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飞皮粘油封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4707发布日期:2019-01-25 16:46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飞皮粘油封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封模具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飞皮粘油封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油封产品的硫化设备通常为翻板式真空硫化机,油封模具的上模(芯模)和下模通过硫化设备上各自的挂板开启、分离,将油封的骨架放在下模止口上,再将预成型胶放在骨架上,然后通过挂板带动上、下模闭合充胶。当胶料内腔充满后,多余的胶料会沿上、下模型腔间的分型面由内向外溢出而形成飞皮与余胶。

通过挂板带动上、下模分模时,因油封产品附着在上模型腔中,飞皮与油封产品相联,因此,所有的飞皮及余胶均粘附在上模上。当芯模在顶件器的作用下沿上模向下运动以顶出油封产品时,飞皮易起皱贴到油封产品口部上。由于飞皮宽而薄,内侧受到余胶向下牵引、外侧受到上模的热粘合,使得飞皮会沿薄弱处扯断为翻卷带飞皮和飘浮带飞皮。紧接着,挂板带动上模向外翻转(目的是将油封产品裸露在离工人最近的地方,方便取件),翻卷带飞皮和飘浮带飞皮以及少量极薄飞皮均有可能粘在油封产品外圆上。这种飞皮粘油封产品的现象,给油封产品的后加工工序增加了较多的飞皮清理工作,不仅增加了油封产品的整修工时,而且容易造成油封产品的外观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飞皮粘油封模具结构,节省油封产品脱模后的整修工时,提高油封产品的外观质量。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飞皮粘油封模具结构,包括下模、芯模和上模,所述的下模、芯模、上模在合模到位后形成油封型腔,所述的上模上形成凹坑,所述上模与下模在合模到位后形成溢胶口和过胶通道,所述的溢胶口、过胶通道、凹坑之间依次相互贯通。

优选地,所述的上模与下模在合模到位后形成第三余胶槽,所述的第三余胶槽位于溢胶口与过胶通道之间,且第三余胶槽分别与溢胶口、过胶通道相互贯通。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余胶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上模与下模在合模到位后形成第二余胶槽,所述的第二余胶槽位于过胶通道与凹坑之间,且第二余胶槽分别与过胶通道、凹坑相互贯通。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余胶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溢胶口的口径为0.02mm-0.10mm。

优选地,所述过胶通道的口径为0.08mm-0.13mm。

优选地,所述的凹坑的截面形状为锥形或者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上模上形成凹坑、并使上模与下模在合模到位后形成的溢胶口、过胶通道与凹坑之间依次相互贯通,可以使得上模与下模之间所形成的飞皮与余胶成为一个整体,降低了开模取件时飞皮容易被扯断的风险,并且在外侧飞皮的粘附面上形成小凸点,避免了飞皮在脱模过程中因发生卷曲或者扯断而粘附在油封产品外圆上;再加上飞皮的粘附面上形成小凸点,使飞皮与油封产品之间的粘贴并不牢固,故很容易清理掉飞皮,从而有效地节省了油封产品脱模后的整修工时,提高了油封产品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飞皮粘油封模具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下模,2-芯模,3-上模,4-油封型腔,5-溢胶口,31-第一凸起部,32-第二凸起部,33-第三凸起部,34-第一余胶槽,35-第二余胶槽,36-过胶通道,37-第三余胶槽,38-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防飞皮粘油封模具结构,包括下模1、芯模2和上模3,所述上模3的底部形成第一凸起部31、第二凸起部32和第三凸起部33,在第三凸起部33的接触模面上用电极形成凹坑38(又称“火花纹”),所述的凹坑38通常设置若干个、且在第三凸起部33的接触模面上均匀分布。所述的下模1、芯模2、上模3在合模到位后形成油封型腔4,其中的上模3与下模1在合模到位后形成溢胶口5和过胶通道36,所述的溢胶口5、过胶通道36、凹坑38之间依次相互贯通。

在进行油封产品的生产时,当上模、下模分模时,油封产品附着在上模3的油封型腔中,飞皮及余胶均粘附在上模3上,芯模2在顶件器的作用下沿上模3向下运动以顶出油封产品,由于上模3与下模1之间所形成的飞皮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在飞皮的粘附面上形成小凸点,降低了开模取件时飞皮容易被扯断的风险,避免了飞皮在脱模过程中因发生卷曲或者扯断而粘附在油封产品外圆上,同时,由于飞皮的粘附面上形成小凸点,因此,该飞皮与油封产品之间的粘贴并不牢固,很容易清理掉飞皮,节省了油封产品脱模后的整修工时,有利于提高油封产品的外观质量。

为了进一步地降低开模取件时飞皮容易被扯断的风险,最大限度地防止飞皮在脱模过程中因发生卷曲或者扯断而粘附在油封产品外圆上,可以使上模3与下模1在合模到位后形成第一余胶槽34、第二余胶槽35和第三余胶槽37,所述的第三余胶槽37位于溢胶口5与过胶通道36之间、且第三余胶槽37分别与溢胶口5、过胶通道36相互贯通;所述的第二余胶槽35位于过胶通道36与凹坑38之间、且第二余胶槽35分别与过胶通道36、凹坑38相互贯通。其中,所述的第二余胶槽35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结构,所述的第三余胶槽37的截面形状优选为梯形结构,所述凹坑38的截面形状优选为锥形或者环形结构。所述溢胶口5的口径优选为0.02mm-0.10mm,所述过胶通道36的口径优选为0.08mm-0.13mm。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后,当上模3、下模1、芯模2合模之后,多余的胶料尽可能地通过第三余胶槽37、第二余胶槽35而形成余胶,而第一余胶槽34基本不形成余胶,且飞皮、余胶为错落有序分布,有利于提高飞皮的整体强度。在飞皮及余胶整体随着油封产品牵引向下脱模过程中,降低了取件时飞皮被扯断的风险,避免了飞皮因发生卷曲或者扯断而粘附在油封产品的外圆上,极大地方便了飞皮的清理,节省了油封产品的整修工时,并提高了油封产品的外观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