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套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6773发布日期:2018-09-01 04:2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肩套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注塑模具通常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上设上模仁、下模仁上设下模仁,匹配上模仁与下模仁的合模/脱模而完成注塑。

现有中,采用注塑成型加工如附图1所示的肩套为常用的加工方式。现有中,对于附图1所示的肩套,会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生产,从而成型高品质的肩套。现有中,对于肩套注塑成型的注塑模具存在设计复杂,成型效果差,生产效率低的不足;同时,现有的此类模具还存在受条料外形尺寸的精度限制,对材料浪费较大。

因此,市场亟需一种结构精简、生产效率高的用于肩套成型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肩套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结构精密、成型的肩套外形优美,注塑生产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肩套的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横向方向的两侧设两方铁,两方铁上设垫板,所述垫板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及顶模座;所述垫板上设若干竖向延伸的连接轴,所述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活动穿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所述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沿所述连接轴竖向移动,匹配所述注塑模具合模/脱模;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下模板,所述下模座安设在垫板上,所述下模板设在下模座上,且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下模仁组件,所述下模仁组件的每一下模仁竖向向上伸入所述上模组件的成型模板上设置的成型模仁中,并与设在所述上模组件的成型模板上且自所述成型模板上端竖向向下伸入对应成型模仁的上模仁组件的上模仁对接,所述下模仁配合所述上模仁及成型模仁在所述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合模时构成成型所述肩套的型腔;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安设在两方铁之间并用于顶起所述下模组件匹配肩套的脱料。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每一所述方铁上匹配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均设一导柱,所述垫板、下模座、下模板、成型模板、上模板及顶模板均穿设在所述导柱上,且所述下模座、下模板、成型模板和上模板上与所述导柱连接处均设轴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底板、顶板、第一导柱、弹簧和第二导柱,所述底板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顶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固接,两第一导柱安设在所述底座的两旁侧,且两第一导柱自下向上贯穿所述底板和顶板并与所述垫板连接,使所述底板与顶板穿设在两第一导柱上,每一所述第一导柱上所述顶板和垫板之间套设有一弹簧,所述两弹簧通过提供阻尼使伸缩组件顶起下模组件竖向移动;所述底板四角均设一所述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自下而上贯穿所述顶板与所述垫板连接,四第二导柱用于引导所述底板和顶板竖向移动,匹配伸缩组件顶起下模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若干第三导柱,所述第三导柱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固接,其另一端活动抵止接触所述垫板,且所述底板和顶板均穿设在所述第三导柱上;所述若干第三导柱用于引导所述底板和顶板的竖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仁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若干下模仁的容置位,每一容置位内安装一下模仁;所述下模板上制有安设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板装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模板固接,并使每一下模仁竖向朝上凸出,竖向朝上凸出的下模仁能活动伸入所述成型模板匹配的成型模仁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模仁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若干上模仁的安装位,每一安装位内安装一上模仁并使所述上模仁竖向向下延伸;所述成型模板上制有安设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安置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装配于所述安置空间内,并使每一上模仁竖向向下伸入成型模板上设置的成型模仁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成型模板的成型模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匹配肩套嘴口成型的开口和匹配肩套的肩裙部成型的弧形开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四个下模仁的容置位,所述第二安装板设四个上模仁的安装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的注塑模具是用于肩套的注塑模具,经该注塑模具成型的肩套平面光滑、外观优美;同时,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高,且不受条料外形尺寸的精度限制,材料浪费少;再者,本新型的注塑模具结构精简、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注塑的产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一种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附图1-4实例了本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肩套的注塑模具,它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横向方向的两侧设两方铁2,两方铁2上设垫板3,所述垫板3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下模组件4、上模组件5及顶模座6;所述垫板3上设若干竖向延伸的连接轴7,所述下模组件4和上模组件5活动穿设在所述连接轴7上,且所述下模组件4和上模组件5沿所述连接轴7竖向移动,匹配所述注塑模具合模/脱模;所述下模组件4包括下模座41和下模板42,所述下模座42安设在垫板3上,所述下模板42设在下模座41上,且所述下模板42上设有下模仁组件8,所述下模仁组件8的每一下模仁81竖向向上伸入所述上模组件5的成型模板51上设置的成型模仁52中,并与设在所述上模组件5的成型模板51上且自所述成型模板51上端竖向向下伸入对应成型模仁52的上模仁组件9的上模仁91对接,所述上模板53是安设在上模组件5的上模座54的底端的,所述顶模座6则固设在所述上模座54上端;所述下模仁81配合所述上模仁91及成型模仁52在所述下模组件4和上模组件5合模时构成成型所述肩套001的型腔,需要说明的是,上模仁组件9的每一上模仁91均与注塑模具的流道系统连通,注塑原料沿流道系统和上模仁91流入对应的型腔;还包括伸缩组件10,所述伸缩组件10安设在两方铁2之间并用于顶起所述下模组件4,匹配肩套001的脱料,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伸缩组件10顶起所述下模组件4而匹配肩套001脱料是指,在所述上模组件5和下模组件4脱模时,所述上模组件5带动上模仁组件9和成型模板51和成型模仁52相对下模组件4远离,伸缩组件10产生竖向的弹力,使下模组件4竖向移动,从而带动肩套001从下模仁81上脱落,匹配完成脱料。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附图2-4,每一所述方铁2上匹配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均设一导柱11,所述垫板3、下模座41、下模板42、成型模板51、上模板53、上模座54及顶模板6均穿设在所述导柱11上,且所述下模座41、下模板42、成型模板51和上模板53上与所述导柱11连接处均设轴套12。

