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移动终端组件、成型模具及保护壳的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1431发布日期:2018-08-31 20:2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移动终端组件、成型模具及保护壳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用户通常会给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套上保护壳。其中,塑胶保护壳以其较高的性价比获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现有的塑胶保护壳表面留有毛刺,导致产品有刮手感,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护壳、移动终端组件、成型模具及保护壳的成型方法,使用户在触摸保护壳时手感圆润,不会刮手。

一种保护壳,用于套设在移动终端上以对移动终端进行防护,所述保护壳具有外观面和封装面,所述封装面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贴合,所述外观面与所述封装面的连接处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移动终端装入,所述外观面上开设有围绕所述开口的装饰槽,所述保护壳通过成型模具成型,所述装饰槽内设有第一合模线。

一种移动终端组件,包括移动终端及所述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套设在所述移动终端上以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防护。

一种成型模具,用于成型所述保护壳,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第一分型面和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的腔壁上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连接在所述第一型腔的腔壁与所述第一分型面之间;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第二分型面、第二型腔及成型面,所述第二型腔的腔壁上形成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连接在所述第二型腔的腔壁与所述第二分型面之间,所述成型面与所述第二型腔远离所述第二凸起的一边连接;在成型保护壳时,所述第二分型面与所述第一分型面贴合,所述成型面收容于所述第一型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型腔的腔壁间隔相对,所述第二型腔与所述第一型腔拼接,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相连,以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用于成型所述保护壳。

一种保护壳的成型方法,包括:提供上述的成型模具;向所述成型模具的所述成型腔内注入材料;使用所述成型模具进行成型。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使用成型模具成型保护壳,在保护壳的外观面开设装饰槽,将合模线设在装饰槽内。此种设计使得保护壳在成型过程中的溢料位置(即合模线位置)位于装饰槽内,使得留存在保护壳表面的溢料收容在装饰槽内而不会被人手触摸到,从而避免了刮手感。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保护壳的i-i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一个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另一个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移动终端组件的i-i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的成型模具成型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处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d处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的另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成型模具成型保护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的成型模具成型保护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用于套设在移动终端上以对移动终端进行防护。本实施例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掌上电脑(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优选的,以下实施例将以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保护壳10具有外观面11和封装面12。其中,外观面11为用户可看到及可触摸到的表面;封装面12覆盖移动终端的表面,在保护壳10套在移动终端上后,移动终端将封装面12遮蔽,使用户无法看到和摸到。外观面11和封装面12的连接处形成开口13,开口13用于供移动终端装入。外观面11上开设有围绕开口13的装饰槽112。装饰槽112可以是围绕开口13一整周的闭合环状槽;也可以是不闭合的环状槽。保护壳10通过成型模具成型,即将若干模具拼合在一起(得到所述成型模具)形成具有设计形状的成型腔,将熔融原料注入成型腔中成型产品。过量的熔融原料会在模具的接合部位流出,使得产品表面留下痕迹(即留下溢料),此痕迹线称为合模线。本实施例中,装饰槽112内设有第一合模线,即第一合模线位于装饰槽112的内壁上除边缘线之外的任意位置,也即第一合模线完全分布在装饰槽112内,使人手无法容易地触摸到。

由此,本实施例的保护壳10,通过在外观面11开设装饰槽112,第一侧壁112a第二侧壁112b将第一合模线设在装饰槽112内,使得留存在保护壳10外观面11的溢料收容在装饰槽112内而不会被人手触摸到,从而避免了刮手感。并且,在保护壳10上的装饰槽112具有装饰、美化保护壳的作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装饰槽112可以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12a、第二侧壁112b、底壁112c和第三侧壁112d,其中,第一侧壁112a还与外观面11相连,第三侧壁112d远离底壁112c的一边与外观面11相连(第三侧壁112d与外观面11之间可以是圆角过渡)。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2a和第二侧壁112b的交线为所述第一合模线。此装饰槽112成型方便,外形美观,同时能很好地收容合模线。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装饰槽112的其他任意两个壁的交线可以是所述第一合模线。

