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制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930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制造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制造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1,在绕制软管时采用8F8R(8段平面和8段圆,直径D3≠直径D4)芯棒3′,而且软管是带料在芯棒3′上包络而成,所以芯棒3′的形状决定软管的形状,也就是说之前现有的软管横截面的形状是8F8R的,而当汽车发动机启动后排气系统内的波纹管会随着发动机的振动而伸缩,在伸缩的同时由于材料间的滑动摩擦而产生噪音并且随着发动机温度的不断升高波纹管及其内部的软管会产生变形进而使噪音越下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软管制造机,以解决现有软管因滑动摩擦力大导致噪音大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软管制造机,包括输送料带的一送料机构、将所述料带压制成预成型料带的一预成型机构和一软管绕制机构,所述软管绕制机构包括一芯棒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芯棒的上下左右的一第三压力轮、一第一压力轮、一第四压力轮和一第二压力轮,一导引轮位于所述预成型机构和所述软管绕制机构之间且与所述芯棒配合将所述预成型料带送入所述第一压力轮,所述芯棒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由八段第一圆弧和八段第二圆弧交叉组成,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每一所述第一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和每一所述第二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优选的,所述芯棒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芯棒连接一转动结构,一电动机通过一传动皮带与所述转动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轮、所述第二压力轮、所述第三压力轮和所述第四压力轮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轮、所述第二压力轮、所述第三压力轮和所述第四压力轮均具有一基座、一主体以及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主体的一压制部,所述压制部包括一基底和位于所述基底相对两端的一左侧壁和一右侧壁,所述左侧壁连接所述主体,所述右侧壁连接所述基座,所述基底的半径小于所述基座和所述主体的半径,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基底的连接处为一第一倒角圆弧。

优选的,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为一第二倒角圆弧,且第一倒角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倒角圆弧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管制造机,所述芯棒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由八段第一圆弧和八段第二圆弧交叉组成,且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所述第一圆弧与所述第二圆弧的连接最大化减小了过渡棱角错位产生的摩擦,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因摩擦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现有技术中芯棒的横截面示意图,(b)是现有技术中芯棒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制造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中(a)是图2中芯棒的横截面示意图,(b)是图2中芯棒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中(a)是图2中第一压力轮主视图,(b)是本图(a)中A-A向截面示意图,(c)是本图(b)中B的放大图;

图5中(a)是图2中第二压力轮主视图,(b)是本图(a)中A-A向截面示意图,(c)是本图(b)中B的放大图;

图6中(a)是图2中第三压力轮主视图,(b)是本图(a)中A-A向截面示意图,(c)是本图(b)中B的放大图;

图7中(a)是图2中第四压力轮主视图,(b)是本图(a)中A-A向截面示意图,(c)是本图(b)中B的放大图;

图8是由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制造机制造出的软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并结合图2-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制造机,包括输送料带41的一送料机构(未图示)、将所述料带41压制成预成型料带42的一预成型机构1和一软管绕制机构,所述软管绕制机构包括一芯棒3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芯棒3的上下左右的一第三压力轮23、一第一压力轮21、一第四压力轮24和一第二压力轮22,一导引轮25位于所述预成型机构1和所述软管绕制机构之间且与所述芯棒3配合将所述预成型料带42送入所述第一压力轮21,所述芯棒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由八段第一圆弧和八段第二圆弧交叉组成,所述第一圆弧的直径D1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直径D2,每一所述第一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α1和每一所述第二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α2相等,且α1=α2=α=360°/16=22.5°。

优选的,所述芯棒3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芯棒3连接一转动结构,一电动机通过一传动皮带与所述转动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轮21、所述第二压力轮22、所述第三压力轮23和所述第四压力轮24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轮21、所述第二压力轮22、所述第三压力轮23和所述第四压力轮24均具有一基座202、一主体200以及连接所述基座202与所述主体200的一压制部201,所述压制部201包括一基底(图上未标注)和位于所述基底相对两端的一左侧壁和一右侧壁,所述左侧壁连接所述主体,所述右侧壁连接所述基座,所述基底的半径小于所述基座和所述主体的半径,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基底的连接处为一第一倒角圆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倒角的半径为0.3MM,误差为±0.05MM。

优选的,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为一第二倒角圆弧,且第一倒角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倒角圆弧的半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弧倒角的半径为0.5MM,误差为±0.05MM。

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芯棒3安装于所述软管制造机,并通过所述传动皮带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然后,安装所述第一压力轮21、所述第二压力轮22、所述第三压力轮23和所述第四压力轮24,并调节所述第一压力轮21、所述第二压力轮22、所述第三压力轮23和所述第四压力轮24与所述芯棒3之间的间距使其符合要求;再然后,启动所述软管制造机,所述芯棒3逆时针转动,所述送料机构将所述料带41传送入所述预成型机构1,所述料带41经所述预成型机构1压制后变成预压成型料带42,所述预压成型料带42经所述导引轮25被送入所述第一压力轮21的所述压制部201,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压力轮22、所述第三压力轮23和所述第四压力轮24的所述压制部201,所述第一压力轮21、所述第二压力轮22、所述第三压力轮23和所述第四压力轮24与所述芯棒3作用压制所述预成型料带42,改变所述预成型料带42的扣合间隙及形状,最终所述预成型料带42通过所述芯棒3的旋转一圈一圈的输出。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