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薄膜压延机的冷却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9583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薄膜压延机的冷却牵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薄膜压延机的冷却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压延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辊筒,按一定形式排列,在一定温度下,将橡胶或塑料压制展延成一定厚度和表面形状的胶片,并可对纤维帘帆布或钢丝帘布进行挂胶的机械。压延机按照辊筒数目可分为两辊、三辊、四辊和五辊压延机等;按照辊筒的排列方式又可分为"L"型、"T"型、"F"型、"Z"型和"S"型等。

普通压延机主要由辊筒、机架、辊距调节装置、辊温调节装置、传动装置、润滑系统和引出装置等组成。

压延机在薄膜压延后,需要通过若干冷却辊逐步冷却,而且薄膜需要冷却辊牵引向前移动,但是薄膜冷却后收缩,在冷却辊之间会被拉伸,造成应力的集中,甚至撕裂产生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生产薄膜压延机的冷却牵引装置,在对薄膜冷却的同时,可以调节薄膜受到的拉力,提高成品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产薄膜压延机的冷却牵引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依次设有压辊、冷却辊和用于收卷的卷辊,所述压辊成对设置,所述冷却辊为水平设置的若干冷却辊,所述冷却辊的轴心穿设有支撑轴,所述机架对应所述支撑轴设有轨道,所述冷却辊内设有压力计,所述压力计对应所述冷却辊上的薄膜设置,所述机架设有对应所述支撑轴设有水平直线气缸,所述水平直线气缸的一端套接所述支撑轴,所述压力计连接触发启动开关,所述触发启动开关连接所述水平直线气缸。

进一步,所述轨道对应所述支撑轴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冷却辊表面设有和所述压力计连接的活动边。

进一步,所述冷却辊和卷辊之间依次设有横杆和横架,所述横杆设有切刀,所述横架设有向下的激光发射接收装置,所述激光发射接收装置连接报警装置。

进一步,所述卷辊设有调速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生产薄膜压延机的冷却牵引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依次设有压辊、冷却辊和用于收卷的卷辊,压辊成对设置,冷却辊为水平设置的若干冷却辊,冷却辊的轴心穿设有支撑轴,机架对应支撑轴设有轨道,冷却辊内设有压力计,压力计对应冷却辊上的薄膜设置,机架设有对应支撑轴设有水平直线气缸,水平直线气缸的一端套接支撑轴,压力计连接触发启动开关,触发启动开关连接水平直线气缸,压力计测量薄膜给冷却辊的压力,当压力超过设定值,触发启动开关启动水平直线气缸,水平直线气缸推动冷却辊滚动,调整冷却辊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薄膜的松紧,提高薄膜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生产薄膜压延机的冷却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 2——压辊;

3——冷却辊; 4——卷辊;

5——支撑轴; 6——轨道;

7——压力计; 8——水平直线气缸;

9——限位块; 10——活动边;

11——横杆; 12——横架;

13——切刀; 14——激光发射接收装置;

15——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生产薄膜压延机的冷却牵引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依次设有压辊2、冷却辊3和用于收卷的卷辊4,卷辊4设有调速装置,压辊2成对设置,冷却辊3为水平设置的若干冷却辊3,冷却辊3的轴心穿设有支撑轴5,机架1对应支撑轴5设有轨道6,冷却辊3内设有压力计7,压力计7对应冷却辊3上的薄膜设置,机架1设有对应支撑轴5设有水平直线气缸8,轨道6对应支撑轴5设有限位块9,支撑轴5的两侧均套接水平直线气缸8,压力计7连接触发启动开关,触发启动开关连接水平直线气缸8,压力计7测量薄膜给冷却辊3的压力,当压力超过设定值,触发启动开关启动水平直线气缸8,水平直线气缸8推动冷却辊3滚动,调整冷却辊3之间的距离。

冷却辊3表面设有和压力计7连接的活动边10,活动边10承受薄膜给的力,将力传递给压力计7。

冷却辊3和卷辊4之间依次设有横杆11和横架12,横杆11设有切刀13,横架12设有向下的激光发射接收装置14,激光发射接收装置14连接报警装置15,激光发射接收装置14对准切边后的薄膜切边位置,当薄膜出现毛边和次品时,激光无法返回激光发射接收装置14,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