进一步的,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12a与水平面形成角a1,角a1可大于或等于90°。其中,所述水平面指由第一侧壁112a与第二侧壁112b的交线起向装饰槽112外延伸的平面,在图4中用水平向右延伸的虚线表示。角a1设置成大于或等于90°,例如角a1为91°~92°。有利于保护壳10顺利从成型模具中脱模,避免刮伤产品表面或拉伤成型模具的成型腔(此将在下文详细描述)。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角a1不限于为大于或等于90°,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所述装饰槽不限于由四个壁构成。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槽可以仅包括两个壁,两个壁的交线作为所述第一合模线。或者,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槽可以仅包括三个壁,其中第一壁与第二壁的交线作为所述第一合模线;或者,第二壁与第三壁的交线作为所述第一合模线。或者,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槽还可以包括五个及以上的壁,其中任意两个壁的交线作为所述第一合模线。实质上,在本实施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只要所述装饰槽的相对两边能将手指支撑起来,令手指面无法接触到所述装饰槽内的第一合模线,就能够实现防刮手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封装面12上可以设有第二合模线。这包括两种情况:第二合模线为封装面12的边线(即为开口13),此时第二合模线恰好与移动终端表面平齐,人手即使触摸到也不易感受到刮手;第二合模线完全位于封装面12内,此时第二合模线被移动终端遮蔽,人手无法触摸到,因此不会有刮手感。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保护壳10的外观面11可以包括平整大面113及弯曲侧面111,弯曲侧面111连接在开口13与平整大面113之间。弯曲侧面111对应移动终端的侧面,即弯曲侧面111会影响套上保护壳10后移动终端的厚度(此将在下文详细描述)。其中,装饰槽112具体开设在弯曲侧面111,从而将弯曲侧面111分割成不连续的。由于人眼的视觉效应,弯曲侧面111上开了装饰槽112后就不再为完整无缺的面,弯曲侧面111的“高度”(将移动终端平放,竖直方向为高度方向)会显得不那么高。因此相较完整不开槽的弯曲侧面,开了装饰槽112的弯曲侧面111能够在视觉上减薄保护壳10的厚度,也即减薄了套上保护壳10后移动终端的厚度,从而提升外观体验。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保护壳10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由此,用户可以透过装饰槽112看到移动终端的侧面质感,增加了美感,提高了外观体验。例如,移动终端的外壳可以做高光处理,用户透过装饰槽112可以看到一圈高光效果,视觉体验比较新奇和炫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封装面12上可以凸设有卡凸121,卡凸121用于卡持移动终端。相应的,移动终端上可以设有与卡凸121相卡持的结构(如凹陷、卡槽等),从而保证保护壳10能够稳固套设在移动终端上。此种卡持结构容易装拆,连接强度适中,也便于制造。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组件30,包括上述的保护壳10及移动终端20。其中,保护壳10套设在移动终端20上,以对移动终端20进行防护。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组件30由于有保护壳10的防刮手设计,因此手感圆润,用户体验好。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移动终端20可以包括设备本体21及围设在设备本体21的周缘的边框22。边框22可以包括位于移动终端20侧面的部分外壳(如中框部分及前壳的侧面部分),设备本体21为移动终端20中除边框22之外的部分(图6中为清楚地表达结构,对边框22及设备本体21并未做剖视)。在保护壳10的外观面11包括平整大面113及弯曲侧面111、装饰槽112具体开设在弯曲侧面111时,弯曲侧面111与边框22的边框相对。由于保护壳10上的装饰槽112切除了保护壳10的弯曲侧面111位置的材料,破坏了弯曲侧面111的连续性,使得移动终端组件30在视觉上没有那么厚,从而提升了外观体验。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成型模具40,用于成型上述实施例的所述保护壳(例如保护壳10)。成型模具40包括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

