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驳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6052发布日期:2019-05-24 21:1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驳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行业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无缝驳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裤头布切断、驳接经由人工量取所需长度,并手动操纵超声波机切断,再人工折合两端对齐,并手动操纵超声波机熔接。但是人工量取的长度容易造成精确度不足,人工熔接的接口,不良率高,因此造成原料的浪费,且人工操作的生产效率均较为低下,及其容易引发工伤事故。为改进产品质量、减少原料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及有效预防手工操作不当引发的工伤事故,需设计一种新的无缝裤腰头布全自动无缝驳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缝驳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缝驳接设备,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待切割料带;所述传送机构的一端设有上料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的另一端设有切断熔接机构,用于切断熔接料带;所述切断熔接机构的一侧设有夹带旋转机构,用于夹持并翻转对折料带,所述切断熔接机构的另一侧设有拉带机构,所述拉带机构用于拉长对折料带的长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夹带旋转机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有输出板,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输出板,所述的夹持组件与电机传动连接,电机转动带动所述夹持组件翻转一定角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部以及与夹持部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夹持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夹持杆,两根所述的夹持杆形成一夹缝,所述第一气缸用于压合夹持杆以夹紧待切割料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夹持部与电机的转轴偏心设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送机构的上方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用于平整待切割料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送机构的侧边设有料带宽度调节旋钮,所述料带宽度调节旋钮用于调整传送机构的侧板之间距离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料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切断熔接机构包括切断部件以及设于切断部件下方的超声波部件,所述切断部件包括第二气缸以及与第二气缸相连接的切刀,所述第二气缸的下方设有滚轮,所述切刀切割料带时所述滚轮贴紧料带以平整料带,切割时所述超声波部件与所述切刀接触用于熔接切割后的料带端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拉带机构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传送机构平行设置,还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向外延伸有拉杆,所述拉杆贴紧料带并设置于料带上方,调节拉杆的位置以拉长对折料带的长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三滚轮,料带经所述第三滚轮输送至所述传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缝驳接设备通过上料机构将料带输送给传送机构,并通过料带宽度调节旋钮调节传送机构的宽度,再按所需尺寸将料带输送到夹带旋转机构,夹带旋转机构通过偏心设置的夹持部对料带进行夹持并与拉带机构配合进行翻转对折,拉带机构动作行至设定要求尺寸,并通过切断熔接机构切断熔接产品,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能适应不同规格宽度的料带,有效提高生产精度和产品合格率并且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人工成本,通过自动化生产,由原单人单机手工操作,变为一人多机操作,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且降低人工操作不当产生的工伤事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缝驳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缝驳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带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切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上料机构 20 传送机构

30 切断熔接机构 40 夹带旋转机构

50 拉带机构 41 机座

42 输出板 43 夹持组件

44 夹持部 45 第一气缸

11 第三滚轮 21 滚轮

22 料带宽度调节旋钮 31 切断部件

32 第二气缸 33 切刀

51 第一导轨 52 第二导轨

53 滑块 54 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无缝驳接设备,包括传送机构20,传送机构20用于传送待切割料带;传送机构20的一端设有上料机构10,传送机构20的另一端设有切断熔接机构30,用于切断熔接料带;切断熔接机构30的一侧设有夹带旋转机构40,用于夹持并翻转对折料带,切断熔接机构30的另一侧设有拉带机构50,拉带机构50用于拉长对折料带的长度。上料机构10将料带输送给传送机构20,传送机构20的宽度可调节,再按所需尺寸将料带定量输送到夹带旋转机构40,夹带旋转机构40通过偏心设置的夹持部44对料带进行夹持并翻转对折,此时拉带机构50动作行至设定要求尺寸,并通过切断熔接机构30切断熔接产品,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能适应不同规格材料的料带,有效提高生产精度和产品合格率并且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人工成本,并通过自动化生产,由原单人单机手工操作,变为一人多机操作,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且降低人工操作不当产生的工伤事故,适合应用并推广。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料机构10可实现快速上料,不同规格材料灵活切换,使用调速电机自动送料。

