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系统分流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1598阅读:2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塑领域,尤其是热流道系统分流梭结构。



背景技术:

热流道系统分流梭体是对过热料进行分流的结构,由于分流梭体为圆锥体结构,分流梭体的根部与分流梭套之间存在夹角,这些夹角形成了流动死角,过热料从分流孔流出后不会进入这些流动死角中,则这些流动死角部位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受热降解变黄等问题,若进入过热料的成型过程中会降低产品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产生流动死角的热流道系统分流梭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流道系统分流梭结构,包括分流梭体和套在分流梭体外的分流梭套,分流梭体为圆锥体结构,分流梭体上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设置在分流梭体的锥面根部,分流孔倾斜设置且出口与分流梭套的内壁相贴靠;还包括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设置在分流梭体与分流梭套的交接处,导流筋为分流梭体根部的横向延伸结构,导流筋的尾端与分流梭套的内壁相贴靠。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流筋与分流梭体之间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流筋与相邻分流孔之间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分流孔的出口结构进行改进,使分流孔的出口紧贴分流梭套的内部,则分流孔与分流梭套之间不会有低于分流孔出口的夹角,过热料从分流孔的出口流出后会顺着分流梭套的内壁直接向前流动,分流孔与分流梭套之间不会产生流动死角;另一方面,在分流梭体的根本设置导流筋,导流筋既能填充分流梭体和分流梭套之间的流动死角,还能对从分流孔中流出的过热料进行导流,使过热料流动分布到整个空腔之中,消除流动死角部位的呆滞材料导致的发黄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分流梭体、2-分流梭套、3-分流孔、4-导流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分流梭结构,包括分流梭体1和套在分流梭体1外的分流梭套2,分流梭体1为圆锥体结构,分流梭体1上设有多个分流孔3,所述分流孔3设置在分流梭体1的锥面根部,分流孔3倾斜设置且出口与分流梭套2的内壁相贴靠,过热料流入分流梭体1中,然后从多个分流孔3中流出,由于分流孔3的出口贴靠在分流梭套2的内壁上,则分流孔3与分流梭套2之间不会存在流动死角,过热料从分流孔3流出后直接顺着分流梭套2的内壁向前流动;由于分流梭体1为圆锥体结构,分流梭体1的锥面和分流梭套2之间会存在一定夹角,过热料从分流孔3中流出后向前流动,由于没有导流结构进行导流,过热料则不会流入分流梭体1和分流梭套2之间的夹角中,形成流动死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流筋4来消除分流梭体1和分流梭套2之间的流动死角,所流筋4设置在分流梭体1与分流梭套2的交接处,导流筋4为分流梭体1根部的横向延伸结构,导流筋4的尾端与分流梭套2的内壁相贴靠,当过热料从分流孔3中流出后,过热料会顺着导流筋4流动,将整个空腔填充,然后再从分流梭套2的出口流出。

为了加强导流筋4的导流效果,使过热料的流动更为顺畅,不会产生滞留,导流筋4与分流梭体1之间设置为圆弧过渡,导流筋4与相邻分流孔3之间也设置为圆弧过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