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模具41具有相连的第一分型面412和第一型腔411。第一型腔411的腔壁上形成第一凸起413,第一凸起413连接在第一型腔411的腔壁与第一分型面41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413由若干个(至少一个)凸起面构成,例如,第一凸起413可以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凸起面413a、第二凸起面413b、第三凸起面413c共三个面,第一凸起面413a与第一分型面412连接,第三凸起面413c与第一型腔411的腔壁连接;或者,第一凸起413可以仅有两个相连的凸起面,两个凸起面呈夹角相连;或者,第一凸起413可以仅有一个凸起面,此凸起面的一边与第一分型面412呈夹角相连,相对的另一边与第一型腔411的腔壁呈夹角相连。

具体的,如图7和图9所示,第二模具42具有第二分型面421、第二型腔422及成型面423,第二型腔422的腔壁上形成第二凸起424,第二凸起424连接在第二型腔422的腔壁与第二分型面421之间,成型面423与第二型腔422远离第二凸起424的一边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424也由若干个(至少一个)凸起面构成,例如,第二凸起424仅有一个凸起面,此凸起面的一边与第二型腔422的腔壁呈夹角相连,相对的另一边与第二分型面421呈夹角相连;或者,第二凸起424可以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凸起面,各个凸起面的连接关系类似于上述第一凸起413中的各个凸起面,在此不做重复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成型保护壳时,第二分型面421与第一分型面412贴合,成型面423收容于第一型腔411内并与第一型腔411的腔壁间隔相对,第二型腔422与第一型腔411拼接。再结合图8、图9、图11,第二凸起424与第一凸起413相连形成一整体凸起n,从而形成成型腔m,成型腔m用于成型保护壳10。成型面423成型面423成型面423整体凸起n整体凸起n整体凸起n具体的成型方式为:第一型腔411与第二型腔422共同成型保护壳10的外观面11,第二型腔422还可以成型一部分封装面12;成型面423成型保护壳10的全部封装面12,或者成型除第二型腔422所成型的部分封装面12之外的其余部分封装面12。整体凸起n成型保护壳10的装饰槽112。第二分型面421与第一分型面412的贴合处为所述第一合模线的位置。由于当第二分型面421与第一分型面412贴合形成整体凸起n时,第二分型面421与第一分型面412总是会位于整体凸起n的内部(不会与整体凸起n的边缘线重合),因此所成的第一合模线必然位于装饰槽112内。所以,本实施例的成型模具40能够成型出具有防刮手设计且外观体验良好的保护壳10。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第一凸起413具有连接第一分型面412的第一凸起面413a。如图9所示,第二凸起424具有连接第二分型面421的第二凸起面。当第二凸起424仅有一个凸起面时,第二凸起424就是第二凸起面424。在成型保护壳10时,第一凸起面413a成型上述的第一侧壁112a,第二凸起面424成型上述的第二侧壁112b。结合图8、图9、图11所示,当第二凸起424与第一凸起413相连形成整体凸起n时,第二凸起面424与第一凸起面413a不共面,也即第二凸起面424与第一凸起面413a之间具有转角。由于第二分型面421与第一分型面412的贴合处就是第二凸起面424与第一凸起面413a的交线位置,因此第一合模线的位置就是第二凸起面424与第一凸起面413a的交线位置,进而第一合模线就为第一侧壁112a与第二侧壁112b的交线。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第一凸起413还可以具有第三凸起面413b和第四凸起面413c,第三凸起面413b连接在第一凸起面413a与第四凸起面413c之间,第四凸起面413c远离第三凸起面413b的一边与第一型腔411的腔壁相连。如图11所示,当第二凸起424与第一凸起413相连形成整体凸起n时,整体凸起n具有四个凸起面,由此将形成上述具有四个壁的装饰槽112。具体的,第二凸起面424成型第一侧壁112a,第一凸起面413a成型第二侧壁112b,第三凸起面413b成型底壁112c,第四凸起面413c成型第三侧壁112d。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413与第二凸起424所具有的凸起面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为以上所述,只要是能成型出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装饰槽,且使合模线位于所述装饰槽内即可。