作为优选,参考附图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10包括底板101、顶板102、第一导柱103、弹簧104和第二导柱105,所述底板101设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顶板102通过螺栓(附图未标号)与所述底板101固接,两第一导柱103安设在所述底座101的两旁侧,且两第一导柱103自下向上贯穿所述底板101和顶板102并与所述垫板3连接,使所述底板101与顶板102穿设在两第一导柱103上,每一所述第一导柱103上所述顶板102和垫板3之间套设有一弹簧104,所述两弹簧104通过提供阻尼使伸缩组件10顶起下模组件4竖向移动;所述底板101四角均设一所述第二导柱105,所述第二导柱105自下而上贯穿所述顶板102与所述垫板3连接,四第二导柱105用于引导所述底板101和顶板102竖向移动,匹配伸缩组件10顶起下模组件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若干第三导柱106,实际中,第三导柱106的数目为四根,所述第三导柱106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1固接,其另一端活动抵止接触所述垫板3,且所述底板101和顶板103均穿设在所述第三导柱106上;所述若干第三导柱106用于引导所述底板101和顶板102的竖向移动。

作为优选,参考附图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仁组件8包括第一安装板82,所述第一安装板82上设有若干下模仁81的容置位821,实际中,第一安装板82上设四个下模仁81的容置位821,每一容置位821内安装一下模仁81,四下模仁81呈2乘2方式排列;所述下模板42上制有安设所述第一安装板82的容置空间421,所述第一安装板82装配于所述容置空间421内并通过螺栓(附图未显示及标号)与所述下模板42固接,并使每一下模仁81竖向朝上凸出,竖向朝上凸出的下模仁81能活动伸入所述成型模板51匹配的成型模仁内52。

作为优选,参考附图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仁组件9包括第二安装板92,所述第二安装板92上设有若干上模仁91的安装位921,实际中,第二安装板92上设四个上模仁91的安装位921,每一安装位921内安装一上模仁91并使所述上模仁91竖向向下延伸,四上模仁91在第二安装板92上呈2乘2方式排列;所述成型模板51上制有安设所述第二安装板92的安置空间531,所述第二安装板92装配于所述安置空间531内,并使每一上模仁91竖向向下伸入成型模板51上设置的成型模仁5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模板51的成型模仁5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匹配肩套001嘴口002成型的开口和匹配肩套001的肩裙部003成型的弧形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中,上模仁组件9和下模仁组件8的每一对应的上模仁91/下模仁81在结构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在同一注塑模具中,单次注塑成型的肩套001在结构上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的,实际各根据生产需求设置。

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是用于肩套的注塑模具,经该注塑模具成型的肩套平面光滑、外观优美;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高,且不受条料外形尺寸的精度限制,材料浪费少;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精简、使用寿命长。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