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光面注塑成型品的包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918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运用于光面注塑成型品的包胶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机构涉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用于光面注塑成型品的包胶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产品中,为了获得制品的两种不同颜色或者两种不同材质而采用的成型工艺方法,称为双料成型。双料成型在工厂生产中,主要有两种模式:双色成型和包胶成型。其中包胶成型中内嵌件既可以使塑胶制品,也可以使金属制件。

双色模成型过程一般为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两次成型,依次出模,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来完成。包胶模具的成型特点为两种塑胶材料不一定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可以分别在两台注塑机上成型:产品从一套模具中出模去除后,再放入另外一套模具中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故,包胶成型需由两套模具完成。

但是对于有特殊要求产品。比如要求在一个光面的产品上进行包胶,由于产品为光面,包胶层很难粘附在产品上面,容易造成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使软胶牢固地包覆在光面产品上的运用于光面注塑成型品的包胶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用于光面注塑成型品的包胶模具,包括第一定模、第一动模、第一顶出机构、第二定模、第二动模和第二顶出机构;所述第一动模位于第一定模的左侧,所述第一定模上设有第一型腔,且第一型腔内设有多个穿孔针;所述第一动模上对应穿孔针的部位设有多个与穿孔针匹配的导套,所述第一定模与第一动模合模,穿孔针嵌入相应的导套内,光面注塑半成品成型于第一型腔内;所述第一顶出机构贯穿第一定模,位于第一型腔的下部,并将成型于第一型腔内的光面注塑半成品顶出;所述第二动模位于第二定模的左侧,且所述第二动模上设有第三型腔,光面注塑半成品预先固定在第三型腔内,所述第二定模上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动模与第二定模合模,包胶注塑品成型于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二顶出机构贯穿第二定模,位于第二型腔的下部,并将成型于第二型腔内的包胶注塑品顶出。

其中,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第一推块和第一油缸;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位于第一型腔下部,并与光面注塑半成品抵接;所述第一顶针的另一端与第一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块的下表面与第一油缸固定连接;第一油缸带动第一推块向上移动,第一推块带动第一顶针向上运动,第一顶针将成型于第一型腔内的光面注塑半成品顶出。

其中,所述第二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二顶针、第二推块和第二油缸;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位于第二型腔下部,并与包胶注塑品抵接;所述第二顶针的另一端与第二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块的下表面与第二油缸固定连接;第二油缸带动第二推块向上移动,第二推块带动第二顶针向上运动,第二顶针将成型于第二型腔内的包胶注塑品顶出。

其中,还包括第一开模机构,所述第一开模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动模上且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运动,第一动模与第一定模分合。

其中,还包括第二开模机构,所述第二开模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动模上且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条运动,第二动模与第二定模分合。

其中,所述第二动模上还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型腔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动模上,且吸附孔贯第二动模与第三型腔;所述设置在第二动模上的吸附孔的一端与真空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吸附孔包括第一吸附孔和第二吸附孔;所述第一吸附孔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型腔的上侧,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动模的上侧,且第一吸附孔贯穿第二动模和第三型腔,所述设置在第二动模上侧上的第一吸附孔的一端与第一真空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孔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型腔的下侧,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动模的下侧,且第二吸附孔贯穿第二动模和第三型腔,所述设置在第二动模下侧上的第二吸附孔的一端与第二真空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光面注塑成型品的包胶模具,在第一型腔内形成光面注塑半成品,由于第一定模内设有多个穿孔针,在进行第一次注塑时,光面注塑半成品会形成多个穿孔。在进行第二次注塑包胶时,液态塑胶会从光面注塑半成品的多个穿孔内穿过,使包胶部分从多个穿孔内勾在光面注塑半成品上,从而使包胶部分牢固地包覆在光面注塑半成品,不易脱落。本实用新型的包胶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好地解决软胶在光面注塑产品上包覆不牢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模、第一动模和第一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定模、第二动模和第二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注塑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面注塑半成品包胶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第一定模 2、第一动模

