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投射式3D打印方法、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54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区域投射式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向打印平台进行第一次投射:曝光口投射出明暗相间隔的区域光,形成投射暗区和投射光区,所述投射光区的光透过透明的物料槽底向打印平台投射部分投影图像,投射光区投影范围内的打印溶液固化并粘贴在打印平台上;

步骤2、向打印平台进行第二次投射:切换上述投射暗区和投射光区,除去第一次曝光时投射光区的光,并在第一次曝光时的投射暗区投射出光,投射出的光透过透明的物料槽底向打印平台投射剩下部分的投影图像,使投影范围内的打印溶液固化并粘贴在打印平台上;

步骤3、至少两次投射后完成整个固化层的打印溶液固化;

步骤4、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层固化层打印,直至打印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投射式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暗区和投射光区为条纹状或者块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投射式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暗区和投射光区为条纹状时:所述步骤1第一次投射时的条纹光宽度相同,相邻2个条纹光的间距一致;为块状时:所述步骤1第一次投射时的块状光大小形状相同,相邻2个块状光的间距一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投射式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纹光宽度为3~20mm。所述块状光面积一般为1~100cm²。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投射式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第二次投射的条纹光宽度大于等于第一次投射时的非条纹光的宽度;步骤2所述的第二次投射的块状光长度大于等于第一次投射时的非块状光的长度,块状光宽度大于等于第一次投射时的非块状光的宽度。

6.一种区域投射式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曝光机构、打印机构、盛液机构和控制机构;其中,所述打印机构包括模组、滑动安装在模组上的打印平台;所述盛液机构包括用于盛放打印溶液的物料槽,用于驱动物料槽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曝光机构的曝光口与打印平台相对应,曝光口投射出明暗相间隔的区域光,形成投射暗区和投射光区,所述投射光区的光通过透明的物料槽底直射打印平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区域投射式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口同一时间投射的区域光大小形状相同,相邻2个投射光区的间距一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区域投射式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平移式驱动组件或者斜拔式驱动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区域投射式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式驱动组件包括物料槽固定座、导轨,以及带动物料槽固定座移动的平移部件,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机座面板上,所述物料槽固定座底部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所述物料槽固定座侧边与平移部件相连;所述物料槽底部为非光滑平面结构,设有与投射暗区、投射光区相对应的低台面和高台面;所述高台面为全透明,所述低台面为非透明、半透明或者全透明,每个高台面移动方向的两侧均为低台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区域投射式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拔式驱动组件包括物料槽固定座,以及拉动物料槽固定座的斜拔部件,所述物料槽固定座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机座面板上,另一端与斜拔部件相连,通过斜拔部件拉动物料槽,使其一侧缓慢下拉,从而实现打印平台固化层与物料槽底快速脱离,所述物料槽底为全透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