定块62和所述插销块64配合。

请参照图2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62包括与所述插销块64配合的主体部620、沿所述主体部620一侧朝向所述公模板28内突出并锁固于所述公模板28上的第一固定部624以及沿所述主体部620另一侧并与所述弹性块662配合的限位部626。将所述第一固定部624固定于所述公模板28上,所述限位部626为所述固定块62的自由端并与所述弹性块662配合,所述插销块64与所述主体部620配合,以使所述插销块64相对于所述固定块62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620、所述第一固定部624和所述限位部626由一体成型而制成,且所述第一固定部624和所述限位部626位于所述主体部620的相对两侧。

请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620朝向所述公模组件20一侧设有容置所述插销块64以供所述插销块64上下移动的插销槽622,所述限位部626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性块662的限位槽628,所述限位槽628位于所述插销槽622下方且相互贯通。通过在所述主体部620内设置所述插销槽622,以用于对所述插销块64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设置所述限位槽628以在合模状态时所述固定块62与所述弹性块662相互卡接,避免脱离。

请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地,所述插销块64包括容置于所述插销槽622内以沿所述插销槽622上下滑动并于其末端设有所述第一斜面640的滑动部642以及沿所述滑动部642之远离所述第一斜面640一侧的第二固定部644。所述滑动部64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644由一体成型而制成。所述第二固定部644固定安装于所述跳板26上,所述第一斜面640位于所述滑动部642自由端的末端。

请参照图1至图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664为弹簧。利用所述弹簧将所述弹性块662弹性推出。

请参照图1、图5至图7,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40包括多个顶针42,各所述顶针4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46上且末端穿过所述跳板26并伸入所述公模板28内以与所述制品80接触,所述镶件2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跳板26上且穿过并伸出所述公模板28以与所述母模仁32相对。利用所述顶针42和所述镶件24一方面支撑所述制品80,另一方在开模时将所述制品80脱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公模组件2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46与所述跳板26之间的模脚27。所述顶针42依次穿过所述上顶出板46、所述跳板26和所述公模板28并与所述制品80接触。所述模脚27为相对设置的两块板,两块板内限定有容纳空间,所述上顶出板46和下顶出板44设置在上述容纳空间内,该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通过设置所述模脚27以提供所述上顶出板46和所述下顶出板44足够的运动空间。

请参照图1、图5至图7,所述跳板模具开合模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合模时,所述母模板34和所述公模板28固定于一体并所述母模仁32与所述镶件24相对,在所述母模仁32与所述镶件24之间形成模腔,所述制品80成型于所述模腔内;所述公模板28与所述跳板26完全贴合,且所述顶针42处于收缩状态,所述弹性组件66中的弹性件664处于自然状态并且所述弹性块662嵌合于所述限位部626的限位槽628内,所述第一斜面640与所述第二斜面6620相互贴合,如图1所示。

在注塑机的带动下先开启母模板34,先打开所述母模板34,使得所述母模板34和所述母模仁32与所述公模板28分开,以使所述模腔敞开,即是制品80贴设于所述镶件24的顶部,如图5所示。

跳板26运动抽芯过程中,利用所述顶棍50的顶出运动,顶推所述上顶出板46和所述下顶出板44,所述镶件24和所述插销快64都锁固在所述跳板26上,所述固定块62块锁固在所述公模板28上,所述弹性块662推动所述插销快64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所述跳板26、公模板28向上运动,所述插销块64的第二斜面6620压迫所述弹性块662向所述下顶出板44中运动,此时,所述弹簧处在压缩状态;待所述弹性块662被完全挤入所述下顶出板44的收容腔220内时,所述第二斜面6620于所述第一斜面640上滑动的垂直高度为H以及完成的横向限位距离为D,同时拉杆36完成的限位距离为L,完成所述跳板26的运动过程,同时所述镶件24与所述制品80脱离,完成抽芯过程,如图6所示。

顶出运动完成过程,所述顶针42固定于所述下顶出板44上,在所述镶件24与所述制品80脱离后,所述上顶出板46和所述下顶出板44在所述顶棍50的作用下继续做顶出运动,各所述顶针42将所述制品80完全顶出,即所述镶件24完全脱离所述制品80,完成顶出运动,如图7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