3、第一顶出机构 4、第二定模

5、第二动模 6、第二顶出机构

7、光面注塑半成品 8、包胶注塑品

11、第一型腔 12、穿孔针

21、导套 31、第一顶针

32、第一推块 41、第二型腔

51、第三型腔 61、第二顶针

62、第二推块 71、第一吸附孔

72、第二吸附孔 10、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运用于光面注塑成型品的包胶模具,包括第一定模1、第一动模2、第一顶出机构3、第二定模4、第二动模5和第二顶出机构6。第一动模2位于第一定模1的左侧,第一定模1上设有第一型腔11,且第一型腔11内设有多个穿孔针12;第一动模2上对应穿孔针12的部位设有多个与穿孔针12匹配的导套21,第一定模1与第一动模2合模,穿孔针12嵌入相应的导套21内,光面注塑半成品7成型于第一型腔11内。第一顶出机构3贯穿第一定模1,位于第一型腔11的下部,并将成型于第一型腔内11的光面注塑半成品7顶出。第二动模5位于第二定模4的左侧,且第二动模5上设有第三型腔51,光面注塑半成品7预先固定在第三型腔51内,第二定模4上设有第二型腔41,第二动模5与第二定模4合模,包胶注塑品8成型于第二型腔41内;第二顶出机构6贯穿第二定模4,位于第二型腔41的下部,并将成型于第二型腔41内的包胶注塑品8顶出。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运用于光面注塑成型品的包胶模具,在第一型腔11内形成光面注塑半成品7,由于第一定模1内设有多个穿孔针12,在进行第一次注塑时,光面注塑半成品7会形成多个穿孔10。在进行第二次注塑包胶时,液态塑胶会从光面注塑半成品7的多个穿孔10内穿过,使包胶部分从多个穿孔10内勾在光面注塑半成品7上,从而使包胶部分牢固地包覆在光面注塑半成品7,不易脱落。本实用新型的包胶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好地解决软胶在光面注塑产品上包覆不牢固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出机构3包括第一顶针31、第一推块32和第一油缸(图未示);第一顶针31的一端位于第一型腔11下部,并与光面注塑半成品7抵接。第一顶针31的另一端与第一推块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推块32的下表面与第一油缸固定连接;第一油缸带动第一推块32向上移动,第一推块32带动第一顶针31向上运动,第一顶针31将成型于第一型腔11内的光面注塑半成品7顶出。第二顶出机构6还包括第二顶针61、第二推块62和第二油缸(图未示);第二顶针61的一端位于第二型腔41下部,并与包胶注塑品8抵接。第二顶针61的另一端与第二推块6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推块62的下表面与第二油缸固定连接;第二油缸带动第二推块62向上移动,第二推块62带动第二顶针61向上运动,第二顶针61将成型于第二型腔41内的包胶注塑品8顶出。设置第一顶出机构3是为了将成型于第一型腔11内的光面注塑半成品7顶出,在进行第二次包胶注塑时,需要将光面注塑半成品7固定在第三型腔51,第一顶出机构3将光面注塑半成品7顶出,然后在其他机械手的作用下,将光面注塑半成品7固定在第三型腔51,方便后续进行二次注塑包胶。同理,设置第二顶出机构6是为了将包胶后的包胶注塑品8顶出第二成型腔41。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包胶模具还包括第一开模机构(图未示),第一开模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图未示)、第一齿轮(图未示)、固定安装在第一动模2上且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图未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运动,第一动模2与第一定模1分合。本实用新型的包胶模具还包括第二开模机构(图未示),第二开模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图未示)、第二齿轮(图未示)、固定安装在第二动模5上且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条运动,第二动模5与第二定模4分合。

下面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首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运动,第一动模2与第一定模1合模,此时进行第一次注塑,在第一成型腔11内成型光面注塑半成品7;然后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运动,第一动模2与第一定模1开模,第一油缸带动第一推块32和第一顶针31向上运动,将光面注塑半成品7从第一成型腔11内顶出,然后第一油缸带动第一推块32和第一顶针31复位;此时在外部机械手的作用下,将光面注塑半成品7固定在第二动模5的第三型腔51内,然后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运动,第二定模4与第二动模5合模,此时进行第二次注塑,在第二成型腔41内形成包胶注塑品8;然后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运动,第二动模5与第二定模4开模,此时第二油缸带动第二推块62和第二顶针61向上运动,将包胶注塑品8从第二成型腔41顶出,最后第二油缸带动第二推块62和第二顶针61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动模5上还设有多个吸附孔,吸附孔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型腔51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动模5上,且吸附孔贯第二动模5与第三型腔51;设置在第二动模5上的吸附孔的一端与真空装置连接。吸附孔包括第一吸附孔71和第二吸附孔72;第一吸附孔71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型腔51的上侧,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动模5的上侧,且第一吸附孔71贯穿第二动模5和第三型腔51,设置在第二动模5上侧上的第一吸附孔71的一端与第一真空装置(图未示)连接;第二吸附孔72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型腔51的下侧,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动模5的下侧,且第二吸附孔72贯穿第二动模5和第三型腔51,设置在第二动模5下侧上的第二吸附孔72的一端与第二真空装置(图未示)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真空吸附光面注塑半成品7,可以将光面注塑半买成品7固定在第三型腔51内,相较其他的定位装置,可以避免因为定位装置的影响,造成光面注塑半成品7被定位装置挡住的部分无法被包胶的弊端,使得光面注塑产品能完全被包胶,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在第一定模1内设有多个穿孔针12,在进行第一次注塑时,光面注塑半成品7会形成多个穿孔10。在进行第二次注塑包胶时,液态塑胶会从光面注塑半成品7的多个穿孔10内穿过,使包胶部分从多个穿孔10内勾在光面注塑半成品7上,从而使包胶部分牢固地包覆在光面注塑半成品7,不易脱落;

2、设置第一顶出机构3将光面注塑半成品7顶出,设置第二顶出机构6是为了将包胶后的包胶注塑品8顶出第二成型腔4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设置第一开模机构和第二开模机构,可以自动实现第一定模1与第一动模2、第二动模5与第二定模4之间的开合,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4、设置真空装置吸附光面注塑半成品7,可以将光面注塑半买成品7固定在第三型腔51内,相较其他的定位装置,可以避免因为定位装置的影响,造成光面注塑半成品7被定位装置挡住的部分无法被包胶的弊端,使得光面注塑产品能完全被包胶,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