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262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3D打印笔的改进,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有效加快喷头散热和被挤出材料快速冷却,避免操作者烫伤,提高打印精度的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3D打印笔均无散热装置,仅靠喷头与空气接触部分和自身与环境进行散热工作。3D打印笔工作状态下,喷头温度可以高达230°,且喷头与环境进行自身散热效果较慢。如果在3D打印笔工作状态下接触到喷头,将会导致皮肤烫伤,且由于材料被挤出是温度较高,无法得到快速冷却,导致打印出来的模型与实际需要模型差别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加快喷头散热和被挤出材料快速冷却,避免操作者烫伤,提高打印精度的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包括导料管、电机、喷头和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喷头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导料管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喷头的正上方;所述电机水平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导料管和喷头之间;所述电机上设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主动传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传动轴的顶端设有叶片;所述电机驱动主动传动轴旋转;所述主动传动轴可驱动从动轴旋转;所述打印耗材从导料管输出后穿过主动传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空隙,并由主动传动轴和从动轴驱动进入喷头;所述外壳的底部成锥形,锥形面上呈环形均布有散热孔;所述外壳的圆周面上设有透气栅;所述透气栅与叶片对应设置;从散热孔出来的风能对着从喷头出口吹。

优选的,所述导料管内设置有螺旋形隔板;所述导料管的内部空腔与螺旋形隔板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多根呈棒形的打印耗材;所述导料管底部成锥形,当正在使用的打印耗材使用完后,其余的打印耗材会依次从导料管输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的外壳上设有透气栅和散热孔,内部设有电机,主动传动轴上设有叶片,叶片和透气栅对应设置;工作时,从透气栅导入空气接着从散热孔流出,在外壳内形成一个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加快喷头散热和被挤出材料快速冷却,避免操作者烫伤,提高打印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的内部结构视图;

附图4为附图2的II部的放大视图;

附图5为附图3的I部的放大视图;

其中:1、导料管;2、打印耗材;3、电机;4、叶片;5、喷头; 6、外壳;7、主动传动轴;8、从动轴;9、透气栅;10、散热孔;11通孔;12、螺旋形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包括导料管1、电机3、喷头5和外壳6;所述外壳6底部设置有通孔10;所述喷头5设置在通孔10内;所述导料管1设置在外壳6内,且位于喷头5的正上方;所述导料管1内设置有螺旋形隔板12;所述导料管1的内部空腔与螺旋形隔板12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多根呈棒形的打印耗材2;所述导料管1底部成锥形,当正在使用的打印耗材2使用完后,其余的打印耗材2会依次从导料管1输出;所述电机3水平设置在外壳6内,且位于导料管1和喷头5之间;所述电机3上设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主动传动轴7和从动轴8;所述主动传动轴7的顶端设有叶片4;所述电机3驱动主动传动轴7旋转;所述主动传动轴7可驱动从动轴8旋转;所述打印耗材2穿过主动传动轴7和从动轴8之间的空隙,并由主动传动轴7和从动轴8驱动进入喷头5;所述外壳6的底部成锥形,锥形面上呈环形均布有散热孔10;所述外壳6的圆周面上设有透气栅9;所述透气栅9与叶片4对应设置。

使用时,电机3正转,打印耗材2通过导料管1输出,经主动传动轴7和从动轴8驱动进入到喷头中,实现自动给料。同时主动传动轴7带动叶片4转动,从透气栅9导入空气接着从散热孔10流出,在外壳6内形成一个气流通道,对喷头5进行风冷散热,同时对经过喷头5后的打印耗材进行均匀散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笔的外壳上设有透气栅9和散热孔10,内部设有电机3,主动传动轴7上设有叶片4,叶片4和透气栅9对应设置;工作时,从透气栅9导入空气接着从散热孔10流出,在外壳6内形成一个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加快喷头散热和被挤出材料快速冷却,避免操作者烫伤,提高打印精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