如图10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第二分型面421为水平面,第二凸起面424与第二分型面421所成的角a2大于或等于90°。例如角a2为91°~92°。此种设计有利于保护壳10在第二凸起面424处脱离成型腔m,避免刮伤产品表面或拉伤成型腔m。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角a2不限于为大于或等于90°,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第二模具42可以包括第一子模具46和第二子模具45,第二分型面421与第二型腔422均位于第一子模具46上,第一子模具46还具有第三分型面461,其中第二型腔422连接在第三分型面461与第二分型面421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模具46可以是环状的。成型面423位于第二子模具45上,第二子模具45还具有与成型面423相连的第四分型面451。在第二分型面421与第一分型面412贴合时,第三分型面461与第四分型面451相贴合。第三分型面461与第四分型面451的贴合处会形成所述第二合模线。由于成型面423用于成型部分或全部封装面12,而第三分型面461与第四分型面451的贴合处又是成型面423的边线,因此最后形成的所述第二合模线会位于封装面12上(位于封装面12的内部或边线)。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模具42拆分成第一子模具46和第二子模具45两部分有利于模具设计和加工,并有利于成型时模具出模。例如,第一子模具46可以在图14的视角中向上或向右出模。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第一模具41可以包括第三子模具44和若干第四子模具43(例如为四个),每个第四子模具43均具有第一子分型面431。在成型保护壳10时,若干第四子模具43依次拼接并围绕在第三子模具44的周缘(例如四边,或者相对两边),且每个第四子模具43均与第三子模具44贴合,以围成第一型腔411,并使若干第一子分型面431拼接成第一分型面412。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模具41拆分成第三子模具44和若干第四子模具43有利于模具设计和加工,并有利于成型时模具出模。例如,第三子模具44可以在图14的视角中向下出模,第四子模具43可以在水平面内的各个方向出模(例如前、后、左、右方向)。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在第二分型面421与第一分型面412贴合时,第一凸起412与第二凸起424拼接形成整体凸起n。第一型腔411的腔壁与第二型腔422的腔壁拼接形成所成型腔m的部分腔壁。结合图15所示,所述部分腔壁包括相连的平整壁m1及弯曲侧壁m2,弯曲侧壁m2连接在成型面423与平整壁m1之间。整体凸起n形成在弯曲侧壁m2上。在成型保护壳10时,平整壁m1成型上述的平整大面113,弯曲侧壁m2成型上述的弯曲侧面111,因此此种模具设计使得装饰槽12将开设在保护壳10的弯曲侧面111上。由上所述,这能够在视觉上减薄保护壳10的厚度,也即减薄了移动终端组件30的厚度,从而提升外观体验。

结合10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成型面423上可以形成凹陷部423a,凹陷部423a用于成型上述的卡凸12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保护壳的成型方法,用于使用上述的成型模具40成型保护壳。所述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成型模具40;

向成型模具40的成型腔m内注入材料;

使用成型模具40进行成型。

优选的,可以在注射机台上进行注射成型。其中,注入所述成型腔的材料为包括但不限于塑胶、金属或其他可用的材料,所述注射成型包括但不限于为塑胶注射成型或金属注射成型,因此成型的保护壳10包括但不限于为塑胶壳或金属壳。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材料可以为透明材料。这能够成型透明的保护壳10,此种保护壳10使用户可以透过装饰槽112看到移动终端20的边框22的质感,提高了外观体验。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在进行成型的步骤之后,所述成型方法还可以包括:对经过成型得到的工件进行光整加工。所述光整加工指不切除或从工件上切除极薄材料层,以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为目的的加工方法,如超级光磨和抛光等。使用光整加工能够去除工件表面的脏污及溢料、划痕等,不仅避免刮手,还能提高表面质量,从而有利于得到更高外观体验的保护壳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