具体地,如图3所示,传送机构20可实现按要求自主设置,采用步进电机送料,当使用不同材料的带宽时,使用料带宽度调节旋钮22进行调节。

具体地,如图5所示,夹带旋转机构40包括机座41,机座41上方设有电机,电机的转轴连接有输出板42,还包括夹持组件43,夹持组件43设置于输出板42,夹持组件43与电机传动连接,电机转动带动夹持组件43翻转一定角度。夹带旋转机构40采用气缸夹料,步进电机旋转,气缸工作可实现将料带夹紧,并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料带翻转对折。

具体地,如图5所示,夹持组件43包括夹持部44以及与夹持部44连接的第一气缸45,夹持部44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夹持杆,两根夹持杆形成一夹缝,第一气缸45用于压合夹持杆以夹紧待切割料带。待切割的料带输送至夹缝处,此时第一气缸45工作将待切割的料带夹紧,电机转动带动料带翻转对折。

具体地,如图5所示,夹持部44与电机的转轴偏心设置。偏心设置能够使夹持杆夹持料带后,夹持部44旋转实现将料带翻转对折。

具体地,如图,3所示,传送机构20的上方设有滚轮21,滚轮21用于平整待切割料带,料带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滚轮21压着起到平整料带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3所示,传送机构20的侧边设有料带宽度调节旋钮22,料带宽度调节旋钮22用于调整传送机构20的侧板之间距离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料带。当使用不同材料的带宽时,可使用料带宽度调节旋钮22进行调节,当向里拧紧料带宽度调节旋钮22时,传送机构20的侧板之间的距离变小,此时适用于宽度较小的料带;当向外调节料带宽度调节旋钮22时,传送机构20的侧板之间的距离变大,此时适用于宽度较大的料带。

具体地,如图1、2和至图6所示,切断熔接机构30包括切断部件31以及设于切断部件31下方的超声波部件,切断部件31包括第二气缸32以及与第二气缸32相连接的切刀33,第二气缸32的下方设有滚轮21,切刀33切割料带时滚轮21贴紧料带以平整料带,切割时超声波部件与切刀33接触用于熔接切割后的料带端口。切断部件31采用气缸推动,切料位置高度可微调,实现切料精准,切刀33更换方便。超声波部件位于切断部位下方,牢固安全,调节方便。

具体地,如图7所示,拉带机构50包括第一导轨51,第一导轨51与传送机构20平行设置,还包括第二导轨52,第二导轨52与第一导轨51垂直设置,第二导轨52上设置有滑块53,滑块53的一端向外延伸有拉杆54,拉杆54贴紧料带并设置于料带上方,调节拉杆54的位置以拉长对折料带的长度。滑块53沿着第一导轨51滑动可改变滑块53在X轴上的方向,滑块53沿着第二导轨52滑动可改变滑块53在Y轴上的方向,第一导轨51与第二导轨52相互配合实现拉杆54的移动以实现对对折料带进行拉长。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料机构10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三滚轮11,料带经第三滚轮11输送至传送机构20。

具体地,还包括废料接纳装置和吹气电磁阀,当切断熔接机构30工作时,废料接纳装置开始上升,同时启动吹气电磁阀,将切断后的废料吹入废料接纳装置。

具体地,上料机构10、传送机构20、夹带旋转机构40、拉带机构50和切断熔接机构30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动作部件,有效提高生产精度和产品合格率并且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人工成本,并通过自动化生产,操作简单,由原单人单机手工操作,变为一人多机操作,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且降低人工操作不当产生的工伤事故。

具体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缝驳接设备通过上料机构将料带输送给传送机构,并通过料带宽度调节旋钮调节传送机构的宽度,再按所需尺寸将料带输送到夹带旋转机构,夹带旋转机构通过偏心设置的夹持部对料带进行夹持并与拉带机构配合进行翻转对折,拉带机构动作行至设定要求尺寸,并通过切断熔接机构切断熔接产品,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能适应不同规格宽度的料带,有效提高生产精度和产品合格率并且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人工成本,通过自动化生产,由原单人单机手工操作,变为一人多机操作,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且降低人工操作不当产生的工伤事故。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