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散料的塑料颗粒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285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均匀散料的塑料颗粒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制品消费量不断增大,废弃塑料也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废弃塑料主要为塑料薄膜、塑料丝及编织品、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塑料袋和农用地膜等。另外,我国汽车用塑料年消费量已达40万吨,电子电器及家电配套用塑料年消费量已达100多万吨,这些产品报废后成了废塑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据了解,2011年,我国废塑料产生量约为2800万吨,2012年为3413万吨。这些废塑料的存放、运输、加工等待被加工的废弃塑料原料应用及后处理若不得当,势必会破坏环境,危害百姓健康。

垃圾固形燃料发电最早在美国应用,并已有RDF发电站37处,占垃圾发电站的21.6%。日本已经意识到废塑料发电的巨大潜力。日本结合大修已将一些小垃圾焚烧站改为RDF生产站,以便集中后进行连续高效规模发电,使垃圾发电站的蒸汽参数由30012提高到45012左右,发电效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25%。

在塑料薄膜回收生产线中,为了使清洗后塑料薄膜能更好的挤出造粒,必须尽可能的去除塑料薄膜中的水份和多级的破碎加工;现有用于塑料薄膜脱水的设备具有以下缺陷:不能连续进料和排料,即间歇式进料,间歇式排料,进料易堵塞,生产效率低,脱水设备功率大,能耗高,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散料的塑料颗粒脱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均匀散料的塑料颗粒脱水装置,包括内设螺旋轴的螺筒、与螺旋轴驱动连接的驱动部件以及与螺筒远端连接的出料口;螺筒近端的上侧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料器,螺筒下方设有第一接水盒,螺筒底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一接水盒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螺旋轴包括沿轴向设置于螺筒内的主轴以及饶设于该主轴的变距螺旋叶片,驱动部件与主轴驱动连接,出料口包括依次连接的下筒体、斜向筒体和上筒体,下筒体与螺筒的远端连接;所述进料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进料端和出料端,壳体与所述进料端、所述出料端之间设有活动转轴,其中一个活动转轴与驱动电机连接;壳体的内部形成与所述进料端相通的第一空腔,以及与所述出料端相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有第一分布进料环和第二分布进料环,在第一空腔的四周内壁上形成多个分布槽,在分布槽的底端设有横行分布条,分布槽与所述第二空腔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出料口包括设于下筒体和斜向筒体连接处下方的第二接水盒以及设于上筒体和斜向筒体连接处下方的第三接水盒,下筒体和斜向筒体连接处的底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二接水盒内腔连通的第二排水孔,上筒体和斜向筒体连接处的底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三接水盒内腔连通的第三排水孔,第二接水盒和第三接水盒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接水盒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其底面的最低端处设有一与第一接水盒内腔连通的排水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分布进料环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分布进料体,第一分布进料体上设有纵向开槽,在纵向开槽内设有倾斜向上的第一分布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布进料环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第二分布进料体,第二分布进料体上设有纵向开槽,在纵向开槽内设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分布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布进料体上的分布片数目为3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布进料体上的分布片为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与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能够连续的进料与排料;进料器能够在配料的同时有效的将各种原料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进料器不仅仅能够进行分料筛选、有效的防堵,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进料效率,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均匀散料的塑料颗粒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均匀散料的塑料颗粒脱水装置,包括内设螺旋轴的螺筒3、与螺旋轴驱动连接的驱动部件以及与螺筒3远端连接的出料口5;螺筒3近端的上侧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料器1,螺筒3下方设有第一接水盒41,螺筒3底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一接水盒41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31,螺旋轴包括沿轴向设置于螺筒3内的主轴21以及饶设于该主轴21的变距螺旋叶片22,驱动部件与主轴21驱动连接,出料口5包括依次连接的下筒体51、斜向筒体52和上筒体53,下筒体51与螺筒3的远端连接;所述进料器1包括壳体11,在壳体11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进料端12和出料端13,壳体11与所述进料端12、所述出料端13之间设有活动转轴14,其中一个活动转轴14与驱动电机连接;壳体11的内部形成与所述进料端12相通的第一空腔15,以及与所述出料端13相通的第二空腔16,所述第一空腔15的内部设有第一分布进料环和第二分布进料环,在第一空腔15的四周内壁上形成多个分布槽17,在分布槽17的底端设有横行分布条18,分布槽17与所述第二空腔16相通,第一分布进料环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分布进料体19,第一分布进料体19上设有纵向开槽111,在纵向开槽111内设有倾斜向上的第一分布片;所述第二分布进料环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第二分布进料体112,第二分布进料体112上设有纵向开槽110,在纵向开槽110内设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分布片;所述第一分布进料体19上的分布片数目为3个,所述第二分布进料体112上的分布片为2个。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物料从进料端12进入,经过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最后从出料端13出去;当物料进入第一空腔15时,整个壳体会因着驱动电机带动活动转轴14产生高速旋转,这样物料在第一空腔15内会被第一分布进料环和第二分布进料环切碎,其凝结的物料块被分散分布均匀,而第一分布进料体19和第二分布进料体112上都设有纵向开槽110,以及开槽10上设置的分布体11都会对物料进行时时切碎分布均匀,然后物料再经过分布槽17,经过分布条18,物料进入第二空腔16,最后物料从出料端13出去的时候就会混合分布均匀。

出料口5还包括设于下筒体51和斜向筒体52连接处下方的第二接水盒43以及设于上筒体53和斜向筒体52连接处下方的第三接水盒44,下筒体51和斜向筒体52连接处的底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二接水盒43内腔连通的第二排水孔(图中未画出),上筒体53和斜向筒体52连接处的底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三接水盒44内腔连通的第三排水孔(图中未画出),第二接水盒43和第三接水盒44之间通过管道45连通。

第一接水盒41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其底面的最低端处设有一与第一接水盒41内腔连通的排水弯管42,驱动部件为减速电机。

初级破碎后的塑料薄膜由进料装置进入本实用新型后,通过螺旋轴的变距螺旋叶片22的挤压把塑料薄膜中水份挤出,水通过螺筒3底壁的第一排水孔32流出来,挤压后塑料薄膜通过出料口5掉下来,塑料薄膜在通过出料口5过程中挤压出的水可分别通过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流出;在进料过程中,初级破碎的塑料薄膜颗粒经过加热,除杂。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