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8451阅读:17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414813x、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申请日为:2015年07月15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机构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带翻盖的塑料瓶盖注塑成型时,现有模具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翻盖粘前模、顶出时不能全自动自动全部完全顶出,需人工辅助脱模,从而导致模具生产效率低下,须设计特殊的脱螺纹机构、顶出机构以及模具结构以完成产品的自动化注塑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安全可靠,使用便利;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定位圈、浇口套、面板、流道板、附加流道板、前模顶针板、型腔固定板、前模仁、后模仁、型芯固定板、第一齿轮板、第二齿轮板、动模气道垫板、模脚、顶针面板、顶针推板、底板、模架导柱、模腔导柱、支撑柱、中托司、齿条板导柱、齿条推板、油缸支架、齿条油缸、推料杆套、拉料杆、推料杆弹簧、推料杆、前顶针板弹簧、拉杆螺钉、流道板支撑柱、前顶针板导柱、前顶针、前复位杆、前顶针板拉杆、尼龙扣、中央型芯顶杆、圆管型芯、螺纹型芯、顶出镶件、螺纹型芯上轴承、上轴套、螺纹型芯齿轮、下轴套、螺纹型芯下轴承、齿条、流道板拉杆、型腔固定板推出弹簧、型芯固定板拉杆、型芯固定板拉杆、型芯固定板撑开弹簧、气嘴。

作为优选,所述模架结构组件包括定位圈、浇口套、面板、流道板、型腔固定板、型芯固定板、第一齿轮板、第二齿轮板、动模气道垫板、模脚、顶针面板、顶针推板、底板、模架导柱、模腔导柱、支撑柱、中托司。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脱料组件包括流道板、推料杆套、拉料杆、推料杆弹簧、推料杆、推料杆套、推料杆弹簧、推料杆组合安装于面板上,流道废料顶出时由推料杆弹簧推动推料杆完成。

作为优选,所述前模顶出组件包括附加流道板、前模顶针板、前顶针板弹簧、拉杆螺钉、流道板支撑柱、前顶针板导柱、前顶针、前复位杆、前顶针板拉杆、尼龙扣;附加流道板镶嵌安装于型腔固定板上;前顶针板拉杆通过拉杆螺钉安装于型腔固定板上,前顶针板拉杆下端安装有尼龙扣;流道板支撑柱、前顶针板导柱安装于型腔固定板上;前顶针、前复位杆、前顶针板拉杆安装于前模顶针板上;工作时,前模顶针板在第一齿轮板通过前顶针板拉杆、尼龙扣拉动及前顶针板弹簧的推动下,带动前顶针将产品的扣盖部分压留与型芯一侧;后模仁通过压回前复位杆将前模顶针板复位;流道板支撑柱增强注塑时附加流道板的强度;前顶针板导柱为前模顶针板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脱螺纹组件包括齿条板导柱、齿条推板、油缸支架、齿条油缸、中央型芯顶杆、圆管型芯、螺纹型芯、顶出镶件、螺纹型芯上轴承、上轴套、螺纹型芯齿轮、下轴套、螺纹型芯下轴承、齿条;齿条油缸通过拉动齿条从而带动螺纹型芯齿轮、螺纹型芯转动完成产品螺纹部位的脱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开模顺序控制组件包括流道板拉杆、型腔固定板推出弹簧、型芯固定板拉杆、型芯固定板拉杆、型芯固定板撑开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浇注系统设计为产品中央点浇口进料,模具布局为一模八腔。

作为优选,所述最终顶出采用由气嘴进气气顶顶出方式。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针对现有模具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翻盖粘前模、顶出时不能全自动自动全部完全顶出,需人工辅助脱模,从而导致模具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了前模顶出机构、脱螺纹机构、后模顶出机构以及改进型模具结构,从而实现了上述产品的零缺陷自动化模塑生产,有效地保证了产品成型质量;结构设计合理,工作稳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所应用对象产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动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定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模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模架结构辅助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流道脱料及前模顶出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脱螺纹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模具运动原理及控制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8所示为本发明相关说明图;一种复合翻盖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定位圈1、浇口套2、面板3、流道板4、附加流道板5、前模顶针板6、型腔固定板7、前模仁8、后模仁9、型芯固定板10、第一齿轮板11、第二齿轮板12、动模气道垫板13、模脚14、顶针面板15、顶针推板16、底板17、模架导柱18、模腔导柱19、支撑柱20、中托司21、齿条板导柱22、齿条推板23、油缸支架24、齿条油缸25、推料杆套26、拉料杆27、推料杆弹簧28、推料杆29、前顶针板弹簧30、拉杆螺钉31、流道板支撑柱32、前顶针板导柱33、前顶针34、前复位杆35、前顶针板拉杆36、尼龙扣37、中央型芯顶杆38、圆管型芯39、螺纹型芯40、顶出镶件41、螺纹型芯上轴承42、上轴套43、螺纹型芯齿轮44、下轴套45、螺纹型芯下轴承46、齿条47、流道板拉杆48、型腔固定板推出弹簧49、型芯固定板拉杆50、型芯固定板拉杆51、型芯固定板撑开弹簧52、气嘴53,如图2、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

所述模架结构组件包括定位圈1、浇口套2、面板3、流道板4、型腔固定板7、型芯固定板10、第一齿轮板11、第二齿轮板12、动模气道垫板13、模脚14、顶针面板15、顶针推板16、底板17、模架导柱18、模腔导柱19、支撑柱20、中托司21,如图4、图5所示。

所述流道脱料组件包括流道板4、推料杆套26、拉料杆27、推料杆弹簧28、推料杆29、推料杆套26、推料杆弹簧28、推料杆29组合安装于面板3上,流道废料顶出时由推料杆弹簧28推动推料杆29完成,如图6所示。

所述前模顶出组件包括附加流道板5、前模顶针板6、前顶针板弹簧30、拉杆螺钉31、流道板支撑柱32、前顶针板导柱33、前顶针34、前复位杆35、前顶针板拉杆36、尼龙扣37;附加流道板5镶嵌安装于型腔固定板7上;前顶针板拉杆36通过拉杆螺钉31安装于型腔固定板7上,前顶针板拉杆36下端安装有尼龙扣37;流道板支撑柱32、前顶针板导柱33安装于型腔固定板7上;前顶针34、前复位杆35、前顶针板拉杆36安装于前模顶针板6上;工作时,前模顶针板6在第一齿轮板11通过前顶针板拉杆36、尼龙扣37拉动及前顶针板弹簧30的推动下,带动前顶针34将产品的扣盖部分压留与型芯一侧;后模仁9通过压回前复位杆35将前模顶针板6复位;流道板支撑柱32增强注塑时附加流道板5的强度;前顶针板导柱33为前模顶针板6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如图6所示。

所述脱螺纹组件包括齿条板导柱22、齿条推板23、油缸支架24、齿条油缸25、中央型芯顶杆38、圆管型芯39、螺纹型芯40、顶出镶件41、螺纹型芯上轴承42、上轴套43、螺纹型芯齿轮44、下轴套45、螺纹型芯下轴承46、齿条47;齿条油缸25通过拉动齿条47从而带动螺纹型芯齿轮44、螺纹型芯40转动完成产品螺纹部位的脱螺纹,如图4、图7所示。

所述模具开模顺序控制组件包括流道板拉杆48、型腔固定板推出弹簧49、型芯固定板拉杆50、型芯固定板拉杆51、型芯固定板撑开弹簧52,如图8所示。

所述浇注系统设计为产品中央点浇口进料,模具布局为一模八腔,如图2、图3所示。

所述最终顶出采用由气嘴53进气气顶顶出方式如图4所示。

实际工作时,如图8所示,其运动工作原理如下:

模具工作时经过四次分型,见图8所示;第i次分型在流道板4与型腔固定板7处pl1分型面分型;第ii次分型为面板3与流道板4处pl2分型面处分型;第iii次分型为型腔固定板7与型芯固定板10处pl3分型面处分型,第iv次分型为第一齿轮板11与型芯固定板10处pl4分型面分型。

1)第一次分型模具打开后,注塑机动模板带动模具动模部分后退,第i次分型时,即pl1处分型,跟普通三板模一样,在型腔固定板推出弹簧49的推开作用下,将在流道板4与型腔固定板7界面处分开,流道废料在其固定于面板3的拉料杆27的作用下,在点浇口处与产品分离,并留于流道板4一侧;而附加流道板5、前模顶针板6则跟随型腔固定板7一侧,继续跟随后退;

2)第二次分型在流道板拉杆48的作用下,在流道板4与面板3之间将进行ii次分型,即pl2处分型,流道废料在流道板4、推料杆弹簧28、推料杆29的推出作用下,将废料从流道板4上刮出,自动脱落;

3)第三次分型第iii次分型在型腔固定板7与型芯固定板10处pl3处打开,即pl3处分型,打开时有一重要动作,即产品图1所示处型腔顶针位处前模顶出;型腔固定板7、型芯固定板10打开时,借助于尼龙扣37与前顶针板弹簧30的作用,前模顶针板6将把前顶针34从前模向动模一侧推出,从而将翻盖可靠的留在动模型芯上,防止产品翻盖部位的拉伤;第iii次分型后,模具定模部分与动模部分完全分离;

4)第四次分型动模部分在注塑机动模板的拉动作用下,继续后退,在型芯固定板撑开弹簧52的撑开作用下及型芯固定板拉杆50的拉住下,型芯固定板10将停留不动,不能继续跟随动模后退,模具将在型芯固定板10与第一齿轮板11之间产生第iv次分型,即pl4分型面分型;分型时,齿条油缸25开始动作,带动齿条47、及螺纹型芯齿轮44、螺纹型芯40运动,实现一边脱螺纹,型芯固定板10在型芯固定板撑开弹簧52的顶住下,型芯固定板10推动顶出镶件41一边将产品从中央型芯顶杆38、圆管型芯39上顶出;其顶出距离由型芯固定板拉杆51定距控制,待螺纹脱出,气嘴53通高压空气,空气将从中央型芯顶杆38、圆管型芯39、螺纹型芯40之间的空隙将产品从型芯上吹出顶出,从而完成产品的完全脱模;

5)复位复位时,螺纹型芯40先复位,模具按pl2-pl3-pl1-pl4顺序闭合,各部件依次复位,最后模具闭合,等待下一个注塑